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的發現在英國,石墨烯的產業化在中國。”
11月15日,長三角石墨烯產業發展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原院長楊俊和在“2019年創響中國長三角聯盟站雙創生態峰會”上,對石墨烯的發展應用、產業環境、產業分布以及發展短板向大家做了介紹,他表示,接下來我國石墨烯產業的發展將快速進入成長期和成熟期,這個時間會非常短。

楊俊和說,這個小小的石墨烯,從2004年發表第一篇論文到201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到今天也就僅僅15年的時間,但如今已經引起了全球范圍內技術界、科學界、產業界以及政界的高度關注。
“科學界、產業界都共同認為,石墨烯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變化,所謂無烯不能。”楊俊和介紹,石墨烯是目前人類看到的最薄最輕的材料,是導熱性最好的材料、電子遷移率最高的材料。它本身是一種性能特殊的新材料,同時還是其他新材料的基本建構單元。未來石墨烯可能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比如水處理領域、結構領域、電子領域、生物醫藥領域、復合材料領域等等。
并且,現在這些應用不僅僅停留在科學家的實驗室,更多已經開始走向產業化。比如儲能領域,石墨烯的導入讓電池能夠實現快充,超級電容器中就蘊含石墨烯的防腐材料、電纜材料等等。石墨烯在電子領域里也廣為運用,比如說石墨烯的散熱,華為輪值主席就曾在新品發布時表示,沒有石墨烯就沒有華為Mate?30?Pro。還有環保領域、航空航天領域,也都已經開始了實踐的應用。
在國際上,大家普遍認為石墨f烯現在已經到了產業化的快速增長前期,到2035年,人們認為石墨烯可能會在國際上形成萬億美元的行業,并已經形成了幾大區域。
發達國家或發達經濟體全部都在從國家級層面給予了高度關注,出臺了一系列國家層面的支持計劃,搶占石墨烯科技和產業制高點。美國投入比較早,但現在更多還是在基礎研究上;英國是石墨烯的發起地,居于世界領先水平,但也主要在基礎研究;而歐盟在經濟比較困難的情況下,仍然投入10萬歐元提出“石墨烯旗艦計劃”,吸引了160多個機構來參與。另外還有韓國、日本等等,這些國家的大企業,也全部都在進行石墨烯的研發工作。
楊俊和介紹,上個月底,我國石墨烯相關單位注冊數量達12228家,實際開展石墨烯業務的單位約3000多家,開始盈利的有50多家。除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外,國家還專門成立了新材料領導小組,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石墨烯創新發展的文件。在政策推動下,現已形成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中部、西部幾個產業集聚區,很多地方還形成了科技園等等。
楊俊和尤其強調了江蘇常州,常州石墨烯科技產業園是我國成立的第一個石墨烯產業園,目前已經形成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等一些多元化的雙創平臺,以及比較完善的石墨烯服務體系和產業化體系,石墨烯小鎮的產業鏈已經初具規模。目前,常州石墨烯已經集聚了150多家企業,其中兩家在新三板掛牌。
“世界的石墨烯產業看中國,中國的石墨烯產業看常州”,楊俊和表示,常州的石墨烯甚至已得到諾貝爾獲得者認可,目前來看,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很快,但是存在四個短板。一是制備技術還不能穩定,低成本、大批量、穩定的制備技術需要再突破;二是產業鏈上下游銜接不暢;三是前瞻性布局不足,大家過于看重眼前能不能賺錢;第四,可持續發展能力仍待提升。
對此,楊俊和提了四個建議,一個是“殺手锏”級應用要長遠布局。第二要整合資源,探索產業化有效路徑。第三要保持戰略定力,強化自主創新,“千萬不能亂炒作”。第四要適當提高入門的門檻,不是誰都能做出石墨烯。
楊俊和指出,過去都是小微企業在搞石墨烯研究,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大企業如果還不出來就會失去機會,呼吁越來越多的大企業能夠介入或者直接參與石墨烯的產業化。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