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阿里的愿景是做持續發展102年的企業,人們記住了102年,卻忽略了“持續發展”。
雖然阿里的成長速度仍然迅猛,但想要在未來幾十年的時間里不斷發展,僅依靠國內的電商業務顯然是不夠的。
不缺錢的阿里剛剛尋求了二次上市,在跨境電商、物流、金融、東南亞市場方面,都要“掏錢”為自己的未來幾十年做更多的打算。
三次錯過,與港交所再結情緣
2014年9月19日,阿里在美國紐約上市,上市第一天馬云就承諾“只要條件允許,阿里還會回家”。
時隔5年,阿里再次于2019年11月26日登陸港交所,市值達到了4萬億港元。超越了此前港股市值之王騰訊控股。
此次上市阿里共計發行5億股H股,每股定價176港元,募資金額預計約為880億港元。若另有7500萬股超額認購,也就是說,實際的募資額約為1012億港元。
此前披露的招股書中,阿里巴巴表示,這些募資將主要用于驅動用戶增長及提升參與度,繼續在數字經濟體中拓展并提供廣泛的產品和服務。
如今在阿里的四大類業務板塊中,只有核心電商盈利,云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三大板塊都處于虧損狀態,并難以較快扭轉,此次募集的資金并不會用于發展這些虧損業務中。
實際上,就算阿里不融資上市,也有足夠的現金流來支撐其虧損業務板塊的拓展。
按照阿里此前公布的2020財年二季度報,其營收共有1190.2億元,凈利潤707.5億元,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高達2341.8億元。
募資超千億港元,缺錢了?
2018年12月,阿里CEO張勇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在晴天時修屋頂,在順境中做規劃。”目前的電商市場還算得上是晴天,但線上交易總額增速已經放緩。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速已經從2014年的57.6%,下滑到2018年的8.5%。傳統電商市場的天花板正在臨近,發展更快的,是社交電商、新零售、跨境電商等新業態。
例如,全球有12%的消費者至少每周進行一次跨境網購。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跨境電商已經占世界貿易總額的35%。預計到2021年,全球電商零售額將增長至4.5萬億美元,占零售總額的16%,這意味著更廣闊的的市場空間。
如今阿里的用戶數量已經增長到近8億人。根據規劃,未來五年阿里要實現至少超過10萬億人民幣以上的消費規模,服務至少10億消費者的目標。
投資、控股、全資收購,都是阿里擴張業務版圖的手段。
2016年,阿里投資約10億美元控股了東南亞最大的電商平臺Lazada。2017、2018年分別加持10億、20億美元投資;之后投資了印度零售電商BigBasket和Snapdeal,并收購了移動支付平臺Paytm的大部分股權;7.5億美元收購中東地區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移動電商平臺Trendyol;在盧旺達建設非洲首個eWTP試點,幫助非洲的中小企業等等;
今年9月,阿里以2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網易旗下考拉跨境電商平臺,再加上此前的天貓海外、考拉、速賣通業務,配合東南亞、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地的電商平臺,形成了一個全球化的跨境零售網絡。
在這個領域中,eBay、Amazon、Wish、蘭亭集勢京東國際、蘇寧海外購等,都是阿里的對手,但在體量上都逐漸被拉開了差距。
依托于這張龐大的跨境零售網絡,阿里作出了全球2000億美元進口額的“大進口計劃”,但要想順利實現,仍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
物流和金融的全球化布局
在9月收購考拉后,阿里最大的一筆投資,就是在菜鳥網絡上增資了233億元,對其持股從約51%增加至63%左右。這是一筆非常罕見的獨角獸注資增持案例,顯示了阿里對于物流業務巨大的信心。
在此之前,阿里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物流體系,包括自建物流品牌丹鳥,并以不同比例投資入股了申通、中通、圓通、百世等快遞企業,如今也正在尋找機會入股韻達。
國際化布局拓寬了阿里電商生態的廣度,而菜鳥的全球化步伐也隨即跟上。菜鳥與馬來西亞合作,打造eWTP“試驗區”——數字自由貿易區;與新加坡合作,建立了“國際電商物流平臺”;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開設了西班牙物流專線,打通中歐物流專線市場等等。
這些大手筆的布局,在深化全球零售生態體系的同時,都需要大量的資本支撐。馬云曾經表示,對菜鳥的投資總額將是1000億元。
讓資本實現無國界的順暢流動,同樣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
螞蟻金服以“技術出海”的方式去實現其海外布局,包括與菲律賓數字金融公司Mynt戰略合作、與孟加拉國移動支付公司bKash合作、出資1.8億美元購入巴基斯坦公司TMB45%股權等等。
大規模的海外投入讓螞蟻金服2018全年虧損了19億元,但這并非結束,而是開始。如今螞蟻金服正計劃籌集約1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專門用于投資于東南亞、印度等地區的初創企業。
阿里計劃到2036年完成對全球20億消費者的服務,創造1億就業機會,幫助1000萬家中小企業盈利的長期目標。這樣宏大的布局,需要阿里在跨境電商、菜鳥、螞蟻金服等幾條業務戰線中投入大把的資本。
開墾東南亞“處女地”
隨著跨境電商平臺、支付體系和物流體系的全面布局之后,東南亞的電子商務市場面臨著發展的黃金期。
擁有11個國家的東南亞,總人口數約為6.5億人,這其中20-45歲年齡段的人口占據了45%以上,巨大的人口基數和消費潛力,為阿里在此復制中國模式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人口規模較大的東南亞市場,手機普及率很高。據Google TEMASEK 2018年東南亞e-Conomy報告中數據顯示,東南亞地區90%以上的用戶是通過智能手機進行互聯網連接的。東南亞的網民主要集中在移動端,多數網民完全跳過了PC時代,直接使用手機和平板電腦。
但目前東南亞的電商銷售額在社會整體零售額的占比僅在1%到2%之間,其電商滲透率相對中國非常低。
為此,很多巨頭企業想要在這“20年前的中國”復制當年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成功故事,阿里是其中最堅決的一家。
2012年,淘寶商城正式更名為“天貓”。同年就立刻開始涉足東南亞領域,在泰國曼谷開設了第一家海外電商學校。2013年,阿里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家推出了淘寶國際,并且在印尼啟動了AliExpress。
在東南亞的成功試水之后,阿里巴巴國家站開始進入轉型期,從提供單一的信息服務,升級到為中小企業提供出關、報關、退稅等綜合的交易服務,海外買家及商家數量也有了進一步提升。
這是后續阿里繼續深化海外布局的一個重要節點。此后,東南亞已經在事實上成為了阿里游向全球“深海”的前哨。
10年的時間斗轉星移。在國際化方面更加成熟的阿里,正帶著從香港募來的1012億港幣,將這座前哨變成又一座主城。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