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繁忙的穿梭巴士逐漸停駛,又是一年的科技盛會落下帷幕。在2020年的CES展會上,5G、8K以及AI等關鍵詞無數次被提及,各種炫目的產品讓人目不暇接,科技為人們帶來的改變越來越豐富,其所影響的領域也更加寬廣。
如果說要盤點一個關于最“未來”的體驗或技術,其實筆者并不會首先想到CES會場的那些眼花繚亂的首發產品或重點對象。在今年,最讓筆者“哇”出聲的一個體驗來自于聽覺,來自于汽車,來自于Bose。
對于中國的朋友來說,提起Bose了解更多的是耳機、音響等消費級產品,其實,Bose本質上是一家音頻技術公司。它目前已經有55年的歷史,并且所涉及的領域非常之廣,車載音頻/音響技術則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在科技超速發展下,汽車這個誕生于18世紀60~80年代的代步工具如今也迎來了“新四化”的階段。人們也不單單在乎其性能、操作等傳統機械性能,而是為了更好的享受移動出行中的感受。這時音視覺體驗則是最直接提升感受的方式,這也促使了現在消費者買車時越來越重視音響效果。
正因如此,Bose近幾年也發布了越來越多關于車載空間的音頻科技。在CES期間,其更是展示了多款為不同汽車制造商量身定制的全新汽車音響系統,包括雪佛蘭科爾維特 Stingray、保時捷Taycan、日產JUKE和雷諾Clio。(具體詳細報道詳見:未來出行如何聽出“彩”?Bose展示多款全新汽車音響及創新概念 | CES2020)
本次Bose公布的車載音頻方案包括了從超級跑車到小型轎車,對于這些不同定位、不同功能以及不同大小的汽車,其背后的研發理念與難度也不盡相同。鈦媒體在會后也對Bose汽車系統部全球技術策略總監?John Pelliccio先生進行了一次專訪,來對這些新技術一探究竟。
與其說這是一次專訪,還不如說是一次關于聽覺上的探索,John Pelliccio是一位非常可愛且專業的大叔,他負責Bose汽車系統技術策略的創新與發展,并在無線通信領域發表過多篇個人或合著論文。從各種細節都能感受到Pelliccio大叔對汽車、對音樂的執著,配上時不時的美式幽默,讓人感覺又專業又富有激情。
他讓筆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聆聽體驗至關重要,聲音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筆者相信,這句話也是大家所追求的所在,無論是家里、路上還是車上,一段美好的聆聽體驗,總會給我們帶來一絲愜意。
在這次Bose展示的新技術中,也是覆蓋了從超跑到緊湊型家用轎車等多種方案,其實在這些不同方案中,Bose都在努力專注于創造更優秀的音樂表現,從耳機、音響,從家中、路上最終擴展到車里,讓用戶可以在不同的車型中都有最好的聽覺感受。
雖然這種期望是好的,聽起來是簡單的,但在其背后卻有無數的問題會出現。Pelliccio第一點提到的就是噪音,他說:“在所有汽車音響的研發中,噪音都是天敵,僅僅駕駛一輛汽車就要伴隨發動機、輪胎以及風等多種噪音。Bose一直在努力尋找解決它們的最佳辦法,以便能讓聲音更加有凝聚力。”
為了解決各種噪音問題,Bose一方面是與整車廠商進行深度合作,尋求設計一套可以消除周期性噪音的系統,比如內燃機中的發動機以可預測的方式運行,氣缸在活塞運行到頂點的時候點火。因此,通過車上已有傳感器獲得的數據,消除諸如發動機諧波噪音之類的周期性噪音實際上變得非常容易。
此外,路噪的問題在于它是隨機的。這取決于輪胎的磨損程度,取決于路面是混凝土還是瀝青,是雪地輪胎還是夏季輪胎,路面是平滑的還是顛簸的……所有這些變量加在一起意味著需要一種不同的方式來消除噪音。
Bose要做的是使用加速傳感器,在通常安裝汽車懸架的每個角的上方安裝一個3軸加速傳感器,這些傳感器會感應振動,并使用一些特殊算法來計算出振動將如何轉化為惱人的噪音,之后利用同相和異相抵消原理來減少道路噪音。
據Pelliccio表示:“這樣做的效果非常好,我們在一些入門級豪華轎車上做了相關測試,能夠有效提高這些汽車車艙的靜謐性,因此這是一個非常強大有效的工具。”
除了噪音外,車載音頻另一個問題就是空間。汽車座艙的空間始終是有限的,拋去儀表、方向盤等必要的設備,又要增加儲物空間,又要加入合理的音響分配,光想想就非常困難。
為此,Pelliccio分享了一些簡單的設計思路,他表示:“一輛車的音響分布,可以視為一個空間局限的客廳或一個椅子,圍繞它去打造一個最佳的聲場,在這個空間內去布局5.1或7.1的音效。當然,這只是最初的設計方式,還要考慮不同車型的空間,放置合適大小、重量的揚聲器。”
不過,就算有了合理的布局,但在座艙空間中,人的位置并不固定,在不同的偏差下都會對音效有影響。考慮到這個問題,Bose現在也加入了更多新穎的揚聲器位置,比如日產JUKE上的超近場揚聲器,其就是將揚聲器放在了頭枕上,增加音源的靈活性。
當然,對于雪佛蘭科爾維特 Stingray這種頂級超跑來說,則需要最頂級的音響效果。Bose為其采用了全新Bose Performance至臻系列音響系統,其內置14只揚聲器,采用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和定制調音,能夠為雙座跑車車艙帶來極為震撼且清晰的聆聽體驗。
在科爾維特發展歷史的最重要轉折時期(從傳統前置引擎布局改為中置引擎),Bose工程師與雪佛蘭共同開發了這款音響系統。為了解決發動機布局帶來的新問題,Bose在座艙內搭載了14只精確布局的揚聲器。包括儀表臺上的兩只6厘米和一只8厘米Bose釹磁鐵Twiddler揚聲器,車艙后部的一對13厘米釹磁鐵寬頻揚聲器和三只額外的8厘米釹磁鐵Twiddler揚聲器,以及每扇車門上方的一只10厘米釹磁鐵寬頻揚聲器和一只2.5厘米釹磁鐵高頻揚聲器,共同在車艙內營造出超越空間局限的廣闊聲場。
科爾維特與Bose的合作其實非常傳奇,作為美國本土最知名的超跑品牌和最知名的音響品牌,二者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84年。時至今日,如果讓100個人來選一輛美國跑車,相信其中98個人可能會說科爾維特。這對于汽車本身和其音響效果來說,都是一個極高的認可和肯定。
除了關于這些已經落地的車載音頻解決方案,本次Bose還讓我們實際體體驗了一些面向未來車內座艙體驗開發的概念技術。在此之前,筆者從沒想過讓汽車座艙內的音頻效果起到安全輔助、空間劃分等作用,這次真的是讓Bose給我們上了一課,什么叫把音樂玩出花樣。
上面這張動圖展示的就是一項名為Bose Aware 聲音信號導向的技術,拋開這些專業數據簡單解釋就是“聽聲辨位”。它可以通過Bose開發的UltraNearfield超近場頭枕揚聲器為依托,借助專有算法,可將聲音的發聲位置在車內進行全方位規劃。
當駕駛員開車行駛在路上時,該技術可以針對不同狀態進行音源方位的切換。開啟左右轉向燈時,車內提示音會根據不同方位進行提示;當左/右后方出現快速接近車輛時,其也能在左/右方向提供不同的警告。
這項技術的優勢從根本上在座艙環境中,利用聲音形成了更加明顯的空間感。以往安全警示、導航信息、來電等多種聲音信號從獨立的個體擁有了可感知的真實空間感,讓駕駛者的環境感知能力更進一步,從而有效提升駕乘安全。
Pelliccio認為:“在座艙安全輔助的需求上,聲音要比顯示、光效等方式來的都更加直接。因為,駕駛員無論在什么時候,都可以第一時間聽到聲音的變化,這也是人類的下意識反應,所以,駕駛者可以最快速的感受到危險信號。”
聲音的空間感除了在安全輔助上可以發揮作用,在平日多人乘坐的情況下還可以讓聲音“私有化”。
通過Bose SeatCentric座椅聲場技術,可以讓汽車座艙內每個座位上為駕乘者提供不同的音頻體驗。這樣的話,不管是前排的主駕/副駕,還是后排的乘客,都可以獲得獨立的視聽效果。比如車內正在播放音樂時有來電進入,接通后在不影響音樂播放的情況下,駕駛員可以通過這項技術獲得清晰的通話信息。
對于美國家庭來說,同時多個熊孩子出現在一輛車里是極為常見的事情,那個畫面想想就可怕。為了讓不同的乘坐者有不獨立的音視頻體驗,Bose還創新性的將汽車座艙與個人智能音頻設備做了跨界的結合。
體驗的過程中,技術人員就展示了利用Bose智能音頻眼鏡與車內音響系統的協作。其通過 Bose SeatCentric座椅聲場技術,后排的乘客戴上這款智能音頻眼鏡即可進入自己的聲音世界。
這樣車內的每個成員都可以獲得更獨立更立體更直觀的視聽感受,未來隨著共享出行成為潮流趨勢,這種專一而不失品質的體驗一定能俘獲更多用戶的心。
并且,這個個人設備并不局限于Bose智能音頻眼鏡單品,如果你有Bose的降噪耳機、有線耳機等個人產品,也可以作為獨立媒介進行使用。當這項技術量產普及之后,每個熊孩子都可以干自己喜歡的事情,自然不會產生分歧,也省了父母很大的心。
Bose的未來黑科技最后一項則是偏向于車聯網的革新,大家注意上面方向盤中部有一個獨立的凹槽,這里是一套攝像頭,它的作用是捕捉駕駛員的面部/頭部信息。
Bose這項技術名為音頻增強現實,其通過車艙內的頭部追蹤和動作傳感器加強車艙體驗。比如現在很多車型都配備了駕駛員監控系統,利用這套系統自帶的傳感器,配合Bose這項音頻增強現實技術就可以實現很多有意思的應用。
現場,我們體驗的車輛模擬了一位上班族下班后開車回家的過程。如果車輛行駛到某些用戶習慣的地理位置后,車載系統會自動發出一些提示指令,比如到了時長去的餐廳,車輛會自動問你要不要去點餐;到了常去的健身房,會根據大數據分析,你要不要去鍛煉下等等。
這次我們來到了一個名為“Nacho Daddy”的快餐店,這個情景設定的是主人公經常來這家餐廳點餐。當車輛行駛到附近時,系統會自動語音播報菜品信息,駕駛位的工作人員通過點頭的方式完成餐食預定。很快,就有餐廳服務生將我們點好的食物送了出來。
對于Bose這項音頻增強現實技術,筆者認為其超前程度頗高,并且它所實現的功能與國內大部分車機廠商所追求的相同。其通過音頻識別和視覺識別的方案,來構建了一個未來車聯網的框架,現在可以實現的是購物、喜好推薦等功能,但隨著大數據、IoT以及遠程互聯的落地,這項技術注定還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總的來說,這次Bose的整體體驗過程,都讓筆者對其有了新的認識。原來Bose不止降噪耳機做得好,原來在車載音頻領域還有如此的建樹,甚至技術儲備也不止于提升座艙音頻體驗,更多的涉及到了車聯網、車內音頻多樣化等方面。
現在,Bose在汽車音頻領域已經開始增大對國內整車廠商的合作,包括榮威、吉利以及紅旗等廠商都有量產車型落地。作為一家上游方案解決方,Bose可以給眾多整車廠商提供獨到的解決方案,這對于中國汽車市場和汽車消費者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時至今日,用戶對汽車座艙體驗需求日益提高,汽車音響系統也越來越重要。在這個節點上,Bose通過多種汽車音響系統以及軟硬件協同技術,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通過合理布局和數字化手段提供,為用戶出行提供更好質量的聽覺享受。(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Kiwi)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