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王金成
沒有被同行干掉,卻有可能被“外行”干掉。眼下,生鮮電商正遭遇這樣的突然襲擊。中石化這個“賣油翁”,最近開始賣菜了。
只要在APP上下單,去加油站加油的時候,順便就能把菜提了,全程不需要下車。
中石化這種“一鍵到車”的賣菜業務,減少了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在新冠肺炎疫情過去之前,可能是最適合當下情勢的一種方式。
從零跨入生鮮行業,疫情是中石化最好的切入點。
對生鮮電商行業來說,這個突然殺出的攪局者,最可怕之處在于擁有27000多家門店,只要愿意,它就可以立馬成為行業巨頭。
去年賣咖啡,今年又開始賣菜,中石化還能解鎖多少新技能?
生鮮電商的狼來了
賣菜官宣的日子,是2月15日。
只需要在“易捷加油”APP上下單選擇“配送到車”,加油站的工作人員就能將訂單送到車輛的后備箱里。
一份99元的蔬菜禮包,包含了西紅柿、豆角、胡蘿卜、西蘭花等10多種蔬菜和10個雞蛋,可以滿足一家人三天的需求。
除此之外,當天,中石化浙江石油與盒馬鮮生合作,杭州的部分中石化加油站里還可以買到盒馬鮮生蔬菜包。目前業務已經在成都、杭州、貴陽、長沙、昆明等地上線。
一邊加油,一邊買菜,這種“0接觸”的服務頗受歡迎。
據了解,中石化在北京有450座加油站已經開始賣菜。2月15日當天的銷量是600箱,不到兩周的時間,日銷量已經增加到3000多箱。
目前,這項業務暫時只在北京、杭州以及廣西等地開展。
作為一家國企,中石化此舉并不是單純在疫情期間的暖心之舉。其新聞發言人向媒體透露過,疫情結束后加油站賣菜的模式仍然會繼續。
不過,僅僅是這三個地區的試探,就足以讓生鮮電商大佬們睡不著覺。
入局生鮮市場的最好機會
過去的一年,生鮮電商處境尷尬。
生鮮電商模式出現后,它的市場普及并沒有太好的表現,甚至如鮮生友請、呆蘿卜等等都在去年暴雷。
今年年初的疫情,給了生鮮電商一次起死回生的機會。
在以宅家為主的一二月份,生鮮配送成為居民消費的主要方式,盒馬鮮生、叮咚買菜、京東到家、每日優鮮、蘇寧小店等平臺的訂單,都出現爆發式增長。
有數據顯示,在春節期間,盒馬的蔬菜日均供應量增加了6倍,叮咚買菜日均訂單也增長了4倍左右。
在這樣的火爆需求下,中石化出人意料地殺入這個全新的領域。
相比很多生鮮電商先上線,再逐漸鋪店設倉,中石化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它的加油站和便利店數量。
據中石化2019年三季度報顯示,到9月30日在全國擁有易捷便利店的數量是27343家,是國內擁有便利店數量最多的企業。
每一家便利店,都可以成為中石化賣菜的前置倉。如果把賣菜業務全面鋪開,沒有一家生鮮平臺能夠在倉的數量上與之匹敵。
中石化這種倒置的模式,不僅可以迅速將業務覆蓋到全國,并且幾乎沒有一點鋪倉的成本。
對其他生鮮電商而言,目前情況下,不可能實現中石化這樣的鋪倉規模,那將會是一筆非常巨大的成本投入。
以近些年瘋狂開店的蘇寧小店為例,7000多家門店的鋪開,巨額的資金投入,造成久久不能實現盈利。
另外,在配送模式上,中石化又很好地迎合了當下民眾的“0接觸”的需求。
跨界狂魔
在便利店中,易捷便利店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2008年,中石化走出跨界第一步,成立了非油業務,就有了易捷便利店這個品牌。易捷設立多年,模式也非常簡單,就是利用車主加油的空當,購買香煙、飲料、零食等來“賺點小錢”。
即使后來增加了土特產等更多消費品類,仍然沒有太大的改變。
2019年,中石化再次玩起了跨界。
在越來越多的巨頭入局咖啡行業的時候,中石化又邁出了跨界的一步。去年9月,易捷開始在蘇州賣咖啡,推出了自有品牌“易捷咖啡”,用汽油標號的方式命名了它的咖啡:92#(黑白咖啡)、95#(時尚特飲)、98#(精品系列)。
去年12月24日,一家肯德基汽車穿梭餐廳在中石化在大連天元加油站開業。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內口罩供應緊缺,中石化開始生產口罩。2月6日,中石化發微博:我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
最近,很多口罩生廠商缺乏濾芯材料熔噴布,中石化又投資了2億元,準備拉起10條熔噴布生產線。
在微博上,中石化自稱“跨界狂魔”。
像去年的咖啡風口一樣,當生鮮電商開始爆發,中石化就毫不猶豫地跨界賣菜。
走出加油站
去年9月到現在,短短幾個月,易捷便利店已經兩次跨界殺入新的領域,當然不是只想要個“跨界狂魔”的虛名。
推出的十余年里,易捷便利店一直與世無爭,便利店的競爭對手名單里從來就沒有易捷。不過,易捷并不想把自己的影響范圍停留在加油站。
從數量上來看,易捷毫無疑問是國內便利店的老大。但是,從日均營業額來看,易捷在國內便利店行業里只能處于中等水平。
2018年,中石化易捷銷售有限公司銷售額為620億元,按照27000家門店來算,日均銷售額為6291元。實際上,易捷銷售有限公司的業務不只有便利店,還包括餐飲、洗車等。
而目前主流品牌便利店中,全家、羅森等都在8000元以上,7-11的日均銷售額則要遠超同行,達到了2萬元之上。
如果一直停留在加油站里,那么易捷顯然已經頂到天花板了,它需要進入人們的生活消費場景里去。
2017年,易捷在北京開出了第一家對外獨立門店。按照當時的設想,今后將逐漸開放加盟。顯然,易捷的計劃走得并不順,在生活消費場景里并沒有它的聲音。
去年咖啡風口,給易捷帶來了機會。
在獲取更多的生活消費市場邏輯上,易捷與眾多資本入局便利店恰好相反。
零售巨頭將新的業態通過投資、收購便利店的方式鋪開,易捷則通過開展新的零售業務來進入生活消費場景。
推出咖啡產品,更像是易捷的一次嘗試,把人們日常生活的消費引導到易捷便利店。這一次,借著疫情的特殊情況,中石化又敏銳地抓住了機會,將生鮮消費在易捷的便利店里實現。
“0接觸”賣菜,將是易捷進入生鮮零售市場的一個好時機,當這項基本生活消費在易捷變得自然而然,那么離易捷走出加油站就又近了一步。
便利店的對手名單上,是時候寫上“易捷”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