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徐藝婷
恐怕連潘石屹也沒想到,自己和SOHO中國會以這樣的方式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
2019年10月底,一則“京滬兩地八個SOHO系列商業物業將被出售”的消息橫空出世,隨即病毒般蔓延。受此影響,SOHO中國股價一度漲超27%。
然而輿論的態度卻并不友好,各路人馬紛紛吐槽“潘石屹意欲何為”。
質疑不無道理,畢竟潘石屹又違背諾言了。
2017年年初,由于資產出售過于頻繁,潘石屹公開回應稱以后不賣了:“持有境內資產好過持有人民幣。”
沒想到兩年后,SOHO中國“賣賣賣”的步子非但沒有停止,反而邁得更大了,幾近售空。
SOHO中國還剩什么?
潘石屹的承諾的確不值錢。
2017年,潘石屹在承諾不賣樓之外,還道出了SOHO中國有兩個絕對不會銷售的項目:一個是外灘SOHO,因為“位置太重要了”;一個是望京SOHO,因為“太漂亮了,我很喜歡”。
對于“不出售”這兩個項目的時間期限,他給出了兩個字——永遠。
然而根據市場消息,本次出售的八個項目就包括外灘SOHO和望京SOHO。
目前,SOHO中國共有九處物業,總資產約610億元,此次僅銀河SOHO不在出售之列,其余八處物業資產價值在500億元至600億元之間,占SOHO中國的九成之多。
媒體報道稱,第一筆交易正在進行,接盤方為黑石集團和新加坡國有控股的GIC公司。
而就在消息傳出的第二天,SOHO中國就發表了聲明,稱“會不時探討集團所處主要市場的商業地產市場環境及潛在交易機會”,對于當前傳聞之事“不知悉”。
公開參考發現,其實近年來,“賣賣賣”早已成為SOHO中國的常態。
2014年,售賣SOHO海倫廣場、SOHO靜安廣場以及凌空SOHO近一半物業,作價82.8億元;
2015年,轉讓上海外灘國際金融中心8-1地塊50%的股權,接盤方為復興集團;
2016年,售賣SOHO世紀廣場,作價32.2億元;
2017年,售賣虹口SOHO,以及凌空SOHO的剩余物業,作價85.8億元;
2019年,出售北京2583個地下停車位,供給7.61億元;出售共享辦公項目SOHO3Q給筑夢之星,進入合同審批流程;出售八大物業資產,官方否認。
當然,SOHO中國官方聲明對傳言的“證偽”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縱觀潘石屹此前的多番表態及公然違約,大概率是,過不了多久就會傳出物業交易成功的消息。
話事人與轉型路
潘石屹到底想往何處去?
或許更應該問,潘夫人張欣想往何處去。畢竟直接間接持股60%以上的張欣,才是當前SOHO中國的真正話事人。
張欣14歲隨母赴港,后畢業于劍橋大學,成了華爾街上的一名投資精英。
1994年,張欣認識了潘石屹。后者出生于甘肅天水,早年從廊坊石油部管道局辭職下海。此時,潘石屹已經南下海南做過房地產,又北上北京與馮侖等人共同創建“萬通”。
兩人相識僅四天,就決定結婚。緊接著,潘石屹跟兄弟散伙,開起了夫妻店。
1995年,帶著離開萬通時分得的100萬元,潘石屹與張欣一起創建SOHO中國。
如今變賣資產的緣由,就伏筆在SOHO中國的發展史中。
從1999年起,北京“現代城”、長城腳下的公社、海南博鰲藍色海岸等項目相繼建成,反響不俗。但SOHO中國卻在綜合考慮后,決定放棄住宅地產,轉向商業地產,以“建外SOHO”打響第一炮。
2007年,SOHO中國在港交所上市,成為當年最大的亞洲地產IPO。
五年后,它二次轉型為包租公,從商業地產“開發—售賣”轉向“開發—自持”,營收主要來自于租金收入。
2012年,SOHO中國實現營收153.05億元,同比上漲約169%;凈利潤為106億元,同比增長22%。
達到自身巔峰的同時,也開啟了下坡路。
到了2019年上半年,SOHO中國的營收約8.89億元,凈利潤為5.65億元,同比下降48.36%。
數據顯示,今年寫字樓市場租賃需求和成交租金雙雙下滑。關于此,潘石屹說過兩個數字:“我們物業回報率是3%,這在市場上表現已經不錯。但銀行貸款的利息是4個點,租金回報率還趕不上銀行貸款利息。”
租金與利率倒掛,正是SOHO中國售賣物業的原因之一。
沒人知道,如果2005年之后,SOHO中國還是做住宅,會是怎樣的光景。
2018年,萬科房地產業務營收已達2846.2億元,總資產過萬億;碧桂園營收3790.8億元,總資產也過萬億;恒大營收4662億元,總資產達到1.88億。
就在這一年,SOHO中國的營收為17.21億元,同比減少12.32%。
歷史沒有如果,有的只是SOHO中國的掉隊與清倉。
過往清零,轉戰海外?
2005年,潘石屹忽然將名下股份以饋贈的方式,悉數送給張欣。
個中緣由,傳聞頗多,但也只有當事人心知肚明。
這里的關鍵不在于“為何轉”,而在于轉了之后,張欣將所持股份轉入了家族信托。她是財產的授予人、保護人,也是該筆信托的唯一受益人。
家族信托頻頻出現于潘張二人海外投資中。
2011年,潘石屹數億美金投入紐約港務局長途巴士站辦公大樓項目;2012年,斥資6億美金收購曼哈頓公園大道廣場49%的股權;2013年年初,張欣和巴西財團以14億美金收購美國通用汽車大廈40%的股權。
潘石屹之子潘瑞也加入到了父母的海外大戰之中。
早在英國攻讀雷丁亨利商學院房地產博士學位時,他就成立了EREC Estates房地產公司,現已擁有多個大型地產項目。
關于海外投資的資金來源,張欣說來自家族信托,與SOHO中國無關;潘石屹說純屬個人行為,與SOHO中國無關。
但凡了解些家族信托與SOHO中國之間的深度綁定關系,自然也就知道“與SOHO中國無關”是不可能的。
2016年之后,由于國家加強外匯管制,潘氏夫婦暫停海外投資。
2019年,SOHO中國資產售賣步伐加快。
“SOHO中國目前資產太單一,主要都是辦公產品。銷售之后,我們儲備點別的東西挺好。”潘石屹說。
所謂“別的東西”,可以在國內,也可以在海外。
翻閱潘石屹的微博,不是公益就是攝影,不是木雕就是會友,大有淡出日常管理之勢。
但他畢竟是SOHO中國董事會主席,賣不賣還是得做個決定。即便辭去了SOHO中國董事會主席,該發言還是得發言,妻唱夫隨。
家族信托也好,SOHO中國也罷,總歸都是潘家的事兒。只是可惜了SOHO中國,地產界的一面好旗幟。
編輯 杜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