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自動駕駛市場持續引領風騷,熱度不減。一方面,這項技術的確承載了人類對于酷炫未來的幻想,另一方面,我們也的確看到了些許落地成果,至少證明這件事并非虛無縹緲。
根據高工智能產業研究院(GGAI)的監測,2018 年乘用車新車中 L1 級別自動駕駛的滲透率約 14%,L2 級別約 5%,合計 19%。此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也曾在報道中表示,從 1984 年~2018 年,自動駕駛汽車已經走過了 0~1 的階段,即科研探索期。但直到 2025 年前,自動駕駛都將處于產品孵化期,完成從 1~10 的過程,屆時預計無人駕駛汽車的規模能達到萬輛級別。這些信息都足以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動力。
而共同助力這個行業發展的除了那些跑在技術研發前沿的科技公司,默默深耕落地,讓無人車在路上跑起來的從業者也尤為重要。新石器則是后者。
新石器致力于用無人車重構智慧城市物流基礎設施,憑借十余年打造物流行業智能硬件經驗,融合車規級產品化能力,以 L4 級無人車為載體,借車聯網之力,創造出智能時代的新物種。據悉,新石器已在全球率先完成 L4 級無人車產品商業化落地和規模化交付。旗下擁有四個產品類型:零售型,快遞型,運輸型,安防型。
“我們不是一個科學家的團隊,這不是在實驗室做算法的研發,而是做產品的研發。” 新石器聯合創始人兼 COO 頡晶華在對公司進行介紹的時候這樣表示。事實上,以前新石器主要是研發物流行業智能硬件,所以遇見每一個技術的紅利,其都會去考慮把它演變成產品?!爱敃r,我們看到了當時物流的幾大問題:規模越來越大、效率相對來說比較低、安全隱患非常大。所以,希望用自動駕駛技術結合智能硬件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做一個產品出來,成為物流行業顛覆性的生產工具?!?他補充介紹道。
融合了三大技術,即自動駕駛、移動互聯網、車聯網,做到技術整合以及融合性產品的開發也是新石器的一大顯著特點?!笆袌錾?,幾乎沒有一家公司是把這三個技術融合在一起來做的,這也是我們的能夠快速落地的核心競爭力?!?頡晶華說。
關于無人車的設計,頡晶華介紹,其核心的理念則是 “我們的車不需要人”。這個設計理念也去動力產品研發方面的創新。首先,新石器提出了智能貨箱模塊化的概念,在不同的應用場景里,其實只需要換貨箱,不需要整個產品全部都換。此外,基于最大化解放人力的理論,新石器在做交互功能設計的時候,也是運用了很多在消費級市場已經運用得很成熟的技術,如人臉識別、骨骼識別等,以保證真正做到 “減少手的使用”。
與大部分自動駕駛企業相比,新石器最大的特點之一則是在落地方面有很快的速度優勢。據頡晶華透露,從 2018 年 7 月到現在,總共交付車里達到 200 輛車,其中包括了給菜鳥、美團、百度等企業提供的產品。在城市布局方面,目前產品已經走向了北京、深圳、廣州、西安、武漢等城市?!拔覀兡壳爸饕臉I務有 80% 都是面向零售業,如 5A 級景區等。” 頡晶華補充表示,目前,產品也在國外獲得了比較樂觀的訂單量。除了在瑞士等地已經有無人車跑起來,今年 9 月,其還與阿拉伯地區首家 B2C 電子商務平臺中東電商黑馬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訂購 5,000 輛無人駕駛汽車。
談及落地的經驗,頡晶華也分享了自己對于自動駕駛行業的思考。他認為,產品落地規模化的關鍵是:深入行業。“可能有很多的科學家都想用自動駕駛做出產品,但是他們有可能不了解行業,不知道市場到底需要什么,所以只能一點點地摸著往前走。但是如果碰到一個坑,他們覺得這個行業好像不太適合自動駕駛,可能就轉到另外一個行業了?!?他說。此外,除了有深刻的行業認識以外,他認為,融合多種技術做成產品也是重中之中。他表示,真正的產品無論是面向 C 端或者 B 端必須要產品化,而融合多種成熟的技術不僅可以共同作用于復雜的問題,也可以推動產品真正意義上快速落地。
“絕大部分的新的技術紅利都是先應用于行業內的,需要在某一個行業里面做出效率來,然后驗證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再推到消費級市場。” 他表示,就像現在,你在公園里面看到一個自己行走的無人車,可能會驚嘆 “這是黑科技”,但如果你在高速路上看到一個無人車你會想到這個車是不是壞掉了。“除了政策資源供應鏈以外,其實我覺得大眾的認知也是一個需要教育的一個點。” 對于整個自動駕駛市場的發展,頡晶華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2022-04-08 動點科技發布了 《區塊鏈安全公司 CertiK 完成 8800 萬美元 B3 輪融資,估值達 20 億美元》的文章
2022-04-08 動點科技發布了 《理想汽車回應裁員傳聞:不實消息》的文章
2022-03-25 動點科技發布了 《蘋果將 47 億美元綠色債券用于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的文章
2022-03-25 動點科技發布了 《技術引領未來,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展示電動汽車概念》的文章
2021-12-23 動點科技發布了 《高田生物完成過億元 B 輪融,晨壹投資領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