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美年健康發布公告稱,擬向阿里網絡、杭州信投和上海麒鈞分別轉讓公司5.58%、5.24%、5.34%股份。交易完成后,阿里網絡、杭州信投作為一致行動人,將持有美年健康10.82%股份,上海麒鈞將持有美年健康5.34%股份。
此次轉讓的價格為每股12.01元。以此計算,阿里網絡、杭州信投、上海麒鈞受讓上述股份需要付出的對價分別為25.10億元、23.54億元、24.0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收購方中,阿里網絡為杭州信投的控股股東。這也就是說,阿里系合計出資48.64億元入股美年健康。股份轉讓后,阿里網絡和杭州信投將成為美年健康的第二大股東。
對于美年健康來說,阿里的入局意味著其個人體檢轉型戰略有望借助阿里系的流量入口得以突破。
而對于阿里來說,則意味著已將民營體檢市場兩大巨頭全部納入麾下,民營體檢市場“一哥”的稱號基本坐實。
民營體檢三巨頭商戰十余年,從“三國鼎立”到“兩雄爭霸”??
?阿里入局終結一切
在阿里入局民營體檢市場之前,民營體檢三巨頭曾有著十余年的商戰史。
2001年,政府提出開放醫療市場、鼓勵民營醫療機構發展之后,民營的體檢機構開始出現。
2004年,原解放軍總醫院腫瘤內科主治醫師韓小紅創立了慈銘體檢,張黎剛創立了愛康網,俞熔創立了上海天億(后更名為美年健康產業)。
2007年,愛康網與上海國賓健檢合并為愛康國賓。
2011 年,美年健康產業與沈陽大健康合并,成為美年大健康,與愛康國賓、慈銘體檢形成民營體檢“三巨頭”,而整個民營體檢市場形成了三巨頭與小型體檢機構并存的局面。
2014年,慈銘IPO失敗后,美年與慈銘簽訂收購協議,分兩批收購慈銘股份。民營體檢市場原本美年健康、慈銘體檢、愛康國賓“三國鼎立”的局面,開始向“兩雄爭霸”轉變。
2017年7月,美年健康與慈銘體檢持續了三年的并購落下帷幕,“兩雄爭霸”格局正式形成。
然而這樣的格局并沒有維持多久。
2018年3月,愛康國賓宣布接受阿里系的私有化要約,并于今年1月宣布完成私有化,買方團的外部股東包括云鋒基金、阿里系和博裕資本、蘇寧易購。
9個月后,阿里又耗資48.74億元一舉成為美年健康的第二大股東。于是,民營體檢市場十余年爭霸就此終結,發展成果被阿里收入囊中。
一年拿下民營體檢兩大巨頭
阿里重點布局大健康
大健康一直是阿里近年來重點布局的領域之一。
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和云鋒基金收購“中信二十一世紀”,后將其更名為阿里健康。馬云提出“雙H戰略”(健康&幸福),并表示最有可能誕生下一個BAT量級企業的領域就是醫療健康。
“下一個超越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里。”他曾如是說。
同年,阿里分拆了阿里健康登陸港股,此后便以此為平臺,不斷整合集團內部的流量和資源,布局醫療、醫藥和技術端。
上市后的第一份財報中,阿里健康僅僅有兩大塊業務:一是電子監管網業務;二是新業務推進、系統集成及軟件開發。但隨著此后的一系列收購,阿里健康開始不斷發展壯大。
成立五年,阿里健康已從醫藥電商逐步發展為一家綜合型的線上醫療平臺,從最初的電子藥品監管碼逐步形成了追溯平臺、醫藥電商、消費醫療、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等五大業務版塊,涉及患者、醫院、醫生、醫藥、保險幾方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內阿里收購兩大巨頭的體檢行業,正是屬于兩五大業務版塊中的消費醫療這一項。而這一項,正是其在2019財年才新增的業務。
同時,阿里在2019財年報告提到,這一年收入和毛利的強勁增長主要由于本年度醫藥自營業務、醫藥電商平臺業務以及消費醫療業務快速成長所致。其中,消費醫療業務營收占比為2.52%。
此外,阿里健康的消費醫療事業部是在2019財年上半年成立的,目前主要布局體檢、醫美、口腔、疫苗等大健康服務類領域。其中的體檢這一領域,顯然是通過收購愛康國賓而完成的覆蓋。
如今,在對民營體檢市場份額占比第一的美年健康完成收購后,阿里的消費醫療業務營收中體驗這一部分很可能將翻倍,民營體檢市場已完全成為阿里的天下。而民營體檢市場“一哥”之爭,也就此終結。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