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和8日,“2019中國母基金50人論壇”和“2019中國母基金年會”在北京先后舉行。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賈敬敦兩次出席會議并發表致辭。母基金研究中心特此整合出兩次會議致辭,供行業內人士參考交流。

圖為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賈敬敦
年底了要對一年的工作進行總結,要總結成績,發現存在的問題,也要對未來的工作進行謀劃。目前,十四五計劃進入收尾、正在研究制定未來發展規劃的時間點上。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段,兩場會議有其特殊意義。
首先和大家分享我對高質量發展涉及到科技創新創業方面的認識。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我們國家在推進高質量發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戰略舉措,這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啟動了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回顧我們走過的這些年,應當說通過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創新發展呈現出一個新格局。
1、政策部署
首先,按照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的部署,圍繞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修改了相關法律、法規;各地、各部門也出臺了相應政策安排,涉及科技計劃管理、成果轉移轉化、知識產權保護、人才隊伍建設、創新設施建設、創新活動激勵、開放創新等方方面面。我們現在有了比較系統的創新政策體系。這是結構性的,意義重大。
2、區域格局
一是在調整中形成了新的財富高地,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珠三角升華成大灣區的戰略)快速發展。這三大區域的一體化發展,不但成為了我們經濟發展的重要龍頭,也是我們的財富高地,發揮著重要的引領性作用。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就,成為我們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領頭地區,也是創新高地。一體化的深入,將使這些區域的市場質量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是城市群、都市圈的崛起。我們現在已經有24個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群。人們把一小時通行范圍內的城市群也叫都市圈。這24個城市群,聽起來數量不大,它們占的國土面積只有6.7%。但是集約的常住人口達到了總人口的33%,貢獻了全國54%的GDP。
城市群的崛起、都市圈的崛起,是我們國家2011年城市常住人口首次超過50%以后出現的一個新現象。這也充分證明了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以及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我們收到了新的成效。
這些城市群、都市圈在我們國家進入城市社會之后,它們在財富的創造、財富的管理、財富的運營方面,將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對我們區域經濟、乃至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
3、創新主體
從市場主體看,代表著高質量發展的市場主體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趨勢;比如在企業方面,從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方方面面的創新型企業來看,他們發展的效益、速度、質量與同行業總體情況相比有明顯優勢,這些科技型的市場主體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從創新主體來看,現在我們的大學和科研院所正處在一個深入的轉型期。目前,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異軍突起,企業貢獻的研發投入接近80%,獲得的知識產權,不管是發明專利、實用新型,還是其它形式的知識產權,都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方面,企業發揮著骨干的作用。
近年,在我們的創新主體里又誕生出了新一類主體,就是新型研發機構;這也是我們國家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創新領域涌現出一種新型的創新主體。這類主體既具有事業單位的優勢,又具有企業單位的優勢,把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優勢合二為一,進入到了創新領域,現在發展很快;尤其是在南方的一些發達地區、東部的一些地區,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非常快,取得的創新成果與傳統的創新主體相比,表現出了非常好的一面。
4、創新格局
從創新生態來看,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我們逐步形成了新的創新格局,這不僅僅是國家出臺了系統的關于創新的政策。我想大家會注意到在十八大以前,我們對科技的認識主要還是偏重科技研發方面,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國家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們形成了關于創新的新布局,包括相應地制度、政策。
從布局來看,國家部署上海張江、北京懷柔、安徽合肥三個科學中心。這三個科學中心是以基礎研究、原始性創新為特征;它們的建設已經扎實起步,再過5-10年,這三個科學中心在知識生產、知識擴散、原始性創新、基于原始性創新引領的新興產業方面,一定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上海和北京也是我們國家確定的科技創新中心。地方,尤其是發達地區,他們也在布局區域性的科學中心和科技中心。
5、未來展望
可以這樣來判斷,在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我們依靠創新推動的高質量發展態勢形勢喜人,離開了科技創新,新經濟、新動能是難以想象的。所以是不是能從這個意義上看到做投資的曙光已經出現了呢?我這里是指高質量發展的曙光已經呈現在我們面前了。
當然,這個高質量發展的規模還需要進一步的擴大、提高,但是畢竟每年國民經濟統計年報對高技術產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國家高新區等方面的報告,無論是財富創造的規模、速度,還是質量、效益,都遠遠好于傳統普通的經濟板塊和經濟的行業,這也是高質量發展統計學意義上的一個力證。
在這樣一個新形勢下,我們基金下一步的投資方向、主體布局,就要聚焦科技創新投資。今年中國母基金聯盟唐勁草秘書長請我參加“中國母基金峰會”的時候,在會上我提出過這樣的一個建議,整個基金領域要把支持創新、支持創業作為新時代面向未來的重要方向。
1、經濟背景
要適應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加快創投行業的轉型升級。經濟的發展已經由高速增長轉向了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和高速增長有本質的不同。高速增長按照一般的理解,主要是指經濟領域數量的增加,或者速度的一種變化;但是高質量發展是全面的發展,包括結構變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按照中國的國情,一方面是五大理念的發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另一方面也是“五位一體的發展”,不僅僅是經濟發展,也包括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的發展。
2、創新驅動的重要性
按照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科學含義,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五位一體”各個領域都要實施的一個戰略;高質量發展就是創新驅動的發展。我們要面向時代、面向未來,在描繪創投行業的發展戰略和發展布局里時,也要體現“五位一體”的布局,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理念,要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3、創投行業發展方向
按照這樣的分析,按照這樣的認識,創投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必然是一個專業化、高質量的發展方向,以追求質量、追求效率為基本準則,實現專業化的運營、專業化的服務。
創投行業高速增長的數量發展階段可能已經成為歷史,本身也要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想這個高質量發展階段,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專業化、高質量。這也就意味著創投行業會由傳統的運營模式走向一個專業化、高質量的現代運營模式,包括我們在業務布局上,除了常規的金融運作以外,可能關于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經濟發展的研究與部署都應該成為創投行業的基本業務。
今年的“中國母基金峰會”,李開復在會上談到基金的時候,提到了一個科技基金的概念,他提這個概念不僅僅只是名詞的改變,而是指我們的基金要走跨界融合之路、科技產業融合之路、專業化之路。
所以,我們既要做好基金本身的募集、投資、運營和回收,更要深入研究創新、產業、質量,從人才隊伍的構建來看,可能更需要一些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產業的復合型管理人才。應當說創業投資是我們國家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全球范圍來看,金融部門依然是一個國家、世界經濟最重要的部門,對經濟的方方面面產生著深刻的、基本的影響。
當然,金融部門的改革發展也是中國經濟、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重點,也是一個戰略難點。從我們的金融格局來看,創業投資作為一個重要的資本市場細分領域,與公開的資本市場(股票市場)構成了支撐一個國家創新最重要的金融部門。注冊制的科創板意義重大,就在于它對創新創業,對資本運營極為重要。當然我相信深交所也會進行深入的改革,以更好的適用創新發展需要。
所以,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驅動發展階段,創業投資領域肩負著重要的國家使命,我們自己要實現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還要通過自己的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為創新驅動戰略實施、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經濟新動能注入活力,也為整個國家,特別是經濟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火炬中心作為一個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推進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專業化創新創業推進機構,我們很愿意與創新創業領域的各個機構、各個方面的組織開展深入合作,共同為我國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對于投資創新、投資創業發展來說,可以研究方方面面的東西,但是有6個方面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1、支持科技創新創業
這是新動能形成的源泉,我們要把新的技術、新的知識變成現實的生產力,這個離不開科技創新創業,所以基金要投資科技創新創業。
2、投資科技型企業
在市場主體、就是企業主體之中,科技型企業發揮著引領性的作用,我們國家一共有3500萬家企業,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板塊,對創新發展發揮著支撐和引領作用,那就是科技型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今年國家專門發布了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文件。預計科技型中心企業會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我們談創新,如果按照分工細分來看,不管是知識產權的創造,還是新技術的發明,還是新產品的推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貢獻了大部分,大概70%以上的創新活動是由科技型中小企業完成的。
我們談研發投入,70%來自于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現在還呈蓬勃發展之勢,近幾年企業數量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當然在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群體中,大家也很重視科技型領軍企業的培育。在投資創新驅動發展的時候,科技型企業依然是重要的投資對象。
3、新的創新主體
創新主體,包括企業這類創新主體,但是非企業主體這類創新主體包括大學、科研院所、各行各業興辦的新型研發主體,在創新發展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今年國家專門對新型研發主體的發展做出部署,從事基金的朋友要花一些時間來研究新型研發主體,這些新型引發主體既具有事業單位的優勢,又具有企業單位的優勢,在創新領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獨特的作用,當然現在還處在起步發展階段。
4、要投資產業,要向創新型產業集群投資
產業發展到了今天,特別是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業態有了新的變化。是從中觀來看,產業的業態呈現出產業鏈的格局,產業鏈的格局一定是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格局。根據一個主導產品形成有眾多企業參與的產業集群,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特別是創新型產業集群,創新型產業集群對創新、產業競爭力、國際競爭非常重要。
5、要高度重視對創新基地的投資
一說到創新基地大家并不陌生,既包括各類開發區,比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自貿區。自貿區不是一個簡單的貿易問題,它是包括貿易、投資、創新方方面面內涵的一個新型發展區域。創新基地也包括眾創空間、孵化器、火炬產業基地等。這些基地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科技創新能力。如何向創新能力投資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6、投資人力資本
高質量發展既需要領軍人才、人才團隊,也需要掌握新技能的勞動者。有了良好的人力資本,才能支撐高質量發展。基金要為人力資本發展投資。
母基金要團結和聯合基金領域方方面面的機構,推進基金的戰略性轉型,我之前也提過這個問題,要推進轉型,有四點希望:
1、轉變觀念
高速增長的時代過去了,整體上要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所以基金(尤其是投資創新創業領域的基金)要適應時代要求致力于高質量發展。這種基金高質量的發展就是一種精細投資發展、精益服務的發展,在提高創新創業投資質量和服務質量中,更好地實現基金自身高質量發展。
2、要積極推進運營模式轉變
我個人認為現在的運營模式更多是以傳統金融為主導的運營模式,在高質量發展時代,在創新驅動發展時代,需要金融加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運營模式。這種運營模式與十九大報告總書記所說的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本協同發展是同樣的含義。
在新的運營模式下,基金應該以更加主動的姿態投入到產業發展中,我們既要實現金融的發展,更要實現戰略性新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要推進科技型企業的發展。這其中,既有創新創業,也有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既有支持創新項目,可能也有創新企業的并購。
剛才有報告談到S基金,這是一種資本并購的模式,可以推進企業之間的并購,也可以推進領軍企業引領的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也就是說基金能夠在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建設上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不僅能夠選擇好的項目投資,我們也有一種責任和使命,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組織項目,推動融資,促進項目的發展和壯大。
目前我國在金融結構調整方面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方面,以信貸為中心的銀行金融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另一方面以資本為核心的資本市場,需要加快發展。美國有比較發達的投行體系,投行體系和信貸金融,構成了金融體系非常重要的兩大板塊,如果加上社會保險、養老金,就構成了金融體系的主體。
我國需要一個發達的資本市場,既包括公開的資本市場,也包括私募的資本市場,而且私募資本市場對創新非常重要,這不僅是要通過創新創業來培育企業、培育新的動能,也包括科技型的小微企業、中小企業,能借助資本的力量做大、做強,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3、加強自身能力的建設
加強基金隊伍建設,要充實和提高對金融知識、新的金融工具的掌握能力。要重視吸收若干熟悉科學專業的人才加入到基金領域之中,形成復合人才的優勢。
4、積極推進國際合作
中國母基金聯盟要在推進國際合作方面加大力度。國際合作非常重要。總的來看,金融行業是我們的戰略重點,也是戰略難點。基金要為創新創業作出新貢獻,也要為金融業發展作出新貢獻。
在描繪未來、謀劃未來的時候,希望能夠通過共同的努力,抓住出現的曙光,推進基金業在涅槃中重生,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