聚美優品私有化走在成功的路上,而街電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短期遭受重創,對陳歐來說,2020年的開局可謂喜憂參半。
2月25日晚間,美股盤前,聚美優品發布公告稱,公司接受了由CEO兼CFO陳歐提出的私有化方案,私有化價格為20美元/ADS,預計私有化退市將在二季度完成。
從面上來看,聚美優品的私有化價格與之前上市時定的發行價(22美元/ADS),相差不大,還略高于當前的股價,定價基本上保護了股東的經濟利益。但實際上,聚美優品在2020年1月初就已經完成了并股,并股前1ADS代表1股A類普通股,并股后1ADS代表10股A類普通股。也就是說,經過并股這一番操作,聚美優品的實際私有化價格為2美元/股,私有化股價僅僅為IPO時的1/11。
盡管此舉被一些中小投資者視作“搶劫”,但對陳歐來說也算了了2016年以來的夙愿。
早在2016年2月,聚美優品上市約2年之際,由陳歐及紅杉資本等組成的收購方就遞交過私有化申請,計劃以7美元/ADS的價格收購剩余股票。但該舉措在當時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最終陳歐于2017年11月撤回了該項要約。
三年過后,聚美優品再度重啟私有化的做法被分析師認為是其電商不振,新業務燒錢的結果。
有投資者表示,聚美優品股價持續下跌,新業務短期難以見到回報,如果不做動作任由其持續下跌,可能會將投資人和公司一同拖入困境,私有化或為當前條件下比較合適的選擇:投資人能夠以15%的溢價退出,聚美優品得以擺脫公眾公司的束縛,著手孵化新業務。
該投資者所說的新業務或許指的是聚美優品當年力排眾議毅然入局的共享充電寶。
2017年5月,聚美優品以3億元的現金收購了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街電”)約60%的股權。隨后,聚美優品又開始了對街電非控股股東股權的收購。截至2019年3月31日,聚美優品持有街電的股權達82.07%。
街電確實為聚美優品帶來了可觀的收益。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街電營收超8億,營業利潤約3700萬元。街電營收在聚美優品2018年總營收中占比已至19%。
艾媒咨詢數據也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份額排名中,街電以40.5%占比排名行業第一,而小電、怪獸及來電占比分別為23.6%、20.9%和11.7%。
街電靚麗營收與市場份額數據的背后是聚美優品大手筆的投入。2017年報顯示,聚美優品全年凈利潤虧損3698萬元,導致虧損的直接原因是街電虧損約1.33億元。
聚美優品股東恒潤投資在2017年8月曾發布過一封公開信,指責聚美優品“不務正業”。恒潤投資在信中指出,聚美優品在兩項非核心業務上的投資資金超過5900萬美元,包括用于電視劇制作的1430萬美元,及向一家手機移動充電電源初創公司投資的4480萬美元。5900萬美元,相當于彼時聚美優品市值的12%和賬面現金的18%。
不管背后有怎樣的糾葛,街電自納入聚美優品麾下以來增長速度喜人。街電CEO萬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截至2019年年底,街電累計用戶量突破2億,同比增長100%。目前,街電已覆蓋吃喝玩樂游購娛全消費場景,入駐全國5萬+酒店門店,覆蓋星級、高端、中端、經濟型酒店,在50+家品牌連鎖影院、6000+家門店實現入駐,入駐一線品牌連鎖便利店1萬+家。
這樣的增速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戛然而止。
2月24日,街電科技CEO萬里發布了一封內部信,他在信中坦言疫情讓行業遭遇了巨大損失,街電也不例外。盡管萬里并沒有直接說明街電所遭受的損失有多大,但從其同行的“哭訴”來看,共享充電寶企業當下卡在了斷糧的難關前。
按照小電創始人兼CEO唐永波在2月4日發布的內部信中的表述,小電已步入存亡之秋,收入驟降到冰點,還要解決5000多名員工的工資,以及供應鏈和各地辦公租金費用等多項支出。小電可以說是已經進入“紅慌”模式!(手機電量不足時,電池圖標會變成紅色,也稱“紅慌”)
共享充電寶是對人流高度依賴的行業,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卻讓商圈、酒店、影院等人流密集的場所幾乎全部“休克”歇業。線下流量的缺失,使得共享充電寶企業普遍“顆粒無收”。
疫情給所有共享充電寶企業都帶來了打擊,街電、小電、來電、怪獸無一幸免。暴雪之下,不論粗枝還是嫩葉,想的都只是自我保全。但挺過這段時間,共享充電寶企業又將恢復攻城掠地的局面。怪獸有C輪融資的5億元,“三電一怪”的格局或將在疫情結束后很快發生改變。
新經濟時光機原創·作者 | 大碗
【投稿人原創】?? 本文由投稿人原創發布于愛盈利,未經投稿人許可,禁止轉載。如有侵權聯系:shanliqiang@aiying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