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持續下降,普遍觀望,深度洗牌……成為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行業在2017年里的幾大關鍵詞。
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繼續開展,有數據稱顯示,純股權/收益權眾籌平臺已從最高峰時的約170家,到今年6月底只剩90多家。
如今行業風險是否見底?中科招商執行副總裁、云投匯創始人兼CEO董剛日前在接受創頭條(Ctoutiao.com)記者采訪中表示,行業風險真正見底還要兩年時間。
云投匯創始人兼CEO董剛
縱觀2017年上半年,伴隨著平臺數量減少、發布項目、籌資額等指標的降低外,此前紛紛布局的大平臺已有不少低調退出。
董剛介紹,2014年起,阿里、京東、蘇寧開始在眾籌行業布局,淘寶眾籌、京東眾籌、蘇寧眾籌、百度眾籌等繼紛上線,但如今,蘇寧私募已經下線,京東眾籌升級為高端投資財富管理,阿里的螞蟻達客官方網站仍是一個“測試版”。
要么下線,要么逐漸轉變自身的業務模式,側重小額業務,成了擺在多數知名大平臺面前的兩條出路。
不僅巨頭在做調整,很多湊熱鬧、趕風口、投機、套利、偽眾籌等類型的草根型平臺基本已經悉數出局。“一是不專業度,二也沒有強大的資源,這些草根平臺的持久性就會是一個問題。”
整體來看,根據云投匯·云天使研究院跟蹤的數據,全國超過50%的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平臺已經關閉、轉型或近1年無項目上線。
從短期來看,股權眾籌市場活躍度也將繼續降低,但并不意味著行業已然衰敗。
董剛表示,行業未來勢必還會再迎爆發期,“樂觀估計也要一兩年時間”,同時還需要有兩大前提條件:
一,行業要找到正確的盈利模式。
二,提升運營模式專業化水平及提高風險防范程度。
相對于P2P的短期投資就能有收益,股權眾籌的獲利周期較長。不僅是投資人,平臺方面同樣也要面臨回報慢的問題,一旦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容易運轉困難甚至出現倒閉的情況。
“任何一個行業從初創到高成長和成熟階段需要三五年的時間。”董剛認為,“真正全行業的實踐是從2013年才開始爆發,2015年到了頂點,經歷的周期并不長。”
相對于國外法規健全、投資環境較為理性的投資環境,目前我國股權眾籌行業仍處于基礎起步階段。
好的一面是,一方面投資人本身成熟度在提升,行業的專業性正在不斷提高,另外一部分更適合做p2p類型的投資的人也在退出。除此外,整個行業發展的六大基礎包括居民的財富積累和增長速度、投資人市場的成熟程度、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程度、新技術的出現和更迭、創新創業的發展勢頭、政府的監管態度等也都在朝利好方向發展,種種跡象顯示,目前行業洗牌的第一階段基本上已經接近尾聲。
在董剛看來,在下一輪行業的洗牌中,那些真正堅持互聯網眾籌“初心”、秉承金融專業性、敬畏市場規則并且有能力存活的平臺才會獲取最大的收獲。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