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TOBCGO大會上分享的完整記錄,并略有調整。
HI,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在四年一遇的2.29與在TO B CGO的朋友們一起學習,今日宜表白哦。
我是鄒叔,現任創藍253市場副總裁,一個專注運營增長的首席營銷官。
關于創藍253,我們是一家從2015年開始轉型做企業短信和API接口的創業公司,我們致力于讓企業更高效高質量的獲得用戶及觸達用戶!目前員工全球有600人,國內10個分公司,海外7個辦事處,服務著52000家客戶,營收接近10億。
也就是說,我們從2015年的0收入20人團隊,在5年內完成了一個質的增長,主辦方給我的主題本來是《0到10億的增長實戰》,但這真不是一場主題分享可以聊完的,所以我做了一下拆解:一個企業的發展是戰略、戰術和執行的協同,產品技術銷售市場等各部門的配合,以及經濟、區域與行業等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TOBCGO的群友大部分是市場/運營/營銷人,我們如何在企業營收增長的過程中發揮作用?我們的主要職能:獲取流量,運營用戶,提高轉化,打造品牌。
很多人會奇怪,我就老老實實上個班,為什么要做什么個人品牌呢?
所以,我先要個大家介紹一個公式,人生商業模式:成就=能力X效率X杠桿。
一個人的成就,是多種因素綜合的成果,能力和效率是我們成長那個過程逐漸養成的,今天我們主要交流的因素是杠桿,因為用對了杠桿往往能夠事半功10倍。
杠桿因素里面,在既定的選擇下,產品和資本我們往往無法左右,但所屬團隊和個人影響力,是我們能夠去改變,改變一些因素來促進杠桿系數變大的,從個人實現更大的人生成就,也就是我們的路徑了。
是的,作為運營和市場部門,職責就是持續不斷的去為企業拉新、留存、激活、轉化和品牌,而作為一個專業從業者,除了提升部門能力之外,更應該提升的就是個人在以上幾個方面的能力了。
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個人的流量和品牌都做不好,如何做好企業的流量和品牌呢?我個人建議,所有的職場人,都應該去做個人品牌,至少要具備個人品牌的思維。
溫馨提示:大家請見諒,因為不是純方法論,所以案例里面就有很多關于我本恩的內容,這樣更加真實,也體現了自己打造個人品牌的實踐。
那到底怎樣算是有了個人品牌?
大家可以看一個對比:
我是鄒叔,專注運營增長,顧問費性價比高,請讓我給你服務吧。---這是推銷
我是鄒叔,專注運營增長,現在特殊時期,顧問費3折起。---這是促銷
你不認識鄒叔,但是聽過他的分享,覺得還行,想請他做內訓。 ---這是營銷
你不認識鄒叔,公司想找運營增長顧問,朋友都推薦鄒叔。 ---這是品牌
我用了這多的篇幅來說大家應該要做個人品牌,但是大家時間精力都有限,做個人品牌能帶來什么收益呢?
1.低成本的流量
首先我想大家都了解,所有的成交中,轉化率最高的成交方式,其實是轉介紹,在我這幾年破千萬的業績來看,成單周期最短的可能只需要5分鐘,而TOB行業平均成交可能要1周左右,并且大多數熟人或者讀者推薦的客戶,都能成交,成交率高達64.1%。
人是情感型的動物,在商業化的公司和有溫度的人之間,大家更容易信任人,就像也許你不喜歡我所在的公司,但我這個任性的大叔,是不是可以了解一下?
既然選擇了打造個人品牌,勢必就會不斷的積累粉絲,來自特定領域的認知以及獲得關注,就能幫你獲得低成本的流量,如果這個流量和公司的客戶群體還高度一致,那就太棒了。
2.高程度的信任
一切合作是信任,正因為有了了解、認知才會成為你的粉絲,這樣的過程能非常好的的解決信任的問題。
3.提升個人價值
在愈演愈烈的職場危機之下,個人品牌不僅能帶來流量和新人,還能提升個人價值,特別是職場價值。
要知道一個企業的成功不能代表某個人的價值,經常有人說:別把平臺的能力當做個人的能力。
在打造個人品牌的過程中,你就是在不斷的提高自己運營和市場各方面的能力,同時提高自己的社會價值,直到有一天你可以驕傲的說:離開平臺,我依然有能力。
4.督促自我成長
當你開始了建設個人品牌,就會將自己曝光于大家的眼光之下,公眾的監督會倒逼你珍惜羽毛,讓你不斷的學習,成長,自律,分享,包容,利他等等,直到你把優秀這種習慣融入骨子里,畢竟,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人設塌陷。
關于個人品牌建立過程中的各種收益以及商業上的變現,就不在這里展開,但是鄒叔告訴你,ROI高得超出你的想象。
下面我們來講講,如何按照運營的思維,來打造個人品牌。
運營和市場的日常工作,我總結為了6大板塊,分別是:產品運營,內容運營,投放運營,活動運營,社群運營,數據運營,所以我們就按照以上的6大思維和大家繼續分解。
1.產品運營思維
按照產品運營的思維,我們要做的事就包括了:
明確目標人群
分析現有資源
尋找獨特價值
設計功能模塊
一個好的定位勝過10倍努力,一個優勢的資源有利于單點突破,一個獨特的價值有利于植入心智,一個好的功能可以提高留存。
1.1 明確目標人群
明確目標人群,就是在定位,就是思考自己做個人品牌,要樹立的形象和人群,你需要的流量和關注在哪里,你就去哪里。
如果你的目標人群和個人優勢,能夠和公司的目標客群高度一致,那應該是最佳選擇,如果并不一致,大家也不用擔心,只有你某一個領域的影響力突破了,在大家的認知里面就是認為你的可信度高于其他人,這時候你在做一些一個影響力遷移是比較容易的。
舉例:比如創藍的大部分產品的關鍵決策人物(KP)主要是有大量C端用戶的企業中的的產品,運營,市場以及中小企業CEO,那么我就把自己個人品牌的目標人群也定位為這些人群,就有了自己的定位:鄒叔,專注運營增長的營銷官,10億級增長的營銷操盤手。
我們可以看到今天分享的人群里面,曹虎老師定位營銷咨詢,陳勇老師定位于超級轉化率,徐志斌老師定位于私域流量,于勇毅老師定位于大數據,杜忠老師定位于工業品營銷等等,都是面向目標人群的精準定位。
1.2 分析現有資源
做定位的過程中,主要還是找到自己的優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大家要在自己的天賦、能力和精力精力中去認真分析,因為個人品牌這件事,可能100年都跟隨著你。
而發現優勢也沒這么復雜,你最擅長的事,多去做嘗試;你獲得成績的事,多去重復;你感興趣的事,多去研究。慢慢積累下去,數據會給你反饋,這樣你也能順利找到自己的優勢。
在這里也推薦一本書給大家《現在,發現你的優勢》,大家可以讀后,去測評,自我評價,并且重新認知自我。
1.3 尋找獨特價值
在尋找獨特價值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好像沒什么獨特之處,而有的人,如陳勇老師飛快語速,敏捷的思維,就很容易讓人記住,而像鄒叔這樣其貌不揚,聲線平凡的人就容易被人忽略。
我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那個引爆點,讓自己變得不一樣呢?
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
①研究友商:這在我們企業做運營和市場的時候經常用到的方法,在個人品牌,如果你明確了客群和自己的優勢,剩下的就是“競品分析”,去尋找同領域最牛逼的人,研究他,學習他。
②利基領域:利基也就是比細分更細的領域,去找到細分市場里面可能存在的,同領域大咖忽略的點,做單點突破,比如增長里面的裂變,裂變工具里面的活碼,裂變流程里面的文案,都屬于利基領域。
③塑造獨特:很多時候上面的點并不容易找,所以我們就可以塑造,把一件事做100遍,那也就成了一種獨特的東西,獨特到如喬布斯的牛仔褲,雷軍的咧嘴微笑,楊守彬的花襯衫等等。
而我因為實在沒什么特別,于是就只能從功能模塊里面去塑造自己獨特的價值。
1.4 設計功能模塊
產品模塊的設計,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斷的聽取用戶的反饋,思考用戶的需求,逐步去優化并且要灰度試錯的。
在個人品牌運營中,我們一樣可以去設計功能模塊,比如簡介、形象、溫度、附加功能等等。
舉例:從名字開始,我們就要去設計,我真名是鄒楊,但當我們去百度“鄒楊”這兩個字的時候,看到的肯定是王思聰的第七個女朋友的,一個漂亮的模特,所以我就改了個昵稱“鄒叔”,這樣你一百度,基本都是我,如果再百度“鄒叔的任性”,那肯定都是我了,鄒叔又很容易制造話題,以及拉近距離,我和他人的話題經常是從稱呼開始破冰的。
好名字的三要素:被搜索時容易找到,說出來時容易記住,聽到之后容易理解。
一個好的個人品牌也是需要內外兼修的,在職場和商務場所,一個干凈陽光的形象就很重要了,心理學的研究表面,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主要來自于語言、語調和形象這三方面,而外在形象所占比例,高達55.6%,可見外在形象的重要性。
另一個問題就是,不是每個人都那么美麗動人或者器宇軒昂,我們普通人的出路在哪里呢?我的建議是標準化,統一化:統一的形象,標準的動作,統一的介紹,標準的PPT,統一的色調,標準的風格。
就像我的個人海報照片幾乎都是同一張,PPT都是一個模板,并且有自己的照片一樣,時刻去植入讀者的心智。
最后的附加功能就比較復雜,耗時也比較長,我們需要思考只是建立一個標準的個人形象,還是持續的內容輸出,只是做一個公眾號,還是提供更多的社群承載,只是寫干貨內容或者獨特觀點,還是提供培訓課程等等更多的功能,在這個起步階段,也不展開。
2.內容運營思維
定位明確后,內容就是關鍵,好的內容,是傳播個人品牌的基礎。
個人品牌的塑造是一項長期的行為,所以持續的輸出,系統化的運作,高品質的內容,就成了強化個人品牌的一個重要手段。
而內容運營也有一些基本原則就是:
①首先要有用。促銷和推銷類型的內容用戶是很難接受的,有用的內容,需要學習網紅種草的方法,去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尋找讀者的痛點,癢點。
我們為用戶解決的問題越大,個人品牌價值就越大,這一點就像泛粉和精準粉的區別,一個10萬汽車領域粉絲的賬號價值是遠遠大于100萬笑話粉絲的賬號的。
②其次要有料。有用和有料有什么不同呢?有用就是,只告訴了答案沒有太多延伸和文采。有料就是,不僅告訴了讀者答案,還讓讀者增長了見識,了解了本質,刷新了認知,創作的內容豐滿,情緒十足,最后讓讀者,一句“牛逼”敬你,再贊轉評三連擊,666。
③更重要的是要有趣。其實對于職場人來說,有用有料比較容易達成,畢竟大家每天在做著專業的事情,但大多數人并不愿意閱讀和接受干巴巴的信息,讀者希望內容不僅給他們帶來知識,還帶來了愉悅,讓心情放松,讓大腦洗澡。比如所有將運營的理論內容,畫成漫畫,有人將枯燥的產品知識錄成視頻,讓用戶更好更爽的接受。
所以,我們才會“憤憤不平”,怎么很多人干貨無幾甚至不學無術,但就是為人有趣,天生桔梗,也可以千萬粉絲,這就是有趣的力量。
因為每個人的興趣點不同,我們又可以去輸出不同類型的內容,比如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而實際上活動,小程序,APP都可以成為你的內容。
而內容的價值從段子到海報,到文章到白皮書再到出版書籍,讓人的信任感又是遞增的。
所以我們這次也有很多的專業作者分享,《超級轉化率》作者陳勇,《小群效應》作者徐志斌,《大數據營銷》作者于勇毅,所以明年的時候,希望大家能看到《TOB營銷》作者鄒楊,偷著開心一下先,雖然我連書都沒寫完。
不少于做個人品牌的時候,還會有疑問,那就是如何持續的產出。
其實想要持續的產出,就必須要持續的輸入,鄒叔給大家四大法寶:
1.復盤來自工作的實踐
2.思考來自閱讀的理解
3.訪談來自大咖的見解
4.觀察來自跨界的融合
把上面四點做好,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和沉淀,你的內容將不再成為問題。
因自述限制,其余內容見《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下)》
我是鄒叔,一個專注運營增長的首席營銷官,多家企業實戰型營銷顧問,做了個從時間管理到持續成長的圈子“運營增長社”,也歡迎關注“鄒叔的任性”,微信勾搭本人:zouyanga4
【投稿人原創】?? 本文由投稿人原創發布于愛盈利,未經投稿人許可,禁止轉載。如有侵權聯系:shanliqiang@aiying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