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行業如何做社群運營?在教育行業,很多機構已經鎖定了社群運營這一途徑,而社群更是被很多行業視為低成本獲客的脫穎而出路徑。本期,我們將帶領大家一起分享在社群運營的過程中,k12運營人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科學、系統、高效是我對K12用戶的社群運營結構基本的理解。科學是指社群依據在線教育產品如何利用內容、模式以及產品實現增長和轉化;系統是指社群運營如何解決從用戶參與到轉化的過程達到系統化運轉;高效是指如何利用工具、團隊以及內容實現社群的高效運轉。
用戶結構根據中小學生對于學習有著長期、穩定、剛性需求這三個特點:學生作為直接參與者以及效果的反饋者,家長作為產品選擇者和付費決策者,老師作為內容生產者,根據不同的角色,社群運營出現了不同的運營策略。
(一)社群運營基本的思維
1、運營和推廣:比如早前幾年朋友圈推出的各種測試、H5以及近期的何種刷屏活動,裂變手段,好友互動、成績比拼、微信群PK、朋友圈曬成績,如果你頭名時間掌握了,將瞬間實現流量的爆發。
2、熱點和爆款:綜藝節目類似與朗讀的節目、政策的紅利(高考改革)、內容(稀缺性資料以及課程)等等,如何策劃出爆款活動,懂得勢在哪里。
3、工具和產品:現在技術的發展遠遠比我們想象的快,對于社群裂變、個人號裂變、公眾號裂變等,每一個細分的領域都會有更先進的工具出現,在頭名時間掌握新穎的工具,結合自己的優勢,實現高效的增長。
(二)常見社群運營推廣模式
1、群裂變模式
對于7天搞定xx、21天xx訓練營,領取xx課程等等活動,借助活碼群裂變工具,成為很多做社群運營忠實的方式,看起來能獲得一大批對于某項福利感興趣的用戶,但是這些群變現的轉化率較低,用戶很難產生黏性,一旦入群發現是推廣課程、公眾號,用戶產生了抵觸情緒,使得變現和留存成為大的難題。
2、打卡模式
相信很多做在線教育的小伙伴并不會陌生,利用學習訓練營打卡模式,打卡的平臺有小程序、公眾號、H5等產品。形式有點擊打卡(小程序、H5)、分享鏈接、海報等打卡方式,分享的渠道多集中于朋友圈。打卡在社群中意味著一種態度還有短時間養成一種好習慣,根據打卡的格式、時間以及規則,要求的是對于社群高效組織。
例如:對于刷屏的薄荷閱讀,薄荷閱讀通過微信公眾號打卡、帶班老師每日講解+答疑、社群成員督促等多種機制來確保用戶完成每日的學習任務。 在“社群老師”的引導下,群成員每天完成“每日一句”、“今日詞表”、“邊聽邊讀”、“課后習題”、“答疑講課”等學習環節,在后一天完成所有閱讀的成員可獲得本次課程筆記的永久閱讀權限,未完成者無法再查看閱讀內容,通過激勵/懲罰措施來提高群成員達成目標的完成率。
(三)社群運營中的“托”
1、整合資源
比如在舉辦某些大會或者課程時,我們需要一些大咖或者嘉賓出面,如果我們沒有太多的經費和資源,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先聯系有可能搞定的嘉賓,同時我們會聯系和他同樣級別的嘉賓,然后分別對雙方說都會出席同一場活動,這種通過對方當托,實現資源協調的方式利用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2、旁敲側擊
用戶在群內發出一些不利于群規的鏈接和信息等,出于對用戶意識到問題的目的,我們在群內讓托犯同樣的錯誤,予以警告或者剔除,通過旁敲側擊,讓用戶意識到問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所以當我們不想直接處理,但又不得不這么做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托”的方式去旁敲側擊一下。
3、以假亂真
對于一個社群剛剛建立的時候,用戶有很強的戒備心,如何破冰和解決信任度的問題。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利用托的身份假扮成用戶,主要目的就是以用戶的身份產生互動,產生交流,增強彼此的信賴度,用戶的心理防線就會慢慢降低,我們在進行宣傳和推廣。
4、以身作則
針對福利活動,出現了運營流程的錯誤或者由于參與人數太少,導致用戶懷疑能不能按照預期獲得他應該得到的東西。流程上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沒能及時準備。這種時候如果不及時處理的話,會造成大面積的用戶反抗行為。對于活動如果由于參加的用戶較少,用戶對活動的獎勵也存在著半信半疑的態度。
此時,我們可以利用托進行澄清說明,聲稱自己已經拿到了獎品。同時要說明獎品是依據規則獲得,會陸續發放,請大家耐心等待。用戶看到了其他人已經拿到,而自己只是時間上稍微晚一點的話,會比較容易接受。這不是為了騙人,而是為了給我們爭取時間來彌補過失。
(四)常見社群運營分享技巧
利用內容和福利用戶實現轉發分享,對于增強用戶的接受程度,目前常見的幾種方式如下:
1、前置分享
①對于用戶要獲取福利就必須按照要求轉發,通過審核之后才可以獲取利益。需要工具的支持和人工不階段的審核。
缺點在于,隨著群內人群的增多,對利益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大。比如增送小禮品,人數增多,成本增大,出類拔萃的選擇就是我們能夠提供不產生成本的利益,比如工具、視頻、電子書、網絡教程、人脈資源等等。
②用戶自己參與條件不夠,需獲得更大的利益,需要邀請讓人分享獲得抽獎機會或者免費名額,比如小米的一分搶購助力。利用了人貪便宜和的心理實現裂變。
2、后置分享
大部分用戶為了獲得福利,朋友圈覺得對于其他的好友來說不合適,比如集贊、助力等,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讓轉發的人和被吸引人的人同時獲取福利,就會打消轉發者的心理顧慮,這也是滿足了社交中的利他屬性。比如:報一次課需要100,但是雙人同時報每人只要60元,用戶的接受程度就比較高了。
(五)社群吸引方式
1、公眾號吸粉
各種微活動、投票、問答,軟文的吸粉、公眾號粉絲做好的,后期的轉化是很理想的,現在大部分的機構都是有自己的公眾號的,但是真正做好的,沒有幾家。
2、建大群分小群
建群要有明確目的,想要做什么群表達什么內容,然后發起號召建立社群,只要牽住一個重要的點就能開始實行核心價值觀要清晰體現,這樣建立社群會比較輕松容易,比如初中學生群,高中學生群,物理交流群等等,有明確的目標。建立的社群要有自己的價值觀、理念、態度,并傳播分享給大家,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到你的社群中來。
3、選班委定制度設門檻
首先必須要通過“群規”,你建立一個社群,就必須有一套明確的群規出來,并不斷完善它。做一個精品群,有三個標準:
①群規明確,一個好的精品群,建立之初就必須要明確你的群規準則;
②主題鮮明,例如戶外健身、汽車旅行、益智桌游、家庭教育、養身美容等主題群;
③人群精準,社群主題明確,那么人群定位就要精準,并且出類拔萃之間都熟悉認識。
4、為社群成員謀福利
知識福利、特權福利、生活服務福利、經濟福利等等。
5、線下高質量活動
維護發展一個群出類拔萃的方式就是互動,線下互動活動更能促進群關系發展。
你舉辦的社群線下活動不一定要很大型,關鍵也不在于參與人數的多少,而是你的線下活動是否夠深,一次主題性線下活動,切實幫助到他們解決問題或者達到了你舉辦活動的目的及意義并有深層次的影響,這就是成功的線下活動。
高效地運營一個社群就要通過增強互動性,策劃高質量的活動,并搭建格局統一框架完善的管理團隊,讓參與感玩起來,制定一個長期有效的社群發展規劃以及完善的群規,保持開放利他的心態,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優勢推廣,利用好粉絲經濟,學會去中心化打造社群領袖,并始終保持傳達社群的核心價值觀。
【原創】?? 本篇文章屬于愛盈利原創,如需轉載:1、網站端請注明出處,并在文章中附帶原文鏈接。2、微信公號及其他自媒體平臺需聯系授權方可,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