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延期一年,針對這一年的緩沖期,是為了給行業更多的調整空間。同時,讓監管層及互金企業可以更好地梳理行業脈絡,從而打造更加健康的行業環境。

互金企業應該怎么應對緩沖期?
一年的緩沖期,對于互金平臺而言,究竟是“緩刑期”還是“機遇期”,事實上完全取決于互金平臺方的態度和對應策略。
總的來說就是,要么通過積極轉型,平穩度過一年緩沖期,最終脫穎而出;要么尋求大機構并購,價值變現;還有一些恐怕要么轉型,要么倒閉,才能平穩渡過這次監管了。
目前互金企業是如何應對的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組數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6月,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共有2114家。而網貸行業目前的這兩千多家企業,將來還會繼續淘汰掉不少企業。畢竟互金監管的風不管往哪里吹,一定是往合規、合法的方向吹,不合規就會淘汰,企業只有把握到這一點,才能長久發展。
然而,事實上各互金平臺方的態度和應對方式大不相同。
1、優勝劣汰的必然趨勢下,有實力的互金企業,通常都慢慢在化被動為主動,盡快調整自己的業務,并將重心轉向風控與合規。
2、不合規或者競爭實力不足的機構,也開始在審時度勢,開始慢慢關停退出或尋求并購機會。
3、還有一種處于“迷茫期”的互金企業,不知進退。由于金融風險不同于其它風險,會有滯后效應,又加上適逢監管延期,很多網貸平臺對自身缺乏清晰的認識。但“今年沒事不代表明年沒事”,之前放松的監管政策,顯然已經不再適應當下行業的發展。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接觸到一些這種狀態的互金企業。電子合同作為互金企業的合規建設,通過對上線電子合同的反應,或多或少可以體現部分互金企業的狀態。
近年來,P2P網貸平臺跑路等惡性事件頻發,而互聯網上留存的電子合同數據很容易被篡改和偽造,存證和取證的真實性受到質疑。應用電子簽名的電子合同可以保護投資者權益,為互聯網金融平臺與投資者之間搭建更安全便捷的簽約環境。
當下互金企業對于電子合同也是處于這種迷茫期,對于這種迷茫期該怎么辦呢?
電子合同選型,可以迷茫,但不要將就
作為互金行業從業者要對金融有敬畏之心,要把用戶的利益放在首位。陷入迷茫期并不可怕,可以迷茫,但不要將就。
而迷茫的真面目,對于上線電子合同來說,更多的應該是對電子合同行業不了解。
行業特點
電子簽約這個行業比較年輕,各種廠商魚龍混雜,很多客戶一開始認為這個應用很簡單,選擇服務商時比較隨意,然而對接后各種系統麻煩紛至沓來,不得已只能重新選擇。
關于這件事,你需要知道兩點:
1、 這個時期持續越短,你越有優勢
因為你迷茫的每一天,都在被那些不斷奔跑的人拉開差距,所以越早脫離迷茫期越有利。
2、 這個時期的試錯成本越低,利用的越好,就越有優勢。
剛開始缺乏經驗,犯點錯還可以再彌補,但給你摔跤的成本在未來不會更低,只會更高。
適度迷茫很正常,迷茫久了就容易出大事。花點時間,用點心多去了解專研。先行者才有先發優勢。
分析與解決
一般來說,選擇上線電子合同有3點原因,簡單來說就是:業務需求,客戶需求,合規要求。至于要上線哪家電子合同,在考察案例、公司實力、開發和服務能力之后,再綜合性價比是通用的策略。那么,對于互金企業來說,又該如何選擇合適、對口的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呢?
選型關注要點
用戶體驗佳
現在要在原有系統中多接入一個簽約環節,要讓這個簽約環節不影響平臺用戶體驗,給用戶帶來不便的感覺。
對接上線快
上線電子合同業務是互金平臺建設之一,最好不要過多的浪費研發資源,耽誤公司業務發展。
產品穩定,電子簽章響應速度快
互金平臺合同簽署量大,這就要求電子簽章的響應速度足夠快,而且穩定,能容納并發的電子簽章操作。此外,電子合同協議的簽署,是互金風控體系中的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電子合同技術的應用也是整個互聯網金融能夠正常運作的保障體系。
當下互聯網金融企業站在岔路口,面臨選擇,我們都過迷茫的時候,但迷茫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以迷茫為借口,一直止步不前的人。
優質互聯網金融平臺都用1號簽
對于電子合同選型,不單單在于品牌名氣大小,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接地氣兒,產品技術強,業務匹配度高,服務支持到位,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比如1號簽。
1號簽憑借領先的產品技術吸引了大批優質客戶,為包括消費金融在內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提供了完整的電子簽名解決方案。服務了旺財谷、掌眾金服、希望金融等在內的眾多互聯網金融企業。
1號簽電子合同解決方案:
1、 擁有標準化的API和SDK兩種對接方式
2、電子簽章毫秒級響應,高并發下依然穩定可靠
3、CFCA的CA證書,國家級公信力
4、生效后的電子合同包含了完整的合法性證據鏈
1號簽為互聯網金融平臺提供的不僅是一種工具,一種技術,更是一套完整的服務。在金融監管的風浪下,一大批不合規的平臺將被驅逐,而擁抱監管、探尋合規之路的優質金融企業,將會脫穎而出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主角,引領著互聯網金融行業朝著安全健康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