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就是利用數字化技術來推動企業組織轉變業務模式,組織架構,企業文化等的變革措施。在傳統企業經營日益經營困難,降本增效難以實現的情況下,為重新煥發市場精準生產力,塑造經濟新動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是必經之路,更是當下度過危機的有效手段。一般來說企業要想順利進行數字化升級轉型,擁有基礎的數字化能力,需要通過三個步驟:數據的采集、分析以及應用。

對于這幾個步驟能否成功實施,具體還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01
企業是否對數據做簡單的清洗及加工?并已實現數據在線?
數據在線是企業數字化的基礎,也是企業數字化的開端。這?步的開始首先是企業建立多維的數字觸點,并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渠道收集數據和存儲數據,并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清洗和加工,使之形成相對統一的格式,并將其儲存起來,并保持“視圖” 在線,以方便對數據進行取用和展現。
比如:商場中就可以通過 WiFi 探針,來搜集訪客的終端設備信息、流量量、駐留時間等相關信息。而這之中與傳統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不盡相同的一點在于是否實現了數據的在線,傳統企業更多的是采集數據、存儲數據而并未真正解決數據的統一格式清洗以及在線。

02
是否在數據在線的基礎上,通過數據分析驅動業務精益運營?
數據分析是企業數字化應用的第?部分,這個時間段,企業很可能已經發現了傳統通過導出數據庫數據,進行手工的跑數據的工程量及時間精力投入之巨大。開始考慮引入數據分析工具,可視化展示工具等。以提升對于數據不同緯度的拆分以及分析,但更多的還是體現在業務層面的分析。
比如:企業發現銷售數據分析,可以更好的配置銷售資源。又比如:企業發現某個商品的銷售額不斷下降,則很快將產品進行了下線,但說不定背后還有更多其他層面的原因,值得更深一步再做探究。

03
是否通過數據產生業務洞察,驅動企業的業務顯性增長?
通過數據產生業務洞察,就是對企業數據分析更深一步的探討。當然,到了這個層面之后,企業的數據就不能僅僅是來自于自身,還需要一些第二方第三方數據的支持,以幫助企業更好的了解整體的市場環境及競爭格局,了解潛在及目標包括已經成單的老客戶的特征,對用戶的行為、偏好等做綜合性分型。從而形成立體的分層的分析和趨勢性判斷,更好的對產業、對行業、對目標客戶群體產生洞察與了解。
比如:通過會員用戶管理進行標簽增補,對已有的用戶群體補充第三方的維度分析,從而建立更精準的用戶畫像數據,通過更精準的營銷手段進行營銷,從而實現獲客的轉化。

04
是否通過數據智能,驅動整個企業商業和業務模式的轉型?
商業和業務模式的轉型,對任何一家傳統公司而言,都是難中之難。
一方面大量的大數據企業都在不斷倡導數據能力的平民化,希望能通過數據能力平民化,一方面幫助用戶更好的解決他們潛在的需求與問題;
另一方面也給予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客戶數據,以實現更深度的用戶數據洞察。

這就要求企業從原有的流程及經驗驅動,升級為以數據驅動作為決策依據進行驅動。當然,這并不是說經驗不重要,而是說數據作為規模性樣本,可以幫助管理層提供更多的預測性分析,并更好的輔助管理層的決策。
在數字化的商業場景里,商業模式實現了重構,消費者得以更加親近自己的服務商(此處非供應商,因為供應常常意味著批量化供應,無法照顧消費者的潛在需求)。而服務商得以更加了解一線用戶的直接需求,商業場景的轉換,從端(消費者需求)到端(消費者交付)的變化,不僅僅是數據維度的變化,數據量級的指數變化,更考驗的是企業如何利用先進技術更好地處理、儲存、建模和利用數據。換句話說,企業能否擁有完整且自有的數據分析應用體系和數據存儲口袋,能否打造自己的數字決策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

數字化浪潮或許比想象中來得更兇猛。各行各業都存在各異的具體挑戰,企業需要在數字化顛覆大潮及成長乏力的情況下尋求新的增長點、發揮數據價值,尋求創新、結構性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投資增長性領域,打贏人才競爭戰役,企業流程和系統轉型。
面對這股顛覆性的大潮,企業更應見微知著,為后續即將來到的革新搶先一步排兵布陣贏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