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整年時間,云游戲的話題就從未離開過大眾視線,5G、Stadia,從技術支持到具體的實現方式,外部條件的允許和自主的推動似乎讓云游戲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而得益于5G技術的發展和商用空間的探索,云游戲在國內也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
那么,這一年來,云游戲發展的如何?它又將如何引導將來的發展?
那些在世界范圍內的云游戲
從全球范圍來看,這兩年云游戲發展的最大“推手”是Google和它的平臺Stadia。
據Goole Trends顯示的詞條“Cloud Gaming”的變化曲線顯示,去年全球對云游戲的度呈現出來了兩次峰值,第一次在3月17日~3月23日,第二次在11月24日~11月30日。關注過云游戲的讀者應該有所了解,前者對應的是Google在GDC上公布云游戲平臺Stadia的時間,而后者則是Stadia正式上線的時間。如果再往前觀察一個峰值,會發現其對應的則是Google Project Stream計劃,即Stadia的前身。
不難看到,近一年多的三次峰值皆因Google而起
單獨售賣的游戲、專業的控制設備,以及平臺訂閱使用的方式,讓Stadia展現出了幾分主機的姿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Stadia似乎也在嘗試搭建一個新的虛擬的主機平臺。它面向玩家提供有償的網絡功能使用服務(諸如主機的付費聯網服務),以買斷的售賣方式提供游戲;面向游戲廠商,則是尋求既有游戲對新平臺的支持,同時也在積極尋找“獨占”游戲的可能性(以平臺為依托尋找開發者)。
Stadia官網上的介紹,無不展現著對開發者的需求
在Google的設想中,Stadia還將通過State Share 和 Crowed Play功能將玩家與玩家、視頻/直播與玩家聯結在一起,實現跨平臺、跨時間、跨媒體的游戲共享。
雖然至今,現狀對于Stadia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但它的確走出了一條很有Google風格的路。
相較之下,微軟的XCloud則更有現實意義。這項公布于2018年末的計劃經過了去年一整年的封閉性測試之后,終于在今年年初迎來了面向用戶的公開測試。
不同于Google希望憑借Stadia闖進(虛擬)主機生態,微軟XCloud更像是對原本主機(Xbox)生態的一次升級,據網站Thurrott刊文表示,微軟曾透露,XCloud將成為GamePass的一部分內容。
雖然目前的收費信息、游戲庫等都尚不明確,但考慮到Xbox,以游戲起家的XCloud可能具有先天優勢。
而今年正式上線的英偉達GeForce Now顯得更加樸實。
從定位上看,英偉達GeForce Now選擇的是一個純粹的游戲平臺的方式,其本身不涉及游戲的開發等內容,僅從事云游戲服務平臺的工作,玩家可以通過平臺登錄自己其他游戲商店的賬號,來獲得自己已經購買的游戲,也可以選擇平臺游戲庫中合作的游戲,在這一過程中,GeForce Now僅收取服務費(訂閱費)。
這一做法回歸到了玩家對于云游戲本質的需求:硬件設備。換句話說,GeForce Now以流媒體的形式為玩家提供了硬件設備的支持,讓玩家可以不受硬件制約進行游戲。
采取類似方式參與云游戲的企業并非英偉達一家,Vortex云游戲平臺也是其中之一,同樣的,它采取的是付費享受服務的方式,玩家可以在付費之后關聯自己的游戲平臺賬號獲取游戲,也可以通過不同檔位的付費來獲得更多平臺游戲庫中的游戲。
總體來說,海外的云游戲廠商基本可以分為幾類,Stadia屬于特立獨行的一類,雖然沒有明說,但從其布局、宣傳內容來看,它懷抱著改變現有主機市場的野心;微軟、索尼站在傳統主機廠商的角度,希望藉由新的風口來提高自己的服務質量,以獲得更高的用戶粘性,Valve、EA等自有平臺(商店)的廠商也與之近似,以保證現有利益為前提進行嘗試;英偉達、Vortex則是從商業的角度出發,試圖開拓一塊新的業務出來……
國內云游戲的頻動
回顧國內云游戲的發展,在2019年之前,不少企業的做法同上文提及的Vortex云游戲平臺類似,都是在既有環境中尋找快速盈利的可能性,于是在世界級頂尖互聯網企業都尚未完全克服的網絡傳輸速度的限制下,依然能做到為玩家提供云游戲服務。
龍虎報曾在文章中簡單總結了部分此類云游戲平臺,它們或是完全提供遠程的電腦環境(云網吧),或者僅留下大量游戲的入口,成為專門進行游戲的云平臺。
值得玩味的是,無論其中游戲盜版到何種程度,從云游戲解決的問題來看,這種做法近乎是最接近玩家對云本質需求的方式。至少在之前的很多年,國內云游戲就是這么野蠻生長起來的。
從去年起,國內廠商布局云游戲的步調開始加快,年初2月,騰訊公開了同英特爾合作的騰訊即玩平臺,次月,騰訊Start云游戲平臺也被曝光。到了下半年,國內廠商布局云游戲的動作之快、行事之高調,使得這一時期在百度上能夠搜索到的相關新聞多達四十余頁,其中僅僅是廠商們公布布局的公關內容就超過了1/3,其中不乏如騰訊網易這樣的游戲巨頭,也有華為、聯通這樣的通信大腕。
總之,這個賽道徹底熱鬧起來了,大中廠商動作頻頻,行業分析不斷、動不動“XXX支云游戲概念股漲停”的新聞標題也在騷動著大眾的神經。
具體來看,去年,騰訊公開了三個云游戲品牌:騰訊即玩、騰訊Start,以及GameMatrix。
騰訊即玩是騰訊同英特爾合作推出主要面向移動端的云游戲平臺,從目前的狀態來看,其面向用戶的功能主要是手游的云試玩,玩家可以先點擊試玩游戲,在有意愿之后選擇下載,由于不需要直接下載包體,玩家接觸到游戲的成本會進一步降低。
而同英偉達合作的Start云游戲平臺則是為了滿足用戶的跨屏需求,其依托于騰訊Wegame游戲平臺,旨在利用多屏互動,以便捷的方式讓用戶體驗到PC上大型游戲的樂趣,在這一過程中,英偉達將會為Start提供定制的GPU支持。
除了這兩個直面用戶的云游戲平臺外,騰訊還在去年三月推出了一個云游戲服務品牌“GameMatrix”(GMatrix),該品牌由騰訊WeTest推出,旨在為廠商提供一個移動云游戲的解決方案。
網易方面,在6月初聯合華為將端游《逆水寒》送上華為云電腦平臺后,雷火游戲事業部又同華為X Labs合作建立了5G游戲聯合創新實驗室,據悉,該實驗室設立了三個主要目標,
一、洞察游戲用戶體驗現狀和需求,研究5G游戲體驗評估模型,并在相關行業組織形成共識;
二、游戲在5G網絡/5G手機上的適配調優,發揮5G網絡和5G終端潛能;
三、聯合進行游戲在跨平臺進行技術驗證。
年底,網易云游戲平臺也進入了測試階段,該平臺可依托于網頁運轉,目前可游玩的均為手機游戲。另外,平臺也在積極籌備PC端游戲,根據問卷內容來看,其呈現的方式或許同市面上已經較為常見的云電腦、云游戲平臺類似。
而作為5G技術的主要供應商,華為一面在同網易建立合作關系,另一面也在積極嘗試和不同的廠商聯手,以技術優勢來推動云游戲,6月中旬,華為同Cocos建立合作關系,旨在開發云游戲解決方案;11月初,華為同游族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意圖聯手打造優質的云游戲解決方案和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在次月的華為云互聯網高峰論壇上,游族的兩款手游《少年三國志2》及《天使紀元》的云版本亮相。
當然,各類關于云游戲的合作不僅限于此,今年元旦剛過,盛趣游戲便公布了聯合中國移動咪咕互娛成立擎云工作室,以研發原生云游戲的消息,此前,雙方已經就云游戲達成了合作關系;隨后中青寶發布消息,稱同英特爾達成了合作,在其PC農場產品方案的基礎上初步搭建了中青寶云游戲平臺的demo。
另外,凱撒文化聯手白鷺科技、順網聯手英特爾、高通聯手中興等,外加三大電信運營商也在積極籌備云游戲平臺,可以看到,從去年開始,國內云游戲已經進入了大量“連橫”的狀態。
未來變局?
隨著5G商用的進一步推進,云游戲的未來也逐漸開始有了想象空間,VR、高速、無限互聯、高品質游戲......不過,這些都是表現出來的最終結果,它離我們還很遙遠,在實現云游戲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變化?
流量入口的重新分配是極有可能發生的長期性的變動。
在端游時代,門戶網站可以作為流量的入口,實現如今渠道的部分功能,手游時代,應用商店毋庸置疑成為第一渠道入口,那么云平臺時代呢?玩家甚至都不需要下載游戲,在所謂跨屏顯示的基礎上,作為提供應用的渠道和云平臺之間的摩擦很難避免。
這其實是一場搶占下一個流量入口的戰爭,在這個過程中,誰能夠建立起來一個長期穩定的平臺,誰就更容易在未來占領一個高地。
另一個容易獲得機會的是擁有跨屏解決方案的企業。
云游戲的痛點是物理硬件束縛,因此云游戲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讓玩家不用再被一個設備束縛,能隨時隨地玩到自己想要玩的游戲。最終這個結果會導向跨屏。
跨屏適配實際上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由于操作習慣、游戲玩法本身不適合跨屏等問題,使得如今很多游戲也很難解決這個障礙,最典型的例子,比如手柄操控《都市天際線》,鍵鼠操控《怪物獵人》等。
此外,跨屏資源的熟悉程度和對私域流量的掌握程度則會考驗到宣發能力。
一方面,5G云游戲為玩家帶來的是即點即玩的體驗,即玩家在任何場景下見到游戲的內容,只需要點擊就能夠立刻體驗到,它可以是手機、可以是電腦、也可以是電視,以及如今尚不能想象到的智能屏幕,玩家接觸游戲的成本大幅降低,錯失任何區域,都將會極大的影響點擊、轉化效果。
另一方面,根據Google對Stadia的設想,云游戲將能夠極大的實現游戲共享,包括用戶主動分享以及通過直播等點擊參與等行為。口耳相傳在云游戲實現的時代將成為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而就目前來看,更多的可能是基于相關利益的考量,比如資本市場青睞,比如電信運營商的能夠觸碰到的IPTV,比如配合5G推進的需要,比如在起始階段抓住流量入口的嘗試......
不過市場總歸會趨于冷靜,過去的一年,追風口的需求大于現實需求。5G發展到5G商用,5G商用到5G普及,5G普及再到能夠充分滿足用戶支付能力和需求,并不是短短幾年就能搞定的。
前兩天聯通打電話推銷5G套餐,128一個月,贈送50GB 5G流量,而這也就夠當前Stadia 3小時的消耗(美國數據機構BroadbandNow測算,Stadia高特效一小時將消耗15.75G數據)。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獨立出海聯合體(ID:gameunited),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轉載說明】?? 若上述素材出現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付費及進行處理:shanliqiang@aiying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