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正在成為一場席卷全國及各產業的大浪潮。雖然無法預測和評價未來的走向,但“雙創”的發展確實給中國經濟帶來全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專欄作者認為,具體到創業這件事情上,可能會催生全新的創業模式。比如,由于創業服務機構的涌現,未來的創業將會變得模塊化,也會變得更加簡單。
我們先分析一下過去創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創業者及其創業沖動、想法;辦公場地;啟動及發展資金;技術實現;產品推廣;法律、人事、工商等運營問題等。
在過去,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個巨大的坑,能夠從坑里爬出來的人寥寥無幾。但是隨著諸如思達派、拉勾網、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機構的涌現,每個要素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有了專業的團隊出現,而且逐步向標準化、模塊化和產品化發展。另外,在業務模式上,也在傳統的收費模式之外,新增了服務換股份的新模式。有了模塊化的產品,又有了模塊化的“接口”,這意味著就存在著天然拼裝的意向和可能。接下來,思達派專欄作者為大家分析一下,各個創業服務端口當下的最新動態:
影視明星如袁泉等、主持人如、體育明星如姚明等,再加上不少的媒體人和大V,都已經紛紛涉足天使投資行業。最新的消息是,鳳姐都開始做天使投資人了。
此外,股權眾籌也改變了資金的來源。在各股權眾籌平臺,普通白領都可以花幾千、幾萬,選中自己認可的項目,搖身一變,成為股權投資人。
這幾乎是個全民天使的時代了。這種盛況的另一層面原因是,新三板、戰略新興板、創業板等更多股權投資退出通道的建立,這為投資市場的充裕提供了無限動力。
—— 資本模塊,最簡單也最成熟,更繁榮的市場更將讓這一模塊變得堅固和規范。
眾創空間是雙創時代的新氣象。
這些空間的模式有以下幾種:1、租地裝修,收取租金,賺差價及服務費;2、提供工商、稅務、法務等增值服務,收取多元化費用;3、租金換取股份;4、以基金形式入股某些入駐的優質創業企業。
其中,3、4是眾創空間的方向性模式,各家都在嘗試。
與眾創空間相比,形態上,孵化器和產業園不是新事物,但在模式上,后者也開始在向其靠近,即開始探索3、4類方式。
—— 場地模塊,正在形成。
技術服務一直以來都是創業團隊的痛點之一,比如找不到合適的技術合伙人,招聘不到合格的開發團隊,或者不能很快組建完整地技術產品團隊。尤其在啟動環節,因此“啞炮”的項目不少。
此前,創業團隊解決該一問題的方式就是技術外包。5000塊外包個網站、5萬塊外包個app、50萬外包個系統平臺……
現在,新模式出現了。好幾個投資機構都有投資了專門的技術服務團隊,一方面為其所投的其他項目提供技術服務支持,另一方面,對外合作其他創業團隊。合作方式上,除了慣常的服務費外,趨勢上也是,技術服務換股份,類似項目如極牛等。
——技術服務模塊:正在形成。
如果說技術服務是創業的“啟動性需求”,那么,公關推廣就是“發展性需求”。
尤其在目前“渠道裂變+社交等媒體涌現”時代,有策略、且合理和有效的公關推廣服務,不僅能為創業者提高知名度,建立品牌認知,更能為其在運營上起到實質性作用——比如,冷啟動、獲得合作伙伴、建立競爭地位、獲取新一輪融資等。
可以說,公關推廣對于創業公司而言,其意義已經大大超出了原有內涵,而成了戰略性需求。
但在傳統模式下,與技術服務一樣,公關推廣服務一方面專業性強,一方面成本高昂,并非大多數創業團隊能夠負擔。這就倒逼出了該行業新模式的出現。
1、產品化:如開干以時間為標準推出了年包產品,思達派以關鍵性場景為標準開發的服務產品包,也被險峰、米倉、小飯桌、以太資本等機構采納,向所投項目推薦。
2、模式化,即服務換股模式的開展。這個目前思達派做的比較好。據其公開資料,已經合作了十余家換股客戶,且反饋和效果良好。
——公關推廣模塊:正在形成。
法務和人力等都是創業服務中非常重要的需求,但與技術服務和公關推廣服務相比,有所區別:
①碎片化:不是持續性需求,而是特定場景下的需求。
②非創業企業緊要:這個最關鍵。一般而言,成熟公司會要求非常嚴格規范的人力、法務、財務等服務。而對于創業公司而言,類似服務重要且需要,但前期需求簡單,基本可通過付費形式完成。
創業服務市場上,目前已經有了相關公司在做嘗試,以產品化形式開展,以換股形式開展合作,但還不太成功。更多的形式是,以產品化形式,整合到其他服務如FA、技術或公關推廣服務中,與創業公司進行換股模式的嘗試。
—— 法務、財務、人力等模塊:尚在摸索,還不成功。
綜上所述,創業這件事情,模塊化方式開展是可能的,且正在逐步成為事實。而模塊化創業模式的成熟,將反過來更好的推動創業市場發展。
未來,只要你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想法,就可以整合資源,開始自己的創業。這樣的世界,是不是會更大的激發每個人的創造力?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