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SARS期間,在網上購買手機還是一件讓人疑慮重重的事情。到了2020年新冠肺炎期間,很多人已經可以把買藥看病這種“性命攸關”的大事交給移動互聯網。
這背后,是一場中國數字經濟的加速連接之戰。
全面連接
如果說2003年SARS變相推動了互聯網商品與人的連接,那么迎戰眼下這場新冠肺炎,則是中國人在嘗試通過手機和移動互聯網,與人類已知的所有經濟活動產生全面連接。
電影《頭號玩家》描述了一個經濟崩潰后幾乎盡善盡美的虛擬游戲世界。這部電影使得很多人愿意相信,不管世界變得如何破敗,未來虛擬與現實世界的連接處會誕生一個伊甸園。
科幻的歸科幻,在真實世界里短暫性災難的面前,更加貼近現實的“大連接”正在發生。
在全民對抗新冠肺炎期間,支付寶APP在首頁上線了“肺炎疫情實時動態”通欄。點擊該入口后,用戶除了能看到全國和本地疫情的實時數據外,還可以實現防疫資訊學習、送藥上門、行程改簽、繳納水電費、在線買菜、看電影等幾十種便民功能,將日常生活障礙降至最低。
長期居家,不可避免會接收到很多真假難辨的信息。回顧歷史,“謠言”所造成的傷害有時不亞于危險本身。十四世紀橫掃歐洲的黑死病時期,鞭笞自己的肉體和自我幽閉黑暗空間等“觀點”,其實都變相加重了黑死病的感染。
新冠肺炎蔓延期間,一些適得其反的“民間防病訣竅”和信口開河的“疫情陰謀論”在人心惶惶之時不脛而走。
幾乎與這些謠言同時,騰訊新聞較真平臺上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7*24小時實施辟謠”;微信“看一看”頁面置頂疫情相關話題,快捷直接地幫國人去偽存真。
百度、今日頭條、知乎等平臺也同時陸續上線權威的辟謠專區,第一時間捕捉謠言并科學辟謠,大大降低了謠言產生的二次傷害。
對于產生了類新冠肺炎癥狀的普通人來說,可通過互聯網尋求遠程診斷。支付寶、微博等應用的防疫主題頁面內,已經實現了在線問診功能,這就避免了因前往醫院導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通過這些線上功能,人們在高效實現自我甄別保護的同時,變相解放了相對稀缺的醫療資源。不僅如此,心系武漢的國人還可通過騰訊公益等平臺實現愛心捐助等功能,把自己的力量通過線上平臺傳遞出去。
事實上,這些讓人眼前一亮的連接方式存在已久。只不過日常生活中存在諸多替代解決方案,才沒有像微信紅包等高頻應用那樣普及開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些線上基礎設施被更多人所知曉和使用。
不僅是上述平臺,京東、美團點評及其他平臺型互聯網應用,都在這場肺炎大戰中發揮著自身的連接作用。眾平臺一同,在確保居民安全的同時,也讓經濟和消費行為在線上有條不紊地進行——
因交通受阻無法回家團圓?可以使用微信群語音以解鄉愁;
口罩不夠用?可以通過京東等平臺搶先預訂;
不想做飯又想預防傳染?可以使用美團外賣的“無接觸配送”服務;
在家太久無法伸展腿腳?可以用KEEP強身健體;
碰到趁亂哄抬物價的不法商販?可以第一時間上線曝光;
……
線上工具產生的連接力確保了社會系統的穩定性,也助力新冠肺炎不會產生“非典時期”那樣夸張的余震。
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千年以來始終是貫穿著人類全生命周期的主要經濟活動。SARS也好,新冠肺炎也罷,病毒的出現雖然打斷了經濟活動的慣性,卻沒有辦法撼動這個世界的活力。
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在對抗疫情的過程中呈現出合縱連橫之勢。以智能手機為載體,豐富的線上功能借助超級APP為入口把各類經濟活動投映到線上,滲透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與病毒的對抗中,許多關鍵性的經濟活動因移動互聯網的全面連接而免受重創。
創造未來
在疫情的催化下,另一些解決人們發展需求的線上連接方式也加速出現。
世界商業史上從不缺少想法超前的天才,有些成為先驅有些卻成了先烈。1999年,中國最早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叫“中華網”,它的業務模式就是后來四大門戶網站的前身。然而上市兩年后,中華網卻因對賭失敗而破產,倒在了互聯網爆發前夜。
另一個相對美滿的例子是,1666年,牛頓獨立完成了微積分概念的雛形“流數術”。這個后來被恩格斯稱為“人類精神層面最高勝利”的理論成就,卻在牛頓的筆記本上躺了八九年之久無人問津。
有太多“未來設計圖”無疾而終,僅僅因為缺少一個與之匹配的全民化的應用場景。在互聯網大連接時代,也不缺乏類似的設計圖。它們早已蓄勢待發,卻始終沒有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這場疫情給了它們機會。
1月29日港股開盤,想象中的“千股跌停”沒有發生。港股互聯網“扛把子”騰訊控股股價穩定;新東方在線的股價在開盤后迅速攀升,盤中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最高價28.4港元。
長久以來,在線教育賽道就處于非常焦灼的狀態:賽道成長空間巨大,吸引了大量創業團隊和資本方的進駐;然而在穩扎穩打的傳統教育面前,在線教育始終沒有迎來一個爆發窗口,大量公司依然處于燒錢階段。
眼見線上教學互動平臺的功能日趨完善,卻始終沒有辦法降低獲客成本,產生穩定的用戶粘性,這直接導致很多在線教育概念股的股價表現低迷。但疫情中新東方在線股價的異軍突起,或許反映出一個新契機。
受新冠肺炎影響,全國不少地方推遲了學校春季的開學和復工時間。這讓《王者榮耀》等移動娛樂應用有了更多用武之地。但學生長期在家,他們的學習問題時刻牽動著家長的心。
對此各地教育部門紛紛進行了定調,以宜賓市教體局為例,官方提出“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的指導方針。其中,要求學生通過在線指導、QQ群、微信群等多渠道開展自主學習。
這給了在線教育平臺秀出科技肌肉的大好舞臺。
1月30日,好未來集團旗下學而思網校宣布,將于2月10日起推出從周一到周五與校內時間同步的全年級各學科免費直播課和自學課,課程涵蓋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全部學科。
網易有道、新東方在線、VIPKID等在線教育平臺,也通過免費贈課贈時長的方式,開始“公益拉新”。其中,新東方在線免費提供的100萬份直播課程,截止到1月28日已經發放完成80萬份。
相信在新冠肺炎被消滅后,在線教育平臺會成為很多學生的標配學習工具。更長遠地看,這些平臺的崛起會有助于原本稀缺的優質師資力量實現一次再平衡,助力教育公平。
眾所周知,經濟發展的本質在于創造需求和滿足需求,而效率的提升是各環節中不可或缺的潤滑劑。除在線教育之外,為解決效率問題,近幾年來還出現了很多具有想象力的連接場景,如在線辦公、在線問診等。
很多創業者不能理解,為什么“看上去很美”的新型連接場景離開現金補貼后,就被用戶快速拋棄?如今反觀,答案或許在于:需求總是要先于效率發芽;其間的因果關系,是不可逆的。
新冠肺炎用一種令人生厭的方式創造了某些臨時性的剛需,讓原本依靠資本與情懷無法速成的“未來”,成功落地。
無形之力
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中有兩只著名的手: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在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的過程中,大數據應用能力的提升,讓這兩只手變得更加可靠。
《連線》創始人、知名科技文化觀察者凱文·凱利在《必然》一書中,對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力量進行了一番歸納:
“這些力量并非命運,而是軌跡。它們提供的并不是我們將去往何方的預測,只是告訴我們,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會向哪個方向前行——必然而然。”
《必然》出版于2016年,彼時讀到這番頗有玄學意味的話語很難讓人信服。畢竟,提起大數據人們的第一反應是信息流廣告、包裝成精美PPT的圈錢把戲,還有電商平臺的“猜你喜歡”。
新冠肺炎橫行期間,大數據離凱利口中那股“必然而然的力量”又近了一步。
自1月20日以來,與新冠肺炎相關的話題在網絡社交平臺大規模發酵。期間,“武漢人”承受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就在1月29日,百度根據搜索數據發布了《百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搜索大數據報告——武漢篇》。
報告匯總了“武漢人”最為關心的問題,并根據搜索趨勢測算出物資儲備情況波動。通過全維度的審視,為全國用戶和決策方提供了參考方向以對癥下藥。以數據驅動的理性聲音,消滅了不該有的偏見。
武漢“封城”在一定程度上切斷了物理連接,而對大數據的積極使用,讓“城內”與“城外”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精神連接不動如山。
在疫情未來走勢方面,大數據與數據建模成為了人心的“定海神針”。
1月22日,中國聯通組建了新冠肺炎專項大數據聯合團隊,為有關部委、部分省市政府提供疫情防控相關的人口流動大數據分析支撐服務,輔助疫情防控工作。普通用戶亦可在支付寶、百度等主流APP上查看到數據大圖的變化,做到心中有數遇事不慌。
面對穿上隱身衣的新冠肺炎病毒,大數據還可以讓其無所遁形。
格拉斯哥大學生命科學研究員Daniel Streicker博士表示:“AI技術可以從航空記錄、交通信息等方面收集有關人類活動的數據。”
不僅如此,有關部門也在基于人口流動大數據,通過數據建模,進行疫情拐點的提前預判。相關結論既可輔助制定后續的經濟刺激決策,又可以緩和如“驚弓之鳥”的資本市場。
在物資調度方面,大數據同樣在發揮作用。
除了口罩、抗病毒藥物、洗手液等抗肺炎用品外,一些地區還產生了儲備米面糧油的訴求。傳統零售模式對于這類突發性需求往往會措手不及。但大數據時代,這些消費訴求會反應在電商平臺的搜索和瀏覽歷史當中。
目前,京東物流就持續根據大數據指引,將應急商品從各大品牌廠商的工廠里極速入駐京東自營大倉,大大縮短了備貨時間。
大數據在種種場景中的出彩發揮,注定它會成為連接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新能源,其作用不亞于石油于傳統工業的賦能。
在可見的未來,大數據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應該成長為一種對抗災難的思維。如何運用大數據開展超前的防災預測,以更加從容的狀態面對突發狀況,會是科學界全新的課題,也是數字經濟時代加速連接的關鍵拼圖。
早在2015年,張勇在集團內部分享會上就提出“大數據會成為未來時代的新能源”;類似觀點在阿里內部的新員工手冊、培訓上都反復出現。
如果說新冠肺炎之前,這種觀點的前瞻性還無法得到外界的廣泛認可,那么此役之后,相信不會有人再繼續忽視大數據無形的力量了。相關企業在該領域的持續投入,終會成為數字經濟轉型路上的重要力量。
時至今日,世界至少出現過三次偉大的連接:15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啟了連接物理世界的旅途;19世紀第一條跨大西洋的電纜開始探索遠距離信號連接的可能性;20世紀互聯網在美國的興起,則是信息連接時代的起點。
在新冠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數字經濟連接被加速,“線上中國”也被加速形成。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