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符績勛是GGV紀源資本的管理合伙人,他在風險投資領域有超過20年的工作經驗,曾與眾多成功企業家合作。
符績勛一直關注在線旅游、出行、企業服務、消費等領域的投資,曾投資去哪兒網(NASDAQ: QUNR)、優酷土豆(NYSE:YOKU)、Grab、UCweb、滴滴出行、滿幫集團、美菜等公司,目前也擔任小鵬汽車、哈啰出行、酷家樂等企業的董事。
符績勛在諸多業內重大戰略并購中擔任著重要角色,包括優酷和土豆(中國科技領域第一起數十億美元級的并購)、百度/去哪兒、攜程/去哪兒和蘑菇街/美麗說。
從UC、阿里到小鵬
我和何小鵬的緣分,最初源于雷軍。雷軍是UC瀏覽器的天使投資人,2006年他給我推薦了這個項目。那幾年雷軍投了不少天使項目,但最看好的項目里,其中就有UC。雷軍給我介紹了UC的CEO俞永福,也通過了永福認識了何小鵬。何小鵬是UC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也是UC瀏覽器的主要產品經理。
后來GGV投資了UC,我們最初會擔心UC的價值有點薄。我那時在想,怎么定位移動瀏覽器在手機上(當時還是功能機)的價值?但事實說明,UC的團隊不負眾望,在2010年初給董事會的報告中,UC的月度活躍用戶已近5000萬。隨后在2012年同期,UC的月度活躍用戶就超過2億,并成功出海印度、印尼等市場。
2014年,阿里收購了UC,何小鵬也加入了阿里巴巴的大家庭。不久之后,小鵬聯系了Jenny李宏瑋(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我孵化了一個電動車項目,你們能過來看一看嗎?”于是,我們去了廣州,試駕了團隊改裝后的樣車。
之后在夏珩(小鵬汽車創始人之一)的帶領下,何小鵬成功孵化了項目并組建了團隊。但因為小鵬還在阿里巴巴,不能全職,這個項目對于他來說更像是一個副業,讓我對他做車的信心并不高。做車和一般互聯網產品不一樣,需要各路的人才,大量的資本。
2016年,我看到了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的發展勢頭。大家開始談論自動駕駛技術,更讓我意識到智能汽車將主導汽車的未來。我開始思考并研究這個領域。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分析和思考后,我更堅定地相信,如果小鵬能全身投入這個產業,我會果斷和他賭一把。隨后我和小鵬聊了多次,也拉上了Jenny在廣州與小鵬和團隊磨了一天。
幾個月后,我再次打電話問他:“你準備好全職去做汽車了嗎?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容錯過。”這個時候是2017年的2月,春節剛過,小鵬邊接我電話,邊抱著他剛出生的兒子。還沒來得及恭喜他,我就直奔主題(其實是我沒看朋友圈,不知道他兒子剛出世)。2017年8月,小鵬正式提出從阿里巴巴離職,全身投入了小鵬汽車。
造車需要資本和人才
我打動了何小鵬,但其實更是他打動了我,讓我堅持對小鵬汽車做了投資。
造車非易事。用我們最初用的功能手機和現在的智能手機來舉例,當一個功能性產品變成智能型產品,產品本身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整體用戶環境會出現更多新思考和創意。汽車也是這樣,從傳統汽車到智能汽車,它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交通工具。
當然,讓汽車全面互聯網化、智能化,這條路需要時間。要知道汽車這一產品不僅僅在各方面(從設計,到生產,到供應鏈;從營銷,到銷售,到售后)要比手機復雜的多,替換周期更是比手機長太多。
所以想把智能車做好,需要凝聚各路人才和獲得大量資本來支持,并同時在相當復雜的產品上尋求創新,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而這一點,我相信小鵬是有明顯優勢的。他有著成功的創業經歷,本人更有魅力、有光環,所以我相信他能吸引各路人馬和他一起做一個少數創業者才能做的事。
一年多以前,Brian顧宏地加入了小鵬汽車。他還在投行工作的時候我就已經認識Brian了,在此之前他是摩根大通亞洲區的主席,這些年我們斷斷續續地一直保持著聯系。顧宏地的加入也是很好的證明,不僅僅是顧宏地,何小鵬身邊還有很多其他的人才,這些人都曾供職于特斯拉、高通和小米等公司。
顧宏地的雙語背景能夠給何小鵬帶來很好的補充,他和很多投資人都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關系,也懂得怎么跟投資人溝通汽車這么復雜的產品和市場環境。造車是一個非常需要資本的行業,我們需要顧宏地的這種能力,為企業提供來自投資人的支持,從而實現一個偉大的新造車企業。
何小鵬一直也認為智能電動車的動力系統創新不會是小鵬汽車凸顯差異化的地方,他更愿意在智能化下功夫,尋找不同的創新點,提供更好的駕駛和乘坐體驗。這一點我非常認可,小鵬的互聯網產品背景或許可以給汽車產業帶來一些突破性的改變。更重要一點,造車是小鵬發自內心的愛好。他對汽車的關注源于熱愛,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汽車市場足夠大,并非贏者通吃
汽車行業并不是一個贏者通吃的行業,市場上有奔馳、寶馬、豐田、本田,還有很多本土車企。
市場對電動汽車有需求。如今,電動汽車的普及率只有3%,智能汽車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市場每年會銷售出2600萬輛新車,今天特斯拉全球的年銷量也還不到50萬輛。盡管這個行業的確存在著非常激烈的競爭,但我覺得造車新勢力主要的挑戰還是在于自身的產品和創新。
在車輛銷售方面,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規模依然存在增長的可能性。盡管在2017到2018年間,中國新車市場的增長勢頭有所放緩,但是這個市場依然足夠大。無論是國外企業還是本土企業,他們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中國正在努力開放自己,不再限制國外的企業,這個市場向全世界所有的企業開放。競爭會加大,汽車產品的差異化與智能化更需要貼近當地市場的消費場景和習慣。
拿自動泊車功能來舉個例子。在提到自動泊車功能時,在中國道路上,很多帶自動泊車功能的電動車只能在低于20%的場景下完成自動泊車,也就是說10次的停車中只有一到兩次是成功的,對大多數用戶來說就不實用。小鵬汽車的自動泊車功能可以在70-80%的場景下成功啟動自動泊車,也就是10次當中有7-8次可以成功自動泊車。這樣,自動泊車才會變成一個真正有用的功能,而不只存在于廣告里。這很重要,中國的駕駛環境與其他各國都有很大的區別,智能汽車需要針對本地市場進行優化。
每家中國電動汽車企業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優勢。但是我更相信,這是一個“產品至上”而不是“服務至上”的行業。何小鵬就是這種對產品極度嚴格的人,也是一個懂產品的人。他關注的并不是營銷、銷售,他最關注的是給終端用戶提供良好的產品使用體驗,這也是我的信念,也是我選擇相信小鵬汽車的理由之一。在我看來,“產品至上”才是打造一家優秀的汽車企業所需要的。
機會往往存在于復雜的環境之中
小鵬汽車并不是我們投資的唯一一家出行領域公司。在出行領域,我們所投資的公司還包括滴滴出行、哈啰出行和Grab。
投資Grab的時候,還是2014年。當時市場上有很多噪音,不光是在東南亞,中國和美國的噪音更大。美國有Uber和Lyft,在中國有滴滴和快的,市場上已經能看到它們的增長速度,也能看到它們籌集了多少資本以及承受了多少壓力,而且建立這些業務所需的資本數量實在太驚人。
但我始終覺得,機會往往存在于復雜的環境之中。Grab 的聯合創始人Anthony Tan陳炳耀在很多方面都與眾不同,他擁有家庭關系和人脈,這給了他優勢和影響力;他在哈佛的經歷也為他提供了人脈網絡,可以聚集東南亞的人才。
當然,Grab后來的發展說明了一切。這也讓我更深刻體會到,觀察市場上的噪音固然重要,噪音帶來挑戰,但我們的問題應該是,創業者是否有能力應對這些噪音?如果他們有能力成功面對,那就抓住了機會。
對滴滴的投資,我們進入的時間比較晚。這也能看出來,GGV是“主題驅動型”投資機構,我們理解了一個主題賽道的邏輯之后,當找到一個對的創業者,我們就會All in。不僅是出行領域的滴滴出行、哈啰出行、小鵬汽車、Grab等等公司,甚至其他主題的賽道都是如此。2018年我們募集了18.8億美金,現在管理著60多億美金,這一量級的資金基礎也讓我們可以堅持“多階段投資”策略:只要我們對這個創業者足夠信任,就可以在A輪、B輪,甚至D輪、E輪等任何階段做投資。
有人曾問我,我對出行領域的著迷來自何處?事實上,有時候當你一只腳踏入一個行業,順其自然也會踏入另一只腳,繼續前進,之后便可以逐漸領略到行業全貌。如果能繼續保持領先和創新,那么你可能會一直是游戲的贏家。
總之,在同一個市場布局不同的領域,并在發現好的創業者后,多階段投資,這是我們的投資策略。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