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云網武漢】12月18日報道(文/王雅坤)
前不久,華為推出了一款同韓國眼鏡公司GENTLEMONSTER合作研發的智能眼鏡——華為智能眼鏡,將音樂、通話、智能助手等功能都集中在眼鏡上,這一產品成為了智能可穿戴領域的又一新貴。
智能可穿戴裝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2012年Google Glass驚艷亮相,被認為是“智能可穿戴裝備元年”后,智能領域的不斷創新發展,科技領域掀起了一陣“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旋風,許多的從業者甚至將它定義為“智能手機的下一個計算中心”。
根據IDC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智能穿戴市場產品銷量達到了1.722億臺,同比增長27.5%。其中智能手環類產品占了三分之一。迄今為止這個數據還在快速上揚,尤其是2019年Q1季度,中國市場智能穿戴出貨量更是達到了1950萬臺,同比大漲34.7%,預計到2023年出貨量可達1.2億臺。
目前,智能可穿戴裝備的主流產品形態有:智能手環、智能腕帶、智能手表等Hand類產品;智能眼睛、智能頭戴、智能頭盔等Head類產品;智能服裝、智能鞋、智能配飾等其他類產品。同時,佩戴這類型產品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潮流。
在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的眾多玩家中,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品牌擁有主要的用戶關注。近日,小米官方賬號發布消息稱,根據 Canalys 公司發表的數據顯示,2019 年 Q3 季度全球腕上可穿戴智能裝備的數據統計中,小米品牌在本季度保持高速增長,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一。
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理念的推動下,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外部發展環境相對來說還是處于一個良好的狀態。我國經濟發展勢頭正猛,GDP增長指數也穩定保持在6個百分點以上,人均的收入水平也在穩步提高,社會購買力持續高漲。并且隨著黨的十八大召開后,國家隊高薪技術發展非常重視,大力提倡“科技強國”。從各地方政府對技術產業的扶持便可看出。
以軍事領域為例,眾所周知,未來的戰場將會向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方向轉變,想要跟上世界的腳步,科技裝備就要首先跟上。
美國最主要的國防承包商巨頭雷神公司,先后為美軍研制了智能頭盔、XOS外骨骼機器人等用于軍事的智能可穿戴裝備。該頭盔可供陸航機組人員使用,安裝了計算機和傳感器顯示裝置,士兵能借此觀看各種圖解數據、數字化地圖、情報資料、部隊位置等,頭盔上的裝置還可與手中武器上安裝的熱成像武器瞄準器配合,使士兵躲藏在對方的射擊死角中,對周邊進行偵察;XOS外骨骼機器人是目前最為先進的全身式外骨骼,它可使穿戴者將90千克的重物反復舉起幾百次,而不會感到疲勞,同時還可重復擊穿厚度為76.2毫米的木板。新推出的第二代XOS外骨骼機器人由一系列機械結構、傳感器、執行機構和控制器組成,利用液壓驅動,重量更輕、速度更快、能力更強,其耗電量還降低了50%。另外,美國宇航局也在投資研發用于外星探險的X1機械外骨骼,海軍則在用外骨骼修造艦船。
雷神公司在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位列467位,2019年8月美國雷神公司和聯合技術公司宣布二者將以全股票交易的形式進行對等合并, 合并后的新公司將被命名為雷神技術(Raytheon Technologies),預計新公司的年收入將達到736億美元,將成為僅次于波音的全球第二大空天防務公司,2019年10月24日,雷神公司(RTN.US)Q3銷售額為74億美元,同比增長9.4%。
此外,還有英國的航太系統公布了打在Striker II系統的軍用頭盔,比較知名的還有英國ITL公司研發的智能防護服裝備Spirit和美國的“勇士織衣”。
再以醫用行業為例,醫療健康現在是人民最重視的問題,但此前智能通過不定期自行前往醫院檢查,在時間和成本上都成為了一個問題,而智能手表的出現幫助社會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方面問題。智能手表的誕生就是醫療結合大數據為人們健康服務的一個最佳方式,在人們沒有生病的時候,通過智能手表的健康監測來揭示和預測身體機能的改變,同時,能夠實現一個在家看護的目的。
今年,華米科技發布了一款陶瓷材質的產品AMAZFIT智能手表2,售價僅在999元起,相比于同類產品的Apple Watch Series 4聽起來更親民一些。因為配備了ECG高精度心電傳感器,60s即可獲得一張非處方心電圖,除此之外,還有BioTracker PPG,實現24小時不間斷精準心率監測。更有黃山1號AI芯片配合高通處理器,實現PPG&ECG心率不齊含房顫本地實時甄別,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守護用戶的健康。
華米公司成立于2014年,截至2017年11月30日前兩個月,華米的營收為4.767億元人民幣(約合7160萬美元),凈利潤為5220萬元人民幣(約合790萬美元);在2017年第四季度,華米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為650萬件。2017年10月,華米科技與小米簽訂了商業合作協議和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戰略合作協議于2020年10月到期。2018年2月8日,正式登陸美國紐交所上市。2019年8月19日,華米科技(HMI.US)Q2營收同比增長36% 穿戴設備出貨量同比增長超5成。2019年11月12日,華米(HMI.US)發布三季報 前九個月出貨量和營收均超去年全年。
近日,研發可以增強用戶的軀干、臀部和腿部產品的外骨骼套裝的公司Superflex,Inc獲得960萬美元A輪融資,由Global Brain領投,Horizons Ventures、Root Ventures和Sinovation Ventures參投,通過定制的服裝和服裝內置的傳感系統,幫助穿著者完成簡單的日常行動。
同樣還有類似于ten3T這樣的公司,從事與醫療可穿戴設備,在今年4月份在Pi Ventures、Qikwel聯合創始人V. Krishna Prasad、Bhupen Shah以及其他來自硅谷和班加羅爾的天使融資人的投資下,進入Pre-A輪。傲鯊智能,致力于外骨骼機器人的研發,今年2月份獲得來自明勢資本數百萬的天使輪投資。
2019年,9月4日,榮耀發布會上,除了榮耀20s、榮耀play3之外,還發布了一款榮耀手環5籃球版,支持專業籃球監測,售價僅129元。有了榮耀手環4 Running版成功的經驗,今年榮耀手環5又推出了籃球版,通過專業的數據為籃球愛好者提供指導、內置了更加精準的六軸傳感器,配合獨有的足部佩戴模式,進一步提高了運動數據監測的精準度。從監測結果來看,榮耀手環5 籃球版記錄的籃球運動數據非常詳細,包括了縱跳次數、縱跳高度、騰空時間、移動速度、運動時間、運動距離、熱量、步數、活躍時間、活躍時間占比。同時重要數據還會有細分呈現,可以說既詳盡又專業。一場運動下來,通過榮耀手環5 籃球版記錄的數據,用戶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這次的運動中表現如何,有哪些優勢要保持,還有哪些不足是可以改進的。
榮耀手環5自發售以來極受消費者喜愛,這其中也包括海外消費者。日前,榮耀手環5正式登陸印度市場,并于8月7日開啟首銷,在8月7日至8月8日首銷期間,獲得了印度最大電商平臺Flipkart上的銷量&銷售額雙冠軍。
在生活領域方面,最常見的還有智能頭盔、智能手套這些智能可穿戴裝備。今年9月份專注于智能頭盔研發的平行現實獲得1000萬的天使輪融資,以及專注于智能手套研發的ProGlove在全球基金投資公司 Summit Partners 投資下,獲得了3600萬歐元的戰略投資。
盡管智能可穿戴裝備已經家喻戶曉,但它仍然還處在一個發展的初期,相關的產業鏈、商業模式都還沒能成型,目前還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獨立性不強,多要依靠于智能手機
號稱要成為“下一個智能中心”的智能可穿戴裝備,然而目前大多數的功能體現還要依賴于智能手機,無法獨立完成,多數還是以智能手機配件的形式存在著。以小米手環為例,僅僅是對智能手機部分功能的平移。
用戶體驗感差,以數據為中心
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智能可穿戴裝備都是以數據為中心的,主要集中在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等方面,為用戶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數據分析,但由于不同的健康大數據的平臺對對數據的整合方式不同,所以導致了數據的多標準化,無法達到專業的水平,對智能的體驗感差。
產品同質化,專屬應用太少
產品大量生產下,產品的安全、質量問題也頻頻發生,給許多消費者帶來了不良的體驗感。盡管價格已經親民化,但是伴隨著出現的最大問題就是同質化。還是以智能手環為例,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環價格大多都在200塊錢左右,一般都具備了睡眠監測、心率監測、運動計步、運動計步等功能,再高級點的可能會加入NFC功能,實現移動支付、交通卡等功能,但由于自身成本以及體積太小限制了它的可操作空間,所以導致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功能相近,用戶的購買欲望就不是很強。
除此之外,智能穿戴設備在保護個人隱私以及電池的續航能力等方面來說還有所欠缺,仍需去商榷和完善。
在物聯網時代,“人”與“機”之間的溝通承載于智能可穿戴裝備上,隨著嵌入式技術、傳感器技術、識別技術、低功耗互聯技術、高速互聯網和云計算等智能可穿戴產品相關領域的技術高速發展,智能可穿戴裝備的發展迎來了一個高峰期。
根據不完全統計數據,2019年1月至11月28日,全球可穿戴設備領域累計共發生投融資事件37起,融資金額超過90億元。主要集中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領域。從融資的區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了中國地區,共發生了25起,占到了總比的75%,美國4起,印度3起。從已公開的數據可以看出,雖然創新智能硬件行業整體投資熱情高,但是能夠真正意義上獲得C輪以上融資的企業鳳毛麟角,初創公司面臨擴大再生產問題,這些投資主要還是集中在戰略投資至A輪這幾個階段,其中A輪發生6起。
數據顯示,隨著智能可穿戴裝備的市場火熱狀態,投資人對這一產業的熱度也逐漸升溫,2016年左右明顯有一個下降的趨勢,隨后又逐漸回暖。
盡管當下的智能可穿戴裝備技術還不夠成熟,但不可否認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目前該領域呈現一個整體和細分并行的發展方式,不斷為用戶整合新的技術,提高用戶的體驗感,構建一個良好的軟件生態系統。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面,也將進一步整合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和云服務,同時整合第三方服務機構,為用戶提供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定制服務。
但我們也看到,隨著過去面臨的困難一步步得到解決,各行各業也在自己的領域找到了核心發力點。目前,智能可穿戴行業還沒有出現哪個產品占領全場景的情況,隨著 IoT 的等趨勢的發展,說不定這些智能單品會最終聚到一起,共同形成一個各場景互通互連的體驗閉環。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俞敏洪流露退隱之意?稱自以為是的努力,已成為新東方發展的障礙》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闊別五年重返網約車!周航掌舵曹操出行》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加速布局芯片!小米入股芯片公司尊湃通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