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媒介實驗室的傳奇領袖Steve Mann將蒞臨“智能穿戴,VR/AR前沿技術論壇”。顯然,這位全球穿戴計算之父是受到中國市場的吸引,希望把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意在中國市場實現產業化,助力中國智能制造和產業升級!本次論壇由我愛方案網策劃舉辦,是中國計算機學會“可穿戴計算學會”的系列活動,是年度的產學研盛宴,探索可穿戴計算,人機交互,VR/AR的前沿技術以及創新發展之路!
與Steve Mann教授同臺深圳7月28日“智能穿戴,VR/AR前沿技術論壇”的還有中國可穿戴最早的開拓者,電子科技大學移動計算研究中心主任陳東義教授,美國生物醫學院士張元亭和加拿大工程院士姜晶等國際著名教授。本次論壇的現實意義在于Steve Mann教授和多名院士給可穿戴帶來全新思維,突破智能手表和手環就是可穿戴的大眾立即,把工業可穿戴和藍領計算更加廣泛和關系國力發展的框架帶給深圳科技屆。
全新的可穿戴和物聯網架構:WHAT!
Steve Mann教授將展示世界第一臺可穿戴計算機,世界第一個AR系統,然后導入新理論體系WHAT,可穿戴、人、增強和物,強調真實、增強和虛擬。WHAT是可穿戴與IOT結合的統一框架,是業界最新的理論,覆蓋多種計算、智慧城市和VR\AR\RR.?WHAT是產學研的基礎構架,從科學研究到工項包含對法律、標準、哲學、技術和人機交互等事項。Steve Mann教授表示,后續將與我愛方案網和智能穿戴領域的科技領袖們共同推動WHAT構架發展—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介導現實和真實現實,打造為人類社會的廣泛使用的有用產品。
Steve Mann教授:?人文智能的共同奠基人
人文智能(Humanistic Intelligence)框架由人工智能之父Marvin Lee Miskey,Google的首席科學家Ray Kurzeweil,以及Steve Mann教授共同提出。這個框架構建了人和智能機器的交互準則與設計方法。相比于單純的AI,HI更著重考慮人在智能時代的角色,而不是機器。
圖1:1998年全球最早的Cyborger:Steve Mann教授,陳東義教授等
Steve Mann教授也是世界上公人的第一個Cyborger(賽博格),即利用機器來增加自己感知的半機械電子人。早在1998年,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學會邀請教授為IEEE Proceedings(電子工程以及計算機科學領域引用量最高的期刊)這本期刊寫一期特刊。?Steve Mann教授在特刊開創了三個領域:可穿戴計算,智能信號處理,以及智能圖像處理。在特刊中,Steve Mann教授提出了可穿戴計算的6條設計原則,并將可穿戴設備的理念和人文智能進行了結合。人文智能是人機交互的設計框架。這個框架適用于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所有涉及到人與信息深入交互的領域。
據悉,本次論壇上,Steve Mann教授將攜帶一些簽名的期刊送給參會的工程師和開發者。

圖2: Steve Mann教授與陳東義教授早年關于人文智能的討論,7月24日在青島的Wearable2017國際技術與產業論壇上,兩位專家將暢談AR和人文智能以及應用場景。
蒞臨本次論壇的還有中國可穿戴最早的開拓者,電子科技大學移動計算研究中心主任陳東義教授,他的講演主題是藍領計算,工業可穿戴和AR技術。早在1998-1999年,在多倫多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期間,曾跟?Steve Mann?教授學習和研究可穿戴計算,1999年初回國后,在中國率先開展了可穿戴計算的研究,是中國可穿戴計算領域的最早開拓者,2000年陳東義教授在重慶大學開發出了國內第一臺可穿戴計算機樣機,在可穿戴計算和AR方向,陳東義教授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國際合作國家級項目等10余項。?陳東義教授認為,可穿戴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穿戴,植入,人機融為一體,可穿戴是對人類能力的增強。人的能力分為智能,感能和體能,我們的能力有限,可穿戴發展的是人類增強計算能力,即Augmentation of Human Capability.
還有二位院士,IEEE Fellow來本次論壇助陣,美國生物醫學院士張元亭和加拿大工程院士姜晶將做精彩講演。張院士提出健康醫療理論,推動嶄新健康大產業的發展,姜院士強調AV/VR在工業領域應用,突破目標人們對可穿戴在消費市場打圈圈的初步認識。中興,研祥,華為的專家也將在論壇做分享,與可穿戴,物聯網和工業領域的開發者和行業領袖統統探討前沿技術的應用喝產學研對接以及成果轉化落地。
Steve Mann教授是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多倫多大學電力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院終身教授,羅特曼管理學院創造性破壞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他在全球創辦不少高科技企業,很多發明都有廣泛的產業應用如iPhone上的HDR功能就是他最早的發明專利。早在1999年,Steve Mann教授發明的Eyetap是全球最早的智能眼鏡,它通過將相機的視域和人眼的視域相重疊,達到電腦和人的感知高度重合的效果。EyeTap智能眼鏡的設計也被視為行業標準,許多知名產品就參考了其設計,其中就包括了谷歌的智能眼鏡。
??
“我希望未來與中國的開發者更多地合作和互動,因為中國有非常好的供應鏈和制造體系,我希望通過合作能加速創意到產品化的進程。”Steve Mann教授指出。
中國的技術,制造和研發能力令人驚訝
“中國有很多令人驚訝的進步和技術。比如高鐵。”?早前,我愛方案網副總王勤采訪Steve Mann教授時,教授說,在中國坐高鐵,幾乎感覺不到火車什么時候啟動,什么時候停止,因為速度變化控制的非常的穩定,甚至把水杯放在手心托起來的時候,杯子都不會晃動。“中國的制造和研發能力很強,中國現在的工程實力已經在全球領先”。Steve Mann教授指出,“因此,我希望未來把創新重點放在中國,在這里制造出可穿戴設備的未來新品。”除了工程技術,Steve Mann教授認為中國人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非常強,比如說普及率非常高的移動支付以及共享經濟。Steve Mann教授認為,可穿戴和增強現實未來在中國一定大有可為。

圖3:Steve Mann教授與其他科技領袖在2017年5月曾來到成都,與四川省省長,省委副書記尹力探討如何讓成都稱為可穿戴領域有影響力的城市。
“我們有幸邀請到多位國際著名教授和院士到深圳,討論可穿戴技術和新市場,讓科技屆和企業界在家門口就接受最新的技術市場思想,也說明中國市場的重要和發展能力,”王勤激動地說“我們歡迎可穿戴、AI、健康醫療和AV/VA專業人士前往深圳福田馬哥孛羅好日子酒店多倫多廳參加智能穿戴,VR/AR前沿技術論壇”。
報名請點擊:http://www.52solution.com/index.php/Home/Activity/Bour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