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所有公司都要做私域流量?
——當然不是。
私域流量的流行,并不在于私域流量比公域流量優質,而在于現在買流量的成本太高了,轉化率算下來不如自己搭建私域流量劃算。因為盡管私域流量的搭建成本會高,但復用成本非常低。
不過,私域流量的劣勢在于它需要精細化運營,而且投入的人力成本會相對較高,相對于直接買流量做投放來說,短時間內不一定會有非常顯著的轉化效果。
所以在我們看來,如果你所在的領域,買流量的成本低過私域流量的運營成本,那其實就不用做私域流量。
當然,你也可以在流量漲價前提前搭建私域流量,做到未雨綢繆,具體就看你對流量漲價速度的判斷了。
處于紅利期的產品/品牌,獲客成本通常是比較低的,這時私域流量的打法未必適用;而成熟領域的產品/品牌,獲客成本通常較高,私域流量會更加合適。
我們相信流量成本也是有周期波動的,就像以前線上與線下獲客成本發生過好幾次反轉一樣,如果未來線上買流量的成本又快速降下來了(當然目前來看這種概率很小),做私域流量并不劃算。
因此,私域流量雖然火,但不一定適合你;具體要看你所處行業的獲客成本,和你對未來獲客成本變化的判斷。
二、社群要怎么運營?
社群的運營方法論在網上能找到太多,我們其實也說不出什么新鮮的點,但如前文所言,我們相信社群玩法在今年會有重大迭代。
關于優質社群的養成,做好群定位、設立門檻、做好群規這些基礎操作就不說了,可以直接參考網絡上的一些相關資料,我們簡單說一下優秀社群運營者的兩點“共性”:
1. 運營者要深度介入互動
靠社群數量來推進用戶轉化的做法很可能無法繼續復用,況且在以往做法中,社群數量往往是靠群裂變的方法實現,而現在裂變難度大了不少。
我們認為“小而美”會是未來運營(不僅僅只是社群運營)的基本方向,“小”并不代表用戶數量上的“少”,而在于深度與垂直。
社群數量無需太多,但互動一定要充分,運營者需要深度地介入到日常社群溝通中,這是個精細活。
通常來說,社群互動量低等諸多問題,大多都來源于運營者沒有深入介入用戶互動,導致社群逐漸失活。
2. 運營者要找準自身角色
社群目的不同運營者在社群中的角色也不一樣,但在多數情況下,運營者既要成為某領域的話題專家,又要“接地氣”、與社群成員成為朋友,這其中的尺度并不是特別好拿捏,某種程度上也在考驗運營者的人格魅力。
我們認為以純粹的流量思維、數據思維去運營社群是很難有效的,因為社群成員并不是流量、也不是數據表現,背后都是真實的用戶,而運營者在面對真實用戶時,換位思考就非常有必要,這也是社群運營/用戶運營最大的獨特之處。
當然,社群在實操方面會有許多具體執行上的方法論,上面的兩點思路其實也并不新鮮。
但總而言之,在私域流量日益重要的背景下,社群正在發光。
本文轉載于微信公眾號:私欲流量研習社(ID:shequnshe),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
【轉載說明】?? 若上述素材出現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付費及進行處理:shanliqiang@aiying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