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數年前,馬云提出“雙H戰略”時就明確表示,最有可能誕生下一個BAT量級企業的領域就是醫療健康。近年來,大健康也確實是阿里巴巴重點布局的領域之一。
今年初,阿里巴巴在歷時四年完成對“中國體檢第一股”愛康國賓的私有化時,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一舉動于以往在醫療領域十分謹慎的阿里而言,無疑是正式吹響了向大健康領域積極進攻的號角。”
果然,阿里巴巴很快又上演了讓行業震驚的新動作——時隔半年多,10月27日晚間,國內民營體檢行業另一巨頭美年健康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已成為美年健康的第二大股東。
易觀曾分析指出,“體檢作為線下健康數據的主要流量入口和數據來源,將成為阿里布局大健康產業的重要一環。”
如今,阿里巴巴將國內民營體檢賽道兩大主流玩家收入囊中后,不光是搶占到了一個最重要的流量新入口,也讓其在醫療健康領域率先拿下了關鍵一城。
國內民營體檢行業發展的開始最早要追溯到十多年前,這也是民營體檢企業商戰史的開端。
彼時,政府提出要開放醫療市場、鼓勵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市場迅速涌現出一大批包括上海國賓、北京慈銘、上海天億等在內的體檢公司。
其中,美年健康、愛康國賓和慈銘體檢三家經過多年發展,順利成為了國內民營體檢行業的三大領軍企業。自此,市場也形成了民營體檢行業三巨頭與小型體檢機構并存的局面。
對此時處于“三國鼎立”狀態的三巨頭來說,自然都想要奪得“行業第一”的美譽。
于是,在2011年3月,慈銘體檢率先嘗試走向上市。但遺憾的是,這一次嘗試并沒有成功,且在此后準備上市的5年里,受國內政策、股市環境等影響,慈銘體檢的上市夢一直未能實現。這不光在一定程度上耽誤了其發展和擴張,也給了愛康國賓和美年健康后來居上的機會。
幾度IPO都失敗以后,慈銘體檢的創始人韓小紅痛定思痛,放棄了直接上市,轉為用間接的方式并入上市公司。此時,她將希望寄于與愛康國賓一同在2014年宣布了上市計劃的美年健康。
慈銘體檢的創始人韓小紅
行業前三強中的兩強聯合所帶來的優勢毋庸置疑,美年大健康的投資方黃反之盛贊道,“美年歷史上最大、最成功的兩個戰略機遇,一是合并大健康,另一個是并購慈銘。”
美年健康收購慈銘體檢之后,民營體檢市場巨頭間的競爭轉變為愛康國賓與美年健康之間的“兩強爭霸”。
為保持競爭優勢,在行業排名第四的瑞慈和排名第五的第一健康都是獨立運營的情況下,愛康國賓選擇接連投資行業排名第六、第七、第八的區域性連鎖體檢機構新華卓越、普惠體檢和民眾體檢(行業前三之外的體檢機構,其規模都遠遠小于前三)。
最終,在2014年4月,愛康國賓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中國體檢第一股”的頭銜被其摘下。至于美年健康,則到2015年8月才借殼江蘇三友實現了在A股上市。
但“體檢一哥”到底是誰并沒有隨著兩者先后上市而下定結論,直到如今愛康國賓和美年健康都相繼成為阿里巴巴的合作伙伴,國內體檢賽道巨頭之戰才正式落下帷幕。
而隨著民營體檢企業商戰正式告一段落,當下的民營體檢賽道幾乎可以說已盡在阿里掌控之中。
獨享賽道即可掌握主動權
對于獨享賽道的勝利者而言,一旦成為某一細分領域的最強者,即獲得了該領域的話語權,這是一種足以讓對手在剛進入市場時即可嘗到敗退滋味的先天優勢。
以熟人社交領域為例。作為社會剛需,社交一直以來都是多個老牌互聯網巨頭及科技新貴的重點布局領域。
盡管今年涌現了諸如“多閃”、“聊天寶”、“馬桶MT”、“狐友”、“綠洲”等多個出自老牌互聯網巨頭公司的社交新品,但最終基本上所有的社交需求都回到了“加個微信”上,現在的熟人社交領域并沒有給新人留下絲毫入門的機會。
到今年第二季度,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高達11.33億。幾乎是人皆有之的微信,實際已經成為了后來者難以撼動的巨無霸,更是橫在他們進軍及發展道路上的“攔路石”。
而在微信牢牢占據社交市場核心地位的情況下,得益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陷入熟人社交的焦慮,陌生人社交領域讓部分入局者看到了進軍社交的一絲希望。陌陌的CEO唐巖認為,“陌生人社交是社交創新的最后機會。”
的確如此,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陌生人社交用戶規模達到5.92億人,預計到2019年,整體用戶規模將會突破6億人,達到6.22億人。僅從數據上來看,唐巖的判斷是可行的。
而以陌陌、探探等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大受歡迎的同時,其他入局者的目光很快投向了這里一領域,他們將新的陌生人社交產品押注進去,但其的命運卻與在熟人社交領域碰壁的產品別無二致。
不論是對標探探的“喜翻”,還是快手重點打造的“蝦頭APP”,亦或是映客收購后的“積目”,都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陌陌仍然是國內陌生人社交領域的龍頭。
那么同理,當阿里成為國內民營體檢賽道的實際掌控者時,不光是讓自己開啟了構建“互聯網+醫療健康”業務閉環的新征程,更為重要的是,體檢一度被視為醫療健康領域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一旦掌握了在該領域的話語權,對所有想入局醫療健康領域的競爭對手來說,在這一方面就有了一道天然的準入門檻。
說到底,民營體檢賽道終歸只是大健康賽道上的一個分支,對于馬云眼中“最有可能誕生下一個BAT量級企業”的醫療健康領域來說,互聯網巨頭間的博弈才剛剛開始,除阿里外,京東、騰訊、百度也各有布局,他們運籌帷幄,都在試圖搶占先機。
其中,阿里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主要分為醫藥電商、消費醫療、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四大業務板塊,醫藥電商平臺是其營收的主要來源。如今,阿里因入局體檢有了流量入口和巨量健康數據,再結合自身的豐富的資源優勢,足可實現從規模流量型向精細化管理型的轉變。
京東與阿里相似,主要分為醫藥健康電商、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智慧解決方案四個業務版塊。在此基礎上,京東健康CEO辛利軍公開表示,“在整個智慧醫療、互聯網醫療的業務還在不斷拓展,會有更多資源投入到新領域中。”
騰訊目前在大健康領域布局則包括基于騰訊旗下產品微信端的布局、服務平臺的搭建、AI+醫療產品的發布、以及合資成立的線下診所等。而除親自布局外,騰訊還對其他大健康產業進行了大量的投資。
至于早期將醫療布局集中于醫療搜索的百度,現在主要以器械和AI為主。對此,李彥宏表示,“百度將會利用人工智能,繼續參與醫療領域,比如智能掛號、智能診療、收集基因數據、制藥研發等。”
縱觀這些互聯網巨頭的最新動態,不難發現互聯網醫療領域已成為他們共同瞄準的賽道。阿里、騰訊、京東爭相跑馬圈地,百度也以全新姿態強勢回歸,當他們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屆時,這場醫療信息化大戰或將一觸即發。
當下,掌握著民營賽道的阿里雖已率先拿下一城,但誰才是大賽道上的最后贏家,還有待市場觀察。
注:文/鋅刻度,公眾號:鋅刻度(ID:znkedu),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