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鈦媒體注: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CV智識(ID:CVAI2019),作者為張雪,編輯為張麗娟,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終于,那個在想象之中,在課文之中,在人們口中的神奇存在,2020年如期而至。
在年末的日子里,除了“新的一年請對我好點”,“90后已經30歲”,“我的新年愿望”等跨年的常規熱詞屢屢刷屏外,“曾經以為的2020年”、“2020年竟然是這樣的”等充滿情緒性的詞語也頻繁出現在熱搜上。
不管是80后、90后還是70后,對于2020年都有著一種莫名地期待,期待新世紀開始的前20年,能給生活帶來更為顛覆性的改變。
畢竟,在科幻世界里,2020年的人類早已能夠輕松地上天入地、遨游太空,享受著高度的科技文明。
如果在百度搜索框里,輸入“預測2020年”關鍵詞,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過去的十年間,有兩個時間點出現的信息最多,分別是2019年和2016年。
2019年的頻繁預測合乎常理,畢竟在舊年預測新年已經成為各大機構和行業的常規操作。
而關于2016年這個時間節點,CV智識大膽猜測是因為科技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大家認為已經有了一定的把握去預測未來的幾年后的科技大勢。
只是沒讓人看透的是,席卷而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究竟能有多大的魔力。
CV智識整理資料發現,在2016年,甚至更早之前,業界預測2020年的生活主要集中在幾項熱門的領域:比如1億消費者將會用增強現實來購物;30%的上網體驗將不再需要屏幕;20%的品牌會拋棄手機端APP;納米機器人可以延長壽命;3D 打印可以制作任何東西;智能城市將成為現實;2020年可復制人類靈魂等等。
現在再看這些預測著實荒誕可笑,但是在幾年前幾乎每條預測的出現,都會引起一波關注和討論。這也進一步印證在文章開頭所提到的,人們對于2020年有著過高的期望和憧憬。
不過,如今的現實已經證明當時的預測也僅僅是預測而已。
具體來看,AR不僅沒有在購物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甚至于現在都不能算是一個主流的電子硬件產品,人們對于AR/VR認知還遠未到能夠輕易接納的地步。
同時關于不再需要屏幕和APP的預測,則顯得更為離奇,當下的手機屏幕正在向全面屏,曲面屏和折疊屏方向演進,屏幕的大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是大屏在消費者體驗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至于預測在2020年機器人可幫助人延年益壽以及實現靈魂復制,更是天方夜譚。
同樣,2020年的3D打印和智慧城市的應用依舊在探索階段,沒有想象中成熟便利。
總之,2020年的實際生活與之前的想象相比,有著天壤之別,因此也不少人發聲稱“2020年的科技發展遠遠落后于想象,讓人不免失望。”
當然,除了這些天馬行空的設想之外,在2016年的一些預測也在2020年之前成為了現實,比如紙幣將大范圍被電子貨幣取代、混合動力汽車成為主流、所有的個人電子設備中都嵌入 GPS、算法將會改變全球超過10億人的行為等。
這些則更多的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中國,遍地存在的支付款二維碼已經代替了紙幣交易,高精度導航也已經成為電子產品的必備和人們出行的日常所需,人工智能正在從方方面面滲入人們的生活,影響人數遠超10億。
不難看出,科技的發展充滿了戲劇性和規律性。在戲劇性方面,在2020年未到之前,人們可以根據已有認知大膽地開腦洞,在規律性方面,歸根到底,科技是一門科學,見微知著,在科技發展的細枝末節總能找到未來的方向。
與2016年有點不切實際的猜想有所不同,在2019年年底對于2020年的科技預測顯得謹慎而又現實。
日前,Gartner發布了2020年的十大戰略科技發展趨勢,CV智識認為其中的七大方向或在2020年成為現實,分別是超自動化,多重體驗,數據隱私、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安全。
首先是超自動化,簡言之,就是說機器人將在一些流程化的工作中承擔更為重要的任務。在現在的人機合作工作中,機器人更多的扮演的是輔助的作用,但不排除在2020年,人機的主次順序將會被調換。
與之相類似,百度研究院在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中也指出,2020 年將出現多家“AI 工廠”。伴隨著技術本身以及各類商業解決方案已日臻成熟,正在快速進入“工業化”階段。
國內外科技巨頭對 AI 技術也情有獨鐘,不斷加碼投入,2020 年在全球范圍內將出現多家 AI 模型工廠、AI 數據工廠,將 AI 技術和商業解決方案大規模生產出來,運用在各行各業幫助產業升級。
其次是多重體驗。業界有專業人士指出,在AR上的第一批殺手級應用將會在2020年出現,也許是游戲,也可能是我們需要、但目前仍不了解的新領域應用。
據預測,從現在起到2028年,用戶體驗將在感知和交互方式上發生巨變,而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與混合現實正在改變人們對世界的感知。
第三則是數據隱私。2019年,用戶隱私數據泄露案件頻發,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意識到其個人信息的價值并提出了控制個人信息的要求。
企業也認識到保護與管理個人數據的風險日益增加,而政府正在實施嚴格的法律法規確保企業機構做到這一點。
可以預見,在2020年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個人數據隱私、所有權與控制、符合道德的設計之間的關系將得到進一步的平衡。
第四是2019年大火的邊緣賦能。伴隨著5G的興起,邊緣計算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目前,邊緣計算主要關注的是在制造、零售等特定行業中提供離線或分布式能力。但未來,邊緣計算將成為幾乎每個行業和應用的主導要素。同時,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及可操作系統等復雜的邊緣設備將加快這一轉變。
最后一個也是最為重要的就是人工智能安全。人工智能在給生活帶來便利和良機的同時也因為物聯網、云計算及智能空間中高度連接的系統,增加了大量潛在攻擊點的安全風險。2020年,人工智能將被繼續用于提升各種應用場景中人類決策的能力。
此外,德勤也在2020年科技預測報告中指出,在2020年,單個技術不再孤島,而是變得越來越緊密和相互依存,它們的影響和價值不斷增加。
更為形象的說法是,TMT行業正在從一棵樹變成一片森林。如果將每種AI技術比喻成樹苗,經過十年的發展,AI已經發展成了一片森林。得益于這一發展,更多的數據、算法、信息和解決方案正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流通,從而為消費者和企業帶來了更快、更有用的AI應用。
2020年,AI、5G和機器人相互連接,這種影響和聯系將迅速膨脹,這也從側面印證了AI、5G時代,安全的重要性。
那真實的2020年究竟會是什么樣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技術將走向主流,并開始影響日常生活。
伴隨著商用進程的加快,5G將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并可能成為智慧城市、智能移動和可穿戴設備等其他事物的催化劑。
達闥科技副總裁葛頎認為,普通大眾將在2020年迎來5G手機的換機潮,同時,2020年5G功能將成為所有新上市中高端智能手機的標配,從今年的高端向中低端推進。
他還表示,在消費者端將會爆發出新的應用形態。
無疑,2020年5G帶來的生活改變更多的還是在于對普通用戶感知和應用上,與2019年是一個承接關系而不是轉折關系。
與5G略有不同,AI技術將在2020年更在行業中進一步落地,從而增強在商業中的角色和影響力,大眾將會更加了解它。
隨著深度學習的迅猛發展,計算機視覺和語音識別已經成為了目前人工智能領域落地最順利的技術。
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日漸成熟,企業商業化落地能力不斷提高,2020年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將迎來突破性發展。
同樣,隨著語音技術的進步以及聊天機器人和定制數字助理的成熟,語音將在2020年帶來雙向對話。
作為AI領域的明星級應用,自動駕駛的發展也正在趨于理性,市場將對智能駕駛的發展更加充滿信心。
2020 年,更多自動駕駛汽車被應用于物流快遞、公共交通、封閉道路等不同場景。而V2X技術啟動規模化部署和應用,使得車車、車路形成廣泛連接,進一步推動智能車路協同技術的實現,智能交通加速在園區、城市、高速等多樣化場景中落地。
盡管現階段還沒有進入L4或L5自動駕駛汽車的階段,但我們已經在努力接近了。
馬斯克已經表示,他打算在2020年底之前提供完整的自動駕駛汽車,但這確實是一個很大膽的“承諾”。到2020年,自動駕駛的水平將進一步提高,但同時也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是否真的想在路上使用它,這將是一場有趣的社會辯論。
在2020年同樣迎來曙光和希望的還有一個重要的技術——區塊鏈。
據悉,區塊鏈可以通過實現信任、提供跨業務生態透明度和實現跨業務生態價值交換、降低成本、減少交易結算時間及改善現金流來重塑整個行業。
很多人已經提出了相關的暢想,可以更好地使用區塊鏈。比如:風險塊:保險產品的證明,分散的機器網絡,簡化了與互聯網的連接。
區塊鏈還可用于身份管理。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可以使系統在事件發生時自動觸發行動,例如在收到貨物時付款等。
虛擬與現實在合理的利用下,有時也只是一墻之隔。
不過,由于可擴展性與互操作性不佳等各種技術問題,區塊鏈在企業中的應用還不成熟。
如今,人們擔心強大的新技術對于大規模的實際使用來說仍處于起步階段,但是2020年似乎將是區塊鏈開始從混亂的加密貨幣世界中找到實際應用的一年。
正所謂“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并正在推動著社會發展,改變著個人生活中。
幾年前,機器人AlphaGo對戰世界第一人李世石曾轟動全球,并且AlphaGo以四比一的明顯差距贏得了比賽。
其實,AlphaGo贏棋子并不可怕,真正讓人畏懼的是,它已經具備了自動判斷對手水平和調整自己情緒的能力。
也正是這場比賽,一股全球范圍內的AI智能狂潮席卷而來,同時,被這股風浪裹挾著的除了前沿科技工作者,還有我們這樣的普通大眾。
一般來講,AI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成熟,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大,陸續出現的新技術,也讓人們迅速跨越到了智能時代,由此而來的還有生活方式的巨變。
其實,現在的我們已經在享受AI技術帶來的各種便利服務。比如作為人工智能發展得最為快速的一個分支——人臉識別。
當下各大高鐵站和機場中“刷臉進站”服務已成為標配,乘客告別了以前大排長龍的人工檢票進站,節省了不少的排隊時間。
另外人臉識別支付的落地應用,也進一步刷新了大眾對“輕裝出門”的認知。現在只需要通過人臉識別,就可以輕松完成付款動作,解除了消費者以往手機沒電無法付款不敢買東西的尷尬。
當然除了人臉識別,AI賦能下的家庭家居,也給生活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小到智能門鎖、智能燈光、智能掃地機,大到自動洗碗機、智能空調、智能視聽娛樂……各種智能家居產品都開始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智能音箱作為智能家居中最先火起來的單品,憑借其低廉的價格和日漸豐富的內容,一度成為互聯網巨頭企業打開智能家居市場的一個入口。
據報道,智能家居與傳統家居最主要的差別在于智能家居具備了“認知“層面的進化。除了系統、語音交互等最基礎的功能外,自適應、自學習、自成長是智能家居的主要特質,從而給消費者帶來生活上的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AI在醫療行業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最早期的AI醫學影像、AI輔助診療、AI病理分析,到現在的互聯網+醫院、電子健康卡、遠程手術等,AI正在成為未來醫療保健領域的主要趨勢之一。
去年 3 月,全國首例遠程人體手術成功完成。借助 5G 和AI技術的支持,通過實時回傳的高清畫面,遠在海南的專家,為北京的一位患者成功實施了遠程手術。
不可否認,這樣的手術將有可能成為醫療中的常態,這樣一來,專業的醫療團隊可以免于奔波,即可在萬里之遙遙控手術。甚至不久之后,北京的醫生手起,紐約的機器人刀落,完成一場無人手術。到那時,醫療資源不均等、無法及時救助的問題將會極大改善,甚至有可能徹底解決。
另一方面,隨著 5G 商用的普及、科技發展和機器人成本的下降,普通工人將不復存在,取代他們的將是機械臂,是機器。
此外,5G能夠將車與車連接在一起,真正實現初級智能駕駛。屆時,我們不再需要專職司機,不用自己駕駛,車內空間將重新改變。
基于此,有些行業也正在逐漸消亡,比如流水線作業的工人、司機、快遞員。
當然,科技的發展并不在于炫技,而是將先進的技術融入生活的點滴,帶來更加簡單、便捷的生活方式。
這正如馬云所說:“智能是改變世界的工具,智慧是改變智能的思想,引領未來的不是智能,引領未來生活的是智能背后人類的智慧。”
誠然,雖不及想象中充滿科幻色彩,但2020年仍是科技界真正意義重大的分水嶺,2010年可能無法與之相提并論。
從AI突破到5G部署,這些話題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
不少人也擔憂,到2020年,科技的負面效應將愈演愈烈。
他們的擔憂來自于隱私終結、個性化一統天下、過分依賴電子設備,人類自主性丟失等。
借用未來機構CEO戈爾德?萊昂哈德的話:“機器將比密友和另一半更加了解我們,提供完美的評價、意見、建議及精準的個人預測,簡直可以說是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我們的生活……人類的抵觸情緒會很強烈,但大體上來講,成癮性與便利性將是王道。”
因此,2020年可能是科技變革的一年。不僅是科技本身,還有科技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