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社交電商是什么??
2).把社交平臺當做轉化場景,如:私域流量,社群電商,小程序電商,例如,女王新款就是完全從社交電商成長的一款產品,3年從0到1億+GMV/月。在實際應用中2種形式相互影響。
1.2國內社交電商典型玩法有哪些?
1).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拼團,砍價為主:流量分為精準流量和泛流量。泛流量獲取容易,轉化難。
拼多多的玩法,我理解為:??
拼多多以極低的價格降低了下沉人群的決策成本.商品匹配上面拼多多也做的不錯,但商品匹配不是核心,核心是極低的決策成本。
2)以云集/花生日記為核心的分銷模式
?
東南亞社交電商出海現狀
目前東南亞社交電商還沒有出現真正的獨角獸,但國內的幾種模式都有創始團隊在東南亞嘗試,因此對標國內的幾種模式羅列出目前有信息披露的東南亞社交電商。
2.1社交內容電商
國內平臺的典型代表:小紅書、蘑菇街等
zilingo(東南亞時尚電商)-目前2.9w商戶,簽約1000+KOL導購。公司估值7.9億美金。
Ecomobi(越南KOL電商導購平臺)-目前Ecomobi平臺上擁有3萬KOL,累積銷售額達1.5億美元。
2.2社交零售電商
國內典型代表:云集微店、 洋蔥OMALL
ndoshare?-印尼的S2B2C社交電商平臺
Catike-泰國的S2B2C社交電商平臺
國內典型代表:拼多多、淘寶特價版、京東拼購等。
Mucho(印尼版“拼多多”)
Tokopedia ByMe?(tokopedia平臺推出的用戶推薦獲利)
2.4社交電商建站工具
東南亞項目:
社交電商管理創企,為在線社交賣家提供管理、銷售、庫存、聊天、追蹤和售后服務等。2018Sellsuk GMV1.26億美元,已被line收購
?
東南亞社交電商出海的挑戰和機會
東南亞用戶對于價格為敏感,低價還是主要競爭力,低單價的爆款商品毛利較低,減去跨境物流和倉儲成本,利潤空間過小,首單無法盈利。
2).用戶體驗亟待完善,商品質量和售后服務難以保證。
本地物流和支付環節不完善,印尼約17508個島嶼,客觀上的地域因素成島與島之間交通閉塞,物流發展緩慢。大部分偏遠地區
last mile派送采用第三方小物流商分發,時效和妥投率無法保證。目前印尼市場近40%的cod拒簽率,低于20%的復購率,很大
原因是低單價商品的質量不足,且印尼電商平臺缺乏成熟的售后服務體系和反饋系統影響了用戶體驗。供應鏈選品的質量把控以
及售后的優化還需要國內+本地化團隊的結合來更好運作。
3).社交場景的割裂影響從社交場景產生購物行為的流暢體驗,沒有微信完整的一個集成生態。
東南亞用戶一般聊天在Whatsapp(泰國line,越南zalo),新鮮事分享在Facebook, 圖片分享在Instagram,支付在不同的渠道。不同的社交場景把社交電商的整個觸發流程分割成幾部分,流程的割裂極大影響了用戶的轉化率。
4).本地缺乏微商養成的團隊
3.2社交內容電商的挑戰
1).KOL變現方式不成熟
2).用戶習慣難短時間遷移
3). 缺乏優質可持續的UGC輸出
3.3?東南亞社交電商的機會
1).根據個人觀察,杭州有公司在馬來西亞做類云集模式的電商平臺,分銷模式是跑通的,卡在商品價格和物流時效上。
基于Facebook,Message,wahtsapp的私域流量還是機會所在,按照國內的發展來看,從社交平臺直接獲取用戶的成本依舊很低,困難在于私域流量的運營邏輯和APP的運營邏輯整體不一樣,轉換認知是比較大的困難點。其次是社交平臺對電商的規則。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出口電商(ID:chukouds),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轉載說明】?? 若上述素材出現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付費及進行處理:shanliqiang@aiying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