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曾留學海外的青年,也曾是前程看好的公務員,卻在五谷不分的情勢下,毅然選擇了扎根農村,做起了擺弄土地的“農民”。他,就是湖南省長沙縣的王洪健。
?王洪健從日本留學歸來在外企工作,但此后他不甘心,懷著對土地的敬畏心,于2014年毅然絕然地選擇回到家鄉長沙縣金井鎮觀佳村,創辦了“官家農莊”,由此也開始了他傳奇的創業路。
?廣吉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洪健分享創業故事。8月1日,由團中央青年發展部與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發起、網上車市與東風啟辰汽車全程支持的“創青春·創富中國行”活動走進長沙縣,海歸青年王洪健的創業故事給“創青春·創富中國行”團隊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學畢業后的王洪健原本考上了公務員,卻放棄了這個機會。2005年,他選擇去日本留學,并獲得了雙碩士學位。這期間曾受到日本三家公司的聘請,但他仍然選擇了放棄,回到了祖國,之后進入長沙市周南中學任國際部主任一職。在工作的兩年半里,王洪健一直懷揣著創業夢,而在日本5年的留學歷程中,他對日本餐飲行業的一絲不茍以及其食品安全的嚴格管控感觸頗深,于是他決定回到老家金井鎮投身農業。
?創業路往往是曲折的,沒有農業專業知識的王洪健在創業之初就遇到了不少棘手的問題:怎么種、何時種、何時收等都要一一請教他人,創業第一年他們所種出來的玉米雖然品質很好,但因為晚收兩天,玉米全變了質,造成不小的損失。
?倍感壓力的王洪健并未放棄,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嘗試各種方式,重新定位,最后通過反復的學習與經驗積累,摸索出了一條高效的沒有任何廢棄物排放,還能將周圍廢棄物化廢為寶的生態循環農業之路,并創立了“三態農業”科學理論。
?所謂“三態農業”,就是保持農業生產中的三個良好狀態:一是選取大自然優秀的遺傳物種;二是形成沒有廢棄物的生產鏈;三是達到和諧統一的動態平衡。
?王洪健和他的團隊成員通過不斷地實踐與創新,自主研發高效有機菌肥、生物床、無抗飼料、生物防治液等先進農技產品。傾力打造低成本、高產出、無污染、易操作、可持續的生態農業循環體系。王洪健說:“土地是有生命的,生產的主人是植物、是動物,而我們人則是為它們服務的,人只有在需要時才進行干預。”
?如今,王洪健和他的團隊大部分成員都是海歸,他們來到長沙縣金井鎮觀佳村,以創業富民為己任,圖劃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王洪健說,在國外,農業已經實現了科技化,產業化,而家鄉的農作模式依然是傳統,且效率上已到瓶頸,于是他們有了改造家鄉農業的夢想。他們要做的就是讓百姓能夠運用科技打破常規生產模式,在保護生態環境、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創造更多的效益。
?王洪健的公司已經解決了當地60多戶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其基地每年也會提供1000多個觀摩學習的名額給老百姓,幫助他們科學高效地農作。同時,他希望建立一個全新的立體多方位農業服務平臺,帶動農民真正地通過一畝三分地實現小康。
?王洪健的創業之路雖算不上坎坷,但亦透露許多不平凡的閃光的創業精神:從海歸到“農民”本是巨大轉型,這條與眾不同的創業軌跡,是一種觸及人類生存底線的挑戰,并通過這個挑戰,在創業成功夢圓后,擔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