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道1月14日訊,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生產企業深圳市鑫君特智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下稱:鑫君特)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晨興創投領投,原投資人弘暉資本跟投,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本次融資資金主要用于加速公司智能手術機器人產品的研發及商業化。
鑫君特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專注于高端智能醫療設備制造和骨科人工智能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董事長姜黎威擁有近30年全球醫療集團及國內上市醫療器械公司管理經驗,曾任上海瑞金醫院醫生、國際骨科巨頭ZIMMER以及Smith&Nephew高管、國產骨科龍頭創生控股總經理、BIOMET中國區總經理、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普華和順的CEO兼執行董事。
此前,鑫君特曾獲華熙國際、弘暉資本、茂榕投資、中關村協同基金等多家投資機構的投資。據天眼查,2017年11月,鑫君特完成股權融資,資方為弘輝資本;2018年6月、2019年10月以及2019年11月又先后完成了股權融資,資方分別為上海鋒算、華熙資本以及茂榕投資與中關村協同創新基金。
根據公開資料,鑫君特現有一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骨科微創手術系統。該系統的主體結構是由醫生工作站和骨科手術機器人ORTHBOT(歐博士)兩部分組成。醫生工作站內置手術軟件,使用者可以通過工作站實現手術的規劃、執行、實時監控和管理;ORTHBOT則可以執行工作站所制定的手術規劃,進行“導航+手術”操作。
ORTHBOT是鑫君特的主打產品,集術前規劃、術中導航和終端執行于一體,是一種自動化、智能化多功能手術系統,已于2018年成功完成臨床試驗。它采用手術規劃和專用手術機械臂幫助醫生完成大量復雜、高難度、高風險的手術操作,使得手術精準高效的同時,也保障了手術安全性。
ORTHBOT的智能術前規劃采用了可見光定位的技術手段,即計算機通過雙目攝像頭捕捉到圖像后,對圖像進行處理、分析和理解,識別出圖像中與視覺定位圖像模板相匹配的部分,通過特征點的坐標位置計算出坐標定位板在視覺定位系統中的位置信息。與傳統的紅外定位方式相比,它具有抗干擾能力強,容錯性好的優點。
ORTHBOT的專用手術機械臂采用自動操作裝置(智能骨鉆),在設備到達導航位置以后,醫生通過工作站發出操作指令,手術機器人根據術前規劃的參數進行自動置針。與導航定位后的人工置針相比,ORTHBOT的置針更加平穩,能夠有效地降低人為因素引起的誤差,精度控制能力更高;且具有智能觸覺功能,通過壓力傳感器模仿人的觸覺,進一步把手術過程中的阻力進行量化,更能保證手術安全。
ORTHBOT的導航系統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也采用了自研的專用手術機械臂。為此,鑫君特已獲得2個中國發明專利、13個實用新型專利,以及1個美國發明專利。
近年來,脊柱外科手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由于脊柱外科解剖結構復雜,毗鄰重要血管神經,手術難度和風險性很高,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方法提高手術安全性和降低相關并發癥。
手術機器人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被設計出來,它因精度高、重復性好、耐疲勞等優點而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開展的一項脊柱外科手術為例,在主刀醫生和“機器人醫生”緊密配合下,該手術僅用時1.5小時,比原手術縮短了約1個小時,且術中患者X線照射次數也減少了80%。
而除了脊柱外科手術,鑫君特也在同步研發針對人工關節置換、創傷手術等場景的新產品。
有數據顯示,骨科植入手術2016年達到290萬例,2016-2021年預計增長率達到10.2%,在2021年將達到472萬例。若以關節與創傷手術平均價格為5萬元左右、脊柱外科手術平均價格10萬元左右來測算,我國骨科醫療服務市場空間廣闊。
Johnson&Johnson、Styker、Zimmer+Biomet、Medtronic、Smith&Nephew等國際巨頭已紛紛通過收購的方式布局骨科機器人領域,Mazor、MAKO、Medtech等骨科手術機器人也已經開始進入中國市場。
2023-04-18 鉛筆道發布了 《又一波社區經濟興起:席卷100多個社區 訂單總數超100萬個》的文章
2023-04-07 鉛筆道發布了 《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北京跑出“第一棒”》的文章
2023-03-20 鉛筆道發布了 《制造強國征途,智能檢測裝備這個“扶車人”已開始率先發力》的文章
2022-11-11 鉛筆道發布了 《長期主義“陪跑”式服務,聲網如何構筑千億實時互動生態》的文章
2022-11-10 鉛筆道發布了 《首飛前夕,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重磅亮相珠海航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