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的CEO,76年的CTO,留學時一個在美國東海岸,一個在西海岸,這樣的創業是怎樣的一種組合?他們回國以后的創業企業又為何得到了米倉資本創始合伙人沈振的追捧?創小二深入了解后發現,這家名為傳世科技的創業公司,之所以能夠成為沈振宣講時的明星案例,源自傳世科技自身的優秀基因。?
2015年的某天,米倉資本投委會在集中觀看BP時,發現了傳世未來。最開始并沒有太多感受,但是,這個BP里的幾個差異性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整個團隊都是美國歸來;
*CEO馬驥良生于1988年,而CTO是1976年的,年齡跨度非常大,而且CEO非常年輕;
*CEO來自美國東海岸,而CTO來自西海岸……
在好奇心的指引下,米倉合伙人把馬驥良他們約到公司聊天,在聊天中,米倉資本合伙人發現,原來他們的父母都是國內頂級的產科醫生。在一次研討會當中,父母在一起聊天時得知對方的孩子都在美國,于是通過這樣的緣分,為他們架接了一座友誼的橋梁。正是這一次的見面,讓米倉合伙人對傳世科技有了更具體的了解,開啟了對于一個行業的的深入認識和各種醫學知識的普及。見到傳世科技團隊之后,他們的理念和價值以及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本生,讓米倉資本暗下定決心。
會面現場,馬驥良為米倉詳細講述了PPT,在第一頁,告訴我們,在中國,每年有兩千萬的新生兒里面其實是有千分之二的死胎率,就意味著每年中國有56萬個家庭在承受這種不幸。他們的目標就非常明確就是要借助互聯網的巔峰技術基于數據、基于算法,來為傳統的醫療器械做一些新的嘗試,制造出一款革命性的產品來解決問題。
初心很正,自身又有學術背景和技術實力,傳世科技很快就聚齊了創業的核心團隊,在生命科學領域開始了探索。
在馬驥良看來,一年有56萬胎兒夭折,其中多半情況下災難可以避免。真正的難點是怎么解決問題。馬紀良的創業團隊先把問題歸類,死胎原因有3種。除了①先天性發育不良外,②臍帶繞頸造成的呼吸窘迫、以及③胎位不正造成對胎兒心跳的壓迫都是可以通過人為干預挽救的。問題在于怎樣才能對胎兒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安全監測?過去,可以用多譜儀來檢測胎兒的胎心胎動和母體子宮內部壓力值。但是多譜儀采用的聲波聲納是有輻射危害的,根本無法做到24小時監控。“醫學世家”的經驗傳承給了馬紀良他們以啟迪。他們決定運用振動片的振動傳聲結合算法,來采集母體內的各種數據源進行剝離分析之后24小時安全檢測。聽起來非常簡單,但是要做到這一點非常難。因為孕婦身上有自身的心跳、胎兒的心跳,還有自身臟器活動的聲音,要能剝離出來各種雜音只留下胎兒的胎心胎動,背后是復雜的算法。
“創新并非要你絞盡腦汁去想一個有多特別的東西,在我們生活中點點滴滴都能促使我們發現創新的機會。就如同傳世科技,他切入的是一個很正常的領域,用更好的技術去迭代了一種傳統的醫療器械,升級優化了一類產品,為人們帶去更大的福音。”
米倉合伙人告訴創小二,“我非常不喜歡隨意的就用顛覆這樣的詞匯來贊美一種創新能力,沒有那么多可顛覆的,如同阿里,他也只是把一個線下的購物中心搬到了線上,他并非真正顛覆了誰。”創新并非是拿出完全與眾不同的東西。創新是要真正解決問題。明確了這個解決方案之后,傳世未來的產品推進突飛猛進,很快就取得了專利。據了解,傳世未來研究出來了這套算法技術,它可以準確程度可以精確到正負1個心跳,測試的速度也很快,并且你可以把它24小時放在身體任何部位,不用像傳統胎心儀一樣尋找胎心跳動的位置,使用更安全更方便。傳世科技的創業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在馬紀良看來,這還不夠。創始科技想要做得更多。
“有一次,在聽完傳世未來的夢想之后,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邀請馬紀良去富士康給他的管理層做分享。這對很多創業者來說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認為就連我自己也做不到這樣的拒絕。”在談到傳世科技對產品的專注時,米倉合伙人講起了這個小故事,他說,馬驥良最后的表態是:“對不起,團隊現在整個空間已經達到XX階段了,我必須要馬上趕回去。”早一點推出產品,就可能早一點挽救一條生命。也因此,當產品原型出來以后,傳世未來并未就此止步。在別的產品團隊致力于增加用戶的復購率的時候,傳世未來希望能夠讓這個產品能夠應用于更多的產徑,解決更多的健康問題。
除了胎兒監測,還會有什么疾病是可以提前預警和感知的?沿著這個思路,傳世科技又在積極拓展兒童、老人常見的突發疾病的監測和預防。傳世未來希望,基于算法的原理可以進行更廣泛的開發。而按照傳世科技目前的做法,在未來它將會成為一個家庭的醫療終端。
在這樣的努力之下,傳世未來在新一輪融資中,獲得了國內多家專注醫療健康資本機構的青睞。“如果能夠拯救生命,哪怕一年拯救10個生命,這一切也是值得的。”傳世科技CEO馬驥良說。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轉自米倉資本,略有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