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剛剛,科創板迎來了中國“云計算第一股“,也是A股市場首只同股不同權股票(AB股)。
1月20日上午,中立第三方云計算服務商優刻得科技(下稱“UCloud優刻得”)成功在上交所科創板敲鐘上市,股票代碼為688158。公司總股本42253.2萬股,發行價33.23元/股,發行市盈率181.85倍,本次上市股份4373.8萬股。
獵云網現場獲悉,UCloud優刻得首日開盤價72元/股,較發行價大漲118%。照此計算,UCloud優刻得市值達304.2億元。
UCloud優刻得創始人兼CEO季昕華直接持有發行人 13.96%的股份?,F場,季昕華發表致辭,他表示,UCloud優刻得的上市,說明在中國做互聯網基礎服務是有機會的,我們也曾面臨困難,也曾想過賣掉公司。但這是個偉大的時代,只要努力拼搏,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早期”野生黑客“混江湖,后相繼“收編”于華為、騰訊和盛大,十年磨一劍,季昕華在2012年創辦了UCloud優刻得,在他埋頭創業的第8個年頭,終于迎來了高光時刻。
上市是手段:4輪問詢,歷時9個月
攀登總是越往上越難爬,UCloud優刻得的上市之路也可謂一波三折。
2019年3月18日,上交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系統正式開始接收發行人的申請,隨后UCloud優刻得在4月1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獲上交所正式受理。
在季昕華一直強調“上市是手段不是目標”的前提下,上交所的正式受理無疑給UCloud優刻得推進了一劑強心劑,同時也讓市場公認其為“云計算第一股”的潛力型選手。
只不過,事情沒想象中那么簡單和順利。
可以看到,在首批上市的科創板公司里,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最快速上市的企業,僅僅用時98天,杭可科技、西部超導和嘉元科技也都低于100天。
然而UCloud優刻得正式受理后的4個月里,狀態持續停留在“已問詢”,未見下文。同年7月30日,因財報數據過期,UCloud優刻得的IPO攀登之旅,不得不按下暫停鍵。
在中止前,上交所曾向UCloud優刻得傳達4次問詢。在第一輪問詢中,上交所從不同層面對其提出了多達57個問題,在隨后的的二、三輪問詢中針對其答復又提出了相應的補充問題。
在第四輪問詢中,上交所對UCloud優刻得共提出5個問題,關于股東出資、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與代理客戶的代理業務、申請文件的制作質量以及財務報表五個方面。
并且,上交所在UCloud優刻得相關文件答復時批注“請補充提供 2019 年第一季度財務報表及審閱報告”。
直至2019年9月27日,UCloud優刻得才得以獲得科創板首發通過,并在12月24日UCloud優刻得科創板IPO注冊。
如此一來,從去年4月提交招股書,到今日上交所如愿敲鐘,4輪往返問詢,歷時9個月,UCloud優刻得終于松了一口氣。
數據背后的危險信號
一紙招股書,足以看穿UCloud優刻得手里握著的矛與盾,以及藏在那些數據背后的危險信號。
已盈利,但依賴公有云
報告期內,UCloud優刻得營業收入主要來自互動娛樂、移動互聯、企業服務三個領域。
其中,互動娛樂市場的客戶來自游戲、視頻影音等行業,是其穩定的收入來源;在移動互聯、企業服務等領域,實現了收入的突破性增長;在金融、教育機構、新零售、智能制造等傳統行業和其他下游領域都實現了較快增長。
根據招股書披露,UCloud優刻得2016至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是5.16億元、8.4億元、11.87元,同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97億元、7683.46萬元、8032.33萬元。
可以看到,UCloud優刻得2017 年度、2018 年度公司收入增速分別達到62.60%和 41.39%,并且在2017年已經實現盈利。這其中,公有云是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數據顯示,2016 年、2017 年和2018 年公司公有云的業務收入分別為4.7億元、7.6億元和10.1億元,分別貢獻了 91.43%、90.97%和85.15%的營業收入。
盡管現階段UCloud優刻得的營收主要靠其公有云業務,但在云計算行業虧損成常態的現狀下,一家創新企業可以在5年的時間里實現盈利,已是難能可貴。
要知道,不管是阿里云也好,騰訊云也罷,業務都還在虧損階段,就連“云大佬”AWS也是虧損了8年才盈利。
盈利雖不易,UCloud優刻得依然面臨營收依賴公有云的風險。
基于此,UCloud優刻得在2015年開始發力私有云、混合云以及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在內的其他業務,對公有云的依賴有所緩解。
增速放緩,營收下滑,份額掉隊
不過,UCloud 優刻得在2019年上半年的營收出現下滑,且在以后年度依然存在業績持續下滑甚至虧損的風險。
招股書數據顯示,UCloud 優刻得2019年上半年營收778.44 萬元,同比增速較2016-2018 年度有所放緩。同時,公司毛利率較 2018 年下降 9.44 %,2019 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 2018 年上半年大幅度下降 84.31%。
這里面有兩層主導因素:
一方面,云計算下游互聯網行業增速逐漸放緩,UCloud 優刻得新發力業務未成規模,拉低營收。
由于公司在運營戰略上,優先考慮開拓除公有云外的新業務。數據顯示,UCloud 優刻得在私有云、混合云收入的環比下降分別占營業收入環比下降金額的59.26%和27.50%。
另一方面,我國云計算市場競爭加劇,眾玩家為多占領一分田,打起了“價格戰”,UCloud優刻得在順應市場降價的同時,市場份額受到擠壓。
既是價格戰,也是持久戰。有記錄顯示,2014年,阿里云一年內降價6次,基礎性云服務器產品累計降幅最高達到61%;2016財年(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阿里云在對云計算大數據產品和服務累計降價17次。
云計算公司紛紛降價,說明市場的壟斷程度正在進一步提升,一面是規模效應,單位成本降低,帶來了較大的利潤空間和降價空間;另一面是資源和客戶向頭部集中,各巨頭之間的競爭意愿升級。
對于巨頭來說,他們有足夠的底氣來實施“流血降價換市場”的戰略,即為“戰略性價格戰”。他們秉持著這樣的理念:當你所占有的市場份額足夠大,想要實現自我造血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時至今日,阿里云、騰訊云、AWS等頭部企業已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他們背靠集團資源優勢,在業務規模、品牌知名度、業務體系、資金實力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在巨頭的陰影下,UCloud優刻得主營公有云業務也受到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份額一點點被擠壓,恐有掉隊趨勢。
根據 IDC 發布的 2018 年公有云 IaaS 調研報告,國內公有云 IaaS 市場 2018 年阿里云市場份額為 43.0%保持領先。UCloud優刻得的市場份額為 3.4%,位列阿里云、 騰訊云(11.5%)、中國電信云(8.6%)、AWS(6.3%)、金山云(5.0%)、百度云 (4.0%)、華為云(3.8%)之后,排名第八。
自IDC 對公有云 IaaS 市場規模有統計的2015年以來,UCloud優刻得的市場份額由2015年的4.9%下降至2018年的3.4%。
為了競爭,UCloud優刻得不得不參與巨頭們的擴張競賽,不斷擴大投資,并將主要產品降價。而這,也讓UCloud優刻得感受到了衍生而來的利潤壓力。
云計算只是巨頭游戲?
移動互聯網時代以來的人口紅利見頂促使BAT都努力尋找新的增長點。在這樣的時代節點,BAT都做了組織架構調整,希望通過云計算開拓政企市場。
從云計算場的分布來看,云計算的玩家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從大公司生態體系中孵化,然后開始做云計算服務的,如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華為云等;還有一類是直接以云計算業務為主業發展的,如UCloud優刻得、青云、七牛云等公司。
云已經變得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云計算,而是要能夠落地的云計算,有落地必然有競爭,且越來越激烈。在國內市場,不僅阿里云、騰訊云等本土企業在攻城略地,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國際云服務廠商也在搶奪份額。
前有阿里、騰訊,后有要打造世界“五朵云”之一的華為,馬太效應愈演愈烈,國內公有云市場留給中小廠商的機會似乎變得越來越少。
于是,市場上開始有這樣的聲音:中國云計算注定是巨頭之間的游戲。聽到這樣的結論,季昕華曾擲下豪言:UCloud優刻得要證明這個觀點是錯的。他認為,市場越發集中,意味著市場更加清晰有序,對于專注于云的企業是好事。
同時他表示,整個云計算大格局已經確定,市場變化不會特別大?!艾F在活下來的幾家公司都是真的想做云計算的,是一種比較好的一種格局?!?/p>
事實上,作為互聯網廠商而言,進入政企市場并不容易,該市場被認為是電信運營商和傳統IT廠商的地盤,即使是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企業由于自身的2C基因,開拓政企市場也并不容易。
季昕華曾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競爭加劇,未來中國的云計算會存在四五家公司。而如何在巨頭競爭中活得好,UCloud優刻得有四個堅持:
堅持中立;
堅持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
堅持好的服務品質;
堅持長期研發投入。
另一邊,在UCloud優刻得上市申請獲正式受理后的20多天后,國內另一家與云計算業務相關廠商白山云也走上了科創板IPO之路;與其同樣主打“中立”的青云QingCloud也正在科創板IPO排隊中。
顯然,在競爭追逐的云計算大盤子里,互聯網廠商依然有機會,至于最終贏家是誰,還有待時間驗證。
結語
有一首詩是說:你有時候看云,你有時候看我,你看云的時候很近,看我的時候很遠。
但季昕華認為:“從云計算從業者的角度來說,這首詩要改一改:你看云的時候很遠,看我的時候很近。”
云計算進入第十年,戰場硝煙彌漫,市場份額爭奪賽愈演愈烈,云計算廠商如何在變局之中保持優勢亦或強勢突圍,成了不得不去思考的命題。
招股書中,UCloud優刻得強調:資本實力相對欠缺,融資渠道單一是該公司的競爭劣勢之一,目前的資金實力相對國際和國內上市公司仍較為薄弱。
資金實力待補充,品牌知名度落后于巨頭,對于UCloud優刻得而言,突圍巨頭這一矩陣,或許上市是一個正當時的重要手段。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