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云網北京】12月27日報道
在大家擔心“誰來種地”的時候,農村正在發生巨變,農民群體也在悄然改變。新型農民正逐漸成長,新農民教育也在不斷發展......
“這片果園豐產期可以到1000萬斤以上!”
站在廣西桂林臨桂區的這個山頭,蔣老板可以俯瞰他的整個果園,1500畝的農場,800畝砂糖橘、400畝沃柑、300畝默科特,種植第4年,蔣老板慢慢摸出了種植管理的門道,果樹們也到了即將豐產的樹齡。正在留樹保鮮的金燦燦果子,把整個山頭都點綴得格外漂亮。
跨行種果的他曾經也是零基礎,但現在,他已經能清楚分辨各類病蟲害,還規劃了自己的銷售渠道,為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拿下了有機產品認證證書。“也是自己一點點學,慢慢摸索出來的。微信群里可以學一點,公眾號里文章也會看,我自己還買了書在看呢,還有像天天學農平臺這樣的平臺,可以比較方便的學習。”
近年來,像蔣老板這樣跨界進入農業行業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有的是做生意賺錢后換行的,有的是外出打工后返鄉的,基本零基礎開始,但他們有開闊的思路和“在外面待過”的經驗,愿意花時間花成本學習。也有原本就從事農業生產,但為了獲取更大收益而開始學習。正是因為擁有強烈的學習意識,他們從海量的農民中逐步成長為新型農民。
但隨著整體消費升級和入局者增多,農業生產領域的戰爭似乎愈演愈烈。競爭與淘汰是應有的,也是殘酷的。怎樣才能讓更多農業生產者像蔣老板一樣掌握更高的生產和經營管理技巧,成為優勝者,從而讓整個農業價值都獲得提升呢?
放開眼界,我們或許可以獲得參考答案。
據統計,美國農業勞動力只占總勞動力的 2% 左右,但為農業提供服務,如農機作業、產品加工、運輸,以及供銷、倉儲、市場信息等服務的人數卻占整個勞動人口的 10% 以上,大大超過直接從事農業的人口。隨著一個國家農村經濟結構的發展變化,農業生產性服務的市場需求將快速增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否完善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農業商品化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
從整體上看,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普及度較低,仍處于較低發展水平。由經濟日報社發布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報告》顯示,其實,包括家庭農場、專業大戶、普通農戶在內的多數農業生產主體對農業生產技術社會化服務存在顯著需求,有35.16%的普通農戶、50.13%的家庭農場、44.81%的專業大戶認為自己存在農業生產技術的困難。
這說明,我國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市場空間非常大,潛力也十分巨大。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是涵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面、系統、一體化的服務。產前,包含生產資料供應(種子、化肥、農藥、薄膜等);產中,包含耕種技術、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技術服務;產后,包含銷售、運輸、加工等服務。
天天學農從產中的農技提升切入,打造了一所“線上農業大學”,把豐富實用的農技知識課程帶給廣大農民,因為這是推動整個農業發展提升最速效,也是最長效的方式。
天天學農的課程以視頻為主,包括音頻及圖文內容。視頻相對文字更容易讓農民接受,而且,他們更喜歡田間實拍的課程內容。更強的實操性,更直接的帶入感,這是天天學農課程廣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了更好的保證課程質量,天天學農還建立了一套專家評級制度,根據專家的綜合能力評定等級、專項領域適用值,并且邀請專家進行實戰試講,判斷是否合適,最后與高水平的專家獨家簽約。這個評級制度是個再篩選的過程,一是篩選名師,二是精煉內容。在天天學農平臺,一些擁有更多實踐經驗,表達力強的專家老師會成為用戶心中的明星,學員們會像粉絲一樣追隨老師。
在課程品類方面,包含柑橘、葡萄、獼猴桃、草莓等十余個經濟作物。未來,天天學農還將拓展更多作物品類,也將嘗試進軍養殖領域。
在課程內容上,天天學農的課程具體覆蓋品種選擇、栽培管理、營養施肥、病蟲害防治、采收清園等核心農事模塊,還包含農產品品牌打造、營銷/銷售、農場經營管理等內容。雖然是從產中切入,卻可以連接產前與產后,促使整個農業服務體系形成良性發展的閉環。
為了幫助新型農民更系統地成長,天天學農打造了更深度的線上教育課堂, 為平臺VIP用戶提供“教、學、測、練”全程培訓。同時,天天學農也在線下發力,開辦了多期學農大講堂,從廣西到江蘇、山東,學農大講堂走向田間地頭,為柑橘、葡萄、草莓、獼猴桃、百香果種植戶帶去實用農技。開設的柑橘修剪班,也成為了廣受歡迎的課程。
截止目前,天天學農已與1000多位專家合作制作了5萬余節精品農業技術課程,上線在APP、微站、小程序、官網等多個渠道,同時,搭建了包含公眾號、頭條、直播等內容的自媒體矩陣,逐步打造出“天天學農APP+自媒體矩陣+社群+線下講堂”立體化服務體系。
僅僅教會農民生產技術和知識遠遠不夠。一個新型農民除了要懂得生產和管理技術,還應該具備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識、較強的市場意識以及寬廣的視野。
長期以來,中國農民的小農意識非常頑固,要促進中國農業真正發展,需要培養農民的企業家精神。讓他們為了應對市場競爭,順利銷售自己的農產品,獲取更多利潤,學會更強的生產成本意識和市場競爭意識,運用各種管理手段和生產技術,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這些都不是一本書或者任何傳統的農技推廣方式能夠給予的。
所以,在天天學農的全部課程中有1/3是免費公益課,既包含一些基礎農技知識的普及,也有國家政策講解和市場行情分析。
除了有大量的公益課程以提升農民的基礎常識外,天天學農的“國際游學”項目也非常成功,帶領農民走出國門,開拓視野。今年的柑橘游學和蘋果深度游學去了日本,領略了國外的種植管理技術。明年天天學農游學將繼續開拓更多路線。
天天學農簽約了許多“土專家”,他們從田間走上講臺,以頑強的鉆研精神戰勝重重困難,終于有所成就,這本身就能給學習者帶來精神鼓勵。更有一些優秀的專家,本身就極具人格魅力,讓農民在學習課程的同時,學習他們的精神風貌和優秀的價值觀。
天天學農平臺為用戶提供了一個開放、包容、共同進步的學習空間,能讓用戶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交流和共享的習慣,逐步扭轉傳統農民靠天吃飯,看收入再投入的觀念,讓更多農民擁有完整的職業素養,形成較好的經營管理意識,市場意識,商品意識。
天天學農還要培養農民重視農產品質量和品牌的意識,讓更多農民像蔣老板一樣會為自己的農產品注冊商標,爭取認證,并積極運用市場營銷手段和渠道促銷自己的產品。
綜合起來,就是讓更多農民正確認識農業的屬性,把農民當成能提升,有前途的一個職業,能通過提升自己能力獲得更高的收益。
正是有了這些更深層的東西,天天學農在農民心中才有更重要的位置。在由農業農村部主辦的“2019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系列活動”中天天學農入圍了“2019最受農民歡迎APP”,超越農廣校,成為“農民文化教育類”APP中的TOP1!
在農村、農業和農民三大要素中,農民是撬動整個“三農”工作進展的核心變量。
農村和農業的發展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項重工程,需要政府等多方加入,推動起來也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
我國農業人口達7億人,占產業總人口的50.1%,農民在數量上占據極大優勢,又具有極強的發展性和能動性,通過職業教育,可以比較輕易提升勞動主體的素質,從而帶動農村、農業整體發展,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我國是農業大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在農村。教育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有效形式,在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具有特別的建設功效和發展意義。無論是今天還是明天,農民都需要從每畝耕地、每滴水中生產更多糧食,農業的發展必然要從只追逐利益的階段上升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階段,推動世界農業可持續發展將成為共識。
天天學農堅持引導農民以科學的方式進行生產,不以破壞農業可再生資源、降低環境質量為代價換取農業的發展,堅持把保護環境和提高農業省資源的利用與滿足人類需要相結合。
在天天學農平臺有一系列獨特的課程——“農藥經營許可證培訓”,這個由中國農業大學官方授權的課程,不僅獲得了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發文認可,還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受政府認可的線上農藥經營許可證培訓平臺。這個課程打破傳統線下培訓的弊端,從學習到考試全部通過線上無紙化操作。線上學習方式,也讓學員們能更輕松學習農藥相關知識,提高農藥經營者的素質,以更科學和負責的態度銷售農藥產品。
“ 修剪”課程是天天學農平臺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農民通過學習科學的修剪技術,培養果樹適宜的結果樹形,從而減少藥肥的使用量。
還有果園生草技術及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也能減少除草劑和殺蟲劑的使用。還有更多綠色生態的生產技術也能通過天天學農平臺獲得傳播和推廣。
天天學農創始人&CEO趙廣表示,未來,粗放式種地的人會越來越少,更愿意投入,產出價值也更高的新型農民會增加,提供農業服務的企業和人員也會增加,這是大趨勢。天天學農順應這個大趨勢,推動這個大潮發展,也希望幫助更多農民在這個大潮中成長起來,從而推動整個中國農業,乃至世界農業的現代化、可持續發展。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俞敏洪流露退隱之意?稱自以為是的努力,已成為新東方發展的障礙》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闊別五年重返網約車!周航掌舵曹操出行》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加速布局芯片!小米入股芯片公司尊湃通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