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云網北京】12月10日報道
12月10日,2019年度CEO峰會暨獵云網創投頒獎盛典在北京望京凱悅酒店隆重舉行,近百位知名資本大咖,獨角獸創始人、創業風云人物及近千位投資人與創業者共聚“新勢力·2019年度CEO峰會暨獵云網創投頒獎盛典”。
峰會上,APUS創始人李濤以《新經濟的變遷邏輯:沉下來與走出去》為主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從中國互聯網產業歷經的三次變遷,到“沉下去、走出去”的大熱趨勢,再到高度競爭的海外市場攻占之道,李濤進行了具體分析。
李濤分析認為,中國互聯網產業經歷過早期的向外學習階段后,迅速過渡到了本土互聯網勢力崛起期,今天的中國互聯網已經形成了巨頭用戶與流量的壟斷效應。在這樣的效應下,中國互聯網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新的流量從什么地方來?這促成了中國互聯網的“沉下來”與“走出去”。
而在“走出去”的新勢力上,APUS力量相當。李濤表示,中國互聯網“走出去”的路徑可以被認為是從系統工具階段到內容階段,再到服務階段。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路,從2014年發展至今的五年里,APUS在全球提供了包括從操作系統到安全軟件、瀏覽器、相機、搜索等軟件,通過這些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獵云網了解到,五年的海外奔跑,APUS的市值已經超過120億元,每年收入超過10億以上,有30%以上的利潤。在業務上,APUS在全球獲得14億人口,覆蓋了200多個地區與國家,提供20多種語言。
那么,企業如何在未來高度競爭的海外市場,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內功?李濤認為,企業在未來高度競爭的海外市場需要做好三點:產品與增長商業化的正態平衡和綜合平衡;高度重視大數據與云服務;技術上構建中臺,增長能力,商業化的能力也需要中臺化。
為了幫助創業者和投資人重新蓄力,2019年,獵云網攜全新品牌“新勢力(New Force Summit)”亮相。本次峰會由獵云網主辦,銳視角、獵云資本、獵云財經、企業管家協辦。
此次盛典上,獵云網將通過六個版塊分享創業者和投資人在智能制造、文娛、零售、醫療、教育、汽車等領域的啟發性的觀點和行業前瞻,圍繞多個維度,分享科技和產業前沿觀點,探討創新潮流趨勢、把握未來新方向。
首先感謝獵云網有這樣的舞臺,讓我介紹一下關于APUS出海的經驗。今天討論最重要的一個話題是講新勢力。我想在這樣的寒冬里,最重要的新勢力就是出海。
我做出海五年,從來沒有一年像今年這樣,出海成為所有人討論的話題,出海從創新企業到網絡巨頭都是不可忽略的一個話題。某種意義上來說,習總書記在2013年提出來“一帶一路”戰略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還沒有完全意識到出海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選擇。
今天我們必須得意識到出海不僅僅成為中國經濟,更成為今天所有的互聯網人,特別是我們在創新技術領域的從業者,最重要的一個選擇。
過去二十年,中國互聯網產業歷經三次變遷。
第一個階段1996-2004年,我們在向美國互聯網學習,中國互聯網市場迸發出巨大的熱情。
第二個階段從2004年開始,一直到2014年,在這個階段本土互聯網勢力崛起,到今天中國互聯網已經形成巨頭用戶與流量的壟斷效應。在這樣的效應下,創新的互聯網企業如何走出創新之路?在這樣的巨頭壟斷的情況下巨頭是如何完成創新、完成自我的進化?這恐怕是今天所有的互聯網從業者都要關心的問題。
2014年開始,中國互聯網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個挑戰在所有的創新互聯網從業者身上,就是:新的流量從什么地方來,新的用戶從什么地方來。所以,中國互聯網從2014年到現在,開始進入第三波浪潮。
如何通過模式創新找到新的增長點,找到新的藍海?我們把這個趨勢總結為兩個核心的趨勢,第一個趨勢叫“走出去”,第二個走勢是“沉下去”。
事實上,可以看到從2014年開始,所謂的“模式創新”即,2015年討論的O2O,2016年有互聯網金融,2017、2018年我們一直都在沉下去,怎么走到下沉市場,怎么能夠把三四五六七八線城市發掘出來,這是在沉下去路徑上走的工作。
另外有一只力量就是走出去,即以APUS為代表的一股力量。APUS之所以選擇這樣的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全世界有77億的人口。但在2014年,77億人口里面只有30多億人口能上網,還有35-40億人口是沒有上網,這也就給我們留出一個巨大的空間。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中國互聯網已經成為全球互聯網一只非常領先的創新勢力。中國互聯網的先進程度與領先性在全球與美國是并駕齊驅,成為全球兩個互聯網最重要的發動機。我們有能力也有實力能夠把中國互聯網向海外輸出。
第三,以印度、印尼為代表從南美到東南亞到非洲等龐大新興國家,他們互聯網遠遠落后于中國5-8年。全球互聯網發展不均衡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機會,讓我們看到海外差不多超過30億的藍海市場。
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國家2013年的時候提出來“一帶一路”倡議,這個倡議不僅僅是中鐵、中建、中投這些基礎建設走出去,更重要的是中國先進生產力與中國創新的走出去。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講,給中國互聯網,中國所有的創新企業家都吹來了一陣東風,對我們而言這是國家政策的巨大支持。
全球互聯網在過去20多年發展過程當中,一共形成了三個重要的生態模型。第一個是流量入口模型,無論做系統、做工具、做門戶,本質上是構建流量用戶。在這樣的平臺上,當我們為用戶提供了免費的產品、免費的功能,獲得用戶的青睞,從而形成巨大的流量入口的時候,其中的商業價值也就毋庸置疑,更多的商業回報是通過廣告。
中國互聯網發展到第二個階段的時候出現了內容產品,從早期的優酷、土豆、愛奇藝,到今天的頭條,包括像海外的Youtube等所有的產品都在巨大的流量基礎上,探索如何更好地滿足用戶在精神、內容層面上的需要,能夠更好地通過提供內容給用戶,從而獲得巨大的流量與用戶的支持。在這兒,我特別強調用戶與流量這兩個概念,流量更多是通過廣告的方式可以得到更大的商業回報,用戶自己會通過IP的方式付費給我們。
中國互聯網今天已經發展到第三個階段,全球互聯網也在第三個階段探索,就是如何通過各行各業的服務,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提供給用戶。今天大家一直談到的下沉市場、O2O,本質上就是把傳統生活當中的吃喝玩樂都搬到互聯網上,滿足用戶的需要。與此同時,企業本身也得到快速的增長。
無論是阿里系、騰訊系,以及京東、美團,都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把傳統生活當中所有的服務搬到網上,提升用戶的效率,提升用戶生活的品質,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大的商業回報。
也正是因為這樣,當我們開始準備走出去的時候,我們認知到,中國互聯網走出去可能也要分為三個階段,我們把它定義為從系統工具階段到內容階段,再到服務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14-2018年,最主要的就是為海外用戶提供包括安全、瀏覽器等各種各樣的工具軟件,從而建立起一個巨大的用戶基礎和用戶入口平臺。
第二個階段是2018年開始,互聯網“走出去”是以內容走出去,為用戶提供視頻、閱讀、游戲的產品,通過這樣的內容產品滿足新興國家用戶的需要。
未來在第三個階段也就是從2020、2021年開始,我們可能更多要通過內容產品來滿足新興市場國家的需要。
其實早在2015、2016年的時候,有非常多做電商、金融的企業去了印度、印尼,可能那個時候為時尚早,的確沒有一家可以賺到錢。原因是什么?因為市場不夠成熟,用戶的消費能力、經濟水平還未達到能夠消費我們可以給他提供的消費服務內容的階段。
APUS從2014年創立到今天,就是希望通過系統與工具類的軟件,為用戶提供上網平臺和入口。到今天為止,APUS在全球提供了包括從操作系統到安全軟件、瀏覽器、相機、搜索等軟件,通過這些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幫助用戶替換掉原來可能沒有那么貼心的Google GMS服務。我們看到小米在做自己的生態,華為也在做自己的東西,我們為用戶訂制他們需要的內容,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路,APUS在過去五年時間的發展下,市值已經超過120億元,每年收入超過10億以上,有30%以上的利潤。在業務上,APUS在全球獲得14億人口,覆蓋了200多個地區與國家,提供20多種語言。其中,96%的用戶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這也說明新興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需要我們提供的定制化服務的。
為什么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在海外取得如此快速的成長呢?我想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基礎點。
第一,今天中國互聯網出海已經成為全民大趨勢,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在談出海,因為不出海就意味著沒有新的增長點,不出海沒有藍海,不出海就沒有新的爆發式增長。
第二,因為我們看到目前處在新的情況,出海的企業越來越多,海外全球發展的獲客成本也在快速增長。那么對于今天的創業者來講,可能需要抓緊時間。
第三,針對全球不同成熟度的市場,也有一些重要的策略或者思想??偨Y成四點:
如果你的企業不缺錢,你的目的是更快發展用戶,印度市場是非常好的選擇。因為整個市場迫切需要多種互聯網產品與服務到這個市場,來滿足當地用戶的需要。印度有13.2億人口,預測未來上網人口在10億。但這個市場叫好不叫座,很難賺到錢,在印度市場賺到錢可能還在三年之后。
美國市場,今天出海者要高度關注美國市場,因為無論是美國用戶還是美國的廣告主,他們更愿意付費。
歐洲市場。歐洲市場大家需要采取的策略就是精耕細作,歐洲幾十個國家,各種各樣的語言,不同的背景文化,你想在歐洲賺大錢,需要精耕細作,扎根下去。真正針對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都能夠為他們做更好的定制化服務。比如荷蘭,這是個非常小的國家,但這個國家北部說德語,南部說法語,還有自己的荷蘭語,所以語言本身是極其復雜。這就意味著,進入歐洲市場就可能要面臨這樣的市場和挑戰。
東南亞市場,中國互聯網之所以要去東南亞市場,一是因為我們有文化上的勢能優勢;二是經濟上有輻射范圍;三是經濟聯系緊密。我們有能力為他們定制多元化服務。更重要的是東南亞國家有著龐大的人口,所以每一個國家對出海創業者來講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談完了外部環境,一個企業如何在未來高度競爭的海外市場,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內功呢?我們也總結了以下幾點:
產品與增長商業化的綜合平衡,要考慮好生態平衡。早期的互聯網出海企業更多在產品、增長上花了很多功夫。而今天的形勢讓很多出海開發者、創業者感受到了深深寒意,其中第三方特別是以Facebook、Google為代表的平臺,不是那么友好。所以,這對于開發者、創業者來講,除了產品與增長之外,一定要把商業化補齊,只有實現產品、增長、商業化三足鼎立,才可以在出海這件事情走得更穩更扎實。
高度重視大數據與云服務。未來互聯網企業都將在云上,對用戶的畫像通過大數據完成,只有大數據才能更精準地對用戶進行畫像,更好地幫助產品判斷用戶所處的場景,從而獲得場景上的優勢。
基于此,APUS本身建立了自己的大數據中心和平臺,通過APUS大數據平臺,我們對用戶進行了非常精準的畫像,每個國家、每個地區甚至可以精準到每一個省、民族、語言,甚至每個人需要什么。
正因為這樣,APUS可以幫廣告主把他們的廣告投放出去,更好地為用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服務與內容,而不打擾到用戶。再就是建立好的云服務,未來所有的客戶端都是一個觸點,我們通過云把服務通過各種各樣的接口與觸點連接用戶。也就是說,未來很多互聯網企業能給用戶的產品也絕對不只是一款產品,可能是產品集群、產品矩陣,怎么樣更好地定義好產品定位,滿足他們的需求?就需要上云。
APUS過去兩年依托全球網絡建立起APUS云,在歐洲、北美建立起APUS云連接,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幫助政府的內容與服務走出去,我們也希望將來APUS云能夠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與此同時,APUS云可以實現與AWS云、華為云、阿里云、騰訊云無縫銜接,但我們的成本比他們低60%。
中臺建設。為什么要討論中臺?中臺不是技術理念,中臺從本質上是一種思想。未來不僅僅在技術上構建中臺,大數據、云服務構建中臺包括增長能力,也會中臺化,商業化的能力也將中臺化。通過中臺建設,讓我們的服務在多個產品線、事業部之間自由切換,從而提高整個工作效率。
在海外未來的競爭除了審時度勢,看到巨大的藍海市場之外,中臺復用,無論是時間成本最低還是人力成本最低,更重要的就是自身效率的提升。
今天APUS也把從用戶增長到商業化變現到大數據、云服務與整個信息化平臺打造成了中臺服務,我們也希望在未來出海的道路當中,APUS的生態系統可以賦能更多中國互聯網企業,與所有出海的企業一起共贏。
謝謝各位!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俞敏洪流露退隱之意?稱自以為是的努力,已成為新東方發展的障礙》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闊別五年重返網約車!周航掌舵曹操出行》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加速布局芯片!小米入股芯片公司尊湃通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