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增值稅改革是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的重頭戲,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推進增值稅的實質性減稅。”
11月15日,“2019年創響中國長三角聯盟站雙創生態峰會”在上海楊浦舉行, 上海市稅務局貨物和勞務稅處副處長辛堅指出,總體來看,今年的深化增值稅改革是“1+4”的組合性措施。主要措施是降低增值稅稅率,同步有四項配套措施,其中包括不動產一次性抵扣,國內旅客運輸服務納入抵扣和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加計抵減,最后是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

辛堅表示,首先在“降低稅率”方面,原來的增值稅稅率有三檔,即16%、10%和6%,這次的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把原來的16%和10%分別下降為13%和9%,原來的6%這一檔維持不變,總結來說就是“兩降低、一保持”。從16%降為13%,主要是制造業、商業這一塊,也體現了政府重點降低制造業稅收負擔的制度安排。
四項配套措施中,第一項配套措施是不動產進項稅額的一次性抵扣。這項措施主要從4月1日起,購進不動產或者不動產的在建工程的進項稅額允許一次性抵扣,不再分兩年進行抵扣。從4月1日起,不動產的進項可以一次性抵扣,也是縮短了抵扣的時間周期。這項措施縮短了抵扣的時間,節約了納稅人的資金成本。
第二項配套措施是將國內旅客運輸服務納入地擴范圍。在此之前,國內旅客運輸服務屬于不得抵扣的進項,這次深化增值稅改革,把國內旅客運輸服務列入了可以抵扣的范圍,這等于擴大了抵扣的范圍。在擴大抵扣范圍的同時,考慮到旅客運輸的特殊性、使用發票的特殊情況,將列入抵扣的范圍也做了規范,把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也列入旅客運輸服務抵扣的憑證范圍。總得來說增加了范圍,也拓展了憑證。
以上兩項措施是不動產的一次性抵扣和國內旅客運輸列入抵扣,都是擴大進項抵扣范圍的政策措施。這兩項政策措施適用的對象是不分行業、不分規模大小的,匯集了所有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是普惠性的政策措施。
第三項配套措施是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的進項稅額加計抵減,這個設計的初衷主要是考慮到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原來的適用稅率就是我剛才講到的稅率“兩降低、一保持”的“保持”部分,因為沒有享受到稅率下降這塊的優惠,可能有部分企業會存在稅負上升的情況。所以國家層面為了對政策完善進行補充,允許生產、生活性服務業進項稅額進行加計抵減。這個政策的對象是提供郵政服務、電信服務、現代服務、生活服務四項服務合計取得的銷售額占全部銷售額比重超過50%的納稅人。
第四項措施是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辛堅表示,今年的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將留抵退稅這個政策措施擴大到全部的行業。只要符合條件,納稅人新增的一塊留抵稅額,也可以向稅務機關申請退還。這個制度的建立將擴大到全部行業,而且只要符合既定的條件,只要有增量,那么就可以享受退稅的制度。這標志著我國在增值稅的稅制完善方面也建立了長效的制度,對優化營商環境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對于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效應,辛堅表示,總體來看,深化增值稅改革對降低企業負擔、支持創業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有很好的激勵作用。根據國稅總局發布的最新減稅數據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增值稅改革的效應還是比較顯著的,全國統計累計新增減稅7000多億,這就是深化增值稅改革這套政策包括配套措施的效果。有關調查數據統計,有45%的制造業納稅人將減稅的紅利用于增加研發投入,從而激發了科技創新活力,由此可見,減稅效應正在持續顯現。
辛堅還指出,上海有79萬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前三季度深化增值稅改革相關措施的落實、執行、顯現的效果來看,整體的減稅效應達到了539億。同時,在制造業、批發零售業、以及交通運輸、建筑、現代等行業,均實現了減稅,達到了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的目標。
“總而言之,增值稅改革為區域發展帶來了動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稅收保障。”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