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至,第一批90后正式邁入30歲的關口,不知不覺,人已臨近中年。
人到三十卻“三十而未立”。頭禿了?結婚了?事業成功了?90后面臨著一個接一個靈魂拷問。
我們總樂于用80后、90后、00后這樣的標簽代指自己,80后20歲時曾說那是他們的時代,十年后變成90后,現在輪到了00后。創業者更被貼上這種標簽,以顯示年輕有為,為時代英雄。
隨著當年的四大80后明星創業者淡出歷史舞臺,90后逐步邁向中年,不再年輕,00后更是鮮有成功樣板,創業者也開始褪去年代光環。
再回顧80后、90后的創業往事,我們發現這個時代似乎不再以年代論英雄,更以實實在在的成績看輸贏。
80后創業潮,讓創業者帶上年代標簽
提起80后的創業明星,我們會想到很多人。其中以茅侃侃、李想、戴志康和高燃這4位最有代表性,被稱為“京城IT四少”。
他們有著類似的特質,趕上互聯網的浪潮,出身平凡,求學期間便開始創業。年紀輕輕但是才華橫溢,2006年在經過《中國企業家雜志》、央視《對話》欄目、魯豫有約的輪番報道后,個人性格鮮明、創業成績斐然的四個人成為新一代商業偶像。
這四個人就像一個創業組合一樣,捆綁銷售,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激勵了不少年輕人。
1983年出生在北京部隊大院的茅侃侃,從小接觸計算機,憑借著對計算機編程的熱愛、天賦和努力鉆研,初中時候便幾乎橫掃了北京市計算機編程的各項比賽。
但是學習成績并足以進入大學,茅侃侃便在高中時退學參加計算機培訓班。慶幸的是,茅侃侃很快拿下了微軟MCP(微軟認證專家)、MCSE(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MCDBA(微軟認證數據庫管理員)三項認證,而以 18歲的年紀拿下三項認證的,當時全亞洲只有兩人。
直到2004年,21歲的茅侃侃創立游戲公司Majoy,總投資額達3億人民幣,才真正一戰成名。創業5年后,這家公司每年創造的收益達15億人民幣。
第一個項目成功后,一代80后創業明星卻歸于了平寂。直到2013年,茅侃侃出任GTV(游戲競技頻道)的副總裁,負責視頻等業務。2015年,茅侃侃與萬家文化成立合資公司萬家電競,并出任CEO。
萬家電競并沒有續寫茅侃侃往日的輝煌,成立后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茅侃侃抵押了房子與車,但仍難填資金缺口。故事的結尾眾人皆知,2018年1月23日,茅侃侃在朋友圈里留下最后一句話:嗯,我愛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結尾。
另一位“京城IT四少”李想,在上高中時就開始做個人網站,2000年注冊泡泡網并開始運營,2006年,泡泡網日訪問量超過千萬,已經成為全國IT專業網站排名第三。此后,李想又創立汽車之家網站,并成功在紐交所上市。2015年創辦車和家,還參與創辦了蔚來汽車。
相比茅侃侃和李想,戴志康和高燃則略顯低調。
2000年高考,戴志康第一志愿落榜,考上哈爾濱工程大學。他開始研究學習PHP,并在2002年開始開發CDB論壇后臺,后改名為Discuz!。2006年,Discuz!成為全球用戶數最多的PHP社區論壇軟件之一,戴志康也在這一年和茅侃侃、李想、高燃被并稱為“京城IT四少”。
高燃于2003年創立Mysee,2005年獲得北極光的200萬美元投資,是當時最早獲得風險投資的視頻網站之一,一時高燃與Mysee名氣大噪。2006年被賦予“京城IT四少”稱號,但也在2006年年底,因用完投資仍無法盈利,高燃在投資人的壓力下被迫黯然離開。2008年Mysee倒閉,高燃的光環褪去。
高燃則近年來也進入到投資行業,成立了風云資本,投資包括O2O、消費升級類電商、互聯網金融等,投了瓜子二手車這些新銳項目,抓到了風口。
戴志康創辦的康盛創想如今已賣給了騰訊,而他本人改做天使投資人。
此外,韓寒、郭敬明、陳歐等一大批年輕創業者的出現,讓80后創業者的標簽越發具體生動。正是這些創業人物和故事,第一次給創業打上了濃重的年代標簽。
在這個標簽背后,有年輕人敢闖敢拼的活力,有白手起家、打破成規的魄力,還有桀驁不馴、特立獨行的性格特色,這在當時的剛興起的創業風潮顯得魅力十足,使人鼓舞。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現、行業的演進,我們發現這也許是屬于80后的獨有記憶。盡管此后,新一代的年輕人也樂于標榜“XX后創業者”,但年代的光環正變得越來越模糊,內涵越來越浮于表面,成了某種噱頭。
90后創業者今何在?
對于那些曾以90后創業者標簽站在輿論中心的明星創業者來說,從高點到低谷,稱得上神奇之旅。
從某種意義上說,90后創業者的標簽是對80后的一種延續,他們有著類似的特質,加之當今繁榮的自媒體生態,對90后創業者的吹捧相比以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前幾年,標榜90后創業者的人也不少,似乎越年輕創業越有“英雄氣質”。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敢打敢拼是難得,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需要不僅是一份勇氣和創意,創業還需要更加全面的能力、經驗,又有來自資金、市場方面的壓力考驗。成功需要運氣,更需要實力。
戴威是90后創業者一個典型代表,2014年戴威與4名合伙人創立ofo共享單車,無為創始人都是出身自國內一線高校。
這幾個人年齡都不大,ofo一創立,團隊便被賦予了90后的標簽。
到2016年,ofo便獲得了6輪融資。僅在2016年一年,便完成了A+、B、B+、C總共4輪融資,可謂一時風光無兩。
據公開信息,截止2018年9月,ofo已完成11輪融資,投資人名單中有阿里、滴滴、金沙江創投、經緯中國等投資機構。
巔峰時期ofo成為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2018年10月10日,2018年胡潤百富榜發布,戴威以財富30億排名“90后”第二位。
但隨著風口消退,大量的共享單車品牌相繼死掉。ofo也陷入危機,先被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后又陷入退押金風波,債務或超60億元。
戴威也承認自己錯了,曾想過倒閉,但最后還選擇了堅持。過了活下去,戴威不得不精簡業務和員工,探索廣告變現,連ofo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也時不時發廣告,以此來苦苦支撐。2018年12月4日,法院還對戴威作出了“限制消費令”。
ofo員工從巔峰時期的6000人縮減到不足200人,辦公地點也搬進共享辦公wework。在北京的街面上,也已經很難看到小黃車的身影了。
有人說,戴威的苦苦支撐也許算不上英雄主義,但多少帶著些悲情色彩。
談起另一位90后,大家可能會默契的會心一笑,他就是孫宇晨。
他常以90后自居,聲稱自己是馬云學徒,但已經被馬云否認。此外,包裝炒作是他的特長。
百度百科這樣描述他,“2011年亞洲周刊封面人物, 2014年達沃斯論壇全球杰出青年, 2015年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2015 CNTV中國互聯網年度新銳人物,2015年成為馬云創辦的湖畔大學首批學員中唯一90后學員,2017年福布斯亞洲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在2018年中國90后作家排行榜中位列第29名。”
孫宇晨出生于1990年,中學時期由于沉迷網游成績倒數,后看到新概念能夠成名,便開始投稿,最終在2007年憑借新概念一等獎的20分加分考入北大文學系。
比特幣興起后,開始進入幣圈成為所謂的“意見領袖”。他不斷的蹭熱點,總是“慷慨撒錢”,要幫戴威、羅永浩、王思聰還錢,要幫網易離職員工看病,有人統計他至少承諾了百萬。
他還是一個放巴菲特鴿子的人,網友這樣形容他,“蹭熱點可能會遲到,孫宇晨從來不會缺席,最多是遲到”。
2017年,頂著“馬云門徒”光環的孫宇晨創建了波場,正值幣圈牛市,波場很快完成6億融資。但九四之后,幣圈陷入暴跌,“孫宇晨收割120億”、“孫宇晨跑路”、“波場空氣幣”、“白皮書抄襲”等傳聞不斷傳來。
不久前,孫宇晨在國內活躍的微博賬號被封,波場官方微博同時也被封掉。
整天以90后、年輕人自居的孫宇晨,這次終于邁向中年了,不知道這個熱點他蹭不蹭呢?
與孫宇晨相比,神奇百貨王凱歆、超級課程表余佳文等則要低調了不少。
2012 年,大學還未畢業的余佳文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廣州超級周末科技有限公司,推出“超級課程表”應用,后多次獲得投資。
2014 年,在央視《青年中國說》節目里,余佳文公開承諾“明年拿出一億元給員工分紅”,但后來余佳文公開“認慫”,并稱所謂分紅只是“說出來讓員工開心下”。此番言論被周鴻祎斥責為說話虛偽,并直接導致俞敏洪放棄投資超級課程表。
也有媒體扒出余佳文其他說大話的證據,比如他號稱獲得千萬美元融資,實際只有千萬人民幣;高中賣掉的社交網站一開始說賺5萬、 20 萬,如今變成了100萬。在2014年之后,超級課程表再未獲得任何融資。
高中便輟學創業的神奇百貨CEO王凱歆,曾一度被視為“商業天才”。2016 年,王凱歆參加《我是獨角獸》創業真人秀節目后迅速走紅,“神奇百貨”獲經緯中國、真格基金和創新谷A輪融資,共 2000 萬人民幣。
隨后,神奇百貨被曝出數據造假、閃電搬家、非法辭退員工等消息,陷入負面輿論的漩渦。3 個月后,神奇百貨官網關閉,眼看著樓起樓塌。
2017 年 3 月,沉寂多時的王凱歆在朋友圈公開了新業務:教人炒外匯。而證監會已對這類二元期權交易進行了風險提示,指出“其交易行為類似賭博。”這段轉型失敗后,王凱歆又搞起了微商,但不久其公眾號就因“涉嫌詐騙”而被封殺。
二人有著類似特質,那就是盡管在90后的噱頭上賺盡眼球,創業一開始便受到了投資者的關注。但是由于缺乏管理、運營經驗,思維不成熟,容易掉入自我陶醉中,很難長久持續發展。
我們才慢慢意識到,90后創業者已褪去了時代光環,創業不是一件那么美好的事,它是近乎殘酷的。
回頭我們在看80后、90后創業者,發現歷史是驚人的相似,大部分以年代論英雄的創業故事正洗去神話色彩,回到最真實的一面。
你聽過00后創業者?
今天第一批的00后也正式邁入20歲,大多也應該在校園,尚未進入社會。談起00后創業者,你都能說出哪些人?
相信大部分人并未有00后創業的概念,因為比較有名的案例的確不多。三言財經最終還是求助了下搜索引擎,確實也有幾篇報道。
據報道,2017年9月,一位號稱“中國首位00后CEO”的17歲創業者李昕澤因被雷軍點贊成為熱點話題。
據了解,這位00后的CEO叫李昕澤,是洛陽崇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崇才科技)的CEO。他不僅自稱“中國首位00后CEO”,還表示:“三四十歲的老一輩企業家,已經不理解互聯網了,因為他們都老了。”
至于公司的起源,則要追溯到2013年,那時13歲的李昕澤剛上初一,愛好巴士游戲的他和興趣相投Vayk兩人組建了開發巴士模擬游戲模組的崇才科技最初的雛形——凌海工作室。2014年6月,李昕澤將工作室改名為“崇才工作室”,后改名“崇才科技工作室”。第二年,李昕澤用其目前的名字注冊了洛陽崇才科技網絡有限公司。
雖然開發一些產品,但由于業務發展不佳,連工資都發不出。在網上火后,李昕澤很快就遭受質疑。有報道爆料稱,所謂的公司只是一個300人的QQ群,從未簽過合同,產品也被質疑抄襲。
沒多久,李昕澤宣布前往俄羅斯學習哲學,卸任崇才科技CEO,并提名了比他還小兩歲的崇才科技新任高層管理者,算是遠離了輿論中心,消失在大眾視野中。
雖然不在被關注,但崇才科技的動態還是挺活躍的。崇才科技的微博還是保持一定的更新頻率,再看一下內容,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微博不時會發一則崇才科技的宣傳視頻,模糊的畫質極具后現代主義畫風,視頻里還宣傳了崇才科技的新業務——智能垃圾桶。
另外,宣傳智能垃圾桶的博文還有不少,不過李昕澤“崇才科技公司主席”的Title也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禁讓人反問:Are you kidding?
除了官腔的Title,崇才科技的所謂PR稿更是讓人虎軀一震,“李昕澤入選《法治周末》70年70人”、“李昕澤的環保訪問”、“崇才科技公司主席李昕澤在天津考察”,甚至還有一則“李昕澤調研崇才科技幼兒園教項目進度”的微博。
這群00后在胡搞的路上已經越走越遠了,難道這就是新時代的獨特表達方式嗎?這個真的看不懂,你覺得呢?
還有另一個00后創業故事,更有傳奇性。在今年胡潤百富在9月底公布的《2019胡潤Under30s創業領袖》榜單中,年僅15歲的陳禹恒上榜。
據報道,陳禹恒出生于美國西雅圖,13歲那年已是00后專屬社交軟件H3Y!的董事長兼CEO。打造H3Y!這個社交軟件的團隊成員平均年齡才19歲。2015年,獲得由KTB投資集團、阿里巴巴投資的數千萬美元。
陳禹恒在節目上曾介紹,H3Y!一年半的時間吸引了80萬的用戶,面對投資人還開出了300萬的融資目標,出售30%的股份。
但三言財經發現,該應用的官方微博早在16年就已停更。掃描官網的下載二維碼,顯示該應用或因政策等原因下架,無法下載。網站的版權標識還停留在2017年。
這里特別想問下,胡潤百富榜到底是什么標準?
相比于90后,這幫00后顯得更加不靠譜。但總體來看,00后創業案例并不多,成功的更加少,以年齡為宣傳噱頭的固然存在,大眾對年代標簽的看法開始回歸理性。
創業不再以年代論英雄
創業潮初期,80后讓創業帶上了濃厚的年代標簽,他們才華橫溢、白手起家,敢闖敢干,激勵了不少有志青年。
作為后來者,90后登上舞臺,以戴威等為代表的創業者延續了這種標簽用法,成為一種對年輕創業者一種身份認同。但是隨著時代前進、行業變幻,出生年齡慢慢不再是噱頭,創業慢慢不再以年代論英雄。
創業你準備好了嗎?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