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其中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正式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最為受到關注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榮譽,于1994年6月設立。據了解,目前中國工程院849位院士中,大多來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大型國企等。而王堅此次入選,成為中國民企院士第一人。
而在半年前,中國工程院公布的2019年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中,來自企業的候選人有114位,百度的李彥宏、王海峰,微軟的沈向洋與比亞迪的王傳福等多位企業人士均出現在榜單中,但最終只有來自阿里巴巴的王堅當選。
在此背后,王堅有著什么樣的與眾不同?
對于王堅,公眾較為熟知的是其創建了阿里云,但行業外人員較少了解的是,其主持研發了中國唯一自研的云計算操作系統——飛天,飛天是王堅在云計算領域最閃耀的成果之一。
1
王堅于1990年獲得工業心理系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后于1999年加入微軟中國研究院,2001年,微軟中國研究院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王堅于2004年出任常務副院長。
王堅加入阿里巴巴源于當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與支付寶正處于用戶飛速增長的階段,需要處理的數據量越來越大,導致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半之間,服務器的處理器使用率都會飆升到98%。
在阿里巴巴的IT基礎設施中,使用的絕大部分都是IOE(IBM小型機、Oracle商業數據庫以及EMC集中式存儲)產品。雖然阿里巴巴當時已經擁有全亞洲最大的Oracle集群,計算規模達到百TB級別,但按照當時淘寶、支付寶等產品用戶的增長速度,Oracle集群很快將無法支撐業務發展。阿里巴巴當時還嘗試把數據遷移到更大規模的Greenplum,但Greenplum在百臺機器規模時就會遇到瓶頸,給業務增長造成極大阻礙。此外,Hadoop之類的開源技術在可靠性、安全性上也遭遇了天花板。
在這種情況下,當時負責阿里巴巴集團人力資源工作的彭蕾找到王堅,希望王堅加入阿里巴巴來扭轉局面。王堅最終同意加入,出任阿里巴巴集團的首席架構師。
在對阿里巴巴的技術架構進行分析后,王堅認為,無論是Oracle,還是Greenplum、Hadoop等數據庫,都不是大規模數據計算的最優解,于是開創性地決定研發一套以數據為中心的,大規模分布式的技術架構,不再依賴IOE。
新的技術架構不僅需要足夠便宜,還要擁有比IOE更好的業務表現,這套技術架構被命名為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
在世界神話中,飛向未知的浩瀚蒼穹,是人類對探索的終極想象力的定義。在中國神話中,輕盈、美好的飛天也承載了幸福與快樂的意義。阿里云之所以把這套云計算通用操作系統命名為“飛天”,是希望通過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提供的計算能力,讓人類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得到最大的釋放。
2009年,阿里巴巴啟動“云梯”計劃,開始攻克能同時調度5000臺服務器技術架構的5K項目,由于當時還沒有最終決定是走開源路線還是自研路線,因此采取了云梯1和云梯2兩條技術路線同步進行,云梯1是指開源的Hadoop,云梯2是指自研的ODPS(MaxCompute前身)。
經過4年的研發,2013年6月底,5K項目開始進入最后的穩定性測試。經過斷電測試,自研的云梯2(ODPS)系統沒有丟失任何數據。
2013年8月15日,阿里云歷史性地突破了同一個集群內5000臺服務器同時計算的局限,這意味著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的成功。
2
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最大的特征是攻克了計算資源調度、存儲管理與多源異構數據計算等多個關鍵技術,并且自主可控。這些關鍵技術的突破,實現了大規模服務器集群的分布式通用計算系統以及跨數據中心的資源管理和調度。
在單集群實現同時調度5000臺服務器的5K項目后,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也在持續進化。目前,其已經擁有百萬臺級服務器的連接能力,單集群可達1萬臺的規模,10萬個進程達毫秒級響應;十億級文件數,EB級別存儲空間。
在2019年的天貓雙11活動中,較往年有一個最大的不同是,今年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100%都跑在阿里云上了。在此次雙11活動中,訂單創紀錄的達到54.4萬筆/秒,單日數據處理量達到970PB,而阿里云憑借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很好地撐住了雙11的世界級流量洪峰,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阿里巴巴集團CTO,阿里云智能事業群CEO張建鋒在雙11現場表示,不是任何一朵云都能撐住這個流量。他說,“中國有兩朵云,一朵是阿里云,一朵叫其他云。”張建鋒在詳細闡述阿里云與其他云的與眾不同時,首先強調的就是阿里云10年前從第一行代碼寫起,構建了中國唯一自研的云計算操作系統飛天,可見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在阿里云業務中的戰略價值。
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除了應用在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上,2011年7月便開始大規模對外提供計算、存儲、數據庫與網絡等核心服務,這不僅對內構成了阿里巴巴全新的盈利模式——云服務,對外也逐漸成為了真正的公共服務。
目前飛天已在全球19個地域56個可用區開放,為全球數十億用戶提供可靠的云服務,提供面向數十個行業的數百個解決方案。
例如在交通領域,城市大腦在杭州實時指揮1300個紅綠燈路口、200多名交警。從2016年到2018年,杭州在全國最擁堵城市排行榜上下跌了52名。
在工業領域,阿里云的大數據處理技術幫助制造企業尋找上千個參數的最優搭配,提升制造的良品率。協鑫光伏、天合光能等行業龍頭企業,都在嘗試這一全新的生產模式。
在政務領域,浙江最多跑一次工程通過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打造浙江全省一體化建設的公共數據平臺,已形成人口法人公共信用電子證照等基礎數據庫,歸集治理3066類、190多億條數據,通過數據共享和簡化辦事流程,群眾憑一張身份證就可通辦335項民生事。老百姓辦事不僅能最多跑一次,甚至有可能一次都不跑。
3
半年前,在中國工程院公布的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時,其中有一些企業人士的入選受到了較大爭議,但在最終只有王堅正式當選后,幾乎沒有引起任何社會爭議,從此可以看出,王堅的當選是眾望所歸。
在眾望所歸背后,筆者認為首先是云計算在促進經濟增長、就業以及促進創新創業方面的價值,已經得到主流社會的充分認可,另外就是王堅主持研發的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實現了中國云技術從無到有的突破,打破了亞馬遜與微軟等美國科技巨頭的技術統治,在中國云計算產業浩浩蕩蕩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成為國之重器。
目前,除了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阿里云還在云服務器、數據庫與RDMA網絡等領域實現自研,構建了從硬件、數據庫、云計算操作系統到核心應用平臺四位一體的完整產品與服務體系。前不久,阿里云還發布了自研的人工智能芯片含光800,預計明年雙11,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應用也都將跑在自研的含光800芯片上面。
4
觀察中國目前的科技創新,民營企業正創造出不遜于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與大型國有企業的價值,但與其貢獻不匹配的是,在中國工程與中國科學院等最高科技榮譽的殿堂里,民營企業只擁有極小的人員比重。
王堅此次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僅意味著國家開始認可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價值,更重要的是開始給予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同等的對待,這將激勵中國民營企業繼續投入科技創新的熱情。而中國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熱情一旦被激發,中國的科技創新才會真正形成噴薄之勢。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