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上海市政府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銀發〔2020〕46號)。
2月22日,為深入貫徹落實這一文件,浦東新區出臺16條舉措,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
16項工作舉措包括:
率先承接金融業對外開放項目在浦東落地
1.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專業子公司。支持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支持境外資產管理機構和境內的商業銀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由外方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
2.支持符合條件的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支持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設立專業投資子公司。
3.支持外資率先在浦東設立或控股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支持外資資管公司通過提高在參股合資公募基金中的股比、新設立或私募轉公募等方式設立獨資公募基金。
4.推進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率先落地。支持境外金融機構投資設立、參股養老金管理公司。支持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業資產管理子公司。
5.支持金融機構和大型科技企業在浦東設立金融科技公司。以陸家嘴金融城、張江科學城“雙城輝映”,卡園、軟件園和信息園“三園融合”為載體,打造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核心承載區。
6.支持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集團設立金融控股公司,鼓勵跨國公司設立全球或區域資金管理中心等總部型機構。
浦東新區將為以上各類新設公司提供一企一策的全方位服務。
率先推動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中心建設
7.支持主體設在張江科學城的外匯交易中心擴大外資成員參與主體,支持浦東更多跨國公司全球或區域資金管理中心等總部型機構獲得外匯交易中心成員資質并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
8.支持上證所、上期所、外匯交易中心、中證登、中央結算等要素市場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便利債券市場境外投資者備案入市,豐富境外投資者類型和數量,探索保險資金試點投資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
9. 支持金融要素市場不斷豐富產品種類,發展人民幣利率、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研究推出人民幣利率期權,進一步豐富外匯期權等產品類型,推出更多以人民幣定價的國際化期貨品種和各類衍生品。
進一步發揮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平臺作用
10.打造長三角“一站式”線上金融服務平臺。深化基地信息化系統建設,推動基地本部與分中心的信息互通、網絡互聯、直播互動。建設線上投融資精準對接平臺,探索與聯盟城市、聯盟成員的信用信息共享和數據開發利用,為長三角企業提供股權、債權投融資撮合對接、專業服務智能匹配、政策信息精準推送、個性化路演展示等功能。
11.加快長三角區域科創企業上市進程。充實完善長三角科創企業上市后備庫,聯合上交所等單位,系統開展股改、掛牌、上市等針對性培訓輔導。邀請上交所具備審核經驗的專家,在基地定期舉辦“上市問診”活動,為長三角擬上市企業一對一模擬審核、問診輔導。
12.推動聯盟成員服務長三角實體經濟發展。推動基地聯盟成員與長三角聯盟城市深化交流合作,支持投資機構、銀行、證券等成員單位通過投貸聯動、債轉股、雙創債券承銷等服務,推動長三角科創金融、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定期發布《長三角金融發展報告(白皮書)》、《中國長三角金融人才白皮書》等專題研究報告。會同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平臺,探索發布知識產權相關指數和評估模型。
打造國際一流的金融業營商環境
13.進一步優化浦東與金融監管部門的精準招商工作例會和自貿區金融創新協調機制,為金融項目落戶提供政策咨詢與協調服務,推動各類金融創新在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
14.完善金融細分行業服務專員制度。打造服務于各類要素市場和金融機構落戶的專業團隊,為金融機構落戶提供全程高效、便捷的服務支持。
15.為金融人才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全面承接上海市向浦東下放的國內人才引進直接落戶審批權和留學人員落戶審批權,為高層次金融人才落戶提供“綠色通道”。完善“金才”系列服務工程,為金融人才在健康管理、子女教育、居住等方面提供支持服務。
16.提升外籍人才通行和居留便利度。深化上海自貿試驗區外籍高層次人才、外籍華人申辦永久居留機制。為上海自貿試驗區企業聘雇的外籍人才提供人才口岸簽證申請便利。
浦東新區金融辦透露,截至2019年年底,浦東共有銀證保持牌類金融機構1078家,多個細分領域的集聚度全國第一。比如,外資法人銀行17家,占全國的42%;外資保險法人公司22家,占全國的43.1%;航運保險運營中心10家,占全國的91%;合資證券公司5家,占全國的31%;合資公募基金13家,占全國的29%。新舉措有利于助推浦東金融開放走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