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好不容易迎來大好發展局面的共享充電寶行業再度陷入困境,進入至暗時刻。
據界面報道,為了活下去,目前已有一家共享充電寶企業選擇將1月工資扣除一半,緩至2月20日發放,而2月和3月工資,底薪正常發放,績效和提成卻要延后到6月發放。同時,線下BD統統處于放假狀態,被迫無限期待命。
此前,小電CEO唐永波在內部信中直言,疫情對公司業務已造成致命打擊,一方面收入驟降冰點,另一方面公司還有5000名員工工資以及供應鏈和各地辦公租金等多項支出亟待解決。
眾所周知,共享充電寶高度依賴線下服務業,而疫情對服務業的沖擊尤為明顯,商圈、旅游、社區、餐飲、酒店、影院等人流量大的場所被迫暫停營業。這意味著,只要疫情一天沒得到有效控制,所有共享充電寶企業就不得不面臨訂單銳減的尷尬現狀,營收連帶受到嚴重影響。
目前,共享充電寶行業已形成“三電一獸”的市場格局,四家頭部企業占據9成以上市場份額。TrustData數據顯示,2019年街電、小電、怪獸、來電市場份額分別為28.6%、27%、25.1%和15.6%。鑒于疫情波及整個行業,身為行業老二的小電尚且壓力山大,其他玩家的處境可想而知。
回顧共享充電寶短暫的3年發展史,一路下來經歷各種磕磕絆絆,可謂跌宕起伏,甚至有點悲催。
眾所周知,2017年是共享充電寶元年,得益于共享單車的崛起帶動共享經濟概念的火爆,共享充電寶異軍突起,成為資本寵兒,僅僅10天共享充電項目就獲得3億元融資,40天融資12億元,融資速度和額度遠超投資人預期。與此同時,美團、聚美等玩家也紛紛入局,好不熱鬧。
不過,共享充電寶開局良好并不代表其往后發展一帆風順。相反,2018年其就迎來一輪洗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共享單車一地雞毛使共享經濟概念備受質疑,受此影響,共享充電寶失去資本市場的青睞,甚至有人認為其是資本寒冬時期投資人焦慮的產物,盤子小、低頻次、偽需求。
因此,你會看到,樂電、小寶充電、放電科技、河馬充電等多家共享充電寶企業相繼進入項目清算階段,只有少數頭部企業進入到A輪后融資;2019年,得益于“三電一獸”宣布實現盈虧平衡或開始盈利,比如街電2018年營業收入超8億元,營業利潤約3700萬元,共享充電寶行業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由此成為共享經濟里唯一大面積實現盈利的賽道。
共享充電寶為共享經濟正名,使原本持觀望態度的資本市場重拾信心,去年12月怪獸充電喜提5億元C輪融資便是最佳證明。不過,共享充電寶盈利根基并不牢靠,一方面所有玩家基本上是微盈利的狀態,另一方面行業仍處于早期,企業間的競爭博弈和內耗會拉低行業毛利率。
這意味著,想要獲得長足發展,共享充電寶企業仍需仰仗資本繼續輸血,前提是各項經營數據亮眼,而眼下不知何時結束的疫情成為不可承受之重,使所有玩家面臨生死大考。退一步講,即便不受疫情影響,短期內“三電一獸”也很難過上高枕無憂的日子。
在我看來,市場格局只是階段性發展的產物,并非一成不變,只要有競爭,就有生變的可能。在疫情發生之前,“三電一獸”一直在快速跑馬圈地,一路狂奔的背后是渠道之爭,準確來說是點位之爭。
據悉,共享充電寶行業分為上中下游,分別為充電寶生產商、共享充電寶企業和商家。作為終端渠道,不同地理位置的商家會有著不同的客流量,而客流量會直接影響單個共享充電寶的使用頻次。對于小商家,共享充電寶企業一般會將該網點收入按一定比例分給它們;對于大型連鎖點位,共享充電寶企業則需要一次性付清高額入場費。
伴隨著擴張化擴張,共享充電寶玩家間的點位之爭愈演愈烈,近乎白熱化,不僅拿出高入場費和高額分成來爭奪合作商家,尤其是頭部商家十分搶手,還時不時互相詆毀競爭對手,抬高入場費。
此前,某充電寶品牌與一家大型酒吧連鎖集團簽署了三年獨家排他合作協議,成交價高達2000萬元,而按照成本結構計算超過500萬就是虧本買賣,砸2000萬爭奪獨家商家資源明顯是盲目燒錢,一度成為行業笑柄。
這種燒錢式擴張對“三電一獸”現金流造成不小的壓力,而為了搶更多市場,它們似乎不愿意也無力改變這一現狀。因為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下游商家的話語權逐漸增強,商家向上游共享充電寶企業索取的入場費或收入分成也越來越高。
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商家提出漲價需求后,“三電一獸”不得不被動漲價,既迎合商家,也能覆蓋不斷上漲的渠道成本,從而維持盈利勢頭。因此,你會看到,從去年9月以來,全國各地的共享充電寶相繼出現漲價,從1元/小時漲到3元/小時,一些緊俏的商圈更是高達8元/小時,讓用戶直呼用不起,而一個5000mAh全新充電寶價格最低僅需50元。
對于“三電一獸”來說,漲價看似是利大于弊的明智之舉,但千萬別只看到自身利益,而忽略用戶感受,因為其直接把高額成本轉嫁到用戶身上,用戶付出更高的使用費用,自然有權享受更優質的服務。如果“三電一獸”光漲價,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跟不上,那無異于飲鴆止渴。
遺憾的是,“三電一獸”的用戶體驗實在難以令人滿意,亂扣費、好借難還、押金難退等槽點被用戶飽受詬病。比如,為了緩解供不應求的情況,不少共享充電寶企業會選擇投放多于機柜位數量的充電寶進入市場,導致不少用戶遭遇好借難還的糟糕體驗,尤其是在節假日租借高峰期或熱門商圈,歸還無位的情況時常發生。
除了被越來越高的門店入場費和分潤壓得喘不過氣來,共享充電寶企業還需承擔產品成本、運營成本等各方面的財務壓力,對其實現持續盈利是個不小的挑戰。因此,我認為,去年“三電一獸”實現盈利或再獲融資固然值得肯定,但千萬不要高興過了頭,真正的挑戰還在后頭。
共享單車成也資本敗也資本,資本助推其快速起飛,也在其衰落之后無情離去。其實,還有一個事實容易被忽略,即各方資本介入后使共享單車戰事升級,改變了其原有的租金覆蓋成本的財務模型。如今,共享充電寶行業也面臨相同境遇,在資本加持下,能否持續盈利充滿變數。
入場費和分潤水漲船高、租金大幅上漲,這些都是直觀可見的成本、營收變化,勢必會改變原有的共享充電寶財務模型。半年前,共享充電寶3-6個月就能回本,但現在已不好說,除了入場費因素,還與推廣帶屏幕的大型機柜有關,機柜本身成本在3萬元左右,使回本周期拉長。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8月,擁有雄厚資金和渠道實力的美團在全國大規模重啟共享充電寶項目,隨著強運營能力、強品牌的美團入局,無形中給市場格局趨于穩定的“三電一獸”帶來新的競爭壓力,行業或將迎來洗牌,不排除在新一輪競爭中誕生新的獨角獸。
或許,對于“三電一獸”來說,實現盈利或再獲融資并不代表商業模式已完全跑通,在不斷升級的競爭推高成本的大背景下,它們需要證明自己具備持續盈利能力,未來才能邁上新的臺階。要知道,一味追求快不是本事,又快又穩地發展才是硬核功力,而眼下它們必須先渡過疫情重挫訂單這個難關。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