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鼠年首個交易日,A股在萬眾矚目中開盤。
不出意料,受疫情影響,三大股指開盤集體下跌,滬指跌8.73%、深成指跌9.13%、創業板指跌8.23%,3000多只個股以跌停價位開盤。
從盤面看,口罩、超級真菌、流感等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概念股漲幅較大,而教育、食品安全、網絡直播、新消費、文化傳媒等板塊紛紛應聲下跌。不過,開盤后不久,云辦公、網絡游戲等概念股絕地反彈。
截至下午4時,醫藥板塊集體掀起漲停潮,哈藥股份、聯環藥業、魯抗醫藥、四環生物、奧美醫療等多只個股漲停。值得一提的是,科創板企業潔特生物漲幅108%,僅近10日市值就增加70多億元,新市值超過120億元。
另外,如果按照1月15日至今跌漲幅情況看,奧美醫療市值增長超60億元,漲幅超67%;魯抗醫藥市值增長超40億元,漲幅超75%。
根據格隆匯統計,截止中午收盤,滬深兩市合計損失市值3.99萬億,平均每個賬戶損失2.5萬元。無疑,這將成為載入史冊的一天。
載入史冊的一日:
醫藥股掀漲停潮,網游、云辦公反彈
千股動蕩。
2月3日A股開盤后,全盤飄綠,3617只個股下跌,其中3187只跌停,僅有135只上漲。
從目前盤面看,醫藥股是場上的明星股,受到很多關注,特別是口罩商、流感、防護服等病毒相關概念股漲幅居前。生物制藥企業魯抗醫藥、海王生物,醫療器械公司達安基因成為人氣龍頭股前三,而口罩生產商奧美醫療、振德醫療、泰達股份等成為明星企業。
實際上,自2019年12月的武漢肺炎事件被媒體爆出后,A股醫藥股尤其是抗病毒概念股就已經開啟了暴漲模式。
醫藥板塊集體掀起漲停潮,其中病毒防治概念股表現突出,魯抗醫藥、聯環藥業、四環生物、海王生物、東北制藥、未名醫藥等多只個股此前均出現多個漲停。
按照1月15日至今的跌漲幅情況看,其中,奧美醫療市值增長超60億元,漲幅超67%;魯抗醫藥市值增長超40億元,漲幅超75%;泰達股份漲幅近50%,而海王生物漲幅超46%。而科創板企業潔特生物近今日漲幅108%,市值增加70多億元,新市值超過120億元。
此外,網絡游戲、云辦公等板塊逆勢反彈。截至上午,電魂網絡封上漲停,昆侖萬維、完美世界均有上漲,三七互娛、吉比特等紛紛翻紅。
醫藥股這波收益是否是一次性的,還有待驗證。不過,反觀自1月19日開市以來的港股市場,亦是旅游、消費、航空、零售、博彩等板塊重創,而與疫情相關的醫藥股不同程度上漲。
其中,最受關注的則是中國醫療集團。中國醫療集團因此前聲稱旗下子公司能夠生產衛健委認為有效的抗武漢肺炎病毒的藥物,兩天錄得20倍漲幅,開市以來累計大漲2528%。
影視行業慘淡,
沒想到,速凍餃子受到熱捧
大跌,基本上也沒啥懸念。
開盤之后,教育、食品安全、網絡直播、新消費、文化傳媒等板塊紛紛應聲下跌。白酒概念板塊暴跌9.69%、文化傳媒跌9.29%、新零售下跌8.99%。
疫情當前,一組數據足以說明影響之大。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1月30日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1513.2萬人次,比去年春運同日下降84.1%。受此影響,截至午間收盤,在線旅游板塊、通用航空板塊暴跌9.84%、9.67%。
影視板塊也是全線飄綠。資本寒冬未熄,疫情接上,行業正在經歷嚴峻考驗。1月27日,橫店影視城發布通知,要求劇組拍攝活動全部暫停,熱度高如楊冪也一樣歇業在家,宣告二月暫無公開行程。一時間,影視綜遭遇全面冰凍,許多制作項目面臨著50-100萬/天的損失,企業掙扎在生死一線。
值得一提的是,在食品板塊大跌的情況下,速凍餃子卻受到熱捧。截至午間收盤,三全食品(002216.sz)實現逆勢上揚6.65%,這個春節,被迫足不出戶的人們開始積極囤積方便食品,轉戰線上,以三全食品為代表的速食方便產品,只是“宅經濟”下的一縷縮影。
“別人恐懼我貪婪”,處于歷史低位水平的A股也可能蘊藏著機會。摩根士丹利華鑫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指出,“目前包括海外資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普遍認同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上半年甚至主要在一季度,加上未來貨幣財政政策力度預計會有所加大,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因此我們認為市場在短期調整過后會重新進入正軌。”
一切都會過去的
2020,期待注冊制改革跟上
春節期間,這只疫情“黑天鵝”已導致全球市場震蕩,日、英、德、法等國家的股市紛紛遭遇重創。對此,證監會昨日發聲回應,稱選擇2月3日股市開市,是證監會權衡各種因素的結果。
事實上,不論開市或是繼續延遲,均有利有弊。繼續延遲開市,可能有利于消化恐慌情緒,有利于各交易所、證券機構和投資者做更好準備,也與部分地區延長假期相配套。但另一方面,繼續延遲開市也會帶來新的問題。比如,A股休市時間越長,積累的各種壓力會越大、不確定因素會更多。
就在昨日,央行極為罕見的提前預告了第二天投放資金的數量,為A股開市保駕護航。公告稱,為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2020年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特殊時期,特殊對待。為了提振資本市場參與者的情緒,央行出手不小。
除央行緊急釋放流動性外,財政部、銀保監會等五部委也剛在2月1日聯手出臺30條措施,提出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強化對重點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生產企業的金融支持等,強化金融對防控疫情的支持。
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2月1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考慮到疫情特殊時期和延期開市的雙重影響,人民銀行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提供流動性。
金融市場對于風險因素產生波動再正常不過,但是對于許多企業來說卻是生死一線,而融資壓力的加大又將是一個嚴峻考驗。
全面戰“疫”,資本市場如何出力?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今日發文指出,要以注冊制改革為抓手,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五大配套制度,從根本上解決民企中小企業和創新企業融資問題。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體系難以滿足科技創新企業融資需求,注冊制改革是打通多層次資本市場生態的關鍵一環,帶動中國金融體系向市場主導的直接融資體系轉型,服務高質量發展。新《證券法》為全面推廣注冊制鋪平道路,建議加速推進五大配套改革。
一是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放寬保險、社保等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限制,可設定持股下限;擴大陸股通標的,允許外資持有單一股票至30%上限,吸引外資入市。
二是構建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法律體系。新《證券法》已將財務造假處罰上限從60萬大幅提高到1000萬,并給集體訴訟留下操作空間,但仍然不足以震懾動輒上億元的證券欺詐案件,建議推動《刑法》聯動修訂,將“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主體認定從單位擴大到個人,刑期上限從3年提升到25年。
三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動優質紅籌企業回歸實質落地,針對企業回歸后股權、投資者權益、監管標準等問題出臺細則。四是適度調整金融業增值稅抵扣。金融企業有形資產較少,而利息、傭金等支出不允許作為進項抵扣,可增加金融業抵扣項目,降低實際稅負。五是改革交易機制。豐富衍生品供給,在限定投資者、證券品種范圍的前提下逐步放寬T+0機制。
風物長宜放眼量。疫情之下,多部門積極出臺相應政策打響A股保衛戰,與其糾結于暫時的至暗時刻,不如做時間的朋友,共克時艱。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