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媒體注(微信ID:taimeiti):2019年,鈦媒體深度內容中心重磅推出全方位、無死角記錄產業變革、敏銳洞悉趨勢及深度挖掘行業內幕的全新內容產品——「鈦媒體·封面」,旨在通過策劃月度【封面報道】這樣足夠復古、回歸傳統的方式,深度挖掘當今最前沿商業價值和商業社會真相,發現最具代表性商業領袖。「鈦媒體·封面」由鈦媒體深度內容中心策劃,每月重磅發布。
最新出刊的2019年12月刊「鈦媒體·封面」的主題是記錄物聯網落地的艱難博弈過程。鈦媒體影像《在線》團隊跟隨一家工程機械領域的物聯網創業公司,深入工程機械一線,得以近距離觀察物聯網服務商們如何部署終端,又如何與利益既得者博弈,如何從局部開始打破工程行業固有的利益鏈,最終讓技術在施工現場落地。技術理想與殘酷現實的博弈,也總閃現著人性的光芒、復雜與無奈。
物聯網浪潮,正在席卷中國工地。
從物流、交通、安防、能源、醫療、制造到農業,都在大數據、物聯網和5G的技術進程中搭上產業升級的快車。有權威機構曾發布預測,到2020年,中國物聯網行業市場規模將破1.8萬億。
而物聯網技術的實現,必須有賴于感知層、傳輸層和應用層這三大架構。其中,感知層是物聯網的基礎,傳感器終端是“基礎的基礎”,因此,在技術落地的一線,部署終端的人則尤為重要。
具體到每一家物聯網企業,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給運輸車輛的油箱裝上監控設備、在挖掘機頂部配備感應器,或者去到礦山安裝數據采集器——他們大多數的業務溝通都發生在機械工程的一線——工地上。
本期鈦媒體封面文章來自鈦媒體影像欄目《在線》。鈦媒體跟隨一家工程機械領域的物聯網創業公司,深入工程機械一線,得以近距離觀察企業級廠商們如何部署終端、如何與利益既得者博弈、如何從局部開始打破工程行業固有的利益鏈,最終讓技術在施工現場落地。
現實給出的答案是:物聯網基礎設施落地的過程中,坑太多,阻力大,難題來自于多個方面。
一個常規運轉的工地,把智能終端部署進去,就已經足夠挑戰,這是第一難;監管設備一旦運行起來,管理者們如何同實際使用者們(工人們)進行博弈、技術如何直面人性的考驗,更是難上加難。
不過,這些創新者們依然對未來保持樂觀:通過技術去打破灰色利益鏈條,通過技術提高工程行業效率的趨勢是無法阻擋的。
物聯網創業公司機械指揮官的智能油箱蓋產品:無線油位監測儀SP1.0(左/傳感器 右/油箱蓋)。
施工現場,主角并不只有工人,大量工程機械設備,是另一群更為重要的“主角”。
機械設備的智能化,就是從一個油箱蓋的換代開始的。
鈦媒體拍攝到的這臺“無線油位檢測儀”,就是一類典型的智能終端:工程設備裝上它之后,它每3秒鐘就會以“毫米級”的精度采集一次油位、油耗數據,數據經過本地和云端兩次計算后,以可視化的方式在小程序和SaaS端實時更新,供施工方管理人員查看。
它能通過自學習標定油箱,對不同油箱自動匹配不同算法。設備加油,它可以監測加油量;設備被偷油,它能第一時間發現,并觸發系統自動撥打工地管理人員手機,發送語音報警。
機械指揮官CEO劉兆萄稱它為“會說話的油箱蓋”。
該智能油箱蓋采用低功耗設計,內部固定電池“可持續10年供電”。它有5層防盜,獲得了國家防爆認證,安裝時不需要在油箱上打孔、接線,“安裝時間不超過2分鐘”。
“目前常見的油位傳感器有超聲波的、電阻式、電容式,因為功耗較高,一般都要在油箱上打孔或者接線。”劉兆萄表示,打孔、接線,在后裝(非出廠預裝)操作中,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無線的方式“降低了安裝難度和風險”。
機械指揮官智能終端Z03.0。
智能油箱蓋是“管油的”,這款智能終端則是用來“管考勤和傳數據的”。它通過藍牙Mesh網關在本地搭建藍牙局域網,智能油箱蓋的數據就是通過它傳向云端。
在工程機械上安裝它,不需要打孔、接線,安裝人員只要撕開背板貼紙,將背板粘在機械上,再將主機推入背板即可,安裝過程可以“控制在1分鐘以內”。
它通過太陽能供電,使用鋰電池儲能,低功耗設計可將每天耗電保持在120mAh以下,“工地上就算連續三個月不見陽光,它也能正常使用。”
該終端可以采集工程機械的加速度、角速度、振幅、位置等“100多個參數”,并通過計算這些數據,監測設備工作狀態和位置,識別設備是否怠速(出力不出工)。它能記錄設備工作時長,被稱為工程設備“考勤機”。
它還可以統計工程車輛運輸趟數,設置線路圍欄,一旦車輛離開限定范圍,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如果終端被暴力拆卸、打砸,系統也會推送報警信息。
機械指揮官CEO劉兆萄向鈦媒體影像《在線》介紹,這款智能終端是工程機械領域“第一個無線傳感器”,能適配工地上所有常見工程機械,它可以根據不同設備特征選擇不同計算模型。
機械指揮官小程序管理界面。從做至右分別為:項目概況、某設備工作時長、某挖掘機油量曲線、油位異常報警。油位曲線顯示,該挖掘機在19:28分被偷油,油位急速下降。
有權限的項目管理人員可隨時進入SaaS平臺和小程序,查看項目概況、項目進度、所有機械信息、每臺機械運行狀態和位置、工作時長、運行軌跡、油位、油耗、加油記錄等數據,這些數據與均可以列表、圖標、地圖等可視化方式直接呈現。
系統可針對單臺機械或整個項目生成臺班統計、油耗統計、加油量統計、效率分析等報表,這些統計數據均可與項目財務系統對接,并支持一鍵導出。
“我們已經完成了幾萬套裝總機量,客戶主要是基建客戶,做公路鐵路、水利、市政施工。”劉兆萄介紹,一個智能終端加一個智能油箱蓋是一套,一套售價四千多,用戶使用SaaS和小程序第一年免費,次年起每臺設備收400元/年服務費。
據行業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工程機械保有量已經突破800萬臺,物聯網技術在該領域的市場仍有增長空間。
11月23日,某路橋工地,機械指揮官銷售員陳兵準備走下護坡,為一臺挖掘機安裝智能終端傳感器。
基建施工成本中,工程機械使用費占工程總成本10~25%,這筆錢由租金(含駕駛員工資)和油費組成,兩者占比約各一半。
由于工程機械單價較高,除了少量特種設備自有,施工企業作業時會大量租賃設備,“以租代買”已經成為主流。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工程機械租賃在工程領域的滲透率已突破50%。
對施工企業來說,管理租賃機械的“核心痛點”有兩個:一是臺班,一是油耗,兩者直接與成本掛鉤。
臺班是指工程機械每天的工時,“1個臺班”意為1臺機械工作1個班,1個班為8小時。
施工企業向機主租賃工程機械,有“包月(工作時長≤240小時)”和“記臺班”兩種方式,租賃協議達成后,機主會派一名駕駛員隨機械入場,駕駛員工資由機主支付。機械進場后,由施工企業負責供油,燃油費用和租金相當,約為1:1。
不論是包月還是記臺班,駕駛員每天都要向項目部報送自己的工作臺班表,上面記錄了自己每天工作時長。
包月租賃,施工企業可以通過臺班來了解設備使用率,以此優化進場設備數量和工作安排:當設備使用率偏低時,說明設備工作不飽和,這樣就要考慮減少設備數量,節省支出。
如果是記臺班,施工企業按臺班單給機主結算租金,這樣一來,臺班單的真實性更加重要:如果有人虛報臺班,那施工企業必然利益受損。
上述為理想狀態下臺班記錄的作用。現實是,在一些管理不善的項目,臺班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甚至淪為集體造假的“皇帝新裝”。
銷售員陳兵在某項目部機料科,該項目機械管理人員了解到機械指揮官的產品后,很快就在項目展開了試點。
每個工程項目部都有一個機械設備部或機料科室,這個辦公室通常有2到3個人,他們負責管理和調度機械,為臺班單簽字,他們簽完后送項目經理簽,然后進入財務結算。
“工地那么大,機械那么多,我不可能盯著每臺設備,駕駛員填個單子,說自己干了多久,我也沒法核實。”某工程項目機械設備部一名工作人員對鈦媒體影像《在線》說,施工現場的面貌每天都在變化,通過作業現場也不好判斷工作量的真偽。
一位在工地上記臺班的工作人員則干脆說,臺班是自己編的,天天編,編得腦袋疼。
“駕駛員如果想偷懶,1天能干完的活要干3天,可能有2天是開著機子坐在駕駛室吹空調。”一位從業多年的分包商說,一些工地施工效率低,跟臺班管理混亂關系很大。
“一般情況下,簽字的人要么懶得管,要么沒法管,或者他本身與駕駛員或機主私底下有灰色交易,可以從虛報的臺班中獲取利益。”該分包商說,“這類現象還是不少的”。
鈦媒體影像《在線》獲得了某施工企業的一份《總結報告》,《報告》列舉了一系列虛報臺班的案例,圖中是一臺卡特320D挖掘機在2018年5月4日的兩份臺班統計。
上:機械指揮官終端采集的數據:這臺挖掘機當天只在上午7~9點實際運轉2個小時。
下:項目部紙質臺班統計:該挖掘機當日上報的工作時間為9小時。
這臺挖掘機臺班價格為1200元/8小時(150元/小時),《報告》顯示,5月23天有效工作日內,該挖掘機人工紙質臺班統計233小時,折算成本34950元,實際工時126.38小時,折算成本18957元,也就是說,這臺挖掘機多領了15993元租金。
該《報告》中最極端的案例,虛報的臺班是實際工作時間的20倍。
“這種還算好的,至少是做了事。”一位工程分包商向鈦媒體影像《在線》介紹了另一種“神操作”:項目部租機械時,默許機主帶入一部分接近報廢的機械,那些設備不用開工,臺班照簽租金照拿,機主拿了錢再和管理人員分,“一臺一個月兩三萬,多幾臺,灰色收入就多了”。
某高速公路工地,兩臺作業的機械設備。
2018年,江蘇就曾有一個項目經理栽在“假臺班”上。這名項目經理因在工程上非法謀利兩百多萬被所在公司起訴,一部分證據就來自機械指揮官終端的臺班統計。
這家公司管理層收到關于這名項目經理腐敗問題的舉報,想調查但無從下手有,于是裝了一批智能終端,想從中看看能否獲得證據。
“裝的時候跟他說公司準備搞信息化,只是裝GPS,沒說得那么詳細。”一名案件知情人回憶,終端裝上后,公司首先就發現,他項目上所有臺班數據都是假的,就以這個為突破口調查他,查出了兩百多萬經濟問題。
機械指揮官副總經理王超群則認為,以他常年跟施工企業打交道的經驗看,一些項目臺班管理不善,倒不一定說明中間存在灰色交易。
“也許他們想管好,只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加上也不想太較真去得罪人,大家都這么簽,那就簽吧,反正虧也是虧公司,不是虧自己。”王超群說。
王超群認為,他們的使命,就是要給那些想管好項目的決策者“提供一個有力的工具”。
南京某市政工程項目工地,一臺挖掘機車頂安裝的智能終端。
這個位于南京的項目,機械管理負責人周華管理了300多臺機械設備,這些設備在這家公司不同工地間流動。周華向鈦媒體影像《在線》介紹,該公司所有機械設備的租金結算,全部以智能終端的臺班記錄為準。
他每天最多要跑6個工地,主要精力都在處理機械方面的各種突發狀況。如果僅靠人力,他無法具體管到每臺機械的工作狀況,安裝了終端,他可以隨時掌握每臺機械的狀態,“每十幾分鐘看一次小程序,如果有長時間怠工的,就隨時打電話問”。
周華所在項目,仍保留了手寫臺班單。他對比駕駛員上報的臺班單和機械指揮官終端的臺班統計,發現駕駛員上報的工時經常少于系統記錄的工時。
“他們知道有個監測,報的時候會掂量一下,報多了怕項目上找,所以就少報點省得麻煩。” 周華認為,監測系統對駕駛員和機主也是一種保護,“都是透明的,他們也不會擔心項目上少算錢。”
跑工地久了,工程師們發現一個規律:管得好的項目或者年輕的項目經理、機械設備負責人,更容易接受智能化的終端產品。
遇到阻力比較多的,是管理較差的項目,“可能是怕用了暴露問題,或者內部關系太復雜”。有時即使設備裝好了,也會遇到人為破壞。
有人在終端設備上糊泥巴、綁礦泉水瓶,就為了讓太陽能充電板沒法充電。有人干脆來硬的,把終端砸個稀巴爛。還有人想盡了水攻、火攻的辦法。
“監管類的產品,就是在跟人性做斗爭。”機械指揮官 CEO 劉兆萄總結道。
不過,他對于產品足夠自信,“完全是防水透氣的,只要不是暴力打砸,一般弄不壞,監管產品要自身硬,如果人家澆點水、砸一下,你就壞了,那你沒法做。”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接受終端的智能化改造。大家都知道,通過技術去打破灰色利益鏈條,通過技術提高工程行業效率的趨勢,是無法阻擋的。” 劉兆萄說。
某高速公路工地,現場人員通過GPS在排水溝里找到了一只暴力拆卸的智能終端主機,它原本被安裝在一臺挖掘機上。
除了“硬抵制”,還有“軟抵制”。銷售員陳兵向鈦媒體影像《在線》講述了自己遇到過的一次“最難搞”的抵制。
一次,某項目部一位機械管理員打電話給陳兵,說一個剛裝上的智能終端被拆掉偷走,不知所蹤。
終端里裝有GPS,陳兵打開后臺,定位顯示“被偷走”的終端就在項目部里。陳兵很懷疑是項目部有人從中作祟,因為安裝的時候,就有人“各種阻撓”。
那一批裝了十多套,只“丟”了一個,陳兵分析,拆的人可能是想試試,拆掉一個各方會有什么反應,如果處理不好,那一批設備說不定全都會“丟失”,他跟這家公司的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
“東西已經賣給你們公司,那是你們公司的資產,你們是國企,那就是國有資產,如果有人偷,就是盜竊國有資產。” 陳兵沒有告訴對方自己知道終端所在位置,他只是“建議”報警處理。
“那我再找找。”那位機械管理員說。
過了半小時,陳兵還沒接到電話反饋,他主動聯系了對方:“找不到的話,我現在幫你報警,等會警察來了你配合一下。”
聽到這話,機械管理員很快掛斷電話,過了一分鐘又給陳兵打了過來,說東西找到了。
后來陳兵得知,在那個項目上,進場的機主為了“以次充好”,會向相關管理人員“進貢”:項目上要租一臺3年機齡的挖機,機主可能送臺10年的來,進來后一臺包月3萬,再拿出5千塊錢“進貢”,一臺車5千,10臺車就是5萬。
“10年機齡,搞不好30天里有半個月在修車,我裝這東西,肯定會損害他的利益。”這種情況下,陳兵就已經跟那條利益鏈上的人“結仇”了。
“想要搞好效益,這種‘仇’是必須要結的。”陳兵對鈦媒體影像《在線》說。
以上述“失竊”案例為例,安裝終端的決定來自項目所在總公司的決策者,決策者認為物聯網的應用,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公司盈利和管理。
讓決策者看到施工效益的提升,才能說明終端產品有用。陳兵說,自己必須盯著項目部把安裝和試用做好,促進項目部將機械指揮官融入到項目管理流程去發揮作用。只有產生效果,他才能說動決策者進一步推廣產品。
“如果他們領導看不到使用效果,你跟他們公司的生意就停步于試點這幾臺了”。處理類似事情,陳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只要制度到位,其實不難管。”曾有一個工地,發現有駕駛員破壞終端,就定下規矩,“凡是終端被人為損壞,就要對駕駛員進行罰款”,從那以后那個工地再也沒有出現終端被破壞的情況。
某工地,一名工作人員在給一臺水泥罐車安裝機械指揮官智能油箱蓋。
在任何工地,油都是一個“難管”的事情。柴油支出,占到機械使用費的一半。
機械指揮官數據統計,安裝了終端的機械設備里,有10%出現過被偷油的情況,偷油的情況 “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工地的燃油,都由施工企業找的供應商用油罐車統一配送,供應商憑借加油單據跟施工企業結算,這一加油數據很容易被造假。
一些帶遙控的加油機,可以操控讀數加油量,比如加500升顯示600升,虛報100升。
加油時,工地管理人員即使在場,也不一定能看見真實數據。如果管理人員與油罐車加油員共同作假謀取利益,也很難被發現。
除了加油量數據造假,偷油也讓施工企業防不勝防。偷油的人,要么來自項目內部,要么來自項目外部。
外來的人偷油,會砸壞油箱蓋或在油箱上打孔,在幾分鐘內一次性把油全部偷光。
監守自盜的人,會在作業時怠速偷油,開啟機械但不工作,同時用管子或油箱底部回油管,像螞蟻搬家一樣慢慢抽,造成“燃油是作業時用掉”的假象。
以常見的卡特320挖掘機為例,其燃油箱容量為410升,按照0號柴油6.2元/升的價格計算,一箱油價值超過2500元。
某高速公路工地,一臺裝載機上,被撬開的智能油箱蓋。就在前一晚,作案者撬開這個蓋子,抽走價值2000元的整箱柴油。
當時是晚上9點多,項目部幾位負責人的手機接到自動警報電話,得知有人正在撬一臺裝載機的油箱蓋,他們隨即組織人員開車一路趕往工地,當他們到達現場,作案者已經不見蹤影。
這是個新油箱蓋,剛裝上不到10天,裝載機駕駛員說,就在兩天前工地午休期間,同一個地方,三臺挖機被撬了蓋子丟了油。
“對這種手段,裝什么東西都不起作用,只看能不能第一時間發現,抓住送派出所,來個殺雞儆猴。”項目機械管理員對鈦媒體影像《在線》說,工地第一次發現偷油就報了警,“警察來了后,說要我們加強管理。”
2019年3月,長沙某路橋項目工地,警方抓獲了幾名監守自盜的駕駛員,幾名司機竊取了自己所駕駛汽車吊的燃油,在交易時當場被抓。
案發前,該項目負責人發現工地一些車輛的油耗量有問題,于是他安裝了幾套終端來“守株待兔”,結果很快就“破案”。此后,這個工地再沒發生過偷油的事情。
案發后,施工企業通報,對3臺汽車吊1個月共9萬租金不予結算,并罰款2萬,“這一筆就把試點用的終端成本賺回來了”。
某工地,為了防偷油,機主用鋼板在油箱口加裝了鋼板鎖。
還有一個項目,裝了終端后,管理人員發現7臺機械存在怠速偷油的情況,最嚴重的一臺,一天開機7個小時,僅工作16分鐘,其他時間都在用回油管偷油。
那名駕駛員得知工地裝的智能油箱蓋監測了他,租金都沒結就跑了。
類似的事情,銷售員陳兵也見過幾次,他還曾在半夜跟客戶一起到工地上抓偷油賊,“抓過十幾個”。
陳兵曾還遇到“威逼利誘”。2019年5月末,他為一個高速公路項目裝了十幾套設備,這引起了項目柴油供應商的不滿,對方找到陳兵,軟硬兼施,還拿出“5萬塊錢”想要賄賂他,讓他跟項目方溝通拆除新裝的設備。
“他們壟斷了當地所有工地的柴油供應,可以通過加油作假來套取灰色收入,我們的智能油箱蓋,觸及到他們的利益了。”陳兵表示,后來項目方管理人員也迫于壓力,暫停了設備后續安裝和使用。
在鈦媒體影像《在線》獲取的一份施工企業油耗報告中,項目部對6臺挖掘機在當年3~6月的油耗水平進行了持續跟蹤,自從6月安裝了智能油箱蓋以后,6臺機械綜合油耗較前3個月下降了12.58%。
“從數據統計來看,客戶使用我們的設備,可以節省機械使用成本20%以上。”機械指揮官CEO劉兆萄算了一筆賬,一個投資10億元的路橋項目,機械使用費占2億,“我們可以為他們節省4000萬”。
劉兆萄在客戶工地。
劉兆萄曾經是三一重工江蘇區經理。從業多年,他銷售工程機械,同時還做工程。
2014年,劉兆萄發現,中國工程機械保有量達到700萬臺,租賃行業滲透率出現了13%的年增速,但由于行業分散、信息不透明,一直沒出現像美國聯合租賃那樣的一站式租賃巨頭。
于是他做了一個囊括所有工程機械品類的租求信息平臺,取名“攻城兵”,運營1年多遇到瓶頸:平臺始終無法攬到優質的項目信息,平臺上出現的項目,多是工期短價錢低的“雞肋活”。
“好項目都是線下消化,根本不缺設備供應商,不需要到線上來找供應商。”劉兆萄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工程租賃行業常年存在灰色利益鏈條,這也是中國租賃企業比較分散的原因,“每個項目都有自己的人脈和決策權,沒有一家租賃企業可以吃掉所有項目”。
如何打破這種利益格局,劉兆萄想到了物聯網:數據不會撒謊,如果每個人都用數據說話,就不會有那么多灰色地帶。
截止目前,機械指揮官的智能終端已經經歷了4次迭代。
最開始的產品是4G攝像頭——工程師們在機械設備上裝攝像頭,從而監控駕駛員行為。
然而,即使是找熟悉的客戶試點,4G攝像頭的安裝也遇到了很多阻力。攝像頭要接線供電,接線就要動設備線路,光這一點就讓機主很反感。即使裝上了,駕駛員只要用泥巴一糊、水一澆,攝像頭也就無法工作。
“最重要的是,我們做了才發現攝像頭是個偽需求,沒人有空去看視頻,視頻不能為施工管理提供數據依據。”劉兆萄對鈦媒體影像《在線》說,他們放棄了攝像頭,轉從采集車身數據下手。
銷售員陳兵在一臺灑水車車頂安裝智能終端。
這條路也走不通。工程機械品類多、型號多、機況不一,破解協議都是難題。工程設備不像汽車有個統一的OBD接口,工程設備找線比較麻煩,且60%的機械設備沒有行車電腦,采集數據無從談起。
劉兆萄曾采集過油溫、水溫、發動機轉速等數據,但施工企業對這些數據毫無興趣,他們只想知道“設備干了多久活耗了多少油”。
第二條路走不通,劉兆萄轉而開始安裝傳感器,通過傳感器采集機械狀態數據和油耗數據。
傳感器設計出來,安裝又遇到難題,因為要接線。
“在工地上接一根電線的難度,你根本無法想象。”
劉兆萄賣過工程機械,當過包工頭,常年在工地跑,直到動手裝傳感器,他才更深刻地了解了工地。施工設備都是租來的,要去接線,就要跟很多人協調,最大阻力來自機主和駕駛員,他們擔心自己的機械出故障,也不希望自己時時刻刻都被施工方監控。
裝可以,但我是新車,線路動了,廠家就不給三包了,出了問題你給我三包。
我的車太老了,趴在那不動我都擔心它壞,你來接線,往后只要是它壞了都算你的。
我就干十天半個月活,還要動我車,我不干了。
有一次,工程師裝好一臺挖掘機,第二天這臺設備的電瓶就被偷了。機主要求安裝人員賠償,他認為小偷就是順著安裝痕跡撬開面板行竊的。
很多次,劉兆萄接到機主投訴電話,說機械壞了,壞的原因就是機械指揮官在車上接線,要求機械指揮官賠償修理費。
安裝阻力大,時間成本高,后續運維難,這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一次在蘇州,20多臺傳感器,4個人花了一個星期都沒裝完。
“物聯網這么玩怎么玩得下去!”大家決定不裝了,回到公司就開會,產品、技術、銷售、合伙人,大家再次開啟頭腦風暴。
會上,劉兆萄決定,剪掉傳感器的線。
他總結了“極簡安裝、普遍適用”8個字:物聯網落地,必須要極簡,要能夠非常簡單地去部署,要最廣泛地適用,才能推廣。
把線剪掉,用太陽能板+鋰電池儲能供電,新方法也帶來了新問題。
最關鍵的是功耗設計。經過多次嘗試,終端可以保證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連續工作90天。
防水設計也是個難題。第一版樣品在實驗室順利通過了密封和防水測試,但在一個山區工地卻出現大批量進水。工程師在現場研究了3天發現,當地氣候特別,一天里常出現“暴雨低溫+暴曬高溫”,導致終端內外產生巨大氣壓差,使密封失效。
“經過幾次結構改造和反復試用,我們的終端再也沒出現過透水的現象。”劉兆萄介紹,團隊還解決了高低溫失效等問題,“我們最北的客戶在漠河,最南的在海南島,終端可以在-40℃~100℃的范圍內正常工作。”
11月21日,南京,機械指揮官總部,算法工程師團隊。
最核心的是算法突破。使用接線供電時,終端可以從電源線去判斷機械設備的狀態,無線情況下,只能靠傳感器去采集數據,這對算法提出更高要求。
該公司配備了嵌入式算法團隊、數據分析團隊和大數據團隊,對終端采集的數據進行計算。
目前,算法團隊正在攻關“動態實時載重”分析,如果突破了,智能終端將再增加一個功能:實時感知設備車輛載重。
“我們要通過物聯網,把工程機械設備租賃的利益鏈透明化。”劉兆萄介紹,他們的第一步,是實現萬機互聯。
“萬機互聯”實現后會再回到”萬億級“租賃市場:在規劃中,到那時,他們掌握了每臺設備的狀態、分布、油耗量,就可以“將機群和項目精準地匹配起來”。
第二步,是要實現工程機械“輔助駕駛”。
劉兆萄介紹,目前的施工方法普遍停留在“邊測變干”。比如,挖機挖一個坑,想知道這個坑有沒有達到設計要求,只能靠司機經驗和技術員的實時測量。
“等我們有傳感器技術累積,建立了豐富的BIM模型(建筑信息模型),再加上將來成熟的高精度定位技術,就可以實現輔助駕駛,將施工效率提升100%以上。”
智能終端電路板。
無人工地是“最終目標”。
劉兆萄認為,無人工地一定會跑在乘用車無人駕駛之前,因為工地是一個封閉空間,無論從法律法規、倫理還是技術上,更容易落地。
“除了5G,更多是傳感器技術、控制能力技術。”劉兆萄對鈦媒體影像《在線》表示,機械指揮官將來要做的是為無人工地提供“大腦”,“機械來自不同廠家,但要通過我們的系統來協調工作,到那個時候整個工程行業的效率會有1000%以上的提升。”
而眼前,他們要做的,是去更多工地,裝更多終端。(圖、文/鈦媒體影像 陳拯,編輯/蔥蔥)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