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2019T-EDGE全球創新大會在北京大興星光視界中心正式開幕,在第一天的科技全球化論壇上,蔚來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斌,在現場分享了他對自動駕駛與全球汽車產業的變局之思考。
有趣的是,就在論壇現場,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問李斌,作為“2019年過得最慘的人”你有何感想,李斌說,沒什么,正好媒體再沒什么更慘的話題可寫了,都已經這么慘了。
“最慘的李斌”在現場依然對智能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的明天充滿熱情。
在李斌看來,汽車從過去的傳統汽車,開始向EV(電動汽車)、Smart EV(智能電動汽車)轉變。相比傳統汽車,電動汽車的反應速度更快,更適合自動駕駛,更方便構建移動生活空間。李斌認為,最終讓電動車實現普及,除了對氣候變化的擔心外,還因為電動車更適合自動駕駛這一技術路線。
“自動駕駛,除了更安全以外,最大的好處是將人們在車上的時間給解放出來。在自動駕駛的加持下,未來的Smart EV將變成一個移動的生活空間。”
據李斌介紹,蔚來從成立之初,就定位為智能電動汽車,所生產的每一臺都是純電動驅動的。李斌現場透露,從去年開始交付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蔚來已經在中國290多個城市,交付了28700余臺電動SUV。今年開始交付的ES6,從10月份的銷量數字看,在全球所有的電動SUV中,銷量位居第一。截至2019年11月底,蔚來兩款量產車型已經累計交付28,743臺。截至2019年12月5日,蔚來車主累計行駛里程已經到將近3.9億公里(389,615,583公里)。NIOPilot開通率已達到60%;十一期間,NIO Pilot用戶總里程數已經到130萬;單日累計激活市場最長達9小時。
李斌表示,“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到(Smart EV)已經有了很好的一些進展”。
展望汽車行業的未來,李斌認為,汽車供應鏈會形成一個新的價值鏈,會衍生出一個非常大的新市場,即基于自動駕駛、智能汽車這樣一個本地化服務的數據市場,中國公司還是會有很多發展機遇。
汽車產業在過去這一百多年里,其實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全球化產業。我們在中國,基本上能開到任何品牌的車。
但是在今天,汽車行業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我們看到汽車行業、能源行業、人工智能和科技行業等三個行業一起在變化,去推動汽車行業進行一百多年來最大的變化。因為這三個行業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幾十萬美金的市場,因此它帶來的影響非常深遠。
我們在展望未來前,我們先來看看過去二十多年里,我們的電話這個詞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在90年代初的北京,如果想有一個座機,需要交四五千元的安裝費,后來很快有了大哥大,買一個大概需要一萬好幾千元。所以,我們看到電話這個詞,從90年代的Phone,到2000年的Moble phone,再到今天的Smortphone,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其實,汽車也如此。汽車從過去的傳統汽車,開始向EV(電動汽車)、Smart EV(智能電動汽車)轉變。未來的智能電動汽車會發生很多變化,我們只要說“車在哪兒”、“接你的車在哪兒”,車就會自動過來找你。
2035規劃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希望2035年電動汽車比例達到25%,很多人認為這個目標有點激進,但從方向上來看,我不認為這是一個激進的目標。這背后有很多深刻的原因,政府的推動是一方面,更多還是因為這些技術更合適地匹配到了一起,它會很天然的有一個技術路線的競爭,進行一場物競天擇、自我淘汰、自我進化。
如果你相信自動駕駛、輔助駕駛是未來,你就很清楚電動汽車是最適合自動駕駛的一個驅動方式。
如果是傳統的汽車,汽油車的發動機從給它一個指令,到它噴油、燃燒、做工、機械傳動,然后輸出動力,需要400—500毫秒;而電動車給它一個指令到輸出動力,只需要30毫秒。此外,自動駕駛需要傳感器、激光雷達等,需要感知周邊的環境,進行運算,然后做出決策,這又需要再加100、200毫秒。因此,如果是傳統的汽油車發動機驅動的自動駕駛車,給用戶帶來的體驗是不好的,安全性和純電動車相比,也會有很大的折扣。
因此,最終讓電動車普及的,可能除了對氣候變化的擔心,還因為電動車更適合自動駕駛這個技術路線。相比傳統汽車,電動汽車的反應速度更快,更適合自動駕駛,更方便構建移動生活空間。
自動駕駛的最大的好處是什么?除了更安全以外,一個最大的好處是將人們在車上的時間給解放出來,車將變成一個移動的生活空間。
當車變成一個移動的生活空間以后,人們就會希望車內的空間更大一點,而電驅動的方式能夠把車的內部空間最大化,從而也能使電動車移動生活空間的概念能夠更好的傳遞出去。
我們看到的這些變化,其實技術變化不是一個點上的變化,是很多東西交叉到一起,最后找到一個最好的方式呈現了出來。
毫無疑問,自動駕駛是未來,那些限制自動駕駛的元素,如芯片、傳感器、成本、5G的連接、通訊的寬帶、及時的響應等,都已經不是什么問題。
所以,將來我們談到車時,我們談的是Smart EV,其核心是人工智能所驅動的自動駕駛。
蔚來從成立之初,就定位為智能電動汽車,所生產的每一臺都是純電動驅動的。從去年開始交付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蔚來已經在中國290多個城市,交付了28700余臺電動SUV。這個銷量與傳統汽車相比還差了一點,但我們的車平均售價40萬人民幣,主要在主流高端市場。今年開始交付的ES6,從10月份的銷量數字看,在全球五萬美金以上的純電動SUV中,銷量位居第一。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好的一些進展。
我們也與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達成合作,雙方將基于蔚來第二代整車平臺NP 2.0打造L4級別自動駕駛車型。
我們現在有60%的用戶安裝了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在交通擁堵環境下,或者在天氣比較良好的高速公路上,它已經可以緩解駕駛的壓力。在十一期間,NIO Pilot用戶總里程數已經到130萬;單日累計激活市場最長達9小時。
當每一臺Smart?EV都是聯網的,對本地的基礎設施、數據內容、場景依賴肯定會完全不一樣,就像一臺聯網的電腦和不聯網的電腦,或者如傳統的電話和今天的移動手機,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展望汽車行業的將來,它會有一個新的價值鏈分工,在硬件方面還是全球供應鏈:比如鋼、鋁、座椅、空調等都還是全球供應鏈,都會衍生出一個非常大的新市場,即基于自動駕駛、智能汽車這樣一個本地化服務的數據市場。
因此,將來的汽車行業,會有這樣一個新的價值鏈組成。在這個里面,不管是全球供應鏈,還是基于數據的本地化服務能力,我認為中國公司還是有很多機會。我們從汽車產量的角度來講,中國已經占有全球汽車產量的28%,雖然去年和今年的產量下降了一點,但是還是占了全球將近30%的銷量,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供應鏈體系。
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我認為中國的公司也已經積累了非常強的能力,像百度、騰訊、華為,還有一些初創公司,像Momenta、Pony.ai這樣的初創公司,也有很強的能力。
中國傳統的汽車供應鏈,與最新的一些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形成了一個組合,我認為在汽車行業下一波的最大變革周期中,這樣的組合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我們也非常高興蔚來能夠參與到這個過程中,去進行創新的技術探索。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