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檔案整理,來店客人測溫登記、外賣配送加貼“食安封簽”,盡可能采用無接觸配送的形式……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餐飲行業食安防護可以這樣做。2月4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中國飯店協會、康奈爾中國中心聯合制定《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期間餐飲商戶食安防護行動指南》(以下簡稱《食安防護行動指南》),并率先倡議對配送餐品使用“食安封簽”,增加外賣信息追溯卡。
《食安防護行動指南》指出,餐飲企業應對員工進行檔案管理,并按當地規定登記、報送。一旦員工有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以及存在其他潛在風險的,還應按規定居家觀察14天或及時就診,待確認傳染風險排除后再行返崗。此外,餐飲企業還應對在崗員工每日進行體溫檢測,在崗期間應按照規定佩戴并更換口罩。
為避免出現無癥狀攜帶者的隱性傳播,對體溫正常的消費者,在征得顧客同意及私人信息保密承諾的基礎上,建議登記至少一人的姓名及有效聯系方式,建立可追溯制度。
在餐食安全上,禁止經營、貯存野生動物或野生動物制品;不采購、使用需現場宰殺的活禽畜動物。菜品需燒熟煮透,加工制作菜品時的中心溫度應達到70℃及以上,以保證食品安全。
餐廳大堂和后廚的環境管理上,具備條件的就餐場所也可以采取減少桌椅擺放、加大就餐者之間空間距離的措施,盡量阻隔病毒傳播。
對于就餐方式,《食安防護行動指南》提醒,防疫期間各單位可盡量通過線上開展外賣配送服務,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以外賣配送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就餐服務。配送員應全程佩戴口罩等防護用具并定期更換,盛放食物的送餐箱,應在平時清潔消毒要求的基礎上增加消毒頻次。
《食安防護行動指南》在行業率先倡議商家使用“食安封簽”對配送餐品進行密封,建議增加外賣信息追溯卡標明制作人、裝餐人和送餐人姓名和體溫狀況。
據悉,1月30日,餓了么在全國推出無接觸“安心送”服務。用戶通過APP下單,訂單備注欄選擇“無接觸配送”,備注要求外賣小哥把商品放在指定位置,避免直接接觸。餓了么還聯合眾多大連鎖品牌在行業首推“外賣安心卡”,明確餐品的制作者、送餐員信息及其體溫情況,做到每一份餐均可追溯。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