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游戲出海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游戲廠商的一條特色化道路。
海外市場為中國游戲廠商帶來收入機遇,讓中國游戲與世界接軌,同時,也將中國廠商置于全球的競爭格局之中。
作為外來者,中國游戲廠商必然面臨諸多挑戰。
?
從人口紅利到經濟紅利
近期,APP Annie發布《2019 中國移動游戲出海深度洞察報告》,總結提煉了一些今年關于中國廠商在全球移動游戲市場的表現。
目前,印度是除中國大陸市場之外,全球游戲下載量高的市場,2019年上半年下載量達27.1億,同比增長1%。
美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分占第2-5名,2019年上半年的下載量均突破10億次,俄羅斯和印度尼西亞的同比增長可以達到9%。
由此可以看出,新興市場依然處于人口紅利期。
中國游戲廠商也受益于此種紅利,我國移動游戲下載量高的地區,便是地理上的近鄰東南亞。
但從整體來看,中國移動游戲在海外的下載量增長趨緩,2017年上半年17%的增長率,到2019年上半年則為2%。
與此同時,據《2019 中國移動游戲出海深度洞察報告》,中國發行商在海外移動游戲市場的用戶支出占比提升了 60%,從2017年上半年的10%,提升到2019年上半年的16%。
成熟海外市場的收入穩步增長,其中美國成為對中國移動游戲海外用戶支出貢獻度高的市場。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移動游戲廠商出海能取得的成功,除了靚麗的下載量數據,還有正在展現巨大潛力的用戶支出。這一趨勢決定了廠商下一步的出海重點。
?
入鄉隨俗哪招強?策略、動作來鎮場
與2018年上半年相比,中國游戲發行商在2019年上半年平均所占市場份額不足20%,但用戶支出年平均增長51%。
中國廠商在印度的用戶支出年增長率高達110%,其次是俄羅斯73%。
在新興市場,中國廠商的市場占有率相對領先,與美國廠商打得有來有回,而成熟市場中,本地游戲發行商優勢大,美國廠商領先,但中國廠商增長率更高。
這與當地市場環境及文化沖擊等因素不無關系。
AppAnnie公布了2019 年上半年各國市場 Top 250 游戲類別,其中日本市場角色扮演、動作、益智占據前三名。
根據市場喜好和空間,中國移動游戲發行商需要在角色扮演類和動作類游戲上持續發力,并深耕冒險類游戲,但上述游戲品類均被日本廠商占據過人主導地位。
韓國市場則是角色扮演、策略、動作占據前三名。目前看來,用戶支出較高的角色扮演類游戲還是本土發行商的天下,中國廠商應該考慮從擅長的策略類游戲入手。
美國市場是全球競爭激烈,品類完善的游戲市場,策略、休閑、博弈占據前三名。
中國移動游戲發行商在策略類游戲中表現不俗,但需進一步著力于休閑類和角色扮演類游戲的開發。
從英德市場來看,中國的策略類游戲接受度高,但用戶支持較多的休閑游戲品類,則大幅度落后于美國廠商。
新興市場中,巴西與印度用戶支出多的是動作和策略類游戲,中國廠商均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處于領先地位。
俄羅斯市場中,中國策略類游戲也保持著較高的用戶支出占比,印尼市場排名前列的動作類、角色扮演類和策略類等品類,均有中國游戲創下的的高收益。
?
變現趨勢在何方?
根據《2019 中國移動游戲出海深度洞察報告》,過去2年中,策略游戲在中國出海移動游戲的收入占比下降,由2017年的58.3%下降到了2019年的47.2%,而動作和冒險類游戲收入有顯著增加。
在游戲品類更加多元的趨勢下,變現途徑也有了更加“混合”的呈現。
2018年,在 App Annie 全球移動游戲用戶支出 Top 1000 中,海外其他國家發行商的游戲混合變現 (即用戶支出+廣告收益) 比例高達1/3。
近 1/5 的重度游戲已經開始采用混合變現來獲得更多收益。43%的中度游戲也采用了混合變現模式,并呈現了6%的增長。
海外市場下一步的變現,就體現在“混合”兩字上。用戶支出增長的同時,也要注意落地不同國家的廣告呈現,如何接地氣,如何精準投放。
2018年App Annie 全球 Top 1000 移動游戲中,中國發行商發行的182款游戲,混合變現比例只有 15%,與非中國移動游戲34%的比例相比,明顯是落后的。
中國游戲廠商出海,此前一直強調降維打擊,快速占領當地市場,吃的正是人口紅利這一碗飯,而未來的機會,已經轉移到了經濟紅利。
及時調整方向,均衡“營養”,才是出海航行一路平安的保障。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競核。
【轉載說明】?? 若上述素材出現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付費及進行處理:shanliqiang@aiying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