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媒體注:?1月11日,也就是上周六,陸奇首次以奇績創壇創始人兼CEO身份亮上海交大,面對上千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學生和媒體,做了轉型投資人以來最翔實的一次公開演講,分享自己對于創新創業、中美市場對比、如何跳越市場鴻溝的看法。
2019 年11月21日,原YC中國創始人陸奇表示,Y Combinator(以下簡稱 YC)美國總部將停止中國分支的運營,YC中國這一品牌也將在近期停止使用。至此,陸奇也從國際創業孵化器服務及投資公司 YC 脫離出來,帶領“奇績論壇”的新基金獨立運營,繼續為中國創業公司提供孵化器服務。
他認為,創新能推動世界進步,而技術的進步永遠是創新最持久、最重要、最強大的驅動力。中國今天仍然有很多創業機會,因為中國有一流的人才、技術、資本、市場能力,且中國的多元經濟、城市化、消費升級、人口老齡化等都是重要的驅動力。
談到中美經濟之間的差別,陸奇則表示,中國的經濟是階梯形的,而美國的經濟是結構化的,美國長不出美團、拼多多。
陸奇認為,全球只有兩個大市場,一個是以美國為主,輻射到北美和歐洲;另一個是以中國為主,未來能夠輻射到東南亞、拉美、長期還可以輻射到中東等地。
陸奇還談到了創業有幾個難點,第一是周期性,比如說資本寒冬;第二是環境性,比如創業環境不一樣;第三是結構性,比如如何快速的找到產品市場匹配。
" 我們目前在一個周期性的環境當中。但是大家要知道的就是資本永遠會找最好的回報,它永遠不停地在找哪一個地方的回報最好。" 陸奇安慰所有創業者們,創業風險投資作為一個類別長期一直在增長," 冬天以后一定是春天 ",創業者第一要做的就是努力讓自己活下來,花更多的精力融資,融資特別難的時候想辦法自己造血,或者是獲得其他的資源。
陸奇還提到創業的5大核心問題:
第一,想清楚到底做什么,不止是想清楚產品,因為產品的定義是一個可以進入市場的體驗或者是能力
第二,想清楚為什么你做的是有高的商業和社會價值的。
第三,徹底想清楚為什么現在是進場的時機,時機是最大的成功因素。做早做晚都不行。
第四,想清楚做好,為什么我們可以把這個事情做成的團隊。
第五,我們是怎么做的,我們做事的方法有特殊的壁壘,能夠長期產生和保持價值。
陸奇在演講中還提到,他十分看好娛樂類的創業方向,包括內容和游戲,因為“殺時間是永遠的剛需”,同時他也看好短信為基礎的實時異步通訊。
陸奇最后強調對于創業而言,打造核心創業團隊也是很重要的方面。那么該如何做?陸奇表示,長期對一家企業來說只有兩個事情是重要的,別的不重要。你做事的方法,和你的品牌。
陸奇以蘋果舉例,蘋果的做事方法決定了明天蘋果做一個冰箱,一定是最漂亮的冰箱,他做事的方法是決定他做的最好。蘋果的品牌,我把任何東西貼上蘋果的標簽我可以多賣30%,你在社會里面可以做的就是能力和口碑,企業也是一模一樣,你要想清楚你公司的做事方式。早期,最最重要的做事的方法就是迭代,產品、銷售受要找到好的切入點,這個很重要。另外早期的核心能力是融資的能力,融資的能力是想清楚的能力。
陸奇表示,只有想清楚,才可以講清楚。才可以造血,才可以活的很久。
(鈦媒體編輯武楓葉整理)
創新創業很難,往往是九死一生,機會很大,挑戰很多。我們如何擁抱機會,面對挑戰?
同時更重要就是我們如何一起合作,特別是給大家介紹一下奇績創壇,我們之間如何互動,如何幫助每一個創業團隊的成功概率更高,更好的推進他們的創新進程。
首先我想第一個章節,講一下為什么創新創業是一個歷史潮流?核心是什么?我們要看底層真正的驅動原因和世界進步的結構因素。
第一方面,創新推動世界進步。第二是技術的進步,永遠是創新最持久,最重要,最強大的驅動力。
這張圖是縱觀人類有文字的歷史,人類歷史的進步永遠是有通用技術能力驅動的,底層列舉的都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通用技術的能力,比如說在公元1000年左右,我們發明了什么?這個時間可能有一點誤差,馴化動物,馴化植物,礦石冶煉,開啟了農業,過去是工業,最近60年是一個新的時代。它的核心驅動力是能源和信息,任何一個宇宙里面的復雜體系最終核心結構就是能源和體系,人類歷史上只有三個財富創造、經濟發展體系,都是技術驅動。
第一是農業體系,我們有一個免費的能源是太陽能,不要花錢。但是要土地,要有足夠的可以見陽光的機會。在農業時代,這個S曲線非常的扁平,人要做的事情不多,簡單的工具、勞力就可以了。
第二,是工業時代,有300多年歷史,工業時代的核心就是化石能源,煤炭,原油,形式是通過電。工業時代,人要做的更多,要有技能,大學比如說上海交大,本質上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大學的使命是大規模的產生技能,工程師、設計師,裁縫、廚師等等,通過協作分工,用設備、廠房創造社會價值,工業時代的S曲線漲得更快。
過去60多年我們進入更為振奮人心的時代,信息知識時代。核心是通過數字化把我們人類想要解決問題的信息抽取出來,用計算的方法快速的發明新的技術能力,快速的重組資源。能源結構有一個新的發展,我們現在能源結構沒有定下來是什么,肯定不是化石能源,更為重要是信息和數字化,這個核心是快速的獲取知識。在這個時代,人需要做的是創新,技能不夠,這個本質上是什么?張院長剛剛講了為什么每一個大學要引入創新機制?我們很高興聽到上海高金也融過資,自己直接參與創新才可以學到創新,這個是我們看到第三條曲線,這個是為什么創業成為歷史的主流。
在任何一個時代,用不同的技術來驅動經濟發展,人可以有選擇做什么行業,這個行業創造價值獲得財富的能力是最多的,用簡單粗暴的講哪一個行業可以發財,最賺錢。最早是打獵,后來是種地,一個階段是武士可以打仗,君主會雇你。然后有工匠,航海者,找到新土地。我們提一下,我們社會本質上是進入了新一代的航海者的時代,是宇宙的探索,去火星,去別的地方,是永遠有新的航海。商人有足夠的剩余,交易最賺錢。制造機器,大規模產生價值。一定階段是開公司是最賺錢的,由于有了新的能源的發現,挖油田是最賺錢的。一段時間是高管是最賺錢。上一個世紀3、40年的時間,我們華爾街買公司賣公司是最賺錢。這20年來,參與創業是最賺錢一個行業,這個是有結構化的驅動因素,信息知識快速的組合資源,創造社會價值。
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學,我們在歷史的窗口上找對了一個最好的行業。
那么在中國的創新機會,我認為是這個時代更為特殊的,我們是更為幸運的參與了一個新的時代,為什么?首先以技術驅動創新,在過去60多年中,從這個曲線來看,過去60多年基本上是以美國為主,高科技工業方面。微軟開董事會會說高科技工業是美國主導,中國崛起改變了這個局面。我們創業者要關注這個藍色的曲線,企業的驅動不是信息知識驅動,你的價值不是很高。我們看看今天全世界的股票交易所的市值,過去20多年都是石油公司、汽車公司。現在都是高科技公司,而且更朝這個方向走,我們是這個藍色曲線沒有爬到上面的地方,速度一定會加快。
中國技術創新方面我們核心因素都有,我們有人才、技術、資本、市場等等。
第二,中國經濟的宏觀驅動因素,比全世界任何其他經濟都更豐富,美國作為一個國家他的宏觀驅動因素是什么?技術創新,某種意義上是移民,移民的因素他們現在自己把自己的優勢打掉。
中國的宏觀驅動因素,第一是消費升級,第二是中國的城市化,還有好幾十年可以,有很大機會。
第三,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還在往前走,人口的增加也有。
第四,實體工業的總體完整度和豐富度,所以看任何一個地域,中國的宏觀驅動因素最多的。
中國的經濟多元化也給每一個創業者帶來了非常特殊的機會,我過去在美國工作30多年沒有體會到,只有在中國工作了三年有體會。中國是很神奇的組合,有一流的開發能力,創新能力,但是中國的經濟是階梯型的,第一梯隊和美國差不多,第二到第四梯隊用技術提升起來機會更多,美國長不出美團、拼多多,因為是結構化的。拼多多、美團出來可以去拉美、可以去中東,可以去未來的非洲,他們的地域結構和我們一樣,中國從結構來說是更為優越的一個創新目標過程。
國際化的機會,是我們在中國創業生態里面面臨一個很特殊的情況,相對來說美國還是一個最大的創新市場之一,我們的觀點是全球只有兩個大市場,美國為主,輻射是北美加歐洲,一個是中國為主自然輻射東南亞、拉美、長期是中東等等。美國的總體技術,在最頂尖的部分是相當不錯,是領先的,中國和他們的距離是越來越少。其他的地域,也是我們中國的機會,我們和以色列的創業者聊過,他們能力很強,他們的創新目標永遠是美國,中國成為他們新的創新目標國家,中國可以有更多的國外創新資源,因為中國作為目標市場更為優越。
最后一點,我最近一年多體會很多,就是中國的創業者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要比其他地域更優越,因為我們每天看的信息,刷的信息流很多,美國一個好的文章、企業、成功案例,基本上不到24小時就有中文的版本,美國好的我們都看到了,中國好的我們也看得到。你是一個美國創新者,你只看到美國的創新者,中國的創新他們看不到。我們是有最完整的視野,學習成長的機會也是最多的。千萬千萬抓住屬于我們一個特別好的創新時機,真的是非常非常的特殊一個時間點。
我們如何來擁抱我們面臨的機會?同時也正視創新創業帶來的挑戰?創業很難,我認為有這幾個難點。
第一是周期性的,比如說資本寒冬。
第二是環境性的,創業環境不一樣,人工智能如何商業化落地。
第三它是結構性的,這個是我們奇績創壇最關注的,和創業本質有關,比如如何快速的找到產品市場匹配。
首先是周期性的挑戰,我們學金融都知道這個資本市場有周期性的。放信貸到了一定程度過分就縮緊,特別是我自己做投資這個生意也有體會,我融資就會理解到每一種不同的資本來源對回報的要求,目前他們是在一個周期性,放了過了以后會縮緊,往往會矯枉過正,沖的時候、收的時候都會過度。但是大家要知道的就是資本永遠會找最好的回報,他永遠不停的找哪一個地方的回報最好。創業風險投資作為一個類別,長期一直在增長,不管是什么資金,它把錢放在創業風險這部分長期的趨勢是一直在增加,這里有一個簡單的結論就是冬天以后一定是春天,這個是周期性的問題。
同時,也必須要務實,這是一個現實。我們必須面臨今天資本緊的現實,創業者第一要做的就是努力讓自己活下來,花更多的精力融資,融資特別難的時候想辦法自己造血,或者是獲得其他的資源,政府的補貼等等,讓自己活的能力在這個嚴冬的情況下提的更高,第一要活下來。
第二,你要有原則。看到機會,就要果斷的去進場,該沖就要沖,因為創業的機會不會因為資本的周期改變,如果你有機會做下一個阿里巴巴,有機會做下一個美團,有機會做下一個拼多多,要有勇氣抓住,這兩者之間一定要把控好。
環境性的挑戰,在座的創業者是我很敬佩的,你們要有很大的努力和勇氣做這個事情,因為整個環境相當大的挑戰。中國的資本生態,相對于美國來講成熟度不夠,資本不夠耐心,投資的條件往往很苛刻。我們看到很多案例,對創業者來說太難了,這個要長期通過努力改變。
另外,退出機制不夠完全。
第二點就是產業生態,對創業者也有挑戰。如果是做B端,中國的企業付費意愿比較低,門檻比較高。C端,獲客很難,代價很高。競爭的環境是高強度競爭,中國的市場一旦做出來,你的能力去其他市場幾乎是無敵的,你在這個環境里面打磨的很強。
另外是環境變了,過去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軟件快速迭代等等,現在是人工智能,要落地就做細分行業,要扎的很深,團隊的選擇不可能是幾個大學生,BAT做過幾年來創業,你要在這個行業里面找到最重要的銷售和BD的人才。
渠道資源非常核心,在人工智能創業的環境里面沒有渠道資源是做不了。
另外做硬科技越來越多,它的投資周期長,迭代周期長,這一切是環境帶來的挑戰。
環境的挑戰,我一會會講,如何通過生態的協作來一起讓每一個創業者更好的應對環境帶來的挑戰,下面我講一下結構挑戰。
早期的創業者面臨一個結構的挑戰就是如何快速的找到產品和市場匹配,這個是一個很難的門檻,我來解釋一下,為什么這個是結構性問題?隨著技術的發展,教育的普及,能力的提高,創新的可能性越來越多,創新的周期一般是開始有一個想法,新的產品、業務,有一個想法。發明一個產品、發明一個技術,把技術開發出來,產品開發出來,做完這一切切入市場。趨勢是什么?可以想出來的好的想法越來越多,技術開發的周期越來越短,產品開發越來越快速,有越來越多可以切入市場,但是市場上每一個客戶一天只有24小時,不可能不斷的采納新的產品。這個是變成了一個大的瓶頸口,這個瓶頸口是越來越擁擠。這個是結構性的挑戰,唯一可以做就是快速迭代,核心是這個曲線顯示的,每一樣東西往市場移,你有新的想法,新的技術,用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找到市場的反饋,任何一個東西往前移,誰試錯的成本低,成功的概率更高,這個是我們在奇績創壇最核心做的事情。就是幫助每一個創業團隊更好的走過這個核心的結構性的挑戰,快速迭代,找到產品、市場匹配,這個是結構性挑戰。
另外一個結構性挑戰,這個是和創業的本質相關,改變不了。就是收入曲線,任何一個企業做到足夠的成功,它的收入曲線是這樣子,早期客戶都是創新者用你的產品,后面有一些趕早潮的人用你的產品,真正的產品起來要好幾年,這個階段是無法養活自己。你唯一可以養活自己的就是融資,融資的能力,活著的能力,活的越久越好的能力是很重要,這個是我們奇績創壇做的第二件事情,我們只做這兩件事情。早期創業就是這兩件事情,快速迭代,找到產品市場匹配,活的越久越好。這是另外一個結構性的挑戰。
第三個結構性挑戰,和前面兩個有相關,對每一個創業者來說,特別是2B領域的創業者來說,必須面臨的。我解釋一下這個圖,這個是結構化的問題,這個圖是顯示歷史上所有技術驅動的新的產品,新的業務,它被社會市場所采納,它永遠走過這個時間周期。它為什么是一個結構化的因素?和社會人口的年齡、收入、地域的分布有關。因為人在年輕的時候,永遠是愿意采納新東西,到年紀大會保守,人的收入有這樣一個分布,經濟的情況有這樣一個分布,任何一個產品新出來會走過這樣一個周期。早期一開始,藍色的部分就是最早的創新者用戶群體,這些人對創新很感興趣,只要是新的,再爛再沒有用還是會試。記住這一點,產品再爛再沒有用,有人會試,因為是新的產品,早期你一些用戶,不是表示你有做對什么,因為他們會嘗試。
第二批人,一般是企業里面的年輕的干部,或者是創業者,或者是技術開發者,他們對未來有一個愿景,他們找新的技術幫助他們實現他們想要的愿景。
接下來是鴻溝,往往跳不過去,歷史上大部分的產品死在這里。這個鴻溝為什么形成?因為接下來這一波采納的,就是早期采納者,他們都是愿意用新的技術,用新的產品,他們很務實,他們看實際的結果,他們采納的核心點是我的競爭者用不用,我的同事、鄰居用不用,你不用,我不用,你用我也用,這個是鴻溝,要跳過去,不是一個一個過去的。歷史上大部分的技術創業都是死在這里,如何跳過鴻溝?這個是一個很核心的問題,特別是對2B,這個是我們在奇績創壇幫助我們一起合作的每一個創業者更好跨越鴻溝,這個里面有一系列的方法和實踐,讓我們成功的概率更高,這個也是每一個創業者要跳過的結構化挑戰。
技術驅動的創新,每一個產品的成長曲線越來越陡,這個是結構化造成的,陡的原因是標準化,規模化,信息的通道流通,和物流通道流通,使成長的速度越來越快,這個在麻省理工學院做了不少研究。這個趨勢是越來越嚴重。
它證明了什么?即使你已經有一個產品,走到這里了,你沒有保持高速的沖刺的話,不進則退,因為你的競爭者會上去,或者說另外一個品類替代你了,最終在C端就是時間的競爭。技術驅動,特別是C端,沖刺的速度,往上沖的速度是很重要,一旦沖上去市值很大,不上去就不上去了。我們做的經驗不是一路上去,要跳,現在在這個軌道上,你把所有的精力、產品、市場、渠道、營銷等等跳到下一個。
這里還有一個點剛剛忘記講了,真正的產品市場匹配,我們講到產品市場匹配不是單個點,不是這里找到了,那里沒有找到,是一個過程。真正的產品市場匹配定義就是第一是可以賺錢的好市場。第二,開始供不應求。第三是競爭者進來了,這個是真正的產品市場匹配,那個時候你面臨的是非常陡的曲線,你一定要跳,沖刺的速度是非常非常快,這個是我們奇績創壇核心和每一個創業者合作,幫助他們成功概率最高的一個重要的點。
剛才我們講了創業有那么大的機會,那么多的挑戰,我們如何把握好這樣的機會,核心是要把這五個問題想清楚。
第一是想清楚到底做什么,不止是想清楚產品,因為產品的定義是一個可以進入市場的體驗或者是能力,產品和市場是有關,不是我說有一個東西就是產品了,你想清楚做什么是很重要。
第二是想清楚為什么你做的是有高的商業和社會價值的。
第三,徹底想清楚為什么現在是進場的時機,時機是最大的成功因素。做早做晚都不行。
第四,想清楚做好,為什么我們可以把這個事情做成的團隊。
第五,我們是怎么做的,我們做事的方法有特殊的壁壘,能夠長期產生和保持價值。
把這五個問題徹底想清楚,徹底把控好,是抓住創業的歷史潮流,克服創業挑戰的重大的因素,這個是我們奇績創壇團隊和創業者互動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就是一起合作,把這五個問題徹底想清楚,這個是一個過程。這些問題想清楚要不斷的能力提高。
我接下來一個一個把這些問題分享一下。
首先是我們做什么?第一你要選方向,方向怎么選?選方向的思路或者說思維方法,就是看這三個圓圈。對這三個圓圈做一個判斷,對產品、用戶、客戶、市場需求有一個判斷。對市場的趨勢有判斷,對技術的趨勢有判斷,真正一個好的創業價值是在這三個圓圈的交集。
這里要強調一下,每個人的能力有限,有人的起步是用戶需求觀察很深,這個可以。有的人是商業模式,市場洞察很靈敏,這個也可以。
另外決定做什么,不是一個單點的過程,決定做什么是持續動態的進程,是不斷想清楚不斷把能力提高的過程。看歷史上真正做的好的創業者,他開始做的和最后做的很不一樣,決定做什么是一個不但自己提高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里面核心要做的是幾個點,第一就是開始啟動創業,設立一個公司,找到幾個人,你想要去的目的地就是做一個什么新的C端的平臺,2B的交易市場,不管是什么,要有一個目的地,你要達到目的地,然后開始迭代,用產品方法。
前面也講了迭代速度是至關重要,這里我們有一個簡單的想法,我們經常和創業者交流,你在這里起點,這個是你目前走到的地方,你想要到這里。如果走通這條路?沒有人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迭代快的人,迭代速度是一切的決定因素。
另外,你需要在重要的節點改方向,我們奇績創壇在美國的YC就是這樣做的,有的時候走不通,就要有勇氣說這個目標看起來不是很好,那個目標更好,我到那邊去,很多企業走到很大都是經過很多次改方向,在既定的目標情況下快速走,走不通的時候,可以換一個方向走。該換的時候,要有勇氣換,但是也要避免經常變換,每一次變換要花很大的時間代價,你最不能浪費就是你的時間。這里最核心就是創業者的時間,時間的成本是要優化的,其他都不重要,你唯一不能浪費的就是你的時間。決定做什么,是這樣一個動態的過程,走的遠的,做的大的創業者是有一個不斷的提高過程。
接下來講一下我們看到的三個圓圈,需求、市場、技術。對需求來說,我們是如何判斷的?我分享一下,這里更多是我個人的觀察,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經驗,對市場需求簡單是C端和B端,在C端有一些結構和長期的原則,一個原則的話簡單來說就是人的需求的層次結構,大家都知道一個馬斯洛需求理論,底層是要溫飽,有了這個以后要得到社會認可,要有愛,最后是個人的升華等等,這個是一層一層上去,人的需求是這樣子上去的。
另外這是一個原則,對我個人來說啟發很大。就是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他定期會給他的股東寫信,他寫了一封信說用戶是永遠不滿足的,他講的非常對。以前的創業理論、商業理論說我找到一個需求,我用一個產品,滿足這個需求,生意做好,他說不對,用戶永遠不滿足。
我們看什么用戶需求沒有滿足好,這個有一點簡單粗暴,就是人群、市場。分一下人群,像年輕人,老年人,男人,女人等等,他24小時怎么花的,看他的需求。基于這個,我個人分享一下我認為長期重要的觀察點,請大家關注。
第一是娛樂,這個需求永遠在,而且不斷在增加。千萬不要小看娛樂這個行業,里面有內容行業,另外一大類就是游戲,它主要是用來殺時間,我個人的想法未必對。我們以前做的很多品都是省時間,省時間,省下來的時間干嗎?這24小時還要活,還要把這個省下來的時間殺掉,殺的要有意義有價值。我個人的判斷,殺時間是永遠的剛需,因為我們隨著社會的進步,技術的推進,我們的時間越來越省下來了,接下來每一周只工作三天,每天只工作4小時,剩下來的時間如何殺掉?
內容和游戲類,我個人很看好。先講游戲,不管是游戲還是游戲直播,我個人的判斷,它是人類本質生存需求的一種升華,大家知道人類進化有一個理論,這個理論里面有兩大本能,第一本能就是活下來,我們人在早期要和很多動物搶食物,等到我們打敗了動物以后,人和人之間搶食物,打仗。現在人到了人和人不要搶食物的階段了,我們剩下來搶什么?我們要成就感,我是第一名,你是第二名,我做了這個事情,你沒有做過。
我舉一個例子,我剛剛到美國的時候,是88年。我記得很清楚,那個時候美國有一個ESPN臺剛剛出來,24小時體育新聞,那個時候很多人說誰要24小時的體育新聞,一天講5分鐘就可以了。現在ESPN不止有各種各樣的體育,還有大學、高中的,游戲直播在美國的一個平臺上,一個高中生什么都不干,只打游戲,有6位數的年收入,這個趨勢還是會持續,因為這個是人的本質需求的升華。我要有所成就,我要達到這個分數,我做過這個事情,我比另外幾個人強。我在雅虎的時候,自己沒有能力打橄欖球,我們可以虛擬的打,這個需求就是成就,這個是長期的趨勢。
另外是內容,人的另外一個本能是把自己的基因傳給別的,早期通過生孩子,現在不要生很多很多的孩子。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傳播給別人,寫文章,寫詩,作曲,自己沒有能力的話來一個二次元,二次元不行來一個三次元,把自己的想法、行為傳播給別人,信息的結果傳播給別人,也是一個長期的剛需。我認為娛樂行業是一個強大的驅動力。
另外一個是通訊行業,通訊是人類社會很底層的技能,我特別看好短信為基礎的像微信,為什么?它是實時和異步的通訊,人類在短信出現之前一個是靠寫信,通過馬車,五天以后送到另外一個地方。有互聯網變成電子郵件了,但是本質上是一個異步的,對比較認真的通訊交流有用。
另外是發明了電話、電訊,包括線上的,但是它是實時的,我以前帶過一個團隊,犯了一個錯誤,那個時候他們是用電話號碼,沒有自由的ID,忘記了一點就是打網上電話要事先約好,協同的代價很高。實時通訊最大的問題要協同,短信可以實時,可以異步,我可以送給你,你可以不回答,你回答我知道你在線,我們可以來回互動。最為重要的,它是可以承載越來越豐富的載體,我可以送錢給你,送一首歌給你,送帳單給你,人類歷史上沒有這樣子的通信工具。
社交,講一下人群,一個社交產品到了兩代人都在里面,年輕人會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不同的工具、人群、載體,以前社交基本上就是文字、圖像作為內容載體,像短視頻,看看抖音,抖音為什么起來?我們以前經常說打敗臉書的一個產品不會長的和臉書一樣,什么樣產品打敗臉書?我認為有可能,因為它是新的產品,視頻。
消費類,不要多講了,零售、服務。出行、交通、旅游。
教育,以前是學知識,越來越多學能力,包括英語等等,更重要就是創新。我簡單講一下我個人的經驗和看法,創新是學會如何做產品,在課堂里面可以學到一些基本的知識,本質上有限,我自己的經驗,真正可以學會做產品只有自己做產品,真正學會做創業,只有自己做創業,它必須是要實踐。我認為教育有一個大的改革,因為今天的大學還是以技能為主,教的人大部分不再創業了,我們需要的是真的創業者。真的來現場的學,才可以真正學到。
醫療,是一個巨大的機會,現在是需求大于供給,有很多的疾病,我們無法治療,像老年癡呆,有很大的技術創新空間。
B端,長期的結構是降低成本,提高產出。包括生產端,客戶端,資金端,員工端的需求。
歷史上,大B和小B不一樣,大B要辦公效率,要企業流程管理。現在成長趨勢最高的,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機會就是客戶全部旅程,現在客戶從對他產品感興趣,到最后的服務,整個流程都知道。
小B,最大的需求是獲客,第二是財富管理,對資金需求、企業流程需求也有,但是歷史上很難滿足。
另外是流通,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等,把信息打通,這個是需求上,對趨勢的判斷,這些是長期趨勢。
對市場來說,也要做一些判斷,有一些是長期趨勢,有一些是周期性的。有一個需求在中國就是消費升級。流通,中國的物流和人流一定是領先的。信息流也是相當不錯。人口老齡化,很大的驅動因素。資本有周期性的因素。長期我們要解決退出機制和美元的供給問題。
創新的門檻不斷降低,未來要做一個新的服務企業,物流基本上是像云一樣給你,中國創新的門檻比其他領域創新門檻低。
另外是地域,我們前面講到可以去東南亞等等,國際環境、政策都要關注。
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技術,技術有兩大類,基礎技術,核心是關注能源,能源是特別重要。
合成生物,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我們有工程化的能力。生命科學,包括基因等等。
材料,制造、3D打印,航天,農牧業科技等等。還有信息科技,目前在我們面前的是人工智能、5G,IOT,量子計算,AR、VR等等,特別是信息技術的主要的應用領域,可以有大規模的商業價值的驅動傾向是自動駕駛,機器人等等。
最為重要的,我講一下數字化,最大的驅動因素是數字化。我給大家一個框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這個框架就是信息技術,數字化進程有它的結構,我認為是很明顯,更多是我個人的觀察和個人的總結。過去60多年,每10年左右有一個新的平臺,在技術上有結構,技術和生態、和商業有緊密的關聯連接。
首先計算平臺是核心,平臺自定義是一個可延伸的完整的能力,有前后端組成。前端是交互,交互的提升是最重要的釋放新的創新能力的機會,在微軟我們管理層最關注的就是交互的能力。另外是后端,后端是計算資源的整合和覆蓋,有很多信息量可以覆蓋多少的地域,包括通訊。
計算平臺的結構延伸出來的生態是很重要,這個生態里面第一就是必須要有一開始定義這個生態的定義性的體驗。比如蘋果,定義了新的智能手機時代。我自己是比較有幸,也是第一批買蘋果手機的用戶,當時是一個很差的電話。蘋果手機一開始打不通,主要是喬布斯推市場的時候要補貼,只有AT給他補貼。用過蘋果的手機的人知道,我們是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為什么?歷史上第一次手指可以工作了,了不起。一旦手指可以工作了,我們設備可以放在口袋里面,24小時伴隨著我,而且有一個開發的能力。第一款蘋果手機沒有APP生態,只有固定6個應用,兩個谷歌,兩個雅虎,兩個蘋果自己的,那個時候我在雅虎,喬布斯經常來,我是看著他把新的移動時代開啟出來。
另外一個好的生態要寬的應用場景撐起來,辦公、電商、搜索等等,要有一個持久可以賺錢的商業模式,技術和商業模式一會會講,永遠是緊密關聯在一起的,它的核心驅動力是數字化的寬度和深度,任何一個人類所關注的場景行業,一旦被數字化,它的價值就是這樣往上升,高速的往上升,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快速的迭代,找到我們人類要解決的問題,數字化一開始是數字化桌面,人工智能時代是把數字世界、物理世界融合為一體,這個是一個核心的結構和趨向。
另外是長期的通用能力就是微處理器和軟件開發,芯片。我要強調一點,芯片和生態的相輔相成,芯片、底層軟件不是技術問題,是一個應用生態問題。特別是在中美之間今天關系的情況下,要發展我們自己的單獨的芯片技術,它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應用生態,底層的軟件、操作系統、設備應用等等。在歷史上要關注這一點,這個不是純技術問題,是一個完整的生態問題。
另外,商業模式的改變,這個是很重要對創業者來說,大公司也是一樣重要。這個時代開啟是寫軟件成為一個新的職業,軟件要賣出去,商業模式要變。
微軟是這個時代的公司,微軟之前沒有人想到軟件可以拿出來賣,只能賣設備。現在是一個事實。但是慣性思維IBM,那個時候認為軟件不可能成為生意,IBM花了很多精力把PC做出來,軟件認為不重要,把最多的驅動因素讓給了別人,核心是慣性思維,這個是每一個創業者、企業要關注的,上一個時代的工作模式不一定是下一個時代需要的,你要探索,這個是PC時代要總結的。
互聯網時代,數字化了什么?核心數字化是什么?有一些同學未必是朝這個思路想,第一是數字化以文字、圖像記載的公開信息,我們另外數字化了什么?是人的興趣,人的意向,我看這個文章知道我對這個感興趣,特別是我們做搜索引擎,我們知道搜索引擎很神奇,每天有千萬上億的人在搜東西,他把他的想法告訴你。我們說有一個現象就是每個人有一個秘密,再親的人你也不會和他講,但是你會告訴搜索引擎,我們把人的興趣數字化了。這個是很重要。
另外我們把時間、空間、全球知識連接起來,地球為此扁平,全球的現在發展是PC、互聯網開啟的,因為供應鏈、電商開啟了,人的數字化連接也是這個時候開始,對社會的影響是很大。大家看一下臉書對美國競選的影響,推特對全球國際形勢的影響。人的關系是數字化了。
這個時候技術基礎就是光纖通訊,全球有線的互聯網。我們那個時候做技術,整個全球泡沫破掉的時候是不好,歷史上泡沫是必須,這個是把基礎建好了,這個基礎就是有線的網絡,我們任何一個東西可以到地球另外一端。基于公開標準的互聯網操作系統,今天大家開發程序都知道你有一個標準,應用很快可以做迭代,大家用這個東西,機器學習成為新一代的開發主流,主要是谷歌,谷歌和微軟一樣級別的公司,他們把機器學習變成主流。
大數據是一個時代,我個人是很有幸,我在雅虎的團隊做了一個東西,變成了一個大生態。
搜索引擎,成為現代信息化一個基礎的設施,沒有搜索引擎找不到信息,你找不到針對你興趣的信息,有了搜索引擎通過算法把社會的效益大規模的提高,搜索引擎是帶來一個社會化的社會基礎。
開源軟件,那個時候形成的,讓每一個開發者、創業者的成本降低了。
技術驅動商業模式,簡單提一下。互聯網,PC互聯網,服務為基礎,廣告,電商、游戲成為主流。為什么?復盤了以后覺得很容易,我們當初在雅虎不知道商業模式是什么,每天拼命做,每一天覺得這個公司下一個季度不能活下去,我們直覺是我們創造了歷史,因為我們用戶、流量越來越多,商業模式是什么不知道,今天復盤了一下廣告很自然就來了,我們是數字化了信息,數字化人的興趣,人要購買什么東西。有一部分的信息是商品,它就是廣告,電商也是很自然,電商是需要把信息給你,然后支付的行為在線上,線下給你商品。
游戲也是一樣,特別是付費的游戲,這個是純粹的數字化的,騰訊是最出色的企業。這個商業模式會持續,主流是這樣子的商業模式,這個和它的本質有關。
下面講一下在移動互聯網、云的時代。數字化的范圍,大大的拓寬了,我們有手機,我們隨時隨地可以用,有社交、支付、出行、物流等等。企業數字化,往下沉了。移動設備的強大的數字化能力,剛剛講到觸摸,更為重要就是可以定位,可以有相機。相機特別特別重要,我認為大家需要關注,在中國有抖音、快手,這個是用相機作為主要的交互,我們本質從思想空間,剛剛說的文字、圖像為主的間接交互變成了直接交互,交互的突破是大規模商業價值創造的起點,千萬要看中這個機會。
沒有定位的話,一個司機不知道客戶在哪,一個想要坐車的人不知道附近有多少車,現在通過定位可以知道了。
無線通訊,像3G、4G。
移動生態,我個人在這個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我認為蘋果的生態有缺陷,安卓也有它的問題,本質上APP生態對大的應用來說是合理,下載一個東西,偶爾用一下不合理,我一個東西一年用兩次,為什么要下載?微信小程序是更合理,小程序要做好是要讓企業活下去,可以賺錢,這個是有很多工作要做。這個是大家要關注的。
另外是新的數字化的基礎設施,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像美團、拼多多的信息流。
商業模式,賣軟件不行,在這個時代不適合了,要賣設備,軟硬結合,要賣服務。
最后講一下人工智能時代,剛剛開始,人工智能時代技術很多,徹底破局的核心技術是一個新的計算能力,我們叫做深度學習,是用重疊的相量抽取特征建模。
輸入輸出,所有的機會打開了,我們用傳感器、控制器。聲音、人臉識別,各種各樣的交互方式都可以。
數字化的范圍、本質上是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融為一體,人類有價值的場景會被徹底的數字化,這個是人工智能開啟。
創業的機會來說,如果大家做IT技術,整個IT技術會被重建,芯片、底層軟件,操作系統,都要重建,有很多創業機會。
新的支柱企業,可能要三四十年時間出來。新的物流和人流,以無人駕駛開始,以機器人開始。有巨大的空間,世界最大的工業之一。另外所有的場所會被智能化,今天的場所就是燈光進來,電線進來,以后有傳感器、控制器。每一個傳統行業,娛樂、金融、醫療等等,都可以被提升,因為有數字化的能力。每一個人類的職業,律師也好,醫生也好,教師也好,分析師也好,都可以得到本質上的能力提升。
新的創新生態,特別是像金融,金融資本一定要改變,時間投入要長,規模要大,互聯網時代的投資不適合了。
人才資本的開發,前面講過了。
另外更核心就是數據,人工智能時代數據是核心產能,核心資本。我個人的直覺,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現在還早,商業模式沒有看的很清楚。我的直覺就是和數據有關,誰可以數據資產化,誰可以找到一個主流的商業模式,沒有數據什么都做不成,我以前結經常說一個例子,你要做語音識別,我給你所有的工程師,你沒有2萬小時的標注數據是什么都不可以做,有人沒有用,只有數據有用。這個是人工智能時代帶來的機會,大家要關注它的核心。
接下來時間問題,我快速講一下。
前面講了所有的一切都是決定做什么,判斷未來。如何判斷我們做的是有高價值的?我給大家建議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方法。
首先要分析的就是你進入哪一個商業種類,它的規模和成長速度很重要。特別重要是成長速度,高科技類、電商類,大家看看增長速度。你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高價值的企業,要看你的類別是不是規模大,成長速度高。
第二要分析天花板,有一個簡單的方法,T是使用量,你做了產品多少人用。Q怎么算?使用價值,使用價值很重要,怎么算?用我的產品和不用我的產品,區分是什么?我的產品有什么價值,就是用和不用之間的差別。或者說是用我的產品,用一個替代的產品,之間的區別是什么。這個是你的Q。你核心要做到一點,我和替代品比強在哪,這個是差異化,沒有差異化的方面大家不要做,因為沒有價值。你唯一可以競爭是價格,任何企業戰略第一是差異化,這個就是Q里面,你的Q一定要大。
另外你要分析你可以觸達的渠道,比如說你在5年以內,一個什么路讓你成為獨角獸,簡單的收入是1億美元,你要把這個通道想清楚。美國值得風險投資投的都是在五年之內可以變成獨角獸。
最后一點很重要就是你要分析你獲得價值的可能性,這里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驗。創造價值和獲得價值是兩回事,歷史上有很多產品創造了很多好的價值,但是無法獲得價值,就很快死了,也無法改變世界。要獲得價值,首先要做到有付費模式,要有銷售的能力,要有渠道可以觸達,這個是創業里面最難的。我舉一些例子,美國的SNB,歷史上一直很難很難,我們在雅虎做了很多的工作。就是賣不下去,銷售代價太高了,超過成本。在美國有報紙和電話公司可以賣中小企業,在這里你賣不掉,因為他們先賣他們自己的東西,而報紙自己都活不了。在美國可以賣給中小企業的,只有谷歌和臉書,這個是獲客的能力,可以賣給中小企業。
云的時代是賣服務,但是銷售是一個大問題,美國猶他州有很多銷售企業,他們很會交互。他們核心要做到一點什么?不通過渠道,通過打電話賣,但是單量要到5萬美元,不然無法覆蓋銷售成本,美國大部分的銷售是做到這一點,SaaS起來的核心原因不是技術,是銷售,是打電話可以賣出去了。但是單價要到5萬美元。
另外一個例子,有一些單價5萬,賣不出去,但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有創新,有一家澳大利亞的企業,一開始注意了這個問題,賣不出去,活不了,他一開始說我們要設計一個產品,他們是給企業用的項目管理等等,我們自己賣自己。他一開始說我們這個公司沒有一個銷售,他們做到了,他們是上市公司。這個就表明了只要創業者有勇氣探索,你永遠可以通過創新找到方法,把我的東西賣出去,但是賣出去是非常非常核心的,賣不出去是無法獲得價值,我們做的很多工作就是如何找到渠道幫你賣出去。
還有一個就是毛利,毛利很重要,我們在微軟基本上只看毛利,毛利不是你自己定,是你在生態鏈里面的價值,高毛利是說明你有價值,因為你要把你的收入減成本。需要做到的就是市場的第一,第二名很苦。做到第一名,毛利很高,你就可以打市場,純利潤不重要,重要是毛利。你要把自己這個企業做好,把這些問題想這些問題。
現在是不是進場的時候?美國有一個人做了很多的大數據分析,他說創業成功有很多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時機,時間比所有的東西都重要。為什么?剛才講的永遠是這樣一條曲線,大部分到這里都是打水漂的,有一些是自己活下來,你這里進來太晚了。好的一個案例就是蘋果,蘋果不是第一個做的,他不是第一個做iPod,不是第一個做手機,不是第一個做手表,喬布斯說看方向大家都可以看,看時機最難,什么是時候你該進你就要進,核心要看這個,特別是技術驅動的產品。同時要關注其他的市場需求,關注它的趨向,我們有一個詞是量變到質變,這個時候有本質上的降低,敏銳的把控一些國際因素,像中美因素,你要做芯片,機會來了,中國的內需很大,芯片一定會起來。
創業一定要找風口,這個是很對的,沒有風口的話幾乎不可能成功。
曾經有一個說法,雷軍說找對風口,豬會飛,這個是對的。你知道自己是豬,飛上去了,你要做的就是趕快把翅膀長出來,因為風很快就會停下來,不可能有永遠的風,滿地都是掉下來的死豬是上去了以后沒有翅膀,你一定要關注的就是自己飛的能力,找窗口很重要,找到了以后要把自己飛的能力打造出來。
還有兩個點,打造能勝任的團隊,這個團隊特別是早期的創業團隊,我們要強調一個重要的概念,你是不是適合做這個事情。每個人要做自己的反思和判斷。
我舉一個不是很適合的例子,像我這個身高和體重,我決定去打籃球,那肯定做不成的。如果你是姚明,你打乒乓球,也做不成,你要看這個事情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第二我們要有獨到的觀點,要對創業領域看的遠。我們創造大規模的核心就是你看到未來和別人不一樣,如果看到的都一樣大家都是紅海。看的遠的,你對的,你是無敵的,你看到了沒有人看到。
另外對目標的長期驅動力,賺錢是可以的,不是長期的驅動力,你賺錢了以后不干了?還要干。我們在美國看到很多大數據的分析,真正走的遠的團隊是有內在的因素,不是錢,不是名譽,是自己的追求,個人的熱情,這個很重要。早期溝通能力很重要,只有通過溝通可以雇到好的人,可以融到資,通過溝通可以找到好的機會、渠道。
另外是建立技術的能力,很多人不是技術出身,你要找到好的技術的能源。
我分享一個心得,找到一個好的技術人,特別是CTO,本質上是兩件事情,一個就是像談朋友一樣,要追一個特別好的戀人要追好幾年,這個沒有辦法,不斷的約他出來,和他聊,建立聯絡,到適當的時候你把他拉出來。
第二是你找到一個牛的,一串會來。好的技術的人才,最關心兩個事情,我做什么,我和一起做。你有這個牛的人,我來了。這個是需要用功的地方。
有一些團隊是關注行業的能力,特別是人工智能,一定要有行業的深度,BD銷售等等
這個是打造核心創業團隊很重要的方面。
最后講一下你怎么做,我分享一下。長期對一家企業來說只有兩個事情是重要的,別的不重要。你做事的方法,和你的品牌。蘋果是最好的例子,蘋果的做事方法決定了明天蘋果做一個冰箱,一定是最漂亮的冰箱,他做事的方法是決定他做的最好。
蘋果的品牌,我把任何東西貼上蘋果的標簽我可以多賣30%,你在社會里面可以做的就是能力和口碑,企業也是一模一樣,你要想清楚你公司的做事方式。
早期,最最重要的做事的方法就是迭代,產品、銷售受要找到好的切入點,這個很重要。另外早期的核心能力是融資的能力,融資的能力是想清楚的能力。只有想清楚,才可以講清楚。才可以造血,才可以活的很久。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