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傍晚,有朋友給我轉發了一份看空拼多多的報告。這當然不是歷史上頭名份看空拼多多的報告,甚至不是今年頭名份看空拼多多的報告;但是,它是中資券商發布的、用中文寫的,所以在華語圈子里的傳播速度很快。朋友問我:“你怎么看?”
我說:“如果我是拼多多,我要是回應它一個字,就算我輸;就像你不會對你家門口那個齜牙咧嘴的流浪貓回應一個眼神。”
朋友笑了。今天晚上,在怪盜團的私密群(注:跟生意無關,純粹是本團長的好朋友們聊天吐槽搶紅包的體己群)中,這篇看空報告成為了大的笑料來源。我們驚異地發現,這篇報告對收入增速(減速)的預測是“拍出來的”:明年下滑33%,后年下滑67%,這樣一共下滑100%?嗯,好像作者沒學過小學乘法……
讓本怪盜團說明一下自己的態度吧:任何股票都是可以看空的——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美團、愛奇藝、B站、小米、百度、網易,當然包括拼多多。我討厭的不是某種觀點,而是做事不認真的態度:偷懶、不學習、投機取巧、拿刻板印象當真理,還語不驚人死不休。這種人,在中國存在,在外國也存在;在互聯網行業存在,在投資圈存在,在路人甲乙丙丁中也存在。很多人太不認真,太自以為是,我每天都能遇到這樣的人——不是在微信朋友圈遇到,就是在現實中遇到。
先說說本怪盜團團長是怎么研究拼多多的吧。一開始,我也覺得拼多多是騙局:東西太便宜;界面太low;依靠微信群的玩法帶著濃厚的微商氣息;據說假貨很多;發展速度快到難以置信。作為一個住在北京二環內的單身青(中)年,我有一萬個理由看空拼多多。于是,我把上述觀點講給了幾位電商或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朋友,他們分別就職于:京東;唯品會;微信支付;小米。(注:其中無人任職于阿里,是因為我當時尚沒有阿里的好朋友,不是我不想問。)
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你錯了!拼多多能夠一路狂奔下去。”他們列舉了多種理由:“五環外生意”還能做很久;微信的私域流量只有拼多多能有效利用;低價爆款邏輯特別適合獲取新客;品牌商需要一個天貓之外的渠道,等等。我尊重專業人士,尊重那些在頭名線打拼多年、積累豐富經驗的人;我不想跟他們站在對立面。我問其中一個人:“那么,你覺得拼多多能增長到什么規模呢?”
對方想了想,回答:“以這種速度增長2-3年,慢慢減速,直至與同類公司增速相仿,你算算看,GMV應該是多少?”
我飛快地計算,給出了結果:“到1.5萬億或2萬億進入平穩增長期?或許有一天能達到3萬億?或許更大?”
對方看了一下我的計算過程,說:“聽起來沒毛病。對了,你應該在上面買點東西,因為他們家的東西比我們家的便宜?!?/p>
想約拼多多的人特別難,無論是IR/PR還是業務員工。直到去年11月,我才約到一個拼多多離職老員工,樂意跟我在上海喝杯茶。我當時又困又累,很想休假,PS4里有一堆沒玩的游戲,旅行計劃表上有無數沒去過的目的地。但是我心想,那可是拼多多老員工啊,人家真的要跟我聊兩個小時,這種機會不是每天、每個月都有的。第二天早上7點,我準時出門去趕8點的高鐵。那天特別冷,我穿的呢子大衣扛不住嚴寒,上車之后喝了一杯熱咖啡才緩過勁來。上海在下雨,為了趕時間,我從高鐵站“站”(沒有座位)地鐵趕往浦東。地鐵站外非常潮濕,我的鞋子進水了,襪子濕透了??墒牵鞘瞧炊喽嗟睦蠁T工啊,他竟然愿意騰出兩小時召見我了,就算天上下刀子也得去啊。我準時見到了他,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學到了特別多的東西。當天深夜11:49我回到了北京。
我喜歡拼多多,我更喜歡學習。任何能夠指教我的人,任何有料的人,任何從頭名線帶著拼殺經驗回來的人,都是我極好的老師;他們愿意跟我吃飯、喝茶、喝咖啡,或者僅僅見面寒暄幾句,對我而言都是榮譽。這與他們的職級或經驗無關。我在騰訊游戲部門有幾個很好的朋友,每次去深圳我會盡力約他們吃飯。他們全在科興科學園上班,經常加班,晚飯時間不穩定。我總是爭取盡早到達,在科興南門找個地方喝奶茶;我現在對科興附近的奶茶店可熟悉了!有一次,朋友調試游戲廢寢忘食,我從五點等到八點半才見到他。他對遲到表示道歉,我說:“該道歉的人是我,該羞愧的人也是我——你們為了工作如此奮不顧身,我卻在喝奶茶,還要問你一堆問題!”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跟一位剛認識的朋友(就是本文開始向我轉發研究報告的朋友)約好在上海虹橋火車站見面。因為大家都很忙、都要趕高鐵,前后只有半個多小時。我特意改簽了當天晚的一班,坐著出租車一路狂奔(這時候顧不上省錢了),又省出了15分鐘。在短短的45分鐘之內,我們聊了很多,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東西。這成了一段偉大友誼的開始,我每個星期都能從他那里學到很多、很多。
是的,我知道有更投機取巧的做研究的方法。我知道有更省力的學習方法。我知道很多人不學習也能振振有詞。我甚至知道他們具體是怎么做的。
他們認為,在微信朋友圈或看一看里面,刷一些自媒體的軟文、黑文或新聞,就能了解互聯網行業的真實情況。(他們是不是對自媒體有什么誤解?)
他們認為,通過凱盛、六度咨詢或者其他什么“專家服務網絡”,能夠以每小時2000-4000元的價格請到“大型互聯網公司中層專家”到自己的辦公室交流。(他們是不是對大型互聯網公司有什么誤解?)
他們認為,通過App Annie等第三方數據商獲得的流水或用戶數據就是真實的數據,比從渠道或CP千辛萬苦問到的還要靠譜。(他們是不是對第三方數據商有什么誤解?)
他們認為,互聯網大佬們接受記者采訪時講的話就是真理,各種街頭“當事人爆料”也是真理;如果以上兩者發生矛盾,那么先看到哪個,哪個就是真理。(他們是不是對真理有什么誤解?)
后,他們還堅定地認為,不玩拼多多也可以研究好拼多多,不玩快手也可以研究好快手,不玩游戲也可以研究好游戲,不看視頻也可以研究好視頻。(我真的想知道,嘗試一下新鮮事物就這么難嗎?)
經常會有人對我滔滔不絕地講述他對互聯網行業的看法(刻板印象):某家公司技術很強,某家公司山頭林立,某家公司擅長并購,某家公司人才培養有問題……我會靜靜地聽他說完,然后反問一句:“您講的很有道理,但是,消息來源是什么呢?”
是啊,消息是頭名手的嗎?是可靠的第二手嗎?是你自己通過多個信息源整理的嗎?在我的追問之下,對方一般會支支吾吾地承認:那是從某個公眾號/某個知乎問答/某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那里看到的。也就是說,毫無價值。
我不想做沒有價值的研究。我會發了瘋一樣地請互聯網行業的朋友吃飯,吃到我體重超標;我會鍥而不舍地請他們喝咖啡,喝到我超標;我會不停地揪住他們聊微信,直到他們微信對我設置靜音;我會反復向他們要新穎產品的內測碼,或者內部活動的邀請函,直到他們終于感動或者憐憫我了,給我一張票。當他們真的坐到我對面時,我除了耳朵,什么都沒有戴?!鞍盐耶敵尚W生,告訴我真實發生的事情,無論多么瑣碎?!辈贿^,在他們講完之后,如果有心向我詢問什么,我也會盡大努力提供一些自己知道的事情。
一個月以前,有位互聯網圈外的投資人朋友要我向他介紹某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或高級管理者”。我問他:“您想見他們做什么呢?”他說:“想了解一下公司的大致情況。”很快,我發現他其實對該公司所知甚少。
于是我說:“您不必去見他們的創始人(雖然我認識他)。找幾個頭名線的員工,或者公司戰略/投資方面的人,隨便聊聊在公司工作的感受,以及自己在做什么。我絕大部分時間花在跟這樣的人打交道上,每次都比從管理層的官樣文章學到的更多。我還可以找個小朋友帶我們進去逛逛,吃吃他們的食堂,聽聽各個部門的員工在吐槽什么。我可以陪你一起去,因為我也想去。我一直想當一天他們的編外員工呢?!?/p>
對方不太置信,疑惑地問我:“這樣真的有用嗎?那些級別職位不高的人懂得什么呢?”我說:“只要他比我們懂得多,那就夠了?!笨上?,后我沒能說服他成行。
天知道我把多少時間花在了跟各種各樣的互聯網行業的朋友喝茶上面。昨天我花了六個半小時——是的,六個半小時,主要了解網紅電商帶貨這個話題。上個星期我白天在深圳開各種各樣的會,只有星期三、星期四晚上找到機會見互聯網行業的朋友,分別花費了三個小時。我就是這樣做研究的。我覺得自己做的很不夠,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浪費了太多精力,有些時候太想當然,而且也不是每次都能約到我想結交的人。
所以,你知道本怪盜團團長為什么無法容忍搞笑的研究了。你知道本團長為什么對錯誤的觀點、偷懶的態度嗤之以鼻了。你知道本團長為什么忌諱“不認真”三個字了。
因為我花費了所有的工作和業余時間去學習,卻還是學的不夠好。昨晚我做的夢都跟快手和抖音的斗爭有關。我真的會去玩那些毫無價值的買量刷榜手游。我每認識一個妹子就會追問她“用不用拼多多”“看不看李佳琦”(這就是我相親失敗的理由)。我去五線小城市看天鵝的時候會認真尋找京東便利店(結果我TMD就沒看到傳說中的天鵝)。我向很多網文讀者/作者詢問過他們為什么喜歡/寫作某一類型的網文(結果我現在自己開始寫了)。
我很認真,所以我容不得不認真的態度。
我很認真卻還沒有做好,所以我知道不認真更做不好。
我認識太多認真的互聯網人,所以每當我想偷懶,我就發自內心的羞愧。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認真。
你也可以選擇相信那些每篇標價1萬、2萬、4萬、8萬的軟文/黑文。
你也可以選擇相信每小時2000-4000元能請到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的“專家”。(還記得嗎?阿里P8年薪170萬?。?/p>
你也可以選擇完全依賴某個你聽說過或沒聽說過的第三方咨詢公司的數據。
你也可以選擇不做草根調研、不試用產品、不從生活中學習,整天坐在玻璃寫字樓里自命不凡。
是的,人是自由的,到底該怎么做,歸我們自己選擇。我們同時也要承擔這些選擇的后果。
本文轉載于微信公眾號:互聯網與娛樂怪盜團(ID:TMTphantom)。
【轉載說明】?? 若上述素材出現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付費及進行處理:shanliqiang@aiying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