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新年開年的黑天鵝事件,讓各項經濟活動陷入停滯,這也使得在2019年就已處于下行通道的中國車市雪上加霜。
在我國這個巨大的經濟體當中,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市場受到疫情沖擊最為嚴重,餐飲、旅游等行業幾乎停滯,而作為核心的第二產業也不容樂觀,制造業的停擺將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
對于汽車產業而言,車企的生產制造的環節屬于第二產業,但是造車并非汽車產業的全部,汽車零售以及汽車后市場的金融、保險、維修、保養等領域均屬于消費產業,這些環節大部分都需要線下門店來完成。
因疫情引發的蝴蝶效應,正逐漸席卷汽車產業,如產業鏈上游供應商停工導致斷供、各大車企產量直線降低、經銷商無法完成業績預期、新車上市速度大幅度放緩、車主閉門不出讓后市場意義不在……等等問題接踵而至。
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似乎都無法通過一己之力化解這場危機,那么尋求最優解成為了當下迫在眉睫的事情。
作為制造業大國,涉及汽車制造的各大零部件企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疫情導致的上游的部分供應商停產,不僅會影響這些供應商自身的業務,它也會逐漸開始波及一些主機廠甚至全球的產業鏈。
目前,浙江湖州一家名為匯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因疫情公司無法按時履行此前簽訂的“每周向法國標致集團非洲工廠交付1000套轉向機殼體”的合同,需承擔約240萬元的合同損失,向當地政府開始尋求幫助。
類似匯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這樣的零部件廠商并不在少數,他們會直接影響到主機廠們的生產節奏。
特斯拉工廠(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前不久剛剛開始量產交付新車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處于產能爬坡期的,也已暫停生產。官方公告將于2月10日復工;位于武漢的東風本田、東風日產、神龍等車企則影響更大。
華晨寶馬位于沈陽鐵西工廠的一位員工向鈦媒體表示,“目前工廠暫定2月17日上班,疫情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主要是國產的零部件供應緊張,湖北那邊的供應商都停產了,所以生產計劃一直在修改訂單。”
不只是中國,海外的很多企業也很難獨善其身,中國零部件供應商供應中斷對海外主機廠的影響逐漸加劇。
現代汽車在韓國的大部分工廠從2月7日起全面停產,部分生產線預計將在2月11、12日重新開工;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首席執行官Mike Manley也在2月6日表示,如果零部件無法在未來2-4周內到達,該公司有可能會被迫關閉一家歐洲裝配工廠。
可以預見的是,疫情對零部件企業一季度的出貨量帶來的影響正在加劇,雖然短暫停工并不會傷及命脈,但因延期復工會帶來很多與下游廠商對接的問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前最主要的問題主要是恢復生產,除此之外供應商還要和車企加強溝通,及時調整2020年的產銷目標,以緩解供應鏈壓力,盡可能降低風險。
TE 汽車事業部的相關負責人告訴鈦媒體,“我們在中國的工廠(包括TE汽車事業部下屬的蘇州工廠)正嚴格遵守各地政府發布的規定,在保障我們的員工健康安全和落實防疫工作的前提下,盡力盡快恢復工廠的正常生產運營。同時,我們也在和客戶協作,共同尋求生產和物流的替代方案,以期能夠降低此次疫情帶來的影響。”
生產節奏被打亂,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今年新車上市速度的放緩,許多新車型將會延后上市日期,集中到下半年或者明年的展會再扎堆釋放。
而比這更慘的或許是汽車銷售了,廠商發新車可以等,但是店里賣車不能等。
對于汽車產業鏈條來說,進店看車是促成交易非常重要的方式,電子商務發展如此成熟,但是它對汽車銷售環節的改變依舊非常有限,線下仍然是大部分消費者最依賴的渠道,而現在這個渠道基本上被卡死了,結果可想而知。
當前大家都在響應號召盡量不出門,且不說成交量多少,進到汽車4S店的人基本為零,整個第一季度銷量會呈現斷崖式下滑,此時對經銷商的壓力是最大的,沒有銷量會直接影響到他們本來就不充裕的現金流。
經銷商與車企存在著很強的利益捆綁,每一家4S店都承擔著來自廠商的采購任務,以及場地租金、員工薪資、庫存這些風險,像是永達汽車、恒信汽車這些頭部的汽車經銷商集團全部都宣布暫停營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北京一家豪華品牌4S店銷售人員告訴鈦媒體,“目前店里通知是2月10號開始上班,但是公司不讓全體上班,大約只有三分之一沒有離京的人。維修保養服務因為無配件輔料,大部分無法進行,有存貨的可以,但配件通常店里不會存太多。”
當下這個時間節點,如何根據事態發展進行快速響應,在第一時間調整計劃并將自身與合作伙伴的損失降至最低,成為了目前很多車企首要應對的難題,目前針對渠道經銷商的政策也開始陸續出臺,以此來緩解經營壓力。
2月2日,沃爾沃較早就推出經銷商關懷政策,決定放寬業績考核,并且不設定2月份銷售目標;2月5日,長城汽車攜旗下哈弗、WEY、歐拉和長城皮卡四大品牌推出“三減三賦”支持政策,其中“三減”是指對經銷商實施考核減負、財務減負、金融減負;2月5日,捷豹路虎也宣布實施“減壓政策”,取消單月考核并根據車型向經銷商提供適當的庫存補貼。
在這個特殊時期,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針對經銷商的任務考核下調或取消,以減輕經銷商的財務壓力,與這個原本就徘徊在生死邊緣的流通渠道患難與共。
汽車后市場同樣是一個重災區,涉及到的汽車維修、保養、保險等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依賴大量的服務人員和門店作為保障,當沒有了客流量和業務,他們生存期的長短只能看賬上的錢有多少。
針對現有疫情,4S店線上服務能力變得迫切,很多4S店推出了相應的舉措:梅賽德斯奔馳推出線上維修保養預約,輪胎一鍵換新服務;東風日產也宣布,30KM內部分專營店可提供維修保養上門取車服務。
除了4S店,很多第三方的養車平臺也開始行動起來,鈦媒體從汽車服務領域的頭部企業途虎養車官方獲悉,為幫助疫情中的工場店環節經營問題,途虎養車會減免全國工場店的管理費,涉及到全國超過1000家的店鋪。
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的車險行業會稍微好一些,陽光車險一位負責理賠的員工告訴鈦媒體,“現在大家很少出門,目前車險報案數量非常少,僅為平日里的十分之一。不過因為修理廠的工人都沒有上班,此前有大量的理賠案子積壓著,有的省份已經積壓了超過4萬筆,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消化。”
從理賠的角度來講,理賠報案的數量少對保險公司并不是壞事,它能夠對保險公司降低賠付率起到一點作用,賠付率越低保險公司就越賺錢,但是修理廠的停工讓一個正常的理賠流程無法完成,這是目前困擾保險公司的事情。
汽車后市場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產業鏈,一環扣一環,修理廠其實也很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采訪了一家私營汽車修理廠的老板張先生,他表示,“當前的疫情對我們影響非常大。首先是工人,修理工基本上有百分之70的是外地的,因為疫情嚴重,現在基本都在老家都過不來;其次是物流,很多配件都沒有也就無法開工。”
除此之外,還有人員工資、場地租金這些支出,都成為了很多修理廠的負擔。
張先生向鈦媒體坦言,“通常4S店內的修理廠和一些大型修理廠,員工的薪資構成是按照底薪+提成,小的修理廠則是按固定薪資,本身規模就小,抗風險能力差,沒有業務就沒有現金流,再這樣下去我們也撐不了太久。”
工廠生產的延期、服務環節的停滯,給高速發展的中國汽車產業按下了一枚暫停鍵,但是讓大家更擔心的,則是疫情過后的需求如何變化。
過去的2019年,乘用車銷量依舊負增長慘淡收場。由于生產和銷售的活動都受到影響,疫情真正結束之前,目前市面上現車的存量不會大幅增加,汽車市場的新車投放基本都是在消耗庫存,但庫存畢竟有限。
經過“疫情”這次時間,大家都意識到了私家車的重要性,既能滿足個人出行還有防疫安全的作用,短時間內對私家車的需求可能會有一個小范圍的上升,尤其是在中國最暢銷的SUV和轎車,會讓很多有購車需求的潛在消費者提前將這個需求釋放出來,但是對于改善型購車的消費者帶來的影響就沒那么明顯。
在產品層面,消費者可能會更加關注一些與健康相關的車內配置,如空氣凈化、環保材料等功能,吉利汽車幾天前甚至還宣布,先期將投入3.7億元人民幣,啟動具備病毒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車”的研發工作,也是看中了這個痛點。
總而言之,這場疫情完全打亂了正常的商業節奏。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交易,原本是一切經濟活動的基礎,暫且不論“疫情”未來何時會徹底緩解,它對于中國汽車產業的影響都將史無前例的。(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李玉鵬)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