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人生”這個事業的管理——“像拿破侖、達芬奇、莫扎特這樣的偉大人物都是深諳自我管理之道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功成名就的源泉。但是他們畢竟是鳳毛麟角。他們及其非凡的才能和成就都是常人所不能及的。現在,即使資質平庸的普通人也將需要學會自我管理。”——德魯克一再提請人們反問自己:我是誰、我的優勢是什么、我屬于哪里、我能做出什么貢獻、我如何規劃下半生。

一、我是誰?
1、優勢和長處
管理的現實中,我們往往清楚自己的短處而對長處視而不見。“追求自我超越就是不斷改正缺點”的思維模式根深蒂固,對自己的長處不太關注,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確有難度。推薦反饋分析法:寫下正在做的工作期望成果,到規劃期限后將期望成果和實際成果對比,如果總是超越期望,可能這個工作是擅長的;如果總是達不到,或者是期望太高,或者是不擅長。總之,一個管理者清楚自己的長處是什么,還有個問題作為輔助:“我做什么輕而易舉而他人卻很費力?”
2、做事風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習慣、偏好。有些人習慣早上工作,有些人下午工作效率高;有人喜歡講方向、狀態,有人喜歡將落地;有人平時大大咧咧,一到緊要關頭工作便會產生很多靈感;有人在壓力下工作沒有感覺,喜歡從容工作;有人喜歡傾聽;有人喜歡視覺化;有人喜歡做顧問、當老二,沒有決策壓力,發揮想象力,工作有效;有人喜歡當家作主,總之,管理者有很多做事風格。
前段時間,一位擁有20多年企業實戰經驗的朋友,受邀一家大型企業做職業經理人,當他異常興奮地問我的看法時,回答道:這是個機會值得珍惜,然而很多人當慣老板,大大企業做老二很難找到感覺,可能優勢發揮不出來。很高興的是,這位朋友深思熟慮后,意識到這一點,合作時提出這個擔憂,先試一下。
3、學習方式
過去人們對“學習”并不大重要,隨著社會發展,終身學習時代已然來臨。我們知道學習方式有多種,有人喜歡看書;有人喜歡與人交流中學習;有人喜歡在分享中理清思路;有人喜歡聽課學習知識……每個人喜歡的學習方式也不同。為什么提出這點思考?若想有所成就,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一定要懂得終身學習的意義。然而很少有人思考:“我們到底擅長的學習方式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學習進步比較快?”很少有人有意識地學習,常常看到別人聽課,自己也去,結果瞌睡連天。每個人都應該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學習,有目的、有系統的按計劃行動。
4、價值觀
案例
德魯克在“自我管理”以他自己為例:多年前,他曾經面臨價值觀與優勢之間的抉擇。20世紀30年代中期,他在倫敦從事投資銀行業,極擅長此道,表現卓越。但是他不認為資產管理的工作是一種貢獻。他領悟到,自己最重視的是“人”。一生致力做個世上最有錢的人,對他毫無意義。盡管當時仍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他家無恒產,也沒有新的工作在等他,但還是決定辭職,結果這是“正確的抉擇”。?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影響自身的工作激情。過去人們面臨生活壓力,“先活下來”成為首要條件,隨著馬斯洛需求層次的不斷被滿足,價值觀對自身工作激情的影響至關主要。
二、我歸何處??
了解自己的長處、做事風格、學習方式、價值觀,我應該屬于哪里?如果在企業、崗位、行業,發揮不出個人優勢,無法取得好的績效,沒有愉悅的工作狀態,負責任的管理者就會認真思考:“我應該屬于哪里?”對自己、對組織負責的管理者,應該主動找到與個人優勢、做事風格、價值觀等匹配的工作。
三、我的貢獻是什么?
養成“貢獻思維”習慣,確保做出正確事情,讓工作有效。審時度勢,一方面了解現狀對我們的要求和期望,一方面了解個人擅長的領域。一般而言,我們更容易在個人擅長的領域做出貢獻,思考:“如何發揮個人長處,為組織做出更大的貢獻?”注意設定高目標,追求更高的貢獻值使得自己有所突破。
四、對工作關系負責
過去分享只注意到“讓他人了解我是我的責任”,提醒管理者與合作伙伴、相關工作者、相互依賴的伙伴,特別是上司,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優勢、做事風格、工作計劃、價值觀尤為重要。負責任的說,只要實踐都會取得很好的成果。甚至強烈建議,將其視為關鍵活動,寫下來,通過請教、發郵件等恰當的方式,讓應該了解我們的人了解我們自己,得到他人支持,獲得力量,避免誤會。
過去只理解一個層面,最近多了一個維度思考——了解他人是我們的責任。每個人有其特長、做事風格、價值觀,努力地了解他人,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支持他,什么工作可以交給他……如果我們不了解他人,便不知道如何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五、管理人生下半場
過去體力工作者偏多,大多50歲之后體力下降面臨退休;隨著越來越多的知識工作者,40-50歲之后知識經驗更加豐富,若能管好自己便能做出更加的貢獻。然而很多人40多歲后喪失激情,慢慢變成在職退休。
現實中,一個人如果能夠保持工作激情,45歲還可以開始人生下半場。如何經營人生下半場?德魯克推薦三個方法:開創新事業,有可能厭倦了本企業或行業,可以換一個企業或行業自我挑戰;平行事業,身在企業,同時兼職非營利組織的工作,每周定期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貢獻給另一個組織,煥發工作激情;社會創業,開創有意義的社會組織。工作之余及時培養個人興趣愛好,也許是釣魚、徒步、繪畫、瑜伽等,興趣愛好可以治療工作的乏味,讓工作激情長久保持。漫漫人生路,似乎那么寂寞和孤獨,卻終究走在尋求人生真諦的路上。?
以上是介紹德魯克經典文章《自我管理》的學習感悟。接著分享些個人觀點:企業家、管理者大多數沒人管理我們,當沒有人管理我,如何管好自己?如何保持年輕的心?我們都是平凡的人,沒有找到恰當的管理方法,也許會放縱、迷茫。因此從自我管理和自我領導兩個維度談談個人看法和實踐感悟。提出的看法和方法僅作為拋磚引玉,或許引發您的思考,提出更多的方法和見解,是我們期望看到的。

自我管理的四個方法
1、上帝看得見??
典故
菲迪亞斯于公元前440年左右,接受委托雕塑2400年以后的今天依然矗立在雅典帕特農神廟頂上的神像。雕刻結束索要工錢時,司庫狡辯說,神像高高矗立在神廟頂上,并且是在雅典最高的山上,只有正面能看到,而菲迪亞斯卻雕刻了所有面,浪費錢財。菲迪亞斯說:“您錯了,上帝能夠看到神像的背面。”德魯克說他從此牢牢記住這句話。——故事來源于《德魯克的七個經歷》?
這個故事深深地觸動了我,時常提醒自己:“上帝看得見”。明白一個人必須為完美而奮斗,即便只有上帝知道。可上帝是誰?《圣經》存在的理由是因信得了救,能做到這一點,便進入了窄門,而在某個意義上你也就成為了真正的上帝。“上帝看得見”也符合儒家思考的重要概念“慎獨”。師友挾持時的修煉比較容易,因為有人看得見,最難的是獨自修煉時。個人道德水平修煉,會由內而外表現出來,不要因為別人不知道,就放松對自己的告誡,越是一個人的時候越是要謹慎告誡自己,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范的最高境界。
2、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
“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是自我管理非常有效的方法,一方面自己實踐多年,一方面持續推動企業家在公司內部推行,幫助企業從“控制型管理”真正走向自由的管理理念。
管理者通過“目標管理”實現思考:我應該做出什么貢獻?在企業的價值鏈中,組織需要我做什么貢獻?通過思考,在正確的事上設定目標,避免“我想做”,而是“我應該做”,讓自己明確方向,設定目標以調動資源,提高工作積極性,了解自己在哪些領域做得好。
主動設定目標,是管理者主動思考的表現。分享多年實踐體會:自己設定目標,從來不由他人設定;當他人設定目標,我來執行時,思考能力便會退化,沒有主動性。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也會迷失方向,手忙腳亂,沉浸與日常事務中,成為一名“救火隊員”而不是管理者,其很重要的緣故是沒有實現目標管理。延伸推薦閱讀《管理的實踐》中“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并可通過《管理者報告》的方式幫助管理者理清思路,自己也從中受益,實現自我超越。
3、反思總結,反饋分析
德魯克在多本書中推薦——反饋分析法,他本人使用這個方法近50年,我在實踐中也受益匪淺。在每個計劃、重要決策開始前,寫下“期望取得的成果?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產生成果?”約定期滿,拿出當初的構想,與現實對照,會意外的發現很多構想與現實不符。通過反思和總結,我們會覺察到自己的疏忽,不斷成長。
每年用一段時間找個安靜的地方,靜下來反思: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和我的組織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果?我在哪些領域發揮了價值?哪些方面超越了當初的期望?哪些沒有達成?哪些屬于客戶需要我,而非期待?哪些方面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和客戶的時間?分析:下一年,我應該關注哪些領域?將每年的年度總結寫出來,隔段時間回顧是個非常有效的工作方式。據我所知,不止德魯克喜歡使用,而且喬布斯、李連杰、馬云等也常采用這個方法。
不僅年度、季度總結,每個月也有必要做反思總結,根據這個思路開發《三講總結》,講成果、講機會、講計劃;還有些人采用“每日三省吾身法”,不斷反思總結,幫助自己不斷完善、改進、成長。
4、你期望別人記得你什么?期望別人如何評價你?
李開復在其書中,曾采用一種方法——頭版頭條法。對于沒有把握的事情,為了避免犯錯,最好的檢驗方法:想象一下,如果明天報紙頭版頭條上原封不動地刊登即將要做的事情,我們看到報紙會不會臉紅?如果臉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推薦使用“頭版頭條法”,個人實踐的體會:很多時候,幫助我們避免投機取巧,更加踏實的做事。
如何讓自己保持一顆年輕的心?通過分享幾個典故、名言、案例,期望您能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境界的拔高”,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生命還有更高的境界,才愿意每時每刻經營人生到最后盡頭。
曾子的啟示
《論語》中記載:“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病重期間,眾弟子圍繞身邊,確認手腳不能動后,對弟子們說:這輩子為人處世戰戰兢兢,終于可以放心了!這段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捫心自問:“為什么曾子確定手腳不能動,不會再犯大的過錯后才能放心?”若沒有對生死有更深刻的理解,恐怕不會這樣做。當我們理解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生命還有更高的境界,才懂得每時每刻經營人生到最后盡頭。
康德的啟示
理解曾子,要涉及宗教、哲學的觀念,對此,我是誰?從哪里來?死后到哪里去?直至今日我也無法理解,然而康德使我釋然。關于生命的思考,有人會提出“唯物主義”、“科學實證”等來反駁,然而誰也無法證明自己是對的,不外乎做出兩種選擇,信或不信,分別對我們意味著什么?假如選擇相信死亡不是結束,時刻經營自己的人生,不會縱容自己犯錯,對我們更有利,那么便選擇相信,像曾子一樣小心翼翼地經營人生。康德的宗教觀,引發我的思考,理解“活著就是為了修煉”;推測馬斯洛提出的自我實現并非最高境界,還有更高的境界——自我超越;堅定信念,讓自己的未來更加精彩。理解生命的意義,是我樂于持戒行善,持續39修煉的根本原因。
德魯克的啟示
吉姆·柯林斯登門拜訪德魯克,請教:“我怎么樣才會快速成功?”德魯克糾正道:如果我是你,我會問,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站在更高的境界,提出不同的問題,表達了這位智者的思考。我們總是思考:我們如何才能快速成功?然而成功的理由是什么?是在為他人做出貢獻才能獲得的成功。不做因只要果,如何成功?
《土撥鼠之日》的啟示
氣象播報員菲爾,每天除了在攝像機前給觀眾做風趣幽默的天氣預報外,每年的2月2日他還要前往一個名為普蘇塔尼的邊境小鎮,報導當地的土撥鼠日慶典。事實上,菲爾對這一節日相當嗤之以鼻并開始對工作感到厭倦,當他例行公事完成今年的報導后,便急不可待地想重返家園,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耽擱了。
第2天醒來后,菲爾意外地發現時間仍然停留在前一天土撥鼠日,昨日的一切重新上演。驚訝、不信、刺激、狂喜、煩悶、焦慮、不安、絕望、倦怠等各種情緒輪流侵占菲爾的感官領域,可無論他如何選擇度過這一天,他都始終無法再前進一步,開始了他重復的人生。
由于他的經驗不斷累積,在重復的一天中他學會了很多事情,直到有一天終于領悟到:人生的意義在于幫助他人,為社區做出更大的貢獻時,才得以解脫。這部電影拓寬視野,拔高人的境界。
南師的啟示
大約8年前追隨南師到太湖,聽他分享關于“境界”的話題,曾受他推薦記住日本明治憲法之父伊藤博文終身踐行的儒家思想:“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北宋大儒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記得南師推薦這句話時,提醒企業家這句話值得掛在書房,不斷激勵自己拔高境界。
詹老師的啟示
研究德魯克管理時,曾認真學習詹文明老師的視頻,有段分享到美國追隨德魯克回國的情境,領悟到一種境界,無法用語言表達,于是寫下24字箴言“心智決定視野,視野決定格局,格局決定命運,命運決定未來”。寫完后非常激動,心正想“朝聞道,夕死可矣”,便遭遇飛機被強烈的氣流沖擊而顛簸厲害,很多人流露緊張、驚恐的情緒,擔心生命結束了。然而詹老師面帶微笑,心想:難道真的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好吧,我接受,也許這里靠近上帝近一點。這個故事觸動我反思:當生命盡頭能否坦然面對死亡而無怨無悔?如果生命快到盡頭,還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假如有,為什么現在不做好,而等到臨終的瞬間后悔?假如3天后生命結束,我要做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沒有做好?
當時擔憂創建的“德魯克貴州學習會”,可能因我的離開而解散,于是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并開發伙伴們的企業家精神,當他們離開我時也可以持續經營下去。反思與女兒的溝通過少,于是為女兒寫封信,也許當下她不需要,然而當我離開,至少可以讓女兒知道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做完兩件事,讓自己每天活得坦坦蕩蕩,從容的面對一切,并可以說:“遵命,上帝。”?
德魯克夫人Doris的啟示
2006年11月18日有幸參加首屆“德魯克高層管理論壇”,印象深刻的是德魯克夫人被攙扶上臺做30分鐘演講,事實上,她到底說什么已經不記得,然而觸動我的是:一位90歲高齡的老太太不遠萬里從大洋彼岸來到中國分享30分鐘的動力是什么?猜測她已忘記自己的年齡,珍惜每次機會,隨時準備離開。
假想,我有幸活到90歲,在做什么?恐怕是坐在躺椅上曬太陽,等著孫子下班回來跟我打個招呼,那種狀態與等死有何區別?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們90歲還在工作?忘記年齡吧!回憶以往歲月,28歲時的狀態最好,為了保持激情和狀態,每當他人問我年齡,一直回答“今年28”,一說便是10年。的確,不知不覺有種力量推動自己一直保持年輕的心。?
最近,常想起范曾分享《離騷》中:“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鴂之先鳴”,希望太陽神羲和駕的車慢慢走,不要迫近崦嵫山,因為太陽落山之后,黃昏和夜色就會來臨。害怕鵜鴂鳥叫之后,百花蕪穢,萬物凋零。深以為然,不免激起自己對時間的緊迫感和對社會的使命感,希望時間流逝得慢一點,以便做更多的工作。然而光陰有限,惟恐歲月易逝,要做的工作不能完成。盡管永恒的自然與短暫的人生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太陽依舊升起、落下,我們將要如何經營好自己的人生呢?
您可能錯過了這些內容:
1.?歡迎關注誠明智庫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