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新媒體運營存在很大的誤區,認為新媒體運營主要是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其實不然。我們不妨來看看百度百科對新媒體運營的定義:
新媒體運營,是通過現代化移動互聯網手段,通過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等新興媒體平臺工具進行產品宣傳、推廣、產品營銷的一系列運營手段。通過策劃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推送消息,提高參與度,提高知名度,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達到相應營銷目的。
由此看來,新媒體運營渠道就不止是微信公眾號這么簡單。那么,新媒體運營渠道都有哪些呢?
新媒體運營渠道有很多,而且每個渠道的價值意義和玩兒法都不一樣,這就要求相關渠道的運營人員對自己負責的渠道有充分的了解,比如平臺定位、活躍人群、推廣方式等。
?
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內容分為四個方面,分別是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產品運營
1)內容運營:主要是指通過原創、編輯、整合等手段,圍繞自己的產品,輸出用戶需要的或是感興趣的高質量內容。
2)用戶運營:是新媒體運營的核心,需要新媒體運營人員在自己負責的平臺上解答用戶的問題,如及時回復用戶的留言、私信、評論等。通過深入接觸用戶,同時了解用戶需求,然后根據這些用戶反饋來優化內容和活動。
3)活動運營:通過舉辦活動達到曝光產品、推銷產品、拉新用戶等目的。通常策劃活動的時間點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
①蹭熱點:時間隨機;
②節日:傳統節日、換季、雙11、雙12、618等;
③公司活動:新品上線、店慶等;
4)產品運營:從內容建設、用戶維護、活動策劃三個層面來連接用戶和產品,并產生產品價值和商業價值。
了解了新媒體運營的主要工作內容,想要在這個崗位上發光發熱,就必須要開始修煉技能了。簡單來說,新媒體運營者需要具備的技能有:1)文案寫作能力;2)設計排版能力;3)營銷策劃能力;4)數據分析能力;
在信息爆炸式增長的當下,用戶每天會看到非常多的內容,處理大量的信息,如果你的文章標題,或者設計的海報文案無法一下就戳中用戶的痛點,那么盡管你創作的內容或者策劃的活動再怎么優秀,你也很難引導用戶點擊閱讀你的文章,或者參與你的活動。由此可見,在內容為王的時代,文案能力尤為關鍵。那么,如何提升文案能力呢?
?
內容是需要通過排版來呈現的,而優質的、體驗較好的排版往往給內容加分不少,包括字體、圖片、加粗、居中、鏈接、廣告位置等這些細節沒有處理好,都可能讓用戶瞬間失去閱讀興趣。我們先來看兩個簡單的對比圖:
?
很明顯,不管是在字體選擇、文案排版、圖文組合等方面,排版后的圖片用戶體驗更好。對于互聯網運營人來說,會一些簡單的文字編輯、設計等操作技巧也尤為重要。
?
活動策劃是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有效行為,一份可執行、可操作、創意突出的活動策劃案,可有效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及品牌美譽度。而新媒體的活動策劃是指為達成拉新、提升轉化率、擴大品牌影響力等目的,系統地開展一項或一系列的活動。
某剛起步的微信公眾號,平時都是正常發文互動,日均增粉20個左右;但在一場為期4天的微信活動期間,日均漲粉300左右,zui高時超過平時的20倍。而這只是一個小量級的案例,而一場高質量的、準備充分的、重量級的活動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
我們知道,一套完整的活動運營步驟包括準備、策劃、執行、復盤四個階段,而涉及新媒體運營人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①活動創意;②活動文案;③媒體推廣等。
?
對于新媒體運營人來說,需要具備一些數據分析能力,比如用戶更喜歡哪些選題?哪些選題內容在看數高?哪些內容達到10萬+的量級?哪些內容發布后粉絲暴漲?哪些渠道的轉化率更高?如何依據以往的數據來設定一個合理的營銷目標?
新媒體運營人只有通過對數據的不斷監測分析,及時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并據此優化調整運營策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文章后,發現用戶轉發率非常高,分析后發現內容較平時只是多了一些案例,同時又添加了一些參考圖表,加上內容也非常全面;那么后期在輸出文章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到這些隱性的用戶反饋。
比如,相同的推廣創意或文案,同時在朋友圈、知乎、簡書、豆瓣、頭條等渠道推廣,而通過數據對比,發現知乎帶來的流量高于其他渠道,據此我們可以有兩個應對方案:①調整各個渠道的投放力度;②在其他推廣平臺測試新的推廣創意。
做新媒體運營,內容創作是核心競爭力。不管是什么內容,必須要保證言之有物,要能夠洞察用戶的核心需求,真正對他們有幫助,能吸引到他們,這才算是一篇好的營銷軟文。當然,這也是每一個新媒體運營人都追求的目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并非易事。接下來,我們就重點討論下,新媒體運營者,如何走好內容進階之路?
在規劃內容的時候,有意識的把主題類似、選題相關的內容歸為一類,策劃欄目名稱以及選題方向,固定欄目化運作,形成特定風格的內容。
欄目化內容運作不只是在做內容,更是一種產品運營、品牌打法;它會讓用戶的閱讀期待感更強,同時自己平臺給用戶的內容預期也會更清晰。而且固定欄目一旦形成就會疊加內容的力量,打造出自己平臺的更多內容符號,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用。
這是筆者無意中發現的一個公眾號,由內容來判斷,運營者應該是竇文濤的忠實粉絲,內容以竇文濤為中心向外輻射,分為“濤聲依舊”、“浮白載筆”、“耳聽八方”三個欄目,欄目內容相關性強,利于用戶查看。
2)系列化
我們再以“鳳起蒼嵐”這個公眾號為例,三個欄目里面分別都有相關的系列節目,如“濤聲依舊”欄目里包含“圓桌派”、“前塵舊事”、“二零一七”;“浮白載筆”中主要是“矮大緊”、“馬未都”、“李小牧”、“陳丹青”、梁文道等系列節目。
做系列化的內容主要有兩個優勢:
· 對用戶而言,系列型內容更加成體系,吸引更強烈,而且內容之間能夠形成互補和升級,會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 對自身而言,系列化的內容能形成聯動,有利于提升用戶粘性,它也會和欄目化內容一樣疊加每一篇內容的勢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內容產品,增強內容競爭力。
新媒體內容中的互動,可以很好的拉動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感,讓用戶參與其中,也是運營趨于成熟的表現。那么,新媒體內容中的互動性怎么實現呢?簡單來講,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可以每天一個互動話題有獎征集;
可以每天回答一個粉絲問得多的問題(先征集);
可以每天一個謎語/提問/猜圖等問題類互動,第二天公布;
可以每天征集一個粉絲疑問,大家留言出謀劃策;
可以隔幾天征集一下讀者故事,然后發布;
這些方法在推文結尾處都可以形成固定版塊,持續來玩。我向很多人推薦過,不僅提高活躍度,還能增加粉絲關注的可能。甚至有的賬號每天尾部的互動反而成了亮點,就沖著這個才關注的。
?
作者:小妮,微信號(haoxiaoni1520),運營撰稿人,樂于干貨分享,歡迎交流學習。
【投稿人原創】?? 本文由投稿人原創發布于愛盈利,未經投稿人許可,禁止轉載。如有侵權聯系:shanliqiang@aiying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