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鈦媒體主辦的2019T-EDGE全球創新大會順利閉幕,在第三天的T-EDGE新金融峰會暨CHAINSIGHTS金融科技與區塊鏈中國峰會上,中鈔信用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范貴甫分享了中鈔信用卡公司在區塊鏈領域的探索,以及他對區塊鏈的看法。
范貴甫介紹道,目前我國有大量小微企業,他們普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融資不暢的問題,同商業銀行之間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為解決這個問題,3月22日,中鈔信用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為國家外匯管理局開發建設的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上線。截至12月5日,該平臺已經服務了1662家企業,其中75%是中小微企業,平均每張單據規模約為人民幣90萬元;截至12月6日,已經接入170余家商業銀行,放款規模已達660億人民幣。
談及對區塊鏈的態度,范貴甫呼吁道:“大家不要把區塊鏈神化,也不要視其為洪水猛獸。這個技術是雙刃劍,用的好是正能量,用的不好是負能量。不管它是騙局還是風口,我先干了再說。事實證明我們走對了路子,區塊鏈的春天來了,我們的機會來了?!?/p>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主辦方給我這個機會,給大家做一個項目的匯報。剛才非凡說的比較具體,我今天就是想以點帶面,通過數據給大家匯報一下在國家外匯管理局的領導下,中鈔信用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做的一個區塊鏈的典型應用。
大家知道今年10月24號,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中學習了區塊鏈這個金融科技的關鍵技術,習總書記也發表了重要講話,區塊鏈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熱點。同時中鈔信用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為國家外匯管理局開發建設的平臺3月22號上線,也成為國內外主流媒體追逐的一個熱點。這個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據了解目前也是唯一一個中央國家機關在國家網信辦備案的區塊鏈平臺,這個平臺到底是干什么的?解決了哪些問題?我在后面通過數據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匯報。
首先我們看一下我們國家中小微企業的情況。截至2017年年底,我們國家民營企業的數量是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有6500萬戶,注冊資本超過了160萬億,中小微企業可以說有5、6、7、8、9的特征——貢獻了50%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但是這種民營企業也好,個體工商戶也好,大多數都是中小微企業,他們普遍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融資不暢的問題。這是一個表面現象。實際上的問題到底是什么?銀行缺錢嗎?銀行不缺錢。央行也經常增加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商業銀行不缺錢,但是商業銀行有錢貸不出、不敢貸、規模受限是事實。所以我們做項目的時候,就要從問題入手,怎么樣解決商業銀行痛點,解決商業銀行的后顧之憂。我相信今天在會場有很多商業銀行,他們的顧慮是什么?那就是信息不對稱,彼此缺乏信任。后面我再詳細分析是哪些信息不對稱,怎么樣缺乏信任。
我們在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組織領導下,搭建了這個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解決了商業銀行的痛點以及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同時也為監管機構提供一個通透性、監管透明的監管工具。
這個項目是孵化于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如何將金融科技的關鍵技術在跨境外匯管理中應用的設想和規劃。人民銀行副行長兼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局長也曾提出,要將區塊鏈與業務流程相結合,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跨境金融區塊鏈平臺。但是大家要注意,這不是跨境支付,是跨境金融,這個平臺和支付沒有關系,其目標是要建立全國統一的跨境金融服務平臺,支撐企業主體跨境業務的開展,解決商業銀行的痛點,為實體經濟服務。
這個服務平臺是3月22號正式上線試運行,7月6號擴大試點到9個省市,10月15號又擴大到全國17個省市19個分局。這個項目剛才說了,怎樣解決商業銀行的痛點問題?怎樣解決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我通過數據再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這個項目上線以后,首先給大家匯報的一個數據是“2”。這個“2”,是指中鈔的兩個區塊鏈試點項目,一個是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另一個是聯合三家商業銀行申報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開放金融服務項目,這兩個項目是六部委批準的僅有的兩個區塊鏈項目,說明監管機構對區塊鏈應用非常謹慎,也說明中鈔得到了監管機構的初步認可。
第二個是平臺上線以后,5月10號,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帶隊,國務院辦公廳也參與到浙江進行一次調研,我也參加了。我們發現商業銀行和有關企業對這個平臺的一些反饋、評價和意見,可以說效果是非常好的,得到了商業銀行和企業的積極響應和熱烈反響,商業銀行認為這個平臺確實是解決了他們的痛點問題,因為它打通了官方數據,解決了商業銀行和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解決了大量重復融資的問題,以及他們對虛假融資、企業數據不準確的擔憂。
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商業銀行的參與情況,因為這也是根據商業銀行自愿參加,不是強制行為。上線以后第一期試點3月份到7月份只有14家商業銀行,10月15號經過半年試點,19個分局加入以后,有170余家商業銀行接入。
目前,這個平臺現在已經服務了1662家企業,其中75%是中小微企業,而且還在不斷增加。截至12月5號,平均每張單據12.5萬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約90萬元人民醫左右,可以看出服務的對象是中小微企業,如果大企業,數據絕對不會是這樣。
截至12月6號,平臺接入了170余家商業銀行,包括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融資額已經折合超過95億美元,其中人民幣是超過81億元,融資放款共660億元人民幣,可以說即將突破100億美元大關,社會效益開始逐步顯現。
目前,平臺運轉效果良好。為什么平臺會發揮這么大的社會效益?首先,傳統融資方式是由線下方式進行,一般情況下平均需要一到兩天——首先需要企業申請,商業銀行要進行線下核查,甚至單據核對,為防止風險,一般情況下需要企業提交抵押或者擔保,然后銀行再放款,效率比較低。平臺上線以后,業務從線下搬到線上,平均處理時間不到10分鐘,企業提出需求以后,商業銀行在線上對官方數據進行核驗,就可以放款。
所以總結一下,這個平臺第一消除了信息不對稱,避免了虛假融資;第二解決了商業銀行之間的互動問題,解決了重復融資問題;第三是提供了一個全國共享的平臺,大大提高了線上融資效率;第四是為監管機構提供了一個穿透性的監管工具,使其能夠及時出臺相應的政策。
這個平臺還有其他的一些特色。第一,為了兼顧效率和安全,采取了共識節點這種技術,兼顧了性能與高擴展性。接入節點也是廣泛的,可以讓各個商業銀行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采用,但是控制節點我們要適當進行一定的控制。第二,業務的擴展性,我們考慮到各個商業銀行的需求,便于擴展升級。最后是適應性強,我們針對國內現在170多家銀行,有大行、城市商業銀行、農信社還有村鎮商業銀行,銀行特點不一樣,技術要求也不一樣,給各個商業銀行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大行的技術力量比較強,可以有更多的主動性、靈活性,小行技術力量稍微差一些,我們可以把所有工作都替它完成。另外這個平臺還采取了一些加密的算法,比如國產密碼算法甚至隱私保護關鍵措施,也得到了商業銀行和企業的認可。
我再把中鈔這個公司簡單給大家匯報一下。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有印鈔,有造幣,有造紙的,我們信用卡業務已經關停了,我們現在專心致志于區塊鏈這個業務,我們馬上會更名。這里面有個插曲,10月20號我應邀參加烏鎮互聯網大會,當時有人問我,你是不是走錯地了,你們是做信用卡的。我告訴他我們已經不搞信用卡了,我們開始完完全全地搞區塊鏈了,跟你們是一樣的,沒錯的。我們圍繞區塊鏈布局比較早,我們在2014年就著手研究,2015年有所進展,2015年開始做一個區塊鏈的項目,就是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做完以后我心里有底了。這也奠定了我們在區塊鏈領域的一個地位,后面的一些關鍵技術和應用也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取得的。
我們目前也是國內比較早的設立區塊鏈技術研究的機構,申請了50余項發明專利,同時也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我們的注冊商標叫絡譜,大家可以關注一下,同時我們也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采取國產密碼算法,也是采用了加密設施,技術這塊可以說也是先行一步。
針對區塊鏈到底是神話還是洪水猛獸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大家不要把它神化,也不要視為洪水猛獸。這個技術是雙刃劍,你用的好是正能量,用的不好是負能量,老實說這幾年它的形象被搞壞了,但是10月24號習總書記為區塊鏈正名了。通過這幾年的試驗,到底區塊鏈是風口還是騙局?我的觀點是不管是騙局還是風口,先干了再說。事實說明我們走對了路子,剛才給大家匯報的案例是我們這幾年腳踏實地走出來的成果,所以我認為區塊鏈的春天來了,我們的機會來了,我也非常愿意給大家就區塊鏈關鍵技術和應用探索做進一步分享。剛才說了,我們今年申報了兩個金融科技應用試點項目,都是面向商業銀行、解決商業銀行痛點問題的。還有更多的成果,會不斷地跟大家發布。
我今天就分享這么多,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