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星級餐廳榜單居然成了大眾排雷名單?
11月28日,《米其林指南2020北京》公布。新榮記(新源南路)成為榜上唯一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京兆尹、屋里廂獲得二星,大董等21家餐廳成為米其林一星餐廳。
除了獲得“星星”的榜單,同時揭曉的還有62家具有摘星潛力的“米其林餐盤 ”餐廳,而15家象征了“不起眼但提供物超所值”的“必比登推介”餐廳已經在11月18日提前公布。
向來被視為餐飲界“奧斯卡”的米其林指南,首次進軍北京就被嘲了。針對這次公布的榜單,網友紛紛表示:“米其林一定是對北京有什么誤解”、“標準的又貴又難吃”,甚至有人懷疑其中有水分。
有百年歷史的米其林指南,由于評選標準和商業因素,在中國正面臨著嚴重的水土不服。而本土短視頻平臺上的美食推薦、店家營銷卻如火如荼。“水土不服”的米其林,在中國的公信力還不如抖音美食推薦?
百年“追星”史
“不務正業”一直是米其林的標簽。
1894年,一對法國兄弟創立了米其林輪胎公司。彼時汽車剛剛誕生,產業剛起步,新手司機對路況也并不了解。營銷思維過人的米其林在這時推出了一本免費的“紅寶書”。司機們可以跟著“紅寶書”的指示開車、用餐、加油、住宿,這樣一來,輪胎損耗提高了,米其林輪胎也就打開了銷路,這是“曲線救國”。
值得一提的是,1900年左右,法國作為汽車生產大國,年產量僅為4800輛,“紅寶書”的受眾,主要是富人。
隨著米其林提供的資訊越來越詳細且人性化,細致到餐廳的價格、哪一段路不適合開,品牌可信度也隨之建立。1920年,米其林開始派出專職美食偵查員評鑒美食。十年后,米其林推出星級制度,“紅寶書”也升級為收費的《米其林紅色指南》,相當于從生活服務平臺轉型為美食評鑒App。
面向歐洲富人的米其林美食指南,推崇環境優美、菜品精巧的高級餐廳。神秘的美食偵查員需要考察的不止菜品質量、烹飪技巧、廚師創意,更有餐廳裝修、環境舒適度以及餐廳服務水平。
在《米其林人駕馭帝國》一書中就有這樣的描述:從你打電話訂位,到你走進餐廳大門,服務員有沒有和你打招呼,到你這一餐最后吃到的好東西,所有都是可以評論的。其他桌的人,環境,酒單,甚至是鹽瓶和玻璃杯,可能都會有影響。一個大餐廳的報告可能需要兩三個小時的時間來填寫。
風靡一時的《米其林紅色指南》奠定了法餐的地位,也一度引領了美食屆的“追星”。曾有廚師擔心被米其林降星而自殺,比如瑞士名廚伯努瓦·維歐里耶、《料理鼠王》原型盧瓦索伯納德·盧瓦索。
不過,也有廚師主動放棄米其林的“星星”。西班牙大廚胡里奧·比奧斯卡就因為覺得保持穩定性和一致性太難了,在2013年主動歸還星星。其實,因為看了《米其林紅色指南》而抱著高期待前往餐廳用餐,對廚師和餐廳也造成了一種壓力。2005年,有位法國大廚也抱怨維持星級成本太高,一年需花費36000歐,因此關掉了28年的米其林三星餐廳。
被嫌棄的米其林“跨境”
維持星級的成本、壓力也促使許多人放棄了“追星”。而在《米其林紅色指南》的推動下,法餐在歐洲的主導地位愈發穩固,以至于意大利、西班牙、北歐的廚師,對米其林的“法式偏見”都頗有怨言。
當米其林初次走出歐洲的時候,就被《紐約時報》批評偏愛“正襟危坐的傳統高級餐廳”。法餐體系下誕生的米其林指南,其實在美國、洛杉磯、日本都不受待見。美食家蔡瀾也表示:“歐洲之外,米其林都不靠譜?!?/p>
自2016年跨境登錄中國大陸之后,米其林指南也槽點不斷。
2016年9月,米其林在上海推出了中國大陸地區的第一本指南。指南收錄的122家餐廳中,唯一的三星餐廳是做粵菜的唐閣;2019年米其林上海指南又把主打創意法式西餐的ULTRAVIOLET從二星升至三星,連續兩年獲得三星的唐閣被“貶”為二星。
再加上2008年米其林港澳指南推出的第一年,28家星級餐廳中19家是粵菜、以及首屆臺北米其林指南也把三星頒給了粵菜餐廳頤宮,米其林的跨境行可謂“偏好明顯”。
“食無定味,適口者珍。”上海的本幫菜、廣州的正宗粵菜在當地群眾心中是無可替代的,而適用于“歐洲胃”的米其林標準,似乎無法準確評價中國街頭巷尾的小吃和五湖四海不同的風味流派,受到了群眾的質疑。
事實上,這種矛盾還應該歸咎為文化的差異和品牌的策略,而非僅僅是評委。更何況米其林確實會加入當地評委,并不是完全讓外國人評價中餐。
令米其林青眼有加的粵菜,對于食物的處理、上菜方式、對醬汁的運用等等都更接近法餐的審美。廣州的傳統粵菜與精致的港式粵菜,米其林指南也更偏向后者。
開業不到一年就摘星的宋·川菜,裝修布景耗資數千萬,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米其林的偏好:昂貴的網紅餐廳。而最新的米其林北京指南的“平價榜單”,又推崇起豆汁鹵煮,推薦了本地人根本不常去的餐廳,透露出明顯的迎合意味。
“跨境”的過程中,米其林也被曝一直接受旅游局的高額贊助:加州旅游局、韓國旅游局、泰國旅游局、臺灣交通部觀光局、新加坡旅游局、香港旅游局等都與米其林或旗下公司有資金往來。
無法拋棄過去百年建立的高端、極致、豪華的品評標準,又要進行商業化擴張,增加營收來源,在入榜餐廳數量上“討好”當地人,最終造成了米其林的失信。昂貴的米其林星級餐廳,也注定無法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
美食“風向標”,在民間
高逼格的《米其林指南2020北京》,不如大眾點評、美團來得方便快捷、低門檻,也不如抖音美食推薦來得熱烈而接地氣。
大眾點評、美團之類的App,作為本土競爭者依托龐大的用戶群體和既有的知名度,雖然聲量上不敵米其林指南這本“美食圣經”,但經營多年,已經深得人心。
除了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這類App也為人們旅游出行提供重要攻略,開拓了海外市場?;ヂ摼W上半場,中國移動網絡的普及迭代速度爆發帶來了“地利”,互聯網人口紅利爆發造就了“人和”,新商業模式誕生。大眾點評、美團的商業模式比米其林指南更為成熟,同類型、同模式、同擴張路徑的產品在國外是暫缺的。
相較于一部分高冷的米其林“網紅”餐廳,短視頻平臺的美食是鮮活的,視覺沖擊力強。拉絲、冒煙、沸騰、爆漿、熔巖……命中其中一項,就能在抖音引起模仿和刷屏。
鄉村工業風的鐵鍬海鮮、北方的冰塊煮羊肉、配著《西安人的歌》一起食用效果最佳的毛筆酥……全國各地的用戶通過影像記錄并分享生活美食,沒有嚴格的評判標準,個人覺得好就是好吃,視頻獲得的點贊數就代表著米其林的“星星”,勝在內容真實,讓人產生食欲,即使有商品植入也不違和。
隨之建立的是一條短視頻美食產業鏈:店家創建了自己的品牌抖音號,內容營銷做得風生水起;到店消費除了發朋友圈集贊,發抖音短視頻也有優惠;探店模式在短視頻領域分得了巨大的流量,大胃王們吃“火”了一家家平民美食。
同時,抖音美食也成為了城市宣傳的一部分。以南京為例,“南京攻略”、“南京吃貨團”、“南京美食”、“少女食南京”四個美食博主加起來,粉絲數超過600萬,點贊超6500萬。
2018年末,西安市商務局舉辦了一場“古城美食抖起來”的抖音挑戰賽,吸引了6308人參與,獲得了超1.3億的瀏覽量。通過短視頻平臺,“西安味道”成為一張城市名片。?
美食賽道火熱,平臺也啟動了美食創作者扶持計劃,“我是美食創作者”話題總播放量超110.5億。能拍出《風味人間》的只有一個陳曉卿,但抖音上有千千萬萬個你和我。
孫中山先生曾在《建國方略》中寫道:“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中國悠久豐富的美食文化傳統和風土人情,先是以各類美食書籍、美食節目、紀錄片為載體,自2018年起,又轉向短視頻平臺,讓記錄生活的抖音成了美食風向標。
這里不需要偽裝的美食偵探們,也不需要帶來榮耀和負擔的"星星",看到喜歡的、想吃的,點個贊,就行了。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