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房地產轉型的概念從2009年就已經誕生,此后不斷發酵。在克而瑞發布的《2019?房地產多元投資領域全景報告》中顯示:2018年前30強企業中,70%的房企發布了多元化戰略,百強中有97%布局了多元化業務。2018年,房企多元化投資已經近千億,比2014年翻了7倍。
地產發展的趨勢也正在發生變化:一是從產品競爭向服務競爭的轉變,二是由地產開發向社區運營的轉型,三是由單一的地產業務向整合創新型社區平臺業務的延伸。而健康醫療等新產業能滿足以上三點。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泰禾、萬達、恒大、綠城、富力等在內超30家房企以投資新設或收購的方式布局大健康領域,涉足醫療地產開發、醫院投資運營、醫藥器械與服務、生物制藥和其他非診療服務等領域。
財大氣粗的恒大集團在“醫療+地產”的道路上頻出大招。2018年底,恒大健康公布其戰略。以醫療服務、健康保健、大健康產業方向,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體系,同時著力布局醫學美容及抗衰老、高端醫院和分級診療、社區醫療與養老三大核心服務,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2014年底收購香港上市公司“新傳媒”,改名為恒大健康,推進在醫療健康產業的布局。
項目進度
?在醫美抗衰領域:積極推動恒大醫美體系,以恒大原辰醫學美容醫院作為旗艦,以北京、廣州等城市開設的醫美微機構為基礎,提供多層次醫學美容服務。
2015年6月恒大首個醫美項目“恒大原辰美容醫院”在天津開業,2019年上半年,醫美板塊營收為912萬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79.74%。
?診療網絡領域:恒大集團與哈佛附屬布萊根醫院共建國際醫院,一方面在腫瘤疾病診斷、治療、康復服務開展醫學研究,另一方面以國際醫院為核心,打造以社區健康管理為基礎的分級診療網絡。
?在社區養老和健康管理方面:恒大研究借鑒了全球大型養老社區經驗,推出“恒大養生谷”整合了醫療、健康管理、養生、養老、保險、旅游等資源,在其搭建的會員服務平臺中。
截止2019年8月,恒大健康已于三亞、西安等地布局15個恒大養生谷,未來計劃布局50個以上。養生谷業務2019年上半年收入為23.5億,比去年同期增幅高達106.9%,為恒大健康整體帶來營收提升。

泰禾在醫療大健康領域的布局以投資并購為主要手段,在“泰禾+”的產業聯動下,打造完善的醫聯體體系,旗下包含了五大類型機構,國際綜合醫院、特色專科醫院、高端健管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社區醫療中心。目前布局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福州、武漢、杭州七大城市。
?供應鏈切入,生物制藥+影像診斷。從收購生物制藥企業“福建匯天藥業”開始,2017年實現對該公司的100%控股,并把國外先進的醫療技術、醫療經驗、醫療人才帶到中國,在集團醫療板塊的精確診斷治療和患者護理服務上提供支持。?進軍三甲,打造婦科、腫瘤、康復專科。2017年,泰禾投資完成了對兩家三甲醫院的收購,四川成都藍海醫院、北京裕和中西醫結合康復醫院,規劃將骨科、腫瘤、心血管等發展為支柱性重點專科。?健康管理+基層診所。2019年4月,泰禾在杭州布局健康管理中心,將健康管理、基因檢測、婦科門診、腫瘤篩查、女性抗衰等全程健康管理作為特色。泰禾健康管理作為一家連鎖醫療機構,在福州已布局2家,青島、北京、天津、泉州、濟南各1家。預計2020年,泰禾將在全國22個城市布局約50余家健管中心,就醫服務網絡覆蓋國內主要一二線城市。?國內外醫學院合作,人才培養+技術后臺。泰禾醫療與康奈爾醫學院、哈佛醫學院等建立人才培養、專家問診等合作,在國內與清華大學醫管院,同濟大學醫學院合作,重視醫療人才培養。每年投入100億,連續5年,加上運營成本,要投入800-1000億到醫療領域,并有了十年、八年不盈利不賺錢的準備。
2019年1月,青島萬達年會上,未展歌喉的王健林首次提出全面進軍大健康產業,明確了萬達模式,以頂級醫院為核心,綜合醫藥、康養、商業、培訓多種產業為一體,走創新健康產業新模式。
地產集團建國際綜合醫院似乎成了“標配”,王健林提出的萬達具體發展方向,是在廣州、成都等五個城市落地國際醫院,至少開工建設3個;設計世界一流的花園式國際醫院和智慧醫院,國際醫院的中方核心骨干人員赴美培訓。
萬達走的是高端路線,早在2016年初,與全球頂尖國際醫療集團IHG英慈合作,擬投資150億在上海、成都、青島三地建設三家綜合性國際醫院,三家醫院床位預計1700張,且IHG(英慈)將確保三家醫院的運營通過JCI等國際認證。2017年,對王健林和萬達來說不是個友善年,但他仍放話:5年之內,醫療產業將成為萬達新的產業支柱。當年4月,萬達與成都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備忘錄,打造醫療產業中心,包含兩家國際綜合醫院和8家??漆t院,以及30家醫療相關企業入駐。同時,萬達與四川大學華西口腔簽約,計劃投資90億,準備在全國各地萬達廣場開設300家牙科診所。
2018年9月,萬達與全球頂尖醫療機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UPMC)合作共建,并全面引進UPMC的醫院品牌、管理團隊、技術骨干、醫護培訓整個醫療體系。2019年6月,總建筑面積40萬平米,投資60億的成都萬達UPMC國際醫院正式啟動建設。
10月27日,?“融創中國”宣布進入醫療行業,孫宏斌以10億“贈禮”攜手清華大學校企共建,打造北方最好的醫學中心。

這次45億元青島西海岸新區的“大單”,簽署三方分別是,港股地產上市巨頭融創中國、青島市人民政府及西海岸新區管委會、清華大學,根據協議,融創中國將投入45億元,與清華大學在青島聯合建設“清華大學附屬融創醫學中心”。這次協作項目包括2家醫院:清華大學附屬融創青島醫院、清華大學附屬融創青島國際醫院;3個中心:一家醫療人才教育中心,一家精準醫學研究中心,以及智慧醫療研究中心。融創標的選址已確定。今年7月,融創旗下子公司以8.43億元競得青島黃島區兩宗建筑面積達42萬平方米的商住地,該地塊原為清華長庚醫院青島分院用地,將按照三甲綜合性醫院標準(擁有1800張床位的復合型三甲醫療體系)建造,同時還包括清華大學精準醫療產業園,預計總投資達100億元。當醫療健康領域被資本“催熟”后,迎來的是新一輪的“地產+醫療”浪潮,現階段各家地產都處于試水階段,力圖通過資本和資源的加持,來打造自身的模式與高地。然而醫療本身是長周期、多環節、高風險、高門檻的閉環,在初期投入巨大、見效慢,長期回報率不低且穩定的“誘惑”下,將會有更多產業資本以醫療康養、社區經營、校企共建等形式加入。
當風口過后、潮水退去,有準備的企業不怕洗牌,品質的醫療機構不懼沉淀,醫療+地產的模式,短期內必定是“醫療>(重于)地產”,才能在浪中激流勇進,跑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