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適的創新產權制度才是知識產權制度設計非常重要的原則,鞋合不合適只有腳才知道,大家應該對知識產權制度有更加客觀和清醒的認識。”
11月15日,2019年“創響中國”長三角聯盟站雙創生態峰會在上海市楊浦區國際時尚中心舉行。
會上,浙江大學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產業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飛進行《創業路上的知識產權風險防范》主題演講,分享關于他對新時代知識創新的特征以及知識產權運營和風險防范的思考和建議。?

對于創業,李飛將其定義為“對一個新領域的布局和戰略性的進入”,他認為,創業不光是初創型企業從零到一的過程,很多大企業也在持續創業、尋找技術方向和產業布局。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實現科技強國,李飛認為應該更重視科技創新的作用。但雖然創新環境和氛圍正在扭轉,科學家也在和企業家共同申請專利,但越來越多的知識儲備和人才還是聚集在高校院所里。
要步入創新型國家,李飛認為,如何引導央企、國企、行業領軍企業加強技術的投入,是目前面向創新驅動和科技強國戰略非常重要的著力點。
李飛表示,雙創的靈魂,絕對不是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也不是為了提高社會就業崗位,基于創新的創業,才是推動雙創的根本性靈魂。
創業的趨勢在發生變化,硅谷的創業模式也在發生變化。過去硅谷的創新創業成就很大程度上歸結于豐厚資本和技術的結合,而現在這個階段,似乎資本變得沒有那么重要了。
現在進入了新的PE模式——科學家和企業家結合。合作方式更加傾向于面向前沿、領先的技術趨勢,企業和高校院所共同設計題目、共同策劃研究選題和方向、共同深入研發更有價值的知識產權。
同時,創新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從線性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現在到了生態創新。每個單元都可能是創新的來源,創新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普世化。任何人都可以談創新,就像思想家德魯克所說,今后的企業只要做兩個事就可以了:堅持做創新和營銷,其他的工作都可以在你的生態里找到合作伙伴一起來做。
而面對創業趨勢、創新模式、創新方式等都展現新特征的大背景下,企業應該更加關注哪些要素呢?
雖然國家科技創新已經被提到了更高的站位上,創新指數也排到了前20位,但李飛看到,在很多領域還是受制于人的。
比較知識產權的貿易可以發現,美國占全世界的45%,而中國占比不足千分之五。其實,中美的貿易戰,核心不是石油、土豆之類,而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知識交易產權的私有屬性決定了知識交易的屬性,李飛認為,我們更要重視隱性產權的保護。
他介紹說,從公共知識到授權知識到隱性知識,包括專利、版權、植物新品種、技術秘密、商業秘密、專利布局,還有人力資源,人員流動、競業條款等等。
董明珠曾說,專利保護和人才流動是格力未來面臨的最大困難。而李飛認為,人才流動才是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核心員工的流失,對企業的業務發展和知識產權是非常觸目驚心的教訓。因為,雖然知識產權的運營主體是企業,但最主要的載體還是人。
對于知識產權風險對防范,李飛分享了他的想法:
第一,產品的技術路線和專利布局的戰略要協同。
第二,以終為始,要對企業競爭優勢再認識。技術是不是通過專利保護,或者是否掌握商業技術秘密,要非常重視隱性知識的保護。
李飛強調,對隱形知識對保護最終還是核心創業團隊的建構和管理上,團隊才是最寶貴的知識產權。
最后,李飛表示,知識產權的制度設計過于嚴苛和過于寬松都不好,過于寬松有利于創新的擴散,便于知識分享,但會大大挫傷創新投入的積極性。過于嚴苛的制度又會提高創新成本。所以,合適的創新產權制度才是知識產權制度設計非常重要的原則,鞋合不合適只有腳才知道,大家應該對知識產權制度有更加客觀和清醒的認識。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