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36秒,成交總額突破100億元。
14小時21分27秒,成交總額突破2000億元。
截止11月11日24點,2019年天貓雙十一成交額定格在2684億元人民幣。”
相信過去的這幾天,大家都被這些數字刷屏了。
然而,天貓和淘寶總裁蔣凡在總結今年天貓雙11的時候,并未太關注這個數字本身,他說:“已經走到第十一年的天貓雙11,給中國消費者創(chuàng)造的價值,以及它代表的商業(yè)變革方向,比這個數字要重要得多。”
這些數字背后,是技術的力量,中國制造業(yè)創(chuàng)新的力量,新消費的力量。
天貓雙11“謀變”
過去,雙11只是淘寶商城(天貓前身)的一個促銷活動,直到2012年,天貓雙11第一次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從一個小眾的促銷購物節(jié),成長為全民的購物狂歡節(jié)。
如今11年過去了,天貓雙11已變成最大的新品爆發(fā)地,品牌發(fā)布新品越來越倚重天貓。
超過100萬款新品在今年雙11期間首發(fā),超過60%的全球知名品牌會把新品放在天貓優(yōu)先首發(fā)。
不少國際國內品牌改變了原定的新品發(fā)布節(jié)奏,以參與此次天貓雙11:蘋果、華為、海藍之謎、戴森、沃爾沃汽車、茅臺都把年度重磅新品和“硬通貨”商品放到天貓雙11發(fā)售。
超過50%的美妝大牌甚至打破慣例,把一年中最受關注的圣誕禮盒,提前到天貓雙11發(fā)布。包括蘭蔻、SK-II、YSL、紀梵希、資生堂在內的215個大牌,還為天貓雙11專門定制了241款專屬商品。
據雙11當天的銷售數字顯示,這些All in新品戰(zhàn)略的品牌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今年雙11銷售額破億的299個品牌,幾乎都憑借新品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新款iPhone僅1分鐘成交破億,戴森電動拖把10分鐘成交超去年全天,泡泡瑪特龍家升米妮系列盲盒9秒鐘告罄5500個。
在天貓上,新品銷售增速均值達到77%,遠高于其他產品,而在個護美妝、服裝服飾和家用電器等新品高度驅動的行業(yè)中,新品銷售的增速更是超過200%。
值得一提的是,商家達成這些成績,其外部環(huán)境是,數字時代的的市場和消費者更加難“把握”。
隨著零售商業(yè)的重構和線上線下融合的加速,新品成了品牌實現新增的重要途徑,但新品成功的門檻越來越高,風險也越來越高。研發(fā)周期久、鏈路長、反應慢,遠離渠道和終端消費者,難以把握趨勢的變化,更無法提前預判。
天貓是如何逆勢而為,搖身一變成為爆品孵化機的?
爆品孵化機是如何煉成?
商家能通過天貓快速孵化出新品,主要歸功于天貓的“新品戰(zhàn)略”。
2015年,天貓推出了以營銷為主的“超級品牌日”,為單個品牌量身定制雙11,成為新品戰(zhàn)略的雛形。2017年起,天貓相繼推出“小黑盒”新品專屬頻道、TMIC新品創(chuàng)新中心等新品孵化入口和平臺,今年9月,天貓又發(fā)布戰(zhàn)略級產品——天貓新品數字系統(tǒng)。
這些品牌新品在天貓龐大的流量及天貓大數據幫助下,可以快速全面地了解消費端的需求。
1、聚焦新消費主力人群,為品牌搭建世界級增長舞臺
天貓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最新財報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2020財年第二季度),淘寶移動活躍用戶達到7.85億,單季增長達到3000萬。
同時天貓主力消費人群是80后、90后,這群人正好都是品牌新品的主力消費者,對新生事物的好奇、敢于嘗鮮是他們的典型特征。
如今的雙11,已經有了超出中國的世界級影響力,《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國際知名媒體,都將雙11視為觀察中國經濟活力的窗口,天貓足以給這些品牌新品搭建世界級增長舞臺。
龐大的用戶和市場是獨屬于天貓的一大優(yōu)勢。
2、扎實的數據能力,提高新品孵化效益
過去,商家研發(fā)新品更多依賴商業(yè)直覺、風險高且難以復制。
天貓第二個優(yōu)勢在于將趨勢點變?yōu)槲磥砻餍潜睿缓笸剖质翘熵堏厔蓊A測中心。
在這支團隊里,AI訓練師們負責每天收集海量的時尚趨勢點,教育AI自主學習,趨勢點們被吃透后,AI就能反復地通過來自社交媒體、電商平臺的消費數據去校驗這些趨勢點的熱度,從而達到預測趨勢的效果。
除了預測趨勢的功能外,還能提高預測效率。天貓通過對AI的深度培訓,讓趨勢預測的流程進一步縮短,品牌提前半年就能按照這一套方法論進行生產和研發(fā),整個創(chuàng)意周期,在以往需要一整年。
比如此前飛利浦的研發(fā)體系全部設置在阿姆斯特丹,走完傳統(tǒng)的研發(fā)新品工序大概需要3-5年。
今年7月飛利浦和天貓創(chuàng)新中心(TMIC)進行戰(zhàn)略合作。據悉,在與TMIC合作的三個月中,飛利浦在新品定位階段的研究時長已縮短30%,飛利浦還計劃未來將新品研發(fā)整體時間縮短到一年以內。
再比如,強生集團旗下以辛辣聞名的漱口水品牌“李施德林”,和天貓創(chuàng)新中心一起定制了兩款花香漱口水,從以往18-24個月縮短到了9個月。
3、挖掘用戶需求痛點,助力新品成爆品
有數據顯示,對于品牌而言,即使每年會拿出調研50%的預算投入到新品研發(fā)上,新品上市的成功率也僅有5%。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傳統(tǒng)調研對用戶需求把握不準確。
但天貓新品數字系統(tǒng),讓品牌決策者一下從人變成了大數據和云計算。一款新品,能否得到消費者喜歡,都可以從大數據中得到答案。
比如2019年8月,飛利浦推出面向下沉市場的剃須刀產品。上市首日,在直播中就賣出4萬只。通過這次銷售,飛利浦發(fā)現這款產品70%的購買者是女性。
通過TMIC的數據技術飛利浦才驚覺,在中國市場上,自己的消費者不僅僅是男性。
有了大數據,商家制造爆款也比以往容易。過去一個商家一年最多同時推進5個新品的生產,現在,一個商家一年生產30個爆款不再是難事。
比如寶潔,在過去幾年里,寶潔中國發(fā)布的新品數量幾乎是過去20年發(fā)布的總和,在天貓新品成功率也高達95%。
中國制造逆襲
天貓?zhí)詫毦蹌澦闫脚_上的國貨品牌,讓刀哥看到了一種不停捅破天花板的可能性。
雙11對天貓來說,早已經不止于賣貨本身。天貓成為“爆款的幕后推手”背后,實則在為中國制造業(yè)賦能。
第一、為中國制造提供轉型契機,找到用戶和市場。
中國有許多專業(yè)的產業(yè)帶,有著很強的生產能力,但欠缺相應的銷售、運營能力,以及品牌競爭力,如浙江諸暨的襪業(yè)產業(yè)帶、廣東東莞的電子產業(yè)帶等。當全球經濟不確定環(huán)境下需要從外貿轉內銷時,如何找到市場和用戶就成了頭等難題。
通過天貓,可以為這些中國制造業(yè)企業(yè),在外貿轉內銷的關鍵轉型時期,找到巨大市場和用戶。
以聚劃算“廠銷通”為代表的新供給,會給企業(yè)端和廣大的消費端進行更加精準的配對,促進傳統(tǒng)產業(yè)的產業(yè)內升級,提升傳統(tǒng)工廠的生產效率,幫助他們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找到用戶找到市場,獲得增長。
這種新供給把需求端和供給端無縫對接起來,無形中助力中國制造業(yè)轉型與升級。
第二、助代工企業(yè)實現品牌升級。
電動牙刷品牌羅曼就是一個典型。天貓雙11前夕,羅曼通過天貓大數據指導,開發(fā)出更符合女性偏好和亞洲人口腔特點的小刷頭、高顏值全新系列產品,并在外觀配色上大膽地采用今夏大熱的牛油果色系。
這款羅曼牛油果色“小果刷”在雙11前夕上市,僅兩周,就成為店鋪最大流量單品,預售開始前3天,就有1.5萬件被消費者加入購物車,一舉登上天貓個護品類前十。
天貓讓成長于東莞的羅曼,正擺脫“代工廠”印記,逐步建立起自有品牌。
第三、輸出阿里巴巴商業(yè)操作系統(tǒng),為中國制造降本增效
時代正在逼迫著企業(yè)進行數字化變革。
一方面,舊的、落后的管理運營系統(tǒng),正在阻礙企業(yè)的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面對多變的消費者和多變的競爭格局,用戶思維極為重要。企業(yè)必須先了解到消費者的需求,才能夠做進一步的判斷和決策。
要解決這些難題,關鍵在于有沒有對消費者進行數據化處理和分析的能力。這背后,離不開天貓以及阿里巴巴的數據與算法。
阿里巴巴提供的面向數字經濟的商業(yè)、金融、物流、云計算等基礎設施,有助于中國制造業(yè)企業(yè)完成數字化、走向智能化,從而實現降本增效。
刀哥結語: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從創(chuàng)新中應運而生的天貓11,賦能并匯聚了中國經濟的創(chuàng)新動力,早不是數字的盛會,而是創(chuàng)新力量的盛會。
作為新消費時代領路人,天貓還在不斷提升自己的商業(yè)創(chuàng)造力,不僅會持續(xù)影響企業(yè),還會給中國制造業(yè)帶來更多更好的變化。
2022-07-13 投資界發(fā)布了 《粉絲社區(qū)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fā)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fā)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guī)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fā)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fā)布了 《西安市創(chuàng)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fā)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